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学品德教案
范文

小学品德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品德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品德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我国存在的风格各异的社区。

2、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风格各异的社区图片或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与小组数目相同的较大的白纸若干张、胶水、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学习,我们对社区有了更多的了解。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风格各异的社区图片或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所搜集资料的情况,自愿结合成小组,并向组内同学介绍你所搜集到的资料。介绍完毕,请小组同学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资料,贴在或写在白纸上,制作一张‘社区小报’。”

教师可将自己准备的资料给学生,供他们选用。

2、小组制作。每位同学先介绍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待组内同学介绍完毕,各小组选取有代表性的资料,分工合作,共同制作完成“社区小报”,并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

3、全班交流。每各小组逐一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制作的“社区小报”,小组内同学可以补充。每个小组介绍完毕后,教师应“社区小报”张贴在黑板报上,并简要地进行。

4、教师。鼓励学生将各小组完成的“社区小报”制成壁报,供学舌果农欣赏、评议。

5、布置家庭作业:a、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内容。b、布置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

小学品德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的事实。

2.知道我国的家电产品从依赖进口到大量出口,产品遍布世界市场的变化。

3.调查了解我国著名的农民产品生产基地。

4.培养和树立对中国制造的“国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国工业产品出口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2.准备一张中国地图,小卡片和胶带若干。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以往学习过的改革开放的成绩就和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切入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图〉〉。

2.识图探究。学生带着问题识图:

(1)我们原有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2)新建成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3)说说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出?

3、小结,引出课题“中国制造”。“我们有这么多的工业基地,生产出的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需要,还远销国外市场呢,以前许多到国外旅游的中国人回国是都会给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购买几样外国制造的洋玩意作为礼物,可是近几年来,很多外出旅游的中国人在国外的市场上惊喜地发现很多标有‘MADEIN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这说明我们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可。特别是我国制造的家的电产品已经打入了世界市场,敢于和洋家电竞争了。”

4、识图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小组探究。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查阅著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资料;然后把农产品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或把它们画出来;再把他们贴到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6讨论。第71页“我们的发现”给出的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归纳。

7、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调查家里的家电产品哪些是中国制造的,产地是哪里?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学品德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愿意参与种植活动。

2、懂得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能用实际行动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和美化环境。

3、初步学会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了解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及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4、学习种植的基本方法,学会栽培常见花卉的简单技能。

活动过程

一、植树造林好处多

1、引导儿童说一说关于植树节的知识意义。

2、启发儿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树木在我们的知识和意义。

3、儿童了解植树造林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并思考自己可以为此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校园植物小卫士

1、引导儿童谈谈平时观察到的一些不爱护花草树木的现象。

2、谈论怎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办法来保护学校的花草树木。

三、让秋天收集的种子都发芽

1、引导儿童互相交流秋天收集的各种种子,启发儿童用秋天收集的种子亲自动手种植一些适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自己喜欢的植物。

2、鼓励儿童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种植。

四、小实验

引导儿童结合自己种下的种子,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农民伯伯春耕忙

小学品德教案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采用访问的方法搜集信息。

2、了解“四大件”的变迁及其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3、初步形成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在课前,教师应当让学生访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社区里的老人,问问他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被大多数家庭认可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长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以及当时普遍家庭的收入情况;问问爸爸、妈妈:20年前被大多数家庭认可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长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以及当时普遍家庭的收入情况,现在的“四大件”又是什么。

2、教师要适当的了解过去和现在“四大件”的变迁,特别是现在的“四大件”,看看都有哪些说法。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可是你们知道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世纪中,你们自己家里都发声了怎样的变化吗?我们的小伙伴小文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自己的家人,小文的家人讲述了生活中‘四大件’变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文的采访结果吧,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56页。”

2、阅读与讨论.请同学看看课本上的图,说说在小文的爷爷、奶奶年轻时,以及20多年前,家里的‘四大件’分别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四大件’是家庭生活中必需的耐用品。

3、自由讨论。“课前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请你们访问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调查自己家里‘四大件’的变迁,下面同桌之间或是在小组里面先交流。”请学生说说调查到的不同时期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久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教师板书:

我家“四大件”的变迁

生活年代我家的“四大件”买齐“四大件”

花费的时间花费的金额

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

4、全班交流。请学生把现在的“四大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或写填在课本的空白处。“同学们看看近50年来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变迁说明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家庭收入增多了,我们的国家在进步……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从‘四大件’的变迁,我们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这些年来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可是变化程度有多大,我们就需要用数字来描述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教科书第57页豆博士的话,你能明白吗?请同学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算一算最近20年来,在你家的收入中,用来购买食品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原因。”

