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师旷劝学文言文翻译 |
范文 | 师旷劝学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师旷劝学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师旷劝学文言文翻译 篇1师旷劝学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公曰:善哉! 注释 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瞽者,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昏暗中行走。 翻译 晋国的平公(皇上)问师旷(人名)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师旷劝学文言文翻译 篇2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建本》)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人而来戏弄自己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向。 3 吾:我。 4.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5.恐:恐怕,担心。 6.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 7.何:为什么。 8.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9.安:怎么,哪。 10.戏:作弄,戏弄。 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2.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3.闻:听说,听闻。 14.而:表并列,并且。 15.阳:阳光。 16.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7.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9.善哉:说得好啊! 20.善:好。 21.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22.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 23.好:爱好。 24.为:作为。 25.少:年少。 26.欲:想,想要 师旷劝学文言文翻译 篇3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释: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2、于:向。 3、欲:想。 4、暮:晚,迟。 5、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时称烛,即是火炬。 6、安:怎么。 7、戏:戏弄。 8、盲臣:我,师旷双目失明所以故称盲臣。 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 10、炳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 11、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2、哉:象声词 13、好:善于 14、善:好 15、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之君 16、闻:听说 翻译: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愚昧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年轻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点燃火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