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声音的变化说课稿 |
范文 | 声音的变化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变化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变化说课稿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准备】 为每一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2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杯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一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问学生: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 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展开新课 1、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 一把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 (1)实验: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约10cm,用一只手压住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另一端。注意拨动尺子时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复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2)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2、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 (1)实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四个杯子,分别盛水:满杯,3/4杯,1/2杯和1/4杯。试着用铅笔和小木棒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现在记录单上记录预测。 由水多到少或少到多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并做记录,与预测进行比较。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实验预测,对结果进行分析。 (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装置:一块木板钉两个钉子,钉子之前绑一个橡皮筋。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在今天的让橡皮筋发声的实验中,老师有新的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写,再拨弹。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注意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同时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的振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实验发现,对发现进行分析。 (3)小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三)总结 课外拓展:听听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本节课在科学教研员邓老师和叶老师的点播指导下,我感受颇深: 1、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太少,学生发言的亮点把握不够。 在我的科学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的时候,我往往想的是我设计的下个环节是什么,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是否在我的欲设之中,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和他们发言中的亮点却视而不见。 在探究尺子不同振幅产生声音强弱的变化的实验中,学生对于“重复做3—4次”都有各自的观点,特别是有个学生提出:做1次,不能让我们观察清楚尺子的变化和声音的变化,重复做3—4次,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多么好的发言,的确,反复实验,反复观察,就能给我们新的发现,很多科学规律的发现不就是这样来的吗?但在课堂上,学生这样精彩的回答我却忽视了,如果我当时能对她的发言加以肯定,我想小女孩以后的多少会有一定的发展。因此,我觉得我们在科学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的问题和他们的发言。 2、敢于大胆的处理教材。 新课程科学教材内容的不断修改,不断改动,不断完善。我想,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和我们一线老师一样,也在不断反思,发现了有些内容编排的不合理。一样新东西的出现,是在不断更新中,不断变化中,才完美的。因此,我们一线老师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教学需要,大胆的处理教材。《声音的变化》中既有探究声音强弱的活动,又有探究声音高低的活动,而接下来一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整课都是探究声音高低的活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的教学内容作一个简单的处理。利用一节课时间设计各种相关活动(尺子振动声音高低的实验探究、橡皮筋松紧声音高低的实验探究、不同长短铁钉震动声音高低的实验探究等),专门探究声音的高低变化,一节课专门探究声音的强弱变化。这样可以理清学生的探究思路,更能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科学教师要加大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量。 在这堂课中,我竟然出现了一个严重的科学性错误。我认为同样大小的杯子中,盛入不同量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敲打时,盛水越多的杯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越高,盛水越少的杯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越低。水越少,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越高;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越低;看来,我们科学教师真的要加大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量。如果有些科学概念,科学实验现象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那么真的是大糊涂教小糊涂,误人子弟。因此,我们平时要多看一些科学杂志,一些科学专著,还要去了解更高年段的科学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必须要有自来水的容量。 总之,通过本次上课,我受益非浅。我相信在专家们的指导下,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在教学中会成长的更快。 声音的变化说课稿2一、说教材 《声音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前面初步感受过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并且对尺子橡皮筋等物体的发声方法进行了研究,这一课是对前面学习的延续和深入研究,更多的是对声音强弱高低变化原因的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音量与音高的科学概念,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为每一组准备:4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单、一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二、说教法 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声音的变化》这堂课,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在课的开始就激活主体,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此,新课引入,我选择了世界著名进行曲《西班牙斗牛士》供同学们欣赏,在听完乐曲后,让学生说说声音有哪几方面的变化? 