标题 | 孙权劝学 教案 |
范文 | 孙权劝学 教案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权劝学 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 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3通过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看导语、注释1(作者、作品简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卿邪孰遂 2、朗读课文 三、看书下注释,了解全文大意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字多义 四、阅读课文概括情节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五、课文在材料的安排、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六、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孙权:严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七、找出文中成语并解释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 教案 篇2【课文品读】 《孙权劝学》是一篇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言短文故事主体只有两个部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推进故事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在情节的安排上,亦别具风格吕蒙学习的起因是“孙权劝学”,学习的过程略去,学习的结果是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设计意图】 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学价值也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则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后,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一道走进文本,品析欣赏笔者通过反复解读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这些“三”包含了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项内容,于是,以“找寻三”趣学文言故事作为此设计的总构思 教学创意:趣学文言故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谓、博士、但、涉猎、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2.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重点: 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 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方法:自由放声朗读,自己译读,同座译读,质疑解难 二、积累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发关注并需要积累的词 方法:自己圈出,落实意义和用法,教师点拨强调 (以自行整理或统一练习的方式积累) 以下词需要强调: 实词:谓 当涂 涉猎 见 就 过 虚词:以 岂 但 若 乃 及 即 更 何 遂 人称:卿 孤 孰 古今异义:博士 往事 语气词:邪 耳 乎 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三、品析 要求:找寻文中独特的“三”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方法:教师示例,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文中的.“三”组合有以下一些内容: 1.三个段落示结构 根据情节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这就是事件的三个阶段,即: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这三个段落是: 初……/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2.三个人物证蒙学 穿插人物介绍:孙权、吕蒙、鲁肃 简析三个人物(孙权、鲁肃、蒙母)对吕蒙学习并成功的证明作用 孙权: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劝他读书,对吕蒙满是关心与厚望正因为有孙权的善于劝说,才有了吕蒙的“就学”及学有所成 鲁肃:鲁肃“与蒙论议”,一句“非复吴下阿蒙!”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地位高于吕蒙,且学识丰富,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蒙母:从情节的角度讲,文章的最后一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似乎多余,然而,细细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长了 鲁肃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通过他“拜蒙母”,看得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侧面衬托出吕蒙富有学识;更重要的是,这一情节传达出古代对读书的另一个角度的理解:一个人因为读书而有丰厚的学问,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既而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威望这一情节深化了选文的中心在表现孙权劝学的效果和吕蒙学习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补笔 3.三句话语见形象 要求: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感受说话人的心理 方法:以读促析,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简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表现出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深切关心,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大有所益” 这一句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但又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尤其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读来让人感动 孙权是善劝的他对吕蒙既严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出鲁肃是个忠厚长兄,这句话流露出他重视学问、善于欣赏他人、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 4.三次态度现性格: (1)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军务繁重来推脱,这里折射出吕蒙之前不读书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长经历 (2)蒙乃始就学 在孙权的教育和指点之后,吕蒙无可推辞并知错能改,这是他实现自我转变的重要一环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充满自信我们仿佛能听到他那坦诚豪爽的笑声 小结: 吕蒙的三次态度的作用: (1)让文气有起伏;(2)丰满了人物形象;(3)三次态度就是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他成长的三个阶段(拒学就学成学);(4)比衬出其他的人物形象 5.三个留白显详略 要求:根据文字展开适当的联想,揣摩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和详略的意图 方法:说读结合、讨论交流 简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会以怎样的说来“辞”?扣紧文意想象、表达 (2)蒙乃始就学…… 为什么不写他如何勤学? (3)肃遂拜蒙母…… 为什么要交代这个环节?删去了会怎样?鲁肃会对蒙母说些什么呢? 前两个留白是略写,而最后一个则是扩充出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吗? 除了以上的“三”,还有一些“三”也不能忽视如: 三个称呼表亲密: “卿”,是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第一次出现是孙权称呼吕蒙,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真切的关心和殷切的期望,既郑重,又亲切第二次出现是鲁肃“与蒙论议”后很吃惊地喊出的,表现出鲁肃对吕蒙的认可、赞扬 “大兄”,面对鲁肃的吃惊和赞叹,吕蒙巧妙接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话中有同僚间的调侃趣味,更显两人志同道合的兄弟般的情谊 三种语气传态度 人物语言,尤其是语言中流露出的语气语调能够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邪”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语气,“罢了”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乎”表示感叹,可译为“啊”此句一出,吕蒙自得、自豪、“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如在眼前 四、诵读 要求:读熟、读美 能够生动地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通过朗读表现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熟读成诵 方法:同座位配合演读;全班男女生配合演读;全班背诵 五、总结 1.文言文章学习的角度:积累词汇。 2.文学作品学习的角度:品析写人记事的妙法。 孙权劝学 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训练文言文朗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文言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2、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能力; 3、结合自身实际,学习从人物身上折射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言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反复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停顿准确无误;查阅资料,了解《资治通鉴》和文中的主要人物的基本情况。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 1、文学常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主要人物: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吕蒙和鲁肃是吴国的将领,鲁肃比吕蒙年长且地位高。 教师展示课件资料,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而有韵味; 2、学生听读,标划生字注音和节奏; 3、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三、理解课文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并标划出疑难字词; 2、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解决疑难,做好记录; 初:当初。 今:现在。 岂欲:难道想。 但:只是。 孰若:谁比得上。 即:就。 遂:于是。 3、教师提示重点词语: 当涂:当道。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现在指学位的最高一级。 见往事:了解历史。其中“往事”的今意是过去的事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4、全班集体解决疑难,通译课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的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5、整理古文翻译本。 四、品析语气 教师指导完成课后练习题二,学生诵读课文,品读古文的语气特点。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五、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不同变化,你得到哪些启示? 2、你知道文中有哪些成语吗? 学生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1、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为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从而说明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大意正确即可) 2、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六、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 2、完成《语文同步学习与探究》。 孙权劝学 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教学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 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 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 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孙权劝学 教案 篇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学法】 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 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 ) A、关羽 B 、吕蒙 C、鲁肃 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感知课文 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疏通文意。 要求: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 3、检查自学情况。 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2)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难道 (3)但当涉猎 只 粗略地阅读 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 比得上 4、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 5、口译全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第二课时 四、精读课文 (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两层。 1、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2、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二)、朗读并理解: 1、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心和期望的一句话是_____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 (三)、朗读第二层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6、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7、评价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善劝) 吕蒙: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好学) 鲁肃:鸟随鸾凤飞腾远, 人伴贤良品德高。 (敬才、爱才) 五、总结、归纳: 孙权:关心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 劝 吕蒙:前:才疏学浅(吴下阿蒙) 后:好学、自信(刮目相待) 8、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 六、比较阅读 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 《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七、揣摩语气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八、讨论、质疑。 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说出来,大家来帮帮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