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端午的作文 |
范文 | 端午的作文汇编9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的作文 篇1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有很多奇特习俗,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介绍一些习俗吧。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一首有关端午节的民谣。 全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我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至于内含的东西,则根据各地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节,咱们可就能一饱口福了。 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紧紧地联系在一齐。 比如说端午节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端午节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有辟邪之意,实际是用来当佩饰用的,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扣成索,做出各种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南京过端午,每家都会准备一盆清水,在里面加两枚鹅眼钱和一些雄黄,家里的大大小小每个人都要用这种水洗脸,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眼疾! 看了我的介绍,你们明白一些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了吗? 端午的作文 篇2农历五月初五,它是我家比较重视的节日----端午节。它又被人们称为端阳、重午等等。其实在很早古代,祖先们就有了"五月五日,蓄兰而沭"的习俗。 在我家过端午节的当天,我和妹妹经常会让我们的祖辈一一奶奶和外婆来给我们包粽子吃。听奶奶说,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东西之一。之所以我会让她们给我包粽子吃,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嘴馋和想自己亲自去学一学包法。我比较喜欢包"枕头粽",既像长方形,又不是长方形。我认为"尖头粽"比较难包一点。因为我每次把米饭放进去,包裹时米都会洒出来,十分难整。每次别人提起我家为什么要那么多粽子时,我立马回答:"因为我非常喜欢吃它。" 奶奶做的有一些事情会让我感到莫名其妙的。因为在端午节的这一天里,奶奶会在我们家的大门把手上挂上艾枝,房屋的每个窗囗悬上菖蒲做成的斜十字架,连自行车库,汽车大车库的门上、窗口上通通都挂上艾枝与斜十字架菖蒲。到了中午,我们去奶奶家的`时候,奶奶会用雄黄在我姐妹俩额头上写个"王"字,让妖魔鬼怪不敢靠近我俩。奶奶会朝房间的角角落落、四面八方洒些白酒,(没有酒精就用白酒代替)据说这样是可以驱蚊的。那样做,在这一天里,蚊子不敢飞出来了,就不会来叮你咬你了。我也认为,这样可以让我们避开疾病、激清除腐的。 可在这一天,我们家里会搞一个"卫生节"出来呢。这天里会更加注意卫生,比以前吃的、用的、都干净几倍呢!喝酒的爷爷会喝点雄黄酒,言为了避邪。 这就是我家过端午的风情,很风趣古怪吧! 端午的作文 篇3又到端午,我可以去看龙舟、包粽子,还可以尝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今天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叫醒:“大宝,今天是端午节,今天要一家人包粽子!”我一听,一蹦三尺高,我们忙碌了一会儿,把包粽子的材料找齐了,大伙们一起开始包粽子! 其实,包粽子很简单,先是找到绿油油的粽叶,然后再找到你喜欢吃的东西,红豆、绿豆、黄豆,但是最重要的是糯米和绳子,只要有了它们,就可以顺利地包好一个完美的粽子。 