这样顺利地让学生们说出声音高低、强弱的感觉, 2、用开放的教学法来引导学法的开放是本课的主要教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3、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中来,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并对个别同学给予适当的提醒和帮助。提倡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 三、说学法 1、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我们科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预测、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儿童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儿童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开放式学习。 新课标把学生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自己提出有兴趣探究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让学生根据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我们要遵循 “知道了也不告诉”的原则,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 3、注重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同组学习同伴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哲学家苏格拉底把教学过程比作婴儿的出生,我们教师的作用就好比助产士,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再好的教师也是教不会的。科学探究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得到培养。根据“主导和主体”,“主动学习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思路和预设: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课,老师心里非常高兴,为此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世界著名进行曲《西班牙斗牛士》,请大家欣赏。(播放音乐) 师:听完音乐,你听出了声音有哪几方面的变化?(排除乐器的改变)【高低强弱等】 这节课,我们就从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下声音的变化。(板书:声音的变化) 二、新知探究 1、研究声音的强弱和什么有关。 师:那么声音的强弱和什么有关呢?我们用拨动尺子的方式来研究。 出示实验步骤: 把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12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 一端,另外一只手从下而上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实验注意事项: ①不要让直尺拍打桌子。 ②用力要均匀,以免尺子折断,伤害到别人或自己。 ③认真观察尺子的振动状态。 ④重复做实验三次。 ⑤以小组完成实验记录单。 生实验,教师巡视,实验完毕,生汇报。 师:谁来解释一下振动的幅度是什么意思?尺振动时来回往返的距离。(板书:来回的距离)如果我们以一厘米作为距离单位的话,画6厘米和2厘米示意图。你能判断它们的振动幅度吗?师:来回距离6厘米和来回距离2厘米相比,谁的幅度大?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了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 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振动幅度 幅度大 声音强 幅度小 声音弱) 师揭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板书:音量、分贝) 2、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 ①我们刚才研究了声音强弱和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那么声音高低到底和什么有关呢。每个小组都有四个带有编号的杯子,1号杯里盛满了水,二号杯子盛了大半杯水;三号杯子盛了半杯水,四号杯子盛了少半杯水。若用铅笔敲击杯口,发出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排序。 首先把自己的预测填写在实验记录单的表格中,然后小组进行验证。【提示:用铅笔敲击杯口时,用力要均匀,每次的力度尽量相同。】 实验完毕,交流实验结果,比较实验预测,对结果进行分析。(水越多的杯子发出的声音越低,水越少的发出的声音越高) ②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为什么盛水多的杯子发出的声音低而盛水少的杯子发出的声音高呢,接下来,我们用拨动橡皮筋的方法来继续研究声音的高低。 出示实验步骤: 拨弹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 把橡皮筋拉得紧一些,在拨弹,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 拨弹橡皮筋时,尽量用同样的力度。 生实验,小组交流,完成表格,汇报。【橡皮筋松的时候,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低;紧的时候,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高。】 师:谁来解释一下振动的快慢是什么意思? 师:是指橡皮筋来回的次数。 师:我们一般是以秒作为时间单位的,(板书5次每秒和2次每秒), 1秒钟振动5次和1秒钟振动2次相比,谁快谁慢? ③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振动快慢 振动快 声音高 振动慢 声音低) 师揭示: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的单位是赫兹。(师板书:音高 赫兹) ④现在你能说一说,4个杯子为什么发出不同的声音吗?(与杯子振动的快慢有关)[师揭示:杯子振动的频率太快,我们不易感觉到。] 3、辨析: 有人说:“声音强就是声音高,声音弱就是声音低”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声音的强弱只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声音高低只与振动快慢有关。] 三、拓展延伸。 师:很多物体的长短或粗细发生变化时,它所发出的声音也会发生变化。下面我们来推测教材75页几组物体在敲击、拨弹时声音高低会有什么变化。 生推测(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时:短的高,长的低。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时:粗的低,细的高。) 师:图中每组材料发音的高低与大家的预测是否相同呢?课后,我们以组找到图中材料,进行验证,下节课再交流,好吗? 板书设计: 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强弱(音量) 声音的高低(音高) 振动的幅度(来回的距离) 振动的快慢(来回的次数) 幅度大 幅度小 振动快 振动慢 声音强 声音弱 声音高 声音低 声音的变化说课稿3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本单元中的第三小节,教材共2页,分为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的变化两个活动.