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林清玄《清欢》阅读答案 |
范文 | 林清玄《清欢》阅读答案 《清欢》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品。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了林清玄《清欢》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清欢林清玄 (1)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2)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3)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4)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5)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6)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7)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8)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9)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10)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11)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12)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13)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4)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谿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15)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8. 本文以清欢”为题,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欢”二字的具体含义。第(4)段作者认为清欢”难享,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5分) 19. 作者在文中先后引了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和苏轼的诗(梨花淡白柳深青”),分别说说这两首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20. 在作者看来,人们怎样才能获得清欢?(4分) 21. 本文第(3)段和第(11)段大量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在语言上很有特色。请任选其中一组排比句分析其妙处。(3分) 《清欢》阅读答案18. ①从平淡(平静)、简单(简朴)生活中得到的人生欢乐(享受到的人生真味)。 ②散步(安静的环境几乎不可得);吃饭(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约会(清洁、清静的处所几乎不可得)。[评分标准:本题5分。第一问2分,只答清淡的欢乐”,给1分。第二问3分,每点1分。] 19. ①引李觏的诗,意在表现失去清欢的惆怅和清欢难寻的悲哀(2分),进而引出下文——鼓励现代人追求清欢,做个能品味生活的人(1分)。 ②引苏轼的诗,意在表现对清欢的追求体现了人的心灵品位(或高雅性情”)(2分),从而与开头呼应,表达作者对清欢的喜爱与推崇(1分)。 [评分标准:本题6分,每问3分。每问由思想内容与结构形式两个方面赋分。若认为引诗的目的只是以彰文采”,最多给1分。] 20. ①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多讲究心灵的品味。②少一些世故,少一些机智,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性情)。[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点2分。每一点答案表述不完全,不能得满分。] 21. ①清欢,不同于……不同于……也不同于……。”排比的使用,将清欢”与自我放逐、尽情欢乐、无奈等情感体验区别开来,条理清晰,能够很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②当一个人……或者……或者……或者……”排比的使用,将什么是‘清欢’”用生活实例加以解释,阐释透彻,能够很好地引发读者的联想、思考与感悟。③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排比的使用,从各种感官的角度将清欢”难寻论述得透彻、有力,语言明快流畅,富有节奏感。④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是到……是到……是到……”排比的使用,将现代人以浊为欢的生活描述得很真实,富于表现力,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强化读者的认识。[评分标准:本题3分,任选一组排比句作答。修辞原理,1分;结合作品分析,2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