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教学设计 |
范文 |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教学设计 篇1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一个总结。是从一个侧面——抗日救亡的歌曲,这一方面来反映中国人民团结抗日、不怕牺牲、为民族而战的可贵精神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关的、学生比较熟悉的抗日歌曲,在课堂上放、并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可独唱、可合唱)。在抗日歌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准备任务:查阅相关歌曲的创作背景资料等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在课前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及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知识读物,了解抗日救亡艺术作品诞生的历史背景。 2.通过学唱抗日救亡歌曲,重温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每一部文艺作品诞生的特定的时代背景,提高从历史角度来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以及从文艺作品中感知历史的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与共同成长的团队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唱抗日救亡歌曲,体会中华民族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不畏强敌、万众一心的民族斗志和豪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歌曲中体会到当时中国人民的斗志和豪情。 2.使学生通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加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3.通过歌唱,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教学难点 通过歌曲,帮助学生对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影像辅助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素材准备 相关音频素材,例如《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等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的新长城!”“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当年,这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曾经使无数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奔赴抗日杀敌的战场。今天,让我们放开歌喉,在歌声中重温那一段令人激昂的历史,体会先辈们万众一心、为民族而战的高昂斗志吧! (讲授新课) (板书)一、抗日救亡歌曲简介 (教师讲述)在全民抗战的热潮中,歌曲作为宣传群众、鼓舞士气、团结民心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自然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音乐体裁,不仅使众多的爱国音乐家们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创作,而且一般业余音乐爱好者们也写出了不少好作品,从而使抗战歌曲获得了巨大的丰收。 抗战歌曲中数量最多的是直接号召人民奋起抗日和正面表现军民抗日斗争的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如孙慎的《救亡进行曲》、孟波的《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麦新的《大刀进行曲》等等,这些歌曲在音乐表现上虽各有特点,或深沉稳健,或慷慨激昂,或豪放粗犷,但一般多为行进曲形式的齐唱歌曲,并含有呼唤或呐喊的音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不断发展,群众歌唱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型合唱曲的创作得到发展,并日益受到大众的欢迎,特别是贺绿汀的《游击队歌》曾广为流行,反映了在群众歌咏活动广泛普及并提高的基础上,大众由习惯于传统的单音音乐的审美趣味开始向复音音乐转移的客观现实与可能。 这一时期产生的不少抒情性歌曲同样激发着人们爱国抗战的热情,像《五月的鲜花》(阎述诗)、《松花江上》(张寒晖)、《长城谣》(刘雪庵)、《故乡》(陆华柏)、《嘉陵江上》(贺绿汀)及《思乡曲》(夏之秋)等,都是感情真切,激动人心的优秀之作,这些歌曲往往在对烈士悼念或沦亡的家乡的怀念中,不失愤怒和复仇的决心,通过结构、音调、节奏的对比手法,使悲伤、痛苦和激昂、仇恨的多种情感表现交织发展,从而在音乐上获得了戏剧性的效果。 (板书)二、抗日救亡歌曲演唱 1.《毕业歌》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你们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又了解多少呢?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3000万同胞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不久华北又告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各界群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一首首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融进了人们的血脉,成为抗战年代的进军号角。 由陈瑜作词,聂耳作曲。1934年为影片《桃李劫》创作的《毕业歌》以其进行曲的速度和坚毅、果敢的气魄鲜明地反映和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决心和热情。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播放相关音频) (学生自由演唱) 2.《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播放相关音频) (学生自由演唱) 3.《五月的鲜花》、《松花江上》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这一时期产生的不少抒情性歌曲都是感情真切,激动人心的优秀之作,这些歌曲往往在对烈士悼念或沦亡的家乡的怀念中,不失愤怒和复仇的决心,像《五月的鲜花》(阎述诗)、《松花江上》(张寒晖)、《长城谣》(刘雪庵)等等。1937年7月,张寒晖作《松花江上》于西安,词曲均出他之手。这首歌最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唏嘘,成为中国民族刻骨难忘的抗日歌曲之一。 (播放相关音频) (学生自由演唱) 4.《游击队歌》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播放相关音频) (学生自由演唱) 5.《黄河大合唱》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光未然词,冼星海曲。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末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口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这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同年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播放相关音频) (学生自由演唱) 6.《南泥湾》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一首《南泥湾》唱了半个多世纪,让人对延安的风土人情总是这么亲切,这么眷恋。当年,作曲家马可在延安鲁艺当教员,诗人贺敬之是学员。他们曾经体验过烧木炭、开荒地、蚊子一抓一大把的辛苦,看到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变化,创作了一部歌舞剧《挑花篮》。1943年春节,鲁艺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这部新编的秧歌舞,《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这首歌,以优美热情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的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将群众歌曲的激情与优美、抒情的浪漫主义融为一体,吸取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很快在边区和全国流行开来。 (播放相关音频) (学生自由演唱) (课堂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山河碎,大敌当前,亿万民众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安危系在一起,“天下一家”的民族意识使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把维护祖国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的生活来之不易,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同学们珍惜生活,热爱祖国,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去了解祖国的一切,为美好的明天打好基础,让我们成为一名国家的栋梁之才。 