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仙涌畅想散文欣赏 |
范文 | 仙涌畅想散文欣赏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仙涌畅想散文欣赏,希望能帮到大家! 小车在陈村大道上行走,整座城市有一种梦幻般的陌生感,那些新建的高楼大厦,像镶嵌在油画里。生活在这个岭南小镇,每天都有新鲜的感觉。 第十三届华语传媒盛典要在仙涌小学启动,我陪同省、市、区的作家一起去仙涌村。小车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穿行,花香随风而动。 小车转入仙涌路段那一瞬间,一片花海突然出现在眼前,我的心在刹那间“怦怦”直跳,这种浓烈的春天的馈赠让大家觉得太隆重,似乎是不应该这么不经意的出现。 仙涌的名字,据说与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后代有关,朱熹的三儿子当年从韶关南雄逃难这里,他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安顿下来,而“仙涌”的名字也由此得来。 我们来到朱氏祠堂。这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旧建筑,是朱熹的后人为纪念朱熹而建。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朱氏祠堂的前面,是一片莲池,据说是根据朱熹著名的诗句而特意设计的。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是的,朱熹的后人并没有忘记朱熹的理想,仙涌的乡民也熟识朱熹的诗句。1948年4月23日,在朱熹忌辰那一天,朱熹后人与仙涌乡绅商议,在朱氏祠堂的侧边建一座学校,学校的名称用朱熹的别号,称“紫阳学校”。 曾任仙涌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朱健伦老伯与我们回忆说:“现在的仙涌小学,即是原来的紫阳学校,1948年建设学校期间,正值全国通货膨胀,当时的货币根本不值钱,一天一个价,而仅靠务农维持生活的仙涌村民,为了建设学校,宁可倾其所有,也要供子女读书。当时的校舍,是由每家每户村民捐赠稻谷折算,一担谷一担米捐建而成。” “我家捐了50斤粮食。”朱老伯说,“当时我家里的收入都是靠父亲每日打散工换来几两米,但为了支持建设学校,我们全家节衣缩食了好几个月,最后捐出50斤粮食。”当时有一位朱氏富人,一下子捐了一万斤粮食。正是无数个朱氏后人慷慨解囊,无数村民齐心协力,紫阳学校才得以落成。 朱氏祠堂前面的荷池花开花落,一年复一年,可曾映下朱熹仰天吟哦、沉醉书林的身影? 仙涌的花四季飘香,有时闻着却是苍凉。仙涌曾经有一段日子被改为“先冲”,是因为那个“仙”字。仙涌今日成为陈村花乡的殊荣,却也是那个“仙”字。随着陈村花乡“以花为魂”,将仙涌村等村落打造成为旅游文化、历史文化的“花村”,陈村的“广佛都市圈城央花园”现已初具雏形。 改革开放后,陈村镇政府投入巨资,在紫阳学校的旁边扩建了崭新的校舍,改名为“仙涌小学”。“紫阳学校本来是要拆的。”在村委会工作了几十年的阿映跟我们说:“最后,在朱健伦老支书的极力坚持下,紫阳学校的校舍保留下来,方能保持原貌至今,这也是历史文化古迹呀!” 紫阳学校的沧桑,紫阳学校的忧愁,我们算是领略到了。校舍保留在今天,或许是陈旧破落,它的保留,却是一种崇尚教育的精神。 春天早已经从容不迫地为陈村花乡铺排它的种种细节了。漫步在陈村仙涌的大街小巷,街心公园和满城的树木都在泛出新绿。这花乡的绿,是有层次、有性格、有节奏的。 近年来,陈村在建设宜商宜居绿色小城的`发展思路下,大手笔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提升道路、绿化、教育、文化、水利设施等水平。阿映告诉我们,陈村花乡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正加速成型,除了广珠西线、佛山一环和正在建设的广珠轻轨经过陈村,正在计划筹备开工的广明高速、佛山一环南延线、佛山轻轨二号线等重大交通设施也都与陈村密切相关,佛山地铁2号线的仙涌出口站即将迎来历史上第一班地铁列车。 我想,如今美丽的仙涌,一定得到了朱熹文化的神韵,这一路上的见闻,联想开来,令人神往。 仙涌的变化,拨动了我的心弦,我简直要为仙涌的美景欢呼跳跃。在朱氏祠堂、在仙涌小学、在河涌两岸的岭南老屋,我们看到了那些古榕背后的故事,看到了隐约的记忆和传说,看到了公园里那些绽放的晶莹的新芽,它们和阳光如此地默契,共同酿造出满城芬芳的气息。 我们一路走一路看,大家不停地用手机将景色拍摄下来。我和作家们的表情一幅一幅被发到朋友圈,眼中的风景与照片中的画面激荡着我的思绪,多少年过去后,依然让人心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