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活动教案 |
范文 |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1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司机 小司机——“一个”与“许多” 目标: 喜欢参加集体游戏。 辨别“一个”“许多”,感知两者的关系。 能按指挥行动。 准备: 玩具方向盘,每个幼儿一个。皮球,每个幼儿一个。 过程: 布置“停车场”。 出示一个玩具汽车,说说汽车要休息了,停在哪里?知道集中停汽车的地方叫“停车场”。 教师带领幼儿布置停车场,教师当停车场指挥,幼儿各拿一个方向盘当小司机,做开汽车的动作,玩一玩。要求“汽车”要听指挥行动。 停车场有许多车。 “汽车”都停在停车场内,一个幼儿代表一辆汽车,“指挥”问:停车场里的汽车多不多?让幼儿感知有许多辆汽车。 一辆一辆开走了。 “指挥”发出信号,让小司机将汽车开出停车场,每辆汽车出场时,要让小司机说:我开走了一辆车。汽车都开走了后,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停车场的许多汽车到哪里去了?知道“许多”分成了一辆、一辆。 一辆一辆开回来。 “指挥”发出信号,让小司机都把车开回停车场,进场时要说:回来一辆车。汽车都进场后,看一看,停车场里怎么又有许多车了?知道一辆、一辆合起来是“许多”。 科学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使幼儿了解酚酞溶液遇到碱溶液会变成红色的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浓厚的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完成酚酞溶液绘画,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和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活动准备 1黑猫警长头饰、白猫警士头饰若干。 2.毛笔、杯子、棉签、稀碱溶液、酚酞溶液、清水。 3.图画纸数张,教师示范画一张(事先均用彩笔画好树林、房屋等,用毛笔蘸取酚酞溶液绘画老鼠脚印晾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事黑猫警长,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黑猫警长头饰问:“小朋友,想和黑猫警长做游戏吗? 2.分配角色,教师扮演黑猫警长,小朋友扮演白猫警士。 3.接到报警电话 提问:谁打的电话?(鸡妈妈)鸡妈妈的蛋宝宝怎么了? 4、分组搜寻、营救蛋宝宝 5、出示神奇的水(碱溶液),喷一喷,现出脚印。 二、幼儿实验并交流。 1、教师讲解酚酞溶液的制作过程 。 2、幼儿用酚酞溶液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 3、教师在集体面前讲述实验过程 4.幼儿配置碱溶液,教师讲解要求; 5.幼儿喷画:如何让我们的酚酞溶液画“现身”呢?(幼儿用碱溶液喷画) 结论: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种水(稀碱溶液)会变成红色。 6.老师实验论证。(两种溶液直接反应) 三、结束活动 酚酞溶液和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在一起的时候,会变成红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变化,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请小警士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再次接到报警电话:森林里又有新的案情发生了,小警士们带好我们的办案工具出发)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3活动目标 1、愿意跟着教师一起看看蔬菜,讲讲蔬菜的名称。 2、感受蔬菜娃娃可爱的造型,增强对蔬菜的好感。 活动准备 1、蔬菜画—我的妈妈 2、卷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红柿若干,放在一个大箩筐里; 5个蔬菜标记贴在椅背上;小箩筐5个; 教学过程 一、蔬菜宝宝好 1、教师:今天来了许多蔬菜宝宝,看看是谁来了? (1)出示卷心菜 这是谁呀? 引导孩子说说卷心菜的名称、颜龟、形状,并向卷心菜问好。 (2)出示土豆 这是谁呀? 引导孩子说说土豆的名称、颜色、形状,并向土豆问好。 (3)出示辣椒、西红柿,方法同上。 2、教师:今天蔬菜宝宝要来跟我们做游戏,我们欢迎它们吧! 二、蔬菜宝宝放这里 1、教师:蔬菜宝宝说它们挤在一起很不舒服,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分开放。 2、出示5种蔬菜的标记和小筐,引导幼儿按标记分放蔬菜。 3、幼儿将蔬菜按标记分放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有没有放错,并以蔬菜宝宝的口吻表示感谢。 三、蔬菜娃娃真可爱 1、教师:蔬菜太可爱了,我们要把这么多蔬菜变成一个可爱的蔬菜娃娃吧。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将蔬菜变成蔬菜娃娃。 (1)蔬菜娃娃的头发可以用--卷心菜。 (2)蔬菜娃娃的脸可以--用连接的方法摆放。 (3)蔬菜娃娃的嘴巴红红的—西红柿 (4)看看蔬菜娃娃还缺什么? 耳朵、鼻子—土豆。 3、教师:蔬菜娃娃做好喽,蔬菜娃娃眯眯笑,蔬菜娃娃真可爱。 四、观察蔬菜画—我的妈妈 科学活动教案4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盐水》老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常见、熟悉的现象沉浮入手,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一个幼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一、材料选择合理有效 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兴趣有着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思考。