家庭作业:

把课上学习的内容讲给父母听。在父母的帮助下,算算最近20年来,用来购买食品的消费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原因。

小学品德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感受自己在学习上进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知道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知道不同的方法的特点。

3、了解学习活动或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能,初步掌握和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和感受自己在学习上进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知道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知道不同的方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学习活动或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能,初步掌握和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做教科书上“特殊作业”后谈话引入课题。

2、全班讨论。同学学习成绩与一年级相比,进步真大。这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探究活动。以上这些进步是怎样得到的?小组讨论。

4、小组代表回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入并板书八个小标识(学习方法)。(调查体验阅读探究讨论资料发表制作)

5、各抒己见。你最喜欢哪一种学习活动?为什么?

6、填空题。

(1)我最喜欢的学习方法是()。因为()。

(2)、我学习的窍门是(),它的好处是()。

7、小组交流。把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和窍门与同学交流,并推选出优秀向同学推广应用。

8、谈谈你对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9、教师。

小学品德教案6

一 教材分析

《当好小主人》是浙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的内容。本课由“打电话”“客人来了”和“不同的待客方式”三部分组成。“小剧场”设置的目的是让教师先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表演,从而在游戏中掌握接听电话应有的礼貌。“客人来了”先展示了儿童在有客人到家来时的不同表现,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招待客人才是有礼貌的行为。“客人来了我欢迎”是对礼貌待课行为的。而“不同的待客方式”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了解不同的待客方式后,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习惯。

二 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当好小主人》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这节综合活动课,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掌握接听电话的礼仪,知道三个常用电话的用途。

2、能友好地接待客人,知道接待客人时应有的礼貌,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

3、了解其他民族的待客方式,知道要尊重他人的习俗。

四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个常用电话,知道接听电话和待客的方式、礼仪。

教学难点:能

五 教学方法

制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大纲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预设的基本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等等。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并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六 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方面来培养学生创新和辨别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七 教学过程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一 激趣导入,情境表演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一幅电话机的图片,让学生在这一样平常总能见到的事物中激发兴趣,引出打电话。接着就根据低年级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进行打电话的表演。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在学生表演完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论,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表演、评论中体会打电话时所因注意的方面,从而了解接、打电话的技巧与礼仪。

二 认识三个急救电话的用途

110119120是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首先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常识来说说自己对这三个电话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进行,让他们充分地知道它们的用途,并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出示他们感兴趣儿歌进行朗读,以巩固认知。

三 判断评析,懂得接待客人的礼貌

首先我又创设了一个情境,以电话的铃声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铃声响起,请位学生接起电话,接完电话后,学生知道了原来是老师要来自己家里。老师到家就是客人了,于是引出了怎样接待客人。首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接着在进行归纳,让学生懂得待客要注意的礼貌。先开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初步了解了待客礼仪后就再一次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地位,出示“客人来了”后的几幅图片,让学生来评析,说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

四了解各种不同的待课之道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在这一部分,学生由于年龄小,大多都不了解,主要是通过老师的介绍进行,结合教科书中的插图,让学生了解白族、蒙古族、藏族的待客方式,引导学生要懂得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

惯。最后得出结论,进行教育:虽然各国、各民族的待客方式不同,但热情待客的心是相同的。礼貌待客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

总之,本课的教学思路以新课标为指导,巧妙地把运用多媒体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实践,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小学品德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初步渗透爱的教育。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交流。

教学准备:

1、学生在课前准备短小的文艺节目。

2、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了解生活中人们对别人表示感谢和尊重的方式。

3、准备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体验谢谢

1、(CAI出示温馨和谐画面渲染课前气氛)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的画面,接下来有一位同学将给我们带来一段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请事先准备的一个同学表演节目,同学鼓掌。)

师:(问表演的同学)你表演完后说了声……,你为什么表演完了要说谢谢呢?

(学生回答)

师:(问鼓掌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要鼓掌?

2、师:是呀,当别人对你鼓掌对你表示鼓励时,你要说谢谢,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还要说谢谢呢?(出示课题)

(老师适时引导板书:服务帮助——需要谢谢)

3、CAI播放“感谢”画面。

师: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师:是呀,一声声感谢温暖了人们的心,它象一座座沟通人与人之心灵的桥梁,使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活动二调查采访感悟谢谢

1、师:今天,五月二十日,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你们说谢谢了吗?

2、师:老师想知道你平时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一说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你的心中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因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其实不光是你,老师也是这样。那么工作在不同行业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有的一个人进行调查,有的几个人小组合作调查,赶紧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吧!