与第一小节《听听声音》和第四小节《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基于《听听声音》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来探索研究的,为后面《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科学概念目标: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按教科书要求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音量与音高的科学概念,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三)、教学材料准备: 1、分组材料:1把钢尺或塑料尺、4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橡皮筋音高的变化”实验记录单、一个小盒子、2根相同的橡皮筋。 2、教师准备:、一个小鼓、尺子。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在各个方面都有基础性的前概念。过程与方法方面,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会进行比较详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记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识方面,他们知道声音是不同的,知道声音有大小的区别,并且经历了探究声音发生的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情感方面,他们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愿意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会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起积极作用,但在孩子们的前概念中,往往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混淆,他们听到高音会误以为声音强,听到低音就会认为声音弱。如音高与音量分辨不清的话,就根本无法区别振动时产生的现象,更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规律。所以“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将会是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上遇到的一个大困难。 三、设计理念 通过教师的启发式点拨,引领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细心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展开合理的推测及验证,总结其规律。在教学中,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过程,也注重概念的渗透,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 四、说教过程 (一)、激趣导入: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上课伊始,放一些声音让学生听,所有孩子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到课堂上,学生在在听声音时会产生有关声音的疑问,”师抓住时机,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想要解决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出示小鼓,用不同的力量分别敲击出强音和弱音,让学生分辨有何不同。引出声音的“强弱”及“音量”的概念。 2、做拍手游戏,让学生强烈感受声音的强弱.这近20秒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对“音量”有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我们能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呢?学生的猜测可能五花八门,可能与真正原因距离较远,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如:“我们知道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是因为振动的关系,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是否也有关系呢?” 4、学生交流想法,提出试一试的要求。提示实验注意事项。(不能让直尺拍打桌子,教室内要保持安静,还要注意观察尺子的振动状态。) 5、学生利用直尺进行实验,师巡视指导。 6、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板书。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学科学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动手”实践活动自可少,但这还不够,学生还必须有“动脑”的理性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动手”的实践活动的同时,更关注学生“脑”的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故在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状态的联系”的活动时,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学生在反复的观察和描述中,将声音的强弱(大小)与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大),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小)的概念。] 活动二: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1、认识声音高低的变化 (1)用二胡分别演奏高音低调和低音高调两种声音,请学生分辨不同,学生马上会发现强弱的不同。师再追问:除了音量不同之外还有什么不同吗? (2)语言描述,并与音乐课和语文课相联系,帮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3)总结音高的概念,并板书。 2、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教材所示的四个杯子,问:如果用小棒敲击,发出的声音会一样吗? (2)预测发声情况,填写记录单(教材30页)。 (3)实验,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敲击杯子可以发声,这可能每个孩子都知道,而且可能都经历过,但装入不同的水敲击会发出什么声音,他们充满了好奇。发表自己的推测后就迫不急待地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为验证自己的猜测,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俨然一副小科学家的模样,当他们听到与自己猜测一致的时候,兴奋的不得了,成功的感觉溢满心间,这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同时也是对声音的高低又进行的了一次分辨练习,帮助学生区分音高和音量,为突破难点做铺垫。] (4)摸摸自己的嗓子感受一下,发高音和发低音时嗓子状态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做这个补充活动,是因为担心学生对音高的分辨只通过以上一个活动恐怕很难改变学生的前概念,所以我又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子发出高音和低音,并提示学生用手摸自己的嗓子有何不同。这是对音高分辨的一个巩固,也是为下面探究与物体振动之间的联系这个活动做铺垫。] 3、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师:我们在研究声音强弱的原因的活动时,发现了是与振动幅度有关,那你想过音高与振动之关会有什么关系吗? (2)学生猜测,有的说是与用力的大小有关,有的说是与物体有关,有的说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3)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个活动中是将橡皮筋挂在钉在板子的铁钉上,我进行了更换,用了一个小盒子,既方便操作,又能解决声音弱小不容易分辨的难题。