此活动我们尝试了多种材料,如小番茄、山芋、莴苣这些材料在盐水中很容易浮起来,对盐越多浮力越大,很难让孩子感知,而土豆块虽实验现象也是比较明显的,但由于是切开的很容易吸收盐份,浮起来的土豆块吸收盐后又会沉下去,这里面的知识很多,对孩子来说不易理解,反而会让孩子混肴。最后我们选择了葡萄,葡萄的色、形对幼儿更具诱惑力,更重要的是实验操作结果明显。能帮助幼儿发现实验现象,了解科学知识。其次提供水的多少、勺子的大小都不能随意,这样才能体现科学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材料的准备不容忽视,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材料的投放是一门艺术,如果能巧妙的投放安全、适量和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材料,那么科学活动一定会让幼儿感到更精彩。 二、活动过程自主开放 老师创设了宽松的环境氛围,积极为幼儿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多途径的引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中与材料积极互动,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首先让幼儿知道葡萄在水中是沉的,然后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让葡萄浮起来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之后,老师又故弄玄虚的施以魔法让葡萄在另一只杯子中浮起来,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到杯中的水上,这不仅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而且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接着进行了两次实验,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尝试中发现现象,然后再揭示其隐含的科学知识。一次次的实验让孩子获得了一次次的惊喜,他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欲望。 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两次实验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孩子们自主组合、合作默契。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老师运用了一些启发性、开放式和递进式的提问。所有的实验结果及其隐含的科学知识都是和幼儿一起归纳得出的。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经验迁移激发兴趣 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相应的科学经验后,将话题延伸到自然界的现象中(死海之谜),让幼儿了解更多与此活动相关的科学知识,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渴求。活动结束时,教师又将幼儿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一是材料的迁移(葡萄—土豆),其次是大、小土豆块在同一盐水中的不同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使活动终而不止。整个活动让幼儿亲历探究过程,培养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的爱好、情感和态度,重在激发幼儿的发现兴趣和探究欲望。最后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科学活动教案5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实用的软管节约小妙招,初步理解节约的意义。 2、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残留物。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旧牙膏(人手一份)、剪刀、小棒等(若干)、小罐子。擦布、皮鞋、脏玩具护手霜(若干)、挤牙膏器(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有使用小工具进行操作实践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挤牙膏大比拼。 (目的:探索多种挤牙膏的方法,初步萌发节约意识) 1、导入:旧牙膏--"我是一支被主人丢弃的牙膏。主人说我已经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体里还留着许多牙膏。谁能帮帮我,帮我挤出来?"(教师出示旧牙膏) 2、幼儿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挤出剩余牙膏,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鼓励幼儿耐心操作使用多种方法挤牙膏。提醒幼儿把取出的牙膏收集在小罐子里。)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介绍使用小工具取牙膏的方法。 4、拓展思路 师:原来被扔掉的牙膏皮里还有这么多牙膏,要是浪费了多可惜呀。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除了刷牙,牙膏还有什么其它的用处呢? 小结:牙膏的用处有很多,除了能刷牙外它还可以清洁很多的物品,如:擦拭水龙头、擦皮鞋、清洁茶杯茶壶,另外它还有治疗烫伤的作用呢! 5、鼓励幼儿尝试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脏玩具。 