师:来展示自己结果的小组,首先要介绍自己的调查方法使什么?并用自己的话介绍调查内容和结果,在座的同学,都是评委。老师还准备了许多星,看看哪一组夺星最多。

(学生汇报各组的调查结果)

(教师适时地板书:尊重理解——学会谢谢)

3、师:调查的方法很多,结果的呈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今天刘老师还特地请来了一位你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阿姨,进行一场现场采访。要求你们的采访要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有关,而且设计的问题要跟阿姨的工作有关,赶紧在小组设计一下采访提纲吧!

(进行现场采访,模拟清洁工工作,谈感想)

师:(对阿姨)和同学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心理话要对我们同学说吗?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阿姨的心理话,看了刚才的调查报告,你们又有什么象说的?

活动三情景表演学会谢谢

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也常常在说谢谢,你们看他真的会谢谢吗?

(CAI出示学生生活场景)

师:看了这个学生的生活片段,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分小组自己选择一个小片段表演出来。(小组活动,设计场景表演)

师;哪一组先来,学生表演老师适时地提问:为什么你会这样做呢?

2、师:看来我们对人表达感谢的方式还有很多种,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你内心的感激之情呢?(学生回答)

3、: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学会感谢,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无处不闪现着爱的火花,让我们将这份爱不断传递,我相信,只要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中将处处充满亲切的问候和真诚的感激,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充满爱的和谐家园中生活、学习!

(出示板书:传递真诚爱意享受和谐生活)学生起读一遍。

4、课后延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表示感谢。

小学品德教案8

1、展览室里的故事多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1,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2、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3、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课时:一个课时.

一、教学活动与过程:

1、导入.

展示一些各个时期的生活用品,让学生辨认,这是哪个时候人们使用的.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

2、了解家乡人生活中"住"的变化.

学生通过对比书本上两个不同年代的房子,了解父辈和我们这一辈的生活的变化,体会出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这一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要求学生能过准确地说出过去和现在的不同之处.

了解家乡人生活中"行"的变化.

3、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一说家乡人生活中"行"的变化.

4、了解家乡人生活中"衣"的变化.

5、阅读书本的内容,说说家乡人"衣"的变化.

6、了解家乡人生活中"食"的变化.

7、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举早餐为例,说说我们现在在食物方面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同学这部分的内容,加强学生运用对比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小结.

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身边发生着这么多好的变化呢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给以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小学品德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学会看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政区图。

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按组准备政区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祖国有多大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课件出示:欣赏祖国风光图片

看祖国的地图,祖国有多大?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海南地图,比较本地与海南的面积。

2、结合地图,比较海南与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三、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一)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二)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1)路程。(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2)温差。(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四、升华

1、欣赏音乐《祖国有多大》。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师。

第二课时:拼地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拼一拼政区图。

二、拼地图。

1、课件出示:把政区图贴在硬纸板上,按照省级行政单位剪开,对照完整的政区图,用剪下的硬纸板拼成一张完整的地图。

(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2)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

(3)展示汇报。

(4)学生互评。

三、观察描述。

1、结合刚才的拼图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思选择某个省份进行外形描绘,说出于其相似的物名。

2、大家相互交流,或选一些同学在班上介绍。如:云南省上方式对称的弧形,下方是一个小尖,像蝴蝶。

3、其他同学进行评论。

四、在生活中感受行政区划。

1、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周边体现行政区划的事情的资料,交流自己的发现。

2、正确写己家乡的地址,并说一说地址上体现出的行政区划。

3、如果没有这样的行政区划,我们的生活、工作会有哪些不便?

五、。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谈谈你的想法或建议?

3、教师。

小学品德教案10

教学目标:

1、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找几家超市的广告

2、找几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装或几种学生日常用的商品。

教学过程

1、导入:模拟生活购物,重温平时是怎样购物的。

2、评议、讨论。之前,教师要说明评议、讨论的主要内容:“买的人是不是注意看商品的说明了?对商品提出了什么问题?售货员是怎么回答的?你听了以后是不是了解商品了?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生活中你是怎样购物的?你父母呢?”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和分类,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3、展示说明:几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装或几种学生日常用的商品。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商品常识和看说明的方法。让学生提问并解答:“除了要了解一些商品常识外,怎样购物才合理?买东西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4、分组观察、讨论。(1)看各种广告和商品说明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点。(2)自己和家人在买东西时有哪些不好的习惯。(3)购物有哪些小窍门。(4)购物时要注意的问题。

5、展示、。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结构,并把要注意的问题提出来,作为全班同学的公司。

布置作业:讲学习到的有关购物常识向家长汇报,和家长一起制定家庭购物计划。

小学品德教案11

  课题一、走近残疾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学难点:

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000万残疾人。那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

学生回答后归纳:残疾人就是身体的某个部分有残疾的人。

问: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认识某个残疾人吗?能讲讲你对他们的了解吗?