材料准备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经过妈妈的指导,我的第一个粽子终于包好了,但是并没有我想象的`这么好,这一个粽子刚出锅时就是散的,所以我很失望。 妈妈走过来说:“大宝,没关系,再包一个粽子吧!”然后妈妈就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不一会儿,我的粽子包得越来越好了。我们一家七口一共包了20多个粽子,妈妈把最后一个粽子包完,再放进锅里煮。接下来,我们开始等待着香气四溢的粽子出锅。 煮粽子和煮饺子不一样,煮粽子只要用冷水,然后再把粽子放下去,等到粽子准备好了的时候,就可以闻到粽子的清香,香喷喷的。当奶奶把煮熟的粽子拿出来时,妈妈让我们三个人小心点,“别烫伤了!”奶奶笑呵呵地提醒着,又趁机告诉了我们端午纪念屈原的故事。我们开心地吃起粽子,脸上全是灿烂的笑容。 这就是我今年的端午,我过得非常开心。我期待下一次的端午,期待它快点到来。 端午的作文 篇4中国作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是灿烂辉煌。 端午假期,粽香四溢,我们“知新”国学小书院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以自己的方式,诵《离骚》,学经典,忆传统,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知道了屈原的故事,也知道了端午的由来。 屈原很有才华,所以职位很高,很多人非常羡慕妒忌恨他。于是,很多人就在皇帝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后来,皇帝一气之下贬了屈原的官职。 这时,秦国在攻打楚国,楚国为了求和,答应秦国的要求,与齐国断绝联盟关系,秦国就可以分六百亩土地给楚国作为补偿,昏庸的楚怀王高兴极了,立刻派人去齐国解除联盟关系。没想到,秦国只承认自己说得是六亩土地。就这样,秦国用六亩地,成功的将楚国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给离间了。 从那以后,秦国猛烈地攻楚国,还打下了楚国的京都,眼看自己的国家就被侵略,五月五日屈原悲愤欲绝,悲壮投江而亡。屈原死后,人们为了防止鱼龙虾蟹吃屈原的尸体,往汩罗江里投粽子。划小船,后来变成了赛龙舟,吃粽子和赛龙舟也变成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屈原投江那天是五月初五,也就是现在的.端午节。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飘香。我们不仅应该牢记屈原优美的诗句,更应该牢记屈原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他那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我们只能在时间的记忆中,守望过去,回顾历史,牢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绝唱! 端午的作文 篇5说起端午节最令人兴奋的事情,那当然是划龙舟了,而我,一次都没去看过,这反而增加了我的好奇心。 在一次端午节,我和几个小伙伴拎着两个大袋子,走进了一家露天游泳馆,那两个包里可藏着我们智慧的结晶:一块浮板,后面横向安着一条长20厘米,宽3厘米,用浮板制成的横杠——这就是我们的双人龙舟!每条舟的前头都有一面旗,三条龙舟旗帜颜色分别是:杏黄旗(黄)、招魂旗(灰)、八封旗(黑白混色)。 我们在比赛前还留了十分钟练习时间,毕竟这比赛很讲究配合;两个人间隔了7——10厘米,双手握杆动用自由泳方式推进,最先到达对岸者获胜,如果翻了,从起点开始重新出发。 我对我们组是很有信心的`:作为项目开创者,我的技术是不可质疑的,而我的队友虽然没我强,但也很优秀,当停下来观看其他两组的训练时,我深感自己决定的正确:小旗乘风破浪,在池中上下起伏,后方水花翻腾,场面那叫一个状壮观! 比赛结果毫无争议,我们暂获第一,而我对龙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纪念屈原,并不让龙虾吃掉屈原,老百姓每年端午都要把粽子扔进江中,久而久之,乘船扔粽就成了划龙舟,但不论怎样,这都饱含了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 粽香飘飘,龙舟疾驰,这一点一滴都蕴藏着端午的历史悠久文化和对屈原的怀念。 端午的作文 篇6离端午还有几天,卖粽子的老头就开始吆喝,唯恐谁耽误了端午节。 年幼时,家乡的端午节常会被耽误的。