二、牙膏的朋友们。 (目的:拓展思路,迁移学习的经验) 1、师:牙膏住在软管家里,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住在软管的家里? 重点提问: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可以使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节约好方法? 2、 幼儿积极发表意见 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日用品都是住在软管的家里,如护手霜、洗头膏、面霜等等,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在软管中遗留很多还能用的东西,我们一定注意做到节约、不浪费。 3、师:要想做到节约、不浪费,其实从第一天使用的时候就应该注意。 重点提问:怎样挤才能做到不浪费? 小结: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应该从软管的底部开始,挤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挤 太多,只要有合适的量就可以了。 三、神奇的挤软管器。 (目的:拓展眼界,操作使用感受新发明的好处) 1、师:这就是为了避免浪费,发明家设计的"神奇的挤软管器",大家可以试试感受它的好处。 2、幼儿操作:使用挤软管器挤护手霜涂抹双手并说说它的优点。 小结:我们以前挤软管需要双手配合,而且无法控制挤出的量,在使用完后每个软管内都有很多东西残留在里面无法挤压出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了这个新发明,只要轻轻单手轻轻一按就可挤出,它也可以做到使用后软管里几乎没有剩余的东西,真是简单、方便,实用,具有环保性。 科学活动教案6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溶解的现象。通过想想、猜猜、实验知道果珍会在水里溶解,面粉、油不会在水里溶解的。 活动准备: 果珍 水 操作纸 勺子 面粉 记号笔 油 去油渍的方法制作成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果珍和水 1、教师出示果珍和水。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把水和果珍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幼儿猜测并做出回答。(教师边出示操作纸,记录孩子猜测的结果。) 2、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幼儿用勺子搅拌。果珍它偷偷地在告诉我,它想在水里跳跳舞,请小朋友用勺子搅拌一下好吗?) 3、师小结:果珍和水相互溶解,果珍溶解到水里,变成了橘子水。(教师在操作纸上记录幼儿操作的结果。) 二、幼儿探索:面粉和水 1、教师出示面粉和水。刚才面粉看见了果珍和水在一起,它也想和水一起玩一玩,你们想一想,把面粉和水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幼儿猜测并做出回答。(教师边出示操作纸,记录孩子猜测的结果。) 2、幼儿实验:操作方法同上。(教师记录幼儿动手操作的结果。) 3、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说面粉溶解到水里,变成了白颜色的水,可是丁老师早上也操作了一次把面粉放在水里,水是变白了,而且面粉也没有了,可是等我过了一会去看的时候,面粉沉在了水下面。(教师在幼儿动手操作的结果上打上问号)要不我们等一下去观察一下好吗? 三、幼儿探索:油和水 1、请幼儿猜油和水放在一起会怎样?幼儿自由回答 2、幼儿实验:操作方法同上 3、师小结:水和油互不相溶,无论用什么方法,总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教师记录幼儿动手操作的结果。) 4、刚才我们知道糖能溶解在水中,而现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可是如果我们的衣服不小心粘上了油,变的脏脏的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油渍去掉。 5、除了小朋友想的,老师这里也有许多平时爸爸妈妈不怎么用到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看PPT) 四、活动延伸 刚才周老师把我们操作的面粉和水放到教室里了,我们一起去看看面粉到底是沉下去了,还是溶解在水里了呢? 科学活动教案7(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 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五)活动建议: 本活动可以放在大班上学期进行,活动应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进行,以方便教师进行指导。 (六)活动评价: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科学活动教案8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能准确用语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知道节约用水的主要方法。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重点: 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关于我国缺水现象)、《小水滴旅行记》、水、节水标志牌、日常用水图片、枯萎的花、手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花儿要枯萎了,怎么样做才能将它救活? 2、自己的小手绢脏了,怎么能让它变得干净? 3、幼儿可以分小组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知道用水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二、幼儿观看课件(我国缺水现象) 1、师提问: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些什么?