板书设计 第23课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 一、抗日救亡歌曲简介 二、抗日救亡歌曲演唱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5、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1931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九一八事变)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学生介绍九一八事变) 我们再来一起看看一部纪录片。(播放纪录片《多事之秋》的片段。) 日本侵略的铁蹄随意践踏我国领土,政府提出不抵抗政策。实在可气可恨!(教师握紧拳头,气愤至极。) 在日本铁蹄的践踏下,东三省很快沦陷。中国东北三省的劳苦大众携老带子,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流亡关内。东北是他们的家乡,可此刻,他们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这种情绪要倾吐,要爆发。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爱国志士勇敢的站出来,号召、组织大家要拿起武器和敌人进行坚强的战斗,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张寒晖也拿起了特殊的武器——笔,谱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这首歌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这首歌并迅速传遍全国,引起强烈的轰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放歌曲《松花江上》并配有相关画面,其中有劳苦大众扶老携幼逃亡、日本侵略者无情侵略的镜头。)(学生听得认真,比较好地了解了这首歌词的写作背景。) 听完这首歌曲,你心情怎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松花江上。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板书课题,全体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读歌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出示词语: 煤矿 高粱 衰老 同胞 悲惨 抛弃 宝藏 利用形声字知识指导辨析生字“梁”和“粱”。理解:同胞 (2)查课文朗读情况。(同学桌互相读) (3)指读歌词。谁愿意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 “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 三、重点理解 这首歌词从内容和感情脉络上看,可分为三个层次:怀念家乡、痛哭流亡、渴望回家。 同学们看看那几行写的是第一层次?那几行写的是第二层次呢?第三层次又是那几行?学生分层次。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层次。 1、指一名女同学读第一部分。 (1)这一层次主要写什么了?(家乡的美丽富饶。) (2)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我的家乡?(估计学生会说出“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等) 师介绍:东北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自然林区, 还有抚顺煤矿、大庆油田等自然资源,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是勤劳而善良的东北人民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才创造了美丽的东北。 再找一名男生读这几行,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 再找一名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这部分。 (3)“同胞”本义是什么?这里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千千万万流亡在外的人民对自己家乡父老、对所有中国人民命运的担忧。) 可现在,东北劳苦大众却被日本侵略者无情的逼离自己的家乡。所以对家乡的感情应该是怀念的、留恋的。 过渡:生活在这快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民应该是幸福的,但是,他们却无法和亲人在一起安居乐业,因为—— 2、1931年9月18日,这是个黑色的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 默读7-14行。你知道什么? (1)抓住“抛弃”体会(抛弃本意是什么?东北人民真的不想要这些宝藏了吗?是不能要,因为他们自身难保啊!这“抛弃”两字透着多少无奈!多少辛酸!) (2)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漫长的—— 板书;流浪!流浪!流浪! 从这三个“流浪”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重复使用三个“流浪”有什么作用?(强调了流浪的苦难,表达了对政府的控诉,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控诉。) 教师介绍:像这样重复使用一个词、一个句子两次或多次的写法,是一种修此方法,叫反复。 同学们还能在第一部分找到这样的修辞吗,有什么作用?(学生分析) 流浪的队伍中,有( ),有( ),有( ),还有( )。 小结:他们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军在他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家变成一片废墟。 (3)再读这几行。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 流浪!流浪!流浪! 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练读,再指名学生朗读。 过度:这流浪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何时才能结束?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遥望着北方的天空,等待着,等待着。 3、分组读最后几行 这几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想法?修辞方面有什么发现?(“爹娘啊”反复、“哪年哪月”重复)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是对政府的控诉。它激励国人拿起武器,勇敢走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 再分组读第三部分。 四、总结全文 在当时,作者写这首歌,他想告诉大家什么?(唤起大家勇敢战斗的意识。) 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编者把这首歌词选入课文,他想让我们知道什么?(告诉我们勿忘国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教学设计 篇3教材说明: 《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写的一首歌的歌词。 《松花江上》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歌曲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唏嘘。此歌迅速在全国传唱,悲怆的旋律震撼人的心灵,也唤人猛醒。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4、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由于本首歌词,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远。所以教学时先要将歌词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将清楚。让学生先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如何践踏中国大地,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在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课上汇报搜集来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材料。了解当时的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可指名介绍,也可展示材料。 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先将歌词读通读顺,在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读后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作者通过三部分进行表达的,先叙述家乡是如何美好,在说苦难的来临。最后是人民盼望早日回到家乡。) 2、积累内化。朗读并背诵这首歌词。 3、写字指导:“衰”字不要丢掉中间的横。 4、作业 这首歌中的“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歌曲《地道战》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在这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是哪支队伍? 游击队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新授: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读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读懂文章,歌唱也是这样,我们在唱歌之前首先要理解歌曲。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速度:轻快表现:热情、积极。