每年农历初五,正是收麦子或者种夏苗的时令,村里人都是全家上下齐上阵,在庄稼地里忙活,哪还有心情过端午呀。就连刚上小学的我,也要在放学后挎个篮子,到地里捡麦穗,更不用说大人了。有时候,在麦地里遇见一个癞蛤蟆,就会有人说:嗬,在这儿躲端午呢! 在我们家乡,传说中癞蛤蟆是要躲端午的。当然,也包括蛇,这一点和《白蛇传》里是一致的。 偶尔也有空闲的一年,村里人便会显得特别兴奋。一大早,父亲便会起来,有时也叫上我,去村外的野沟里割一种艾草。我和父亲一个人抱一大捆回来,挂在屋檐下晒干,以便等到夏夜里熏蚊子。晴朗的'夏夜里,村里人都会睡在村头的打谷场里,夜风习习,月朗星稀。人们都会感觉到说不出的惬意和舒畅,根本用不着艾草。到了阴雨天气里,没有办法睡外面了,一到傍晚家家户户就会飘起雾白色的轻烟,氤氲着浓郁的艾草味。艾草的味道有点苦,有点涩,可是人们却都喜欢闻,仿佛产生了烟瘾的人一样,还觉得特别好闻。 蚊子傍晚被熏出去,往往后来还会回来。夜里,我总会被蚊子叮醒,这时候,爷爷就会拿着蒲扇,拍打着蚊子。那个场景,成为我记忆里特别温馨的细节。 如今,家里封闭得很严,很少有蚊子。即使有,也有蚊香、灭蚊剂、电蚊拍……哪还有蚊子的立足之地。可是,依然有许多人在夏夜里失眠,不知什么原因。 中午,父亲会割很少的猪肉,剁上韮菜,包一顿肉馅的饺子。为了庆祝这一年的端午节没有被耽误。记忆中,一年是吃不上几顿饺子的,除了春节,端午,清明。清明是因为割肉祭祀祖先,所以中午会吃上一顿饺子。甚至,我的生日也没有吃过饺子,我好像也没有过过生日。 那顿饺子,既是因为端午节,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庆祝丰收,在我们家乡又叫“垛垛食儿”。意思是麦子颗粒归仓了,麦草也垛上垛了,秋庄稼也都种上了,应该好好庆祝一番。有那么好的心情,饺子自然很好吃。真的,比现在的饺子好吃多了。 现在的端午节,不是因为农忙而耽误,而是因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而被遗忘。人们坐在空调室的电脑前,只是想着情人节卖剩下的玫瑰,有几人还记得端午的艾草、雄黄、癞蛤蟆。纵然有谁想起了白蛇,那还是惦念着她的性感和美丽。 听说,杭州的西湖小了许多。就连端午卖的粽子,很多也都是超市里批发的速制食品,失去了竹笋叶的味道。不用再往汩罗江里扔粽子了吧,江里的鱼虾已经濒临灭绝了。白娘子也不用担心,雄黄酒伪劣产品多,喝不醉人的。 今年,国家规定端午节为法定节日。或许,许多人在放假的时候,会想起故乡的艾草,想起水田里的癞蛤蟆,想起江南的雄黄酒,想起善良的白娘子吧。 端午的作文 篇7一个个香气迷人的粽子,一张张喜悦灿烂的笑脸,还有一艘艘鲜艳的龙舟……构成了今年端午节的快乐图景。 早上,我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河边观看龙舟比赛。只见两岸的河堤上,人山人海,大家不断地大声喝彩。挤过黑压压的人群,我来到了河边,一条条装饰艳丽的龙舟,披红带彩,威风凛凛,尽收眼底。这个时候,刚好到了比赛最紧张、最刺激的时候,鼓声阵阵里,只见两条龙舟正在火速地前进,宛如离弦之箭。一个个健壮的龙舟手们,舞动着有力的木浆,划出一道道波纹,拍打着河岸。正在这时,一阵子呐喊声响了起来,我也拼命地为看好的一号龙舟加油!很快,一号龙舟率先到达终点。看到结果,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看完比赛,回到家,妈妈叫我过去包粽子。我急忙跑过去,看到桌子上有很多包粽子的.馅料,有糯米、肥肉、花生和咸蛋黄,还有包粽子用的叶子。妈妈看到我来了,就全部向我介绍了一下,这是糯米、这是花生……介绍完以后,就让我开始学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粽叶拿在手中,在叶子上先放上一些糯米,放一些花生,再在花生上面放了一块肥肉、咸蛋黄,放几勺糯米把肉和蛋黄盖住,最后再用叶子包好它,绑上绳子。包好的粽子全都放在锅上蒸。 过了一会儿,香甜的粽子出炉了。还没碰到粽子,我就能感觉到粽子很烫,尽管如此,我还是接过了妈妈递给我的粽子。打开粽子的叶子,我想到了王冕《梅花》中的“只留清气满乾坤”。我忍不住地把粽子一勺勺地往嘴里送去,那味道透着粽叶的清香,真是沁人心脾。 这真是一个美好而快乐的端午节,我希望下一个端午节会更加开心而有意义。 端午的作文 篇8嘴里咀嚼着香甜的粽子,鼻内散发着艾草的清香,心中回想着五班的双优,手上则写着三周的种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 忆出真假班会优。这三周,班内发生的事情中最重大、最有意义、最引人深思的便是开展真假主题班会。