这些图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幼儿:没有水了,土地干旱了、植物和庄稼不长了、人类不能洗澡洗衣服、不能做饭、没水喝危及生命...... 教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庄稼需要水,花草树木也需要水,动物要喝水,我们人类要用水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离不开水。那么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提问:小水滴的家在哪里?太阳一晒,它就变成了什么?(水蒸汽),水蒸汽飘到哪里去了?遇到了什么?又变成了什么?落下来,庄稼、花草树木就喝到了水,人们喝的水则是通过各种办法把水从江河中引过来,经过多次处理,才能饮用,所以呀我们大家都要节药用水。 三、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洗手时开小水,冲厕完厕所后立即关紧水龙头,水管坏了赶紧修好,洗菜水、洗手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或拖地板......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很适合我班的孩子,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始终保持高涨的活动情绪。但个别幼儿对课件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可能是幼儿没有经历过缺水的体验,不能真正的体会水的重要。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 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设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巧妙运用课件的观看与问题及时的提出,使节约用水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动的说教。尤其是孩子们在解决日常问题需要动手去做,从而了解了水的重要性,注重了幼儿自身情感体验,从而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此活动通过层层深入地提问,使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继而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在以后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够做到及时关紧水龙头,并能提醒家长用洗脸水冲洗便盆等,节约用水的意识与行为的形成与坚持才是让我最欣慰的事。 科学活动教案9活动目标: 1、感受冷和暖。 2、发展感知和分类能力。 活动准备: 1、分别装冷水和热水的杯子(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红、蓝标记若干,太阳和雪花的大标签各一张。 活动重点: 感受冷和暖。 活动难点: 能将冷暖分类,贴上标记。 活动过程: 1、 感知体验: 提出活动要求: ——“老师在许多杯子里放了水,等会宝宝们摸一摸,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操作。 小结:这些杯子摸上去有的冷,有的暖。 2、 区分冷暖杯: 教师提出要求: ——“请你们给摸上去暖的杯子贴上红色标签,给摸上去冷的杯子贴上蓝色标签。” 幼儿操作。 3、 冷暖杯找家: 分别出示太阳、雪花的标签,让幼儿辨别冷暖。 幼儿将冷暖杯送到合适的标签处。 科学活动教案10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中班科学:大蒜哥哥,葱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 .大蒜 .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一 .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 .大蒜 .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 .拣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 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 .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 .种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葱(有根的)。 1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 .幼儿种植蔬菜 5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科学活动教案11教案目标: 1、感知物体间的大小差异。 2、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3、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案准备: 1、各种食物:芹菜、黄瓜、胡萝卜、桔子切成两半的火龙果。 2、各种工具:勺子、幼儿使用的剪刀、安全的小刀。 3、大的记录表一张。 教案过程: 一、认识各种食物。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看有些什么呀? 2、师:你们吃过这些东西吗?你们喜欢吃吗? 二、认识瓶上标记。 1、师:好吃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看,瓶宝宝的肚子空空的,肯定怎么样?(饿了)我们把好东西送给瓶宝宝吃,好吗? 2、师:这个瓶宝宝说话了,它说“我最喜欢吃芹菜了,请你喂芹菜给我吃。”