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 (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音域:①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②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力度:①中弱、轻巧地、有弹性地 ②中强、饱满、洪亮、声音坚定 师:划分结构,你认为可分为几段? 两段 学唱 (1)掌握歌曲的节奏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让我们一起来看歌曲的节奏型并一起打出这些节奏: (2)学唱 第一乐段:1、“La”模唱 2、填词演唱 注意:弱起小结的演唱、声音有弹性、咬字清楚。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唱谱子(注意:“4”唱准音) 比较:3 4 5,34 5,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师:从这一乐句我们可以体会到战士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呢? 乐观、英勇、自信的精神状态。 第二乐句:加歌词演唱 师:第二乐句的旋律是哪一部分的再现? 第一乐段。因此,这首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设问:用怎样情绪演唱? 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 师:完整演唱歌曲 (五)根据三种情景为歌曲设计演唱速度和力度 1、夜间伏击 2 、奋勇前进 3 、欢庆胜利 小结并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最后让我们再听一首反映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抗日歌曲同样是贺绿汀先生的作品:《嘉陵江上》,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有关《嘉陵江上》的内容,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3、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咱当兵的人》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这节音乐课由我跟大家一起来上,首先请大家欣赏电影《地道战》插曲,(师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地道战》插曲) 师: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游击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游击队歌》,同学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理解) 二、寓教于乐 1、初步感知:师:同学们请欣赏歌曲《游击队歌》,(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 师:大家来了解一下乐曲的创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师: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创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热烈欢迎,随即流传。歌曲通过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健儿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我们来了解歌曲的作者和他的代表作。 作者: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超多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 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独唱曲:《嘉陵江上》; 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游击队歌》,首先跟老师来逐句学唱歌曲的旋律。(教师多媒体展示歌曲词谱,学生进行旋律学唱三遍,) 3、针对节奏xxxxxxx和xxxx处及变化音,教师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掌握。(针对学生不足及时矫正) 师:老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同学们用“啦”来唱歌曲的旋律。(师先示范一句) 4、歌词学唱,师:下面我们来学唱歌词(教师弹唱旋律,学生填唱歌词,教师及时纠正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逐句学唱两遍;师生一起齐唱歌曲两遍。(教师及时点拨学生) 5、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让学生欣赏 师:欣赏歌曲《游击队歌》,思考、讨论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和资料(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总结:(多媒体显示)乐曲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师: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资料,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分析(多媒体投放)师:歌曲《游击队歌》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它巧妙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B段(9-16小节)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示范唱,讲解分析) 7、师: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分析,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女生唱A乐段,男生演唱B乐段,我们看哪个小组演唱得好。(指导学生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小组互相评价,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8、师:A乐段女生演唱得比较轻快、灵活,B乐段男生演唱得沉稳有力,下面让我们男、女生一起,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歌曲。(引导学生结合A、B乐段的比较,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10分 三、实践创作 师:看课本第11页的三幅图画的情景,同学们分小组模仿表演,表现、体会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 1、夜间伏击 2、奋勇前进 3、欢庆胜利 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幅图画的资料进行创造)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表现游击战士的机智灵活和英勇善战,师生针对学生的表演做针对性评价。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铁道游击队》吗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曲——《铁道游击队》插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2分50秒)通过欣赏,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又是如何展开抗日游击活动的。(多媒体播放) 师:这节课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学唱了歌曲《游击队歌》,通过学唱歌曲,我们了解了游击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期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游击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自信,克服困难,相信大家,必须都能成为最棒的一个。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弱起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并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演唱《游击队歌》。 3、情感目标: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 2、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的精彩片段(播放电影《地道战》主题曲),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在这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你知道他们是哪支队伍吗? 生:——游击队。 3、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聆听体验,激情感受: 1、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歌曲描绘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2、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然后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聆听歌曲,从拍号、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 师小结:《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3、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师: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可以将歌曲划分为几个乐段?