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中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所以用前面的一系活动做铺垫,在实验中教师要做好巡视指导。] (4)汇报,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板书。 (5)引学生分析上一个实验中杯子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现象的原因。 [设计意图:共同分析刚刚敲过的四个杯子,为何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原因,是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真正落实“课标”中提出的“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的问题”这一目标,让孩子在第一时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拓展延伸 除了松紧能够决定音高,物体的长短、粗细都会影响物体的振动状态,也就是会决定声音的高低。于是在课的结尾出示吉它,让学生试分析"调弦松紧是为什么?"然后迁移到“琴弦有粗有细,而且总是一手弹弦、别一手按弦,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上,引发学生思考“发声物体的长短、粗细是否与振动的快慢有关”这个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有了本节课的探究经历,在探究欲望极浓的情况下将小盒借给他们,孩子们会欣喜若狂,并告诉他们下节课要一起交流结果,这会让他们的探究热情更高,为下一节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做准备,拓展了科学课程的空间。让“课”断“音”不断 以上只是我对这一节课粗浅的认识,我不知道我的做法和想法是否得当,所以特别珍视这次学习的机会,期待老师同行能不啬赐教! 板书: 3、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强弱音量振动幅度分贝(dB) 声音的高低音高振动快慢赫兹(Hz) 附记录单: “橡皮筋音高的变化”实验记录单 实验时间:记录人: 拔动较松的橡皮筋时发出()音,橡皮筋振动() 拔动较紧的橡皮筋时发出()音,橡皮筋振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振动越(),发音越()振动越慢,发音越()。 声音的变化说课稿4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本单元中的第三小节,教材共2页,分为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的变化两个活动.与第一小节《听听声音》和第四小节《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基于《听听声音》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来探索研究的,为后面《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声音的变化》一课是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声音在音调高低和音量大小上的变化。学生在之前也学过有关对比实验的知识,做过相关的实验,并且学生已经具有了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但是本课与以往对比实验的不同在于本课是研究两个变量,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科学概念目标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按教科书要求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音量与音高的科学概念,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三)说教学材料准备 1、分组材料:音叉、小锤、乒乓球、自制教具、应用软件等。 2、教师准备:音叉、小锤、乒乓球、自制教具、应用软件、自制课件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在各个方面都有基础性的前概念。过程与方法方面,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会进行比较详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记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识方面,他们知道声音是不同的,知道声音有大小的区别,并且经历了探究声音发生的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情感方面,他们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愿意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会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起积极作用,但在孩子们的前概念中,往往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混淆,他们听到高音会误以为声音强,听到低音就会认为声音弱。如音高与音量分辨不清的话,就根本无法区别振动时产生的现象,更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规律。所以“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将会是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上遇到的一个大困难。 三、设计理念 通过教师的启发式点拨,引领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细心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展开合理的推测及验证,总结其规律。 在教学中,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过程,也注重概念的渗透,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在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让自然的具体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一环节,因为对于音乐常识较弱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分辨声音的高低是个难点,特运用app应用来辅助实验,一方面让学生们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于学习的有益之处,另一方面通过孩子对于机器的使用,快速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孩子的知识全面性。全面提上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中秋节老师出去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就拍下来了,今天特地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有什么发现呢? 【生】 【师】声音在变化。其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声音,变化不断地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大自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探究“声音的变化”。 【板书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新知探究 (一)声音的强弱(音量) 1、提问 【师】大家听听这段声音,(PPT)(播两段音量有明显区别的声音)谁来说说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有大小的变化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声音的大小有变化,指的就是声音的强弱。(板书)声音大即是强,小即是弱。(PPT)在科学中,声音的大小强弱用音量来表述。 【板书】强、弱 2、游戏 【师】怎么区分声音的强弱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跟你的同学说一句悄悄话,有个小要求,只能让你的同桌听到。开始! 