那你们看这个瓶宝宝喜欢吃什么呢?(认瓶上标记) 三、初次探索,尝试喂瓶宝宝吃东西。 1、师:瓶宝宝又说话了,它说“等会你们喂我吃东西的时候要注意卫生,不能把好东西掉在地上,能做到吗?”喂的时候可以和我说说话:“瓶宝宝,我喂芹菜给你吃。” 2、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宝宝,先看看它喜欢吃什么,再想办法喂给它吃。 3、幼儿操作。 幼儿尝试将食物放进贴有这种食物图片的瓶子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4、交流与讨论: (1)你的瓶宝宝吃到东西了吗?为什么?(引导说出“瓶子口太小,食物太大。”) 成功的幼儿来讲讲:你用了什么办法让你的瓶宝宝吃到东西的?(我把长长的芹菜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如幼儿不会讲,引导语:这颗芹菜怎么样?(长长的,)瓶子里的芹菜是怎么样的?(小小的),你怎么把芹菜变成小小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结:你真能干,用手把长长芹菜掰成一小段一小段让瓶宝宝吃到芹菜,谢谢你! 没成功的幼儿:谁来告诉我是原因你的瓶宝宝没吃到东西呢?这里可引出的问题:食物大,食物硬。根据幼儿的问题教师想好预设回答,特别强调帮助幼儿找出原因所在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 小结:原来是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太硬,瓶宝宝才吃不到好吃的东西呢。 (2)师: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宝宝们都能吃到这些大大硬硬的东西? 幼儿:小刀,剪刀等等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看有什么?(剪刀、刀、调羹), 四、再次探索,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1、交代实验操作要求。 (1)师:我们用这些工具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在用刀和剪刀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别人。) (2)师:现在我们请这些小工具来帮帮忙吧,请小朋友们选好瓶宝宝,找到他们爱吃的食物,把它们变成小小的喂给瓶宝宝吃吧。 小工具在框里,小朋友可以自己选,要注意安全哦。 2、幼儿操作。 (1)、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大变小,并把食物对应放进贴有这种食物图片的瓶子里。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3、交流与记录。 (1)、师:你把大大的食物变成小小了吗?瓶宝宝吃到食物了吗? (2)、师:你用什么办法把长长的芹菜变成小小的喂给瓶宝宝吃的。用剪刀剪什么? (3)、根据幼儿回答选择图片记录。 (4)、幼儿看着记录表,学着说一说。教师继续引导幼儿用粘贴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看着记录表完整表述实验过程——“我用刀(剪刀、勺子)把黄瓜(芹菜、火龙果)变成小小的,喂给瓶宝宝吃。” 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学会运用小剪刀,小刀,调羹,和手来让食物变小,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对不同的食物我们也要运用不同的工具让它们变小变短呢,如(是否结合生活中的来说说) 五、自然结束活动。 师:“瓶宝宝吃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高兴。小朋友一起拿着瓶宝宝和他们去做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12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平贴近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影子是幼儿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各样的变化,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探索影子秘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幼儿亲自去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因此,我设计了“有趣的影子”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究光与物体的远近和影子之间的关系,感受影子有趣的变化。 2。进一步发现物体挡住光线会产生引起,体验影子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户外活动中已初步感知阳光下会有物体的影子,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物质准备:剪纸动物的头饰、手电筒若干、背景板块、大记录板、纸箱、剪刀若干、剪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动物的影子,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我们班来请来了好多神秘的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呢?” 二、找一找、玩一玩,感知物体挡住光线产生影子的现象,获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指导语:“还有好多小动物也带来了自己的影子朋友,我们一起跟他们玩一玩,看看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1。找一找、玩一玩影子。 2。分享交流探索过程与结果。 提问:你的影子朋友是谁?