2、体验活动。

虽然同学们可能都见过残疾人,但是对他们不一定有很多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将学生分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

3、记录感受。

在每个学生都轮流体验后,教师布置作业:每个同学都亲身体验了残疾人的感受,都会有一些感想,请大家把这些感想记录下来。

课时二、天天助残日(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2、体会社会对残疾等弱势群体的关心。

3、增进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启发。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他们要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要克服许多我们正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上节课,通过模拟活动,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感受和体会,因此,我们都要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

我国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助残日,每年的这一天,全社会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助残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助残日这一天自己所在的社区都进行了哪些助残活动吗?

2、自由讨论。

教师引导:助残日活动是帮助残疾人的一个有效形式,但是,关爱残疾人不是靠一朝一夕的活动来完成的,更不能过了助残日就忘记了。我们所有的健康人都应当为残疾人经常的、切实有效的帮助。

书本第81页上有几幅照片,反映的就是社会专门为残疾人的专用设施。你们见过吗?知道他们有什么作用吗?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3、小组探究。

教师引导:全社会都应当帮助残疾人,那么小学生能够做些什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小学生平时能够为残疾人做的情。

4、全班交流。

5、。

小学品德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R”符号,并了解其所代表的含义。

2.进一步形成对待垃圾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40~141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检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要保证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完成。

2.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垃圾对环境危害的资料,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

3.与大队辅导员或班主任联系,与当地垃圾处理机构或者环境保护部门联系,争取安排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或请专业人士作报告。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垃圾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学习有关垃圾的内容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当帮助他们对有关垃圾问题有比以前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更加成熟和明确的想法、更加自觉和积极的行为。

2.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家庭作业的观察结果展开讨论,并填写在教科书第60页的表格中。教师应提醒学生结合教科书及教师的资料展开讨论,并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资料给学生,并且巡视各个小组,以提出意见的方式帮助学生,鼓励他们在汇报中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比如,我们在什么地方会用到纽扣电池?如果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用过的纽口电池扔在校园里,我们的校园会变成什么样子?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报告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提示,对学生的结果给予修正和补充。

4.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61页的垃圾处理图,以自由发言的形式明确主要的步骤和过程。教师要保证学生基本正确地理解垃圾处理的主要流程,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来。

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过程运用许多高新技术,工艺复杂,六年级学生尚无法完全弄清楚每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教师知道用书中有关教科书分析的内容,帮助学生大致有所了解。如先分类,然后进行不同处理,有些粉碎后作为建筑材料;有些用来制造再生的用品;有些用来提炼稀有或者贵重金属;有些作为燃料焚烧后供热或者供给工厂做动力;焚烧后的废渣也可以做为建筑材料。

5.问题解决。阅读教科书第61页的3个“R”,教师依此与学生讨论三个“R”,以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其含义。然后进一步探讨:在我们周围,我们自己和其他人是不是做到了3个“R”?哪一种做到了?哪一种没有做到?由于什么原因?今后有可以怎么办?完成教科书第61页下方的探究练习。

6.教师。对本课学习进行,特别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成为环境保护者,用3个“R”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向他人做宣传。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如果可能,可以与少先队和班会活动结合进行,带学生去比较先进的垃圾处理厂参观。

2.可以从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大学、研究机构邀请专门从事有关工作的人士为学生举办有关垃圾问题的科普报告。

家庭作业

1如果可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了解本地区的空气质量预报。

2.向家长介绍3个“R”及其含义。

建议

1.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

2.对学生在小组活动和全班讨论中的表现进行。

小学品德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2.了解并初步认识世界政区图和两半球图,知道世界上陆地和海洋分布的概况。

3.进一步培养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58~61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和各种地理事物的图片,并确定每一张图片内容所呈现的地区。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地球仪。如果可能,按照小组数目做准备。

4.了解魏格纳学说的有关内容。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而且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所以地球总是那么生机勃勃。现在,让我们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为所准备的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和各种地理事物的图片找家。请大家把图片贴到这幅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2.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给动物、植物、人物和各种地理事物找家”的活动。可以按照动物、植物、人物山脉、河流等将学生分组。

