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中秋月儿圆教案 |
范文 | 大班中秋月儿圆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中秋月儿圆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中秋月儿圆教案1活动内容:认识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活动重、难点: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活动准备: 1.月饼图片。 2.民间故事《常娥奔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月饼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见到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5.听故事《常娥奔月》。 三、结束部分 品尝月饼 大班中秋月儿圆教案2活动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祥和的欢乐。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1、环境创设。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幼儿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儿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互相轮换。 大班中秋月儿圆教案3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汤圆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3、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4、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6、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操场与教室道具准备:月饼、盘子、塑料刀,手套,面粉。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等。 活动过程: 一、(1)导入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记录月亮变化,知道月亮时缺时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2)引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谈谈"中秋节"一些习俗,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5)小结小朋友的讨论,引出今天"包汤圆"的活动。 (6)结束谈话,让小朋友做好包汤圆的准备。 (二)、家长洗手、老师组织幼儿排队如厕、洗手,布置好场地准备和家长一起包汤圆,教师安排好家长和幼儿分成6小组进行包汤圆、 (三)、家园同乐——包汤圆。 1、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2、教师时刻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不可以东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组织幼儿参观每组家庭的汤圆作品。 4、煮汤圆(请两名家长协助煮汤圆)。(要煮汤圆时,先要烧开水。把汤圆慢慢放入锅内。放进去之后就要轻轻的搅开。要在同一个方向搅动。让汤圆顺着水流动。这样就不会粘住。水开了待汤圆浮起后。就用小火煮,汤圆浮出水面代表已经煮熟。) (四)、家园同乐——吃汤圆,共同分享汤圆。 (五)、活动结束,老师清理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大班中秋月儿圆教案4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大班中秋月儿圆教案5【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2、能画出不同颜色花纹的月饼。 3、感受到中秋节的快乐。 4、知道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活动准备】 1、《中秋月儿圆》教学资源; 2、不同款式的月饼图片; 3、彩笔、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想想你记忆中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半圆形弯弯的) 二、播放《中秋月儿圆》教学资源,了解月亮变化 三、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 出示月饼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月饼的外形、颜色、味道,说说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小结: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古人又称团圆节,是欢庆丰收/家人团聚/赏月、品月饼的传统节日,月饼圆圆就像月亮一样人们都要吃月饼来欢庆中秋节。月饼也象征团圆,一般人们把一个月饼分开来全家吃,就好像全家人永不分开。 四、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做什么样的“月饼”,从月饼的颜色,形状,图案等方面进行引导。 五、鼓励幼儿大胆的绘画月饼。 在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用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口味的月饼,如红色——草莓味、黄色——橙子味、绿色——青草味等等让幼儿缠身作画的热情。 六、作品欣赏并展示。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