开展真假主题班会之前,班上有不少假学现象,如:上课眼望课本,心想电脑、游戏。因此,万老师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假学者,发表感想。周末,再让每位学生写篇《假学.真学》的议论文,让大家回想,回想自己究竟是哪类人,让大家反思,反思自己究竟有没有做错;让大家发誓,发誓自己以后定要弃假求真。在看班会时,万老师用学生作文里的语句作为观点来提醒我们,告诫我们,启迪我们。班会召开后,还要由各个小组上台做出今后的誓言,“签”下保证书。真心希望通过这个班会,五班的同学都能弃假求真! 忆出英语默写优。在以前,英语默写部分人质量不高,甚至还在默写时作弊。万老师了解了情况后,开始优化本班默写。首先,万老师选出了七八个英语默写不认真的`人,让他们每天默写时要么在大报告厅,要么在操场,按照质量,奖罚分明。这样一来,让班上原本不认真的同学态度转变,让原本认真的同学更加细心。默写质量也是蹭蹭蹭的往上升。后来,万老师又让全班的同学都到报告厅默写,默写完毕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收起来,各个小组互相批改,批改完毕后,再逐一公布默写得分,让大家能够自动定位,合理安排,制定计划,争夺奖励。看来万老师的招数还真管用呢! 忆出量化计分优。“量化计分数,诚信定座位”是五班的一大特色。可有时有些小组因不知哪些分数该加哪些分数不该加而导致被他人误解。因此,值周班长陈安琪便想出了一个计策,在每日夕会时,陈安琪会将前一天量化分数最高的两个小组的计分纸展示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看别个小组是怎样计分的,好吸取经验;再一个便是看看这些分数哪些是不能加的,有哪些分是可以加的,好规范量化分数。经过陈安琪的调整、规范,在这个周内,量化分规范了许多,某些落后的小组也吸收了经验,量化分也在上升呢!看来,量化分在大家的心中还是非常重要的。规范、优化量化分是不容有误的。 在喜庆的端午节里,在热情的盛夏中,我回忆着五班的双优。忆出了大家的承诺,忆出了大家的态度,忆出了大家的聪明,更忆出了大家内心的双优。 端午的作文 篇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是诗人陆游写的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 在嘉兴,端午节有众多的习俗:家家户户挂门前艾草,希望一年无灾无祸;老人给小孩做香囊,驱蚊辟邪;还有一年一度的南湖赛龙舟,那场面十分激烈。 而在那天,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吃粽子。每次奶奶总会先准备箬叶、糯米、鲜肉、细线。她先把两片叶子叠起来,弄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往里面加入一半的糯米和两块鲜肉,最后把米加满,盖上箬叶,一个精巧的粽子就包完了。这样看着奶奶这么熟练的技法,我也决定试一试。我学着拿起两片碧绿色、长条状的箬叶,用手把箬叶折成漏斗状,但这两片叶子却像两个顽皮的孩子,怎么都不听话。我只好用手指拼命地捏住,快速地把糯米倒进去,糯米发出了“沙沙”的响声,好像在劝说这两片箬叶,又赶忙放了两块诱人的肉,然后把糯米迅速加满。最后,我用力地把展开的箬叶严严实实地包好,再小心翼翼地用细绳来了个“五花大绑”,不让一粒糯米“逃”出来。看着这个样子虽然不好看,但是亲手包的粽子,我的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 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煮一下,美味的`粽子就出锅了。吃着美味的粽子,我不解地问奶奶:“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奶奶告诉我:“端午节包粽子是老百姓为了纪念投汨罗江的屈原,希望不让江中的鱼儿打扰到屈原。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哦!原来习俗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呢!”我这才恍然大悟。 端午节,实在是太有趣!既可以挂艾草、做香囊、赛龙舟,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粽子,更显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