学生完成后,全班一起检查贴得是否正确,教师指出错误并且纠正,然后,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地球上不仅有人类,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生命。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各种动物、植物共同的家园。”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6页的课文,讨论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启发学生联系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以前学习过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知识进行分析。

4.观察与演示。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插图和豆博士的叙述。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给一个地球仪。驾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寻找答案。教师演示地球仪正确的转动方式,并且借助地球仪解答学生的疑问。

5.教师。

第二课时

1.导入,“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对地球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

2.阅读与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7页的第一段课文。

阅读教科书第27页的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和右下方的文字。

读图要求:

(1)看看地图上面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2)找一找地图上面有哪些大洲、大洋。

3全班交流。各小组发表读图结果。教师要保证学生能正确地说出一些基本的知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最大和最小的洲,最大和最小的洋,我国位于哪个洲,我国东临哪个洋。

4.拓展学习。阅读教科书第29页的“魏格纳的胆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前的准备向学生做简单的介绍。

5.教师本课题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在课前要准备好动物、植物、人物和各种地理事物的图片。

2.在课前要准备好地球仪、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家庭作业

1.读图练习:在世界地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七大洲、四大洋。

2.阅读教科书第26页豆博士的话。

建议

就学生在教学活动和读图、识图活动中的表现和能力给予

并做记录。

小学品德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朗读教材第18页上方的课文。告诉学生今天要讨论的是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安全。

2、自由讨论。提问:“在日常的家庭中,有哪些方面容易对我们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伤害?同学们是否遇到过或听说过在家庭中发生的安全方面的事故?”通过讨论明确:“在日常生活中,用电、煤气、火、水等都容易对我们的伤害,每位同学都应具有防范意识。下面我们进行讨论。

请学生看教材第18页安全用电和安全使用燃气的图画,并阅读豆博士的话,组织讨论:1、为什么不能用手拉触电者,而要用干木棍或不导电的器具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2、为什么发现燃气泄漏,千万不可以使用明火,甚至不能开灯,而要先切断燃气的泄漏源,打开窗,再抢救中毒的人?

3、模拟体验。小组分角色表演教材第19页的图画上的情景,并好好想一想,如果你是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教师作适当点拨。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为全班表演,向全班介绍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师作简单讲评。

5、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9页各种报警电话与报警连线练习。

6、教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检查上节课布置的课堂练习。

2、模拟练习。让学生练习报警。可以同桌互相配合练习,要求按照三种情况逐一练习。可以一人打电话报警,另一人做接电话者。提醒学生:报警电话内容要真实性、报警语言的完整性。

火警:地点、火势的大小。

匪警:地点、情况。

急救:地点、病人情况等。

3、全班活动。请学生上来抽签,然后按照抽签上的内容用教师事先准备的电话模拟报警。根据时间,尽量让每个学生有锻炼的机会。

4、自由讨论。请学生看教材第20页的图画,按要求进行讨论:

如果被烫伤了怎么办?图中两位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有危险吗?为什么?

5、让学生各自谈谈对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6、教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2、讨论与检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我的表现”。

(1)、请学生发表意见,对教材上所列项目有什么看法?

(2)、请学生在自己的教科书上按照全班讨

结果补充和删减,然后各自按照成绩单的要求给自己画“苹果”。

(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结果。

3、全班调查(文明礼貌、节俭、安全方面)。

同学们平时哪条做得最好?

哪条做得最差?(学生边说边记录)

(1)、在黑板上画上三种苹果。

(2)、|按照项目顺序,逐一统计得到各种苹果的学生数。

(3)、按照项目顺序,逐一将得到不同苹果的学生人数写在黑板上。

4、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宣布并做。

5、四人一组,下康乐棋。

小学品德教案1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制作地图的兴趣,并进一步达到了解学校、认识学校、热爱学校的目的。

2、通过学习制作学校的平面图,应使学生不仅学会实地辨别方向,而且能够依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将学校的设施正确地画在地图上。

教学准备

几个指南针、与学生人数相同的白纸、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体验活动,学会了实地辨别方向,今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学校画一张地图——学校平面图。但是怎样画呢?”

2、学生阅读书中书中提示的画图的四个步骤

3、初步理解画学校平面图的四个步骤。

A定方向

B选中心

C按方向画内容

D填色

4、校园实地观察确认。带好纸、笔和指南针。先确立方向,再选定中心。

5、讨论:教师提问:“学校的北面都有哪些设施?应该把它们画在纸的什么地方?”由此确定其他方向的位置。

6、在学生绘制平面图时,教师要适当进行指导。

7、全班交流、欣赏彼此的作品。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