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 |
范文 | 小学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及清明节和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 “竺爷爷,杏花开啦!”( )。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 孩子( ):“刚才。” 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 ):“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第二课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很快进入文章的学习中。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运用文本提供的素材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时机。另外,在教师精彩的引导下,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好手段很方法。尤其是教师设计的加提示语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有利时机。 让学生用一个成语对竺可桢爷爷进行评价,这也是考察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好形式。 拓展设计,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鼓励他们随时随地有搜集的欲望和习惯,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