你和影子朋友玩的时候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三、幼儿探究光与物体的远近和影子之间的关系,感受影子有趣的变化 1。幼儿猜测:手电筒的光离小动物近影子变大,还是离小动物远影子变大? 2。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3。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结:当手电筒的光离动物近时,影子就会变大。手电筒的光离动物比较远时,影子就会变小。 四、幼儿探索在动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的方法,进一步发现物体挡住光线会产生影子 1。自由讨论、交流,猜测“长眼睛”的方法。(出示大记录表) 2。幼儿记录猜测“长眼睛”的方法。 3。探索、验证在动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的方法。 4。根据实验情况交流自己的发现。 5。再次实验验证,寻找答案。(教师用手演示有洞,影子就会有眼睛) 6。师幼共同梳理获得的经验:有孔以后光就会从洞里钻过去,我们的影子宝宝看起来就有眼睛了。 五、观看手影表演,激发幼儿继续探究影子的兴趣 活动延伸 幼儿探索体验手影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13一、活动目标: 1、掌握搬运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2、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知道叠加是一种好方法。 二、活动准备:各种书、保鲜盒四组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这么多书撒了,谁能帮我把这些书搬到对面的桌子上,老师要求得一次性把书搬走,哇,好多的书,咦,这么多的书,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它们放到一起呢?引导幼儿说出把书摞起来,总结,这就是叠加。 (二)幼儿体验 1、尝试叠加 魔法变变变:出示桌面上的盒子,请幼儿观察。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要请四个小朋友来,用叠加的方法把这些盒子全部都叠加到一起,比一比,看谁又快又稳。 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你觉得这样的办法好吗?引导幼儿发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小在上,大在下会比较稳固。 2、尝试把叠加的盒子平移 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吧。看看我们的盒子都是什么颜色的?粉、蓝、黄、绿。这一次,请四个小朋友来,把这些盒子互相调换(强调一次完成)。 提问:你是怎样做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盒子不稳呢?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因为太高太多,盒子不稳。怎么样能让这些盒子变矮呢?说说看!试试看!引导幼儿说出把盒子盖子打开再叠加(请小朋友都参与进来,一起体验)。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其实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经常能用到叠加的方法,你们见过吗? 出示课件,介绍生活中一些叠加的例子(比如:鞋柜、放衣服、盖高楼)。 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叠加的例子,我们一起出去找找还有哪些吧! 科学活动教案14一、预设目标 (一)自然智能 1、感受秋天落叶的美好景象。 2、喜欢亲近大自然。 (二)整合其他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在操场上玩游戏。 二、活动资源 1、活动材料:户外已经有了很多落叶,装落叶的大塑料袋。 三、示例活动 1、带领宝宝到户外有落叶的地方,边念儿歌边鼓励宝宝观察并感受树叶飘落的到处都是的景象。 师:秋风吹,树叶飘,红叶黄叶往下掉。一片一片拾起来,和我一起做游戏。 2、可运用优美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宝宝对大自然的热爱,加深宝宝对秋天到处都是落叶的美好景象的感受。 3、鼓励宝宝用动作或语言表达对美好景象的感受,如学学小树叶飘。 4、给每位宝宝一个小筐,并带领宝宝找树叶、捡到的树叶放近筐里。 5、可请配班老师协助分组进行活动,注意观察宝宝的行动,保证宝宝在老师的视线内,注意宝宝的安全。 6、引导并鼓励宝宝在捡树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等。 7、鼓励宝宝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树叶的喜爱,如摸一摸树叶。 8、鼓励宝宝将小筐里的树叶到进旁边的大筐,根据宝宝的活动量适时调整活动时间,请配班老师协助将大筐带回去。 师:我们把树叶宝宝都送到大树妈妈身边去吧!大树妈妈高兴极了,谢谢小朋友把她的宝宝送回家。 四、活动指导策略: (一)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秋天落叶的美好景象。 难点:喜欢亲近大自然。 (三)活动形式:谈话、户外实践。 四、活动观察与评价 各关键能力表现突出表现较好表现一般备注语言能力 感受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15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日常用品,知道这些日常用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通过发现、讨论、验证,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工具组:组装玩具汽车,冒钉的小椅子,螺丝刀,锤子; 修补组:破旧图书,订书器,剪刀,胶带,固体胶; 装饰组:白裙,印章,彩纸,水彩笔,油画棒; 课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火车车箱,螺丝,绳子,夹子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表演,引出工具 (1)师扮演"小工人"出场,引起幼儿兴趣师拎着工具箱边走边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拿起一张椅子,师表演钉子轧了手,掏锤子,钉;拿出一个掉了螺丝的玩具,用工具拧紧。) (2)出示工具,帮助幼儿认识师: 哎,你们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忙吗?