【师】同学们都玩的很开心哦,王老师也很想参与进来,最后一排的那位小帅哥,能大声地告诉王老师你的名字吗?【生答名字】(大声说)XXX同学,认识你真高兴!你能和老师说声老师好吗?【生答】老师好! 【师】老师们你们听到打招呼声了吗? 【师】刚刚的游戏中,你们听到的所有声音,哪个最强,哪个最弱?分开讲【生答】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区分声音的强弱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发声的力度,来控制声音的强弱。 5min 分组实验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强弱是否也与振动有关呢?(PPT)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探究实验,请看大屏幕:(PPT) 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音叉、小锤、带线的乒乓球。【师】 【师】(PPT演示)怎么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呢?下面来看看实验步骤: 1、手拿带线的乒乓球,保持静止。 2、击打音叉发出声音 【师】要想使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怎么敲击? 【生答】重一点敲击声音强,轻一点敲击发声弱。 【师】那我们在使用音叉时,应该击打哪个部位呢? 【生答】【师补充】应该击打音叉侧面的顶端。将乒乓球快速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侧面。 1、比较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乒乓球弹开的距离远近。 2、为避免误差,反复实验三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前,老师要提示两点: 1、小组内分工合作,遵守实验纪律,本次实验需要分辨声音强弱,实验时请保持安静。 2、提示音乐响起停止实验,将器材放回原位,分析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师】现在开始实验! 10MIN 【生】分组实验 3、交流汇报 【师】我们的探究活动已经完成,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一边演示,一边分享你们的发现。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生1】演示实验过程 【生2】我们先敲出强的声音,再敲出弱的声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强,小球弹开的距离远,声音弱,距离近。 【师】其他小组,你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振动的概念。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往返运动时离中心点距离远振动幅度就大。(慢)往返运动时离中心点距离远振动幅度就,振动幅度小。 结合我们刚刚的实验,来说说(小结)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吗? 【生答】(PPT)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师补充】是的,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板书 (二)声音的高低 1、声音高低的认识 【师】声音的变化除了强弱变化之外,还有高低变化。听!【教师弹仿真琴不唱】1234567 【师】有哪位同学听出来了:哪个音高,哪个音低?【生答】【生答一个教师弹一个】 2、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 【师】 跟着老师的演奏我们一起唱一唱(唱音阶)。 【师】由低到高唱,预备唱;【生唱】 【师】由高到低唱,预备唱;【生唱】 【师】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指着黑板)强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音量;刚刚我们唱的音阶1234就是声音的高低变化,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板书音高) 【板书】 音高 : 高、低 3、 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探究 【师】那么声音高低的变化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来看看这3组器材 (PPT展示)认真观察同组的各个器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大小、粗细、长短 各小组讨论下,猜猜击打同一组3个材料时声音高低会有变化吗?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别着急老师会让你们实验的,我们先来看看实验要求。 (PPT微课) 实验步骤: 1、 检查器材,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报告单上。 2、 用同样的力敲击器材中部,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 3、 同一器材反复实验3次,并填写实验结果。 4、 三组实验都完成后回到座位,整理实验结果。 温馨提示:1、本实验需要辨别声音的高低,实验全程须保持安静; 2、各实验区域小组间分工合作、有次序交换;本次实 验设四个实验区,每大组到相应区域进行实验。 3、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 4、实验结束后,将器材归位,回到座位整理实验报告,准备交流。 【师】有什么问题吗?(一一解答)开始实验 【生】用自制教具分组实验,研究声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在各组进行巡回指导。(把其中一组做完实验的器材拿上讲台)铃声提示 坐回原位 【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你们研究,哪一组上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句式:我们小组研究声音的高低是否与物体的大小 有关,我们发现物体 ,声音 ;物体 ,声音 。 【板书】 高(小、短、细 ) 音高 低(大、长、粗 ) 【师】为什么小、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高呢?为什么大、长、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低呢? 为了揭示其中的奥秘,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下面我们来看其中的一个实验: 【师】(教师演示实验齿轮,慢一点,让学生听清楚)。老师转动齿轮,可以带动金属片振动。齿轮转得慢,金属片振动也慢。接下来老师要从慢到快来转动齿轮,大家听一听发出的音高有什么变化? 【生答】振动慢,声音低。 振动快,声音高;(师板书慢) 【师】现在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小、短、细的物体振动快,所以声音高;大、长、粗的物体振动慢,所以声音低。 声音有高低的区别是因为物体振动的快慢,也就是振动频率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两个概念,音量、音高,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发现,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强弱(也就是音量),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音高)。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使用了仿真乐器,其实这些仿真乐器不仅可以用平板下载,也可以用台式电脑下载,老师在这里给你们提出一个小挑战:利用仿真乐器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 有很多乐器都能演奏出不同高低的声音。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乐器(PPT出示三种虚拟乐器)(编钟、八音琴、吉他),大家试着演奏一下,猜一猜,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声音高低变化? 【师】请大家从抽屉里拿出平板电脑,(温馨提示):平板电脑属于精密仪器,需轻拿轻放。开始演奏!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