反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一起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找出答案。 生:——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力度由中弱到中强,所以分为两个乐段。 师小结:歌曲分A段(第1—8小节)和B段(9—16小节)两个乐段。歌曲表现了游击队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 四、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1、音乐知识: 师:A段采用了什么节奏形式? 生:——弱起节奏形式。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叫弱起或弱起小节吗? 讲解: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全的。首尾两小节的拍子相加,为一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如:《歌唱祖国》就采用了这种形式。 2、节奏练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弱起节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歌曲的基本节奏型,并一起边划拍子边读出这组节奏。 4/40xx ∣xxxxxxxx∣xxxxxxx.xx∣ (注意:弱起节奏、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 3、视唱曲谱。 (1)找一找,唱一唱。 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与这组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并唱一唱。 4/4055∣11223234∣3121767.65∣ (注意:弱起小节的起唱、十六分音符要唱得均匀) (2)比一比,唱一唱。 师:B段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旋律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 (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4/4333222∣32321765∣333666∣2 223#45 比较:3 4 5 ,3﹟4 5 师: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生:——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师:B段第二乐句与A段的第几乐句基本相似? 生:——B段第二乐句与A段的第二乐句基本相似。 师小结:B段第二乐句再现A段的第二乐句,所以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3)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4、学生用Bang模唱曲谱。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棒。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Bang(也就是模仿枪声)把这首歌的曲谱模唱一遍,看谁能唱出游击队员个个都是神枪手的气势。 5、填唱歌词。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6、教师伴奏,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注意:声音有弹性、咬字要清楚、换气记号) 7、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游击队员抗战到底的决心吧。听后说一说:歌曲A、B乐段间情绪和力度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演唱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放歌曲录音) 8、歌曲处理: (1)A段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2)B段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力度可以稍微强些,应该带着一种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来演唱。 9、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10、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那么,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组,一领众合……) 五、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1、作者生平及作品: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那么,你们知道是哪一位作曲家创作了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吗?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贺绿汀。 简介: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有独唱曲:《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等。 2、创作背景: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8年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通过与指战员接触,他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住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但是他不畏严寒,在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抗战歌曲——《游击队歌》。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 六、拓展欣赏,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游击队歌》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后又改编为芭蕾舞,被引用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版本的《游击队歌》) 七、课堂小结: 岁月的长河流淌着许多难忘的旋律,它们讲述着历史,记载着过去。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查找一下反映抗日战争的一些小故事和相关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赶兴趣,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能够用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演唱《游击队歌》。 用心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结合历史谈谈自己眼中的抗日战争。 (二)影片片段欣赏: 《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抗战影片的片段,了解游击队的作战特点,并语言和形体动作进行表述。 (三)学唱《游击队歌》: 教师范唱《游击队歌》,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节奏特点——弱起节奏。 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指导学生掌握好弱起节奏的特点,唱好弱起节奏。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资料和基本情绪。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聆听合唱《游击队歌》,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 感受演唱特点,了解部分演唱形式和表现形式:混声合唱、男声小合唱、表演唱等。 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在演唱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按正确的发声方法,清晰均匀的吐字,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表现作品。 (四)创造活动: 请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这首歌曲的资料和特点,利用身边的响器制造各种声势,创编一种能够充分表现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进行表演。 (五)课后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持续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构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本课的开始,安排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抗日战争,观看抗战影片片段,能够引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注意,激发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相关音乐文化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心参与探究与创造,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