(指箱)我这里有许多宝贝,一准能帮上你的忙。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箱子里藏的是什么宝贝?(想) 师:箱子上有铅丝拧着打不开,怎么办?可以请什么来帮忙?(启发幼儿说出请钳子来帮忙,同时师操作钳子拧开铅丝,打开箱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形象的情境表演,并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很自然地演示锤子、螺丝刀、铂子这些帮手的作用。让幼儿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态度。 2、参观"动物新村",幼儿寻找、发现动物们遇到的困难 (1)师生乘坐小火车边唱边去动物新村参观师:听说动物新村的一些动物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去帮助它们?好,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 设计意图: (1)本环节所提供的小火车的车身是用一只只纸盒通过螺丝连接而成的,车轮是用螺丝将陵弃光盘固定在纸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为接下来的活动埋下伏笔。 (2)通过创设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动物遇到的困难: 场景一: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么困难?(凳子冒出钉子,玩具上的螺丝掉了。) 场景二:熊猫家里图书怎么了?(图书破了。) 场景三:小鸭碰到了什么难题呢?(小鸭的白裙子不漂亮。)设计意图:将动物的家布置成相关问题场景,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并发现小动物遇到的困难,调动他们的动手操作热情。 3、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动物所需的工具,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1)利用课件,讨论动物遇到的困难及帮忙所需的工具师:小狗家汽车坏了、凳子上的钉子冒出来了,我们怎么帮助它? 师:熊猫遇到什么困难了?怎么帮助它? 师:小鸭碰到什么难题了?用什么来帮它? 设计意图:将帮助小狗、熊猫、小鸭所需的工具通过f|asn课件一一呈现在屏幕下方,让幼儿进行选择。幼儿在选择相应"帮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工具组、修补组、装饰组,帮助幼儿建立了分类概念。 (2)幼儿分组,根据动物所遇困难选择相匹配的工具操作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工具都在这三只盒子中呢,待会请大家用这些去帮帮小动物,你想帮助谁就选谁的照片贴在身上,贴好之后,到这边选上你认为合适的工具去帮忙! 设计意图: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原因,不会自由分组,采用选贴动物照片的形式能帮助幼儿自由、快速地分组。 4、借助课件,幼儿交流、总结自己的好办法师:请你们告诉大家,你们用了哪些工具帮助小动物的? 借助课件画面配音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用锤子、螺丝刀、订书机、彩笔、印章这些宝贝当帮手,帮我们修好了汽车、图书,还让白裙子变成了彩色的漂亮裙子。你们的这些好帮手真是太神奇了,谢谢你们!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友的实际操作及讲述,帮助幼儿巩固"帮手"与物品的匹配经验。 5、合作修理火车,拓展经验,体验成功快乐 (1)检修火车,引导幼儿讨论修理的办法师:我们苗苗爱心队今天又帮助了别人,真开心!(看表)工作了一天,该下班了,苗苗爱心队的队员们,坐上我们的火车! 师:哎呀,我们的火车怎么了?(好几节车箱都掉了,还少了几个轮子。)师:好险哪,怎么办?用什么来修呢?(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帮手",鼓励幼儿合作修理火车师:这边有你们需要的夹子、螺丝、绳子、胶带,我们大家一起动手赶紧修好。 火车修好后,师生坐上小火车返回。 齐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需要不断的情境刺激,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的修理情境中完或了操作,看着己修理好的长长的一列火车,孩子们欢呼雀跃,再次体验勤了成功的快乐。 教学延伸 在活动过后将一部分工具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尝试,并继续鼓励孩子关注身边的许许多多的其他好帮手,比如清洁工具、交通工具、劳动工具等等。 教学反思 这是我实施的一课多研教学研讨活动,这一稿为集体研讨后形成的比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学实施后,研讨中分别指出: 1、目标过散,整节活动难度提升不够; 2、幼儿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强,大多只是在摆弄工具; 3、环节之间缺少上下串联的脉络等。于是在第四稿中结合幼儿兴趣点,将重点放在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