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班幼儿活动教案 |
范文 | 中班幼儿活动教案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幼儿活动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幼儿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绘画造型基本要素:点、线、面来创作游泳的动态和场景。 2.引导幼儿体验绘画造型基本要素的组合与创意。 3.引导幼儿认识色彩基本知识,启发幼儿大胆、自由发挥色彩的运用技巧和组合技能。 4.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养成他们良好的作画习惯,增进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孩子自己的游泳实例照片和集体的游泳活动图例或视频。 2.工具准备:大小不等的铜版纸、铅画纸、油画棒、纸巾等。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相关图例,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体验在游泳池里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幼儿学习、体验绘画造型基本要素的组合与创意,激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运用油画棒擦涂法,大胆、自由发挥色彩的运用技巧和组合技能。 4.老师提出作画的要求,引导幼儿自由组合游泳画面的情节性,把自己的亲身游泳体验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进行大胆表达。 5.老师指导。 作品赏评: 1.请幼儿观赏他人的作品,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小朋友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并对其作品进行重点讲评。 中班幼儿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记忆力及音乐的表现力。 3、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为第二段填编新词。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根据优美音乐,跟师做春夏秋冬四季的有关动作。 2、发声练习: 师生问好。 引起兴趣:小朋友闭上眼睛,数3下睁开,教师吹白色碎纸屑,问:“是谁从天空飞下来?”“小雪花是怎样飞下来的?”(沙沙沙,轻轻飘下来。) 二、展开 (一)看图片学第一段: 1、看图片第一段语言节奏朗诵:“每年的.冬天,小雪花都要来到小朋友中间,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2、理解分析歌词: (1)咱们一起问问“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小雪花会怎样回答?” (2)“小雪花怎样来的?” (3)“小雪花要来告诉我们什么?”(冬天来到了) 3、语言节奏朗诵: (1)师问第一句,幼儿朗诵后三句。 (2)集体完整朗诵。 4、学唱歌曲:“今年小雪花还是唱着歌飘来的呢,你听”! (1)看图片欣赏范唱。“你听到什么?”“第一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低?”(下行音) (2)完整演唱两遍。 (二)填编第二段: 1、填编歌词:“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你听,猜猜是谁‘滴滴滴滴答’?”“小雨滴会说些什么?”“小雪花飘下来,那小雨滴呢?”(落下来)“小雨滴想告诉我们什么?”(春天来到了) 2、朗诵歌词: (1)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填编不一样的后半句。 (2)语言节奏朗诵。 3、唱第二段:小雨的也想唱着歌来玩行不行? (1)学着第一段试着唱一唱。 (2)唱第二段。 (三)完整演唱两段。 1、“雪花和雨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好么?” 2、“这首歌好不好听?我们给它起个名字?”(雪花和雨滴) 3、加动作表演唱,教师稍加工,时动作更有美的感染力。 中班幼儿活动教案3设计意图: 《纲要》非常重视在生活中去学习和发现。蔬菜是伴随我们一生的食品,它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各异而美丽,且便于造型。幼儿在生活中常常品尝它们,却忽略了进一步让其发现、感受和创造美。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是这一活动的设计初衷。同时,为了开展符合我园乡土特色的需要,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蚕豆造型》。 教学目标 1、尝试用蚕豆、树枝进行拼插,制作出自己喜爱的物品。 2、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创作,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蚕豆、小树枝若干,盘子,篮子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吃过过蚕豆吗?蚕豆不仅可以用来食用,还可以做出很多有趣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蚕豆造型,了解其制作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不一样的蚕豆造型,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成的呀。(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了解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并讲解蚕豆小人的制作过程,幼儿观察。 4、操作活动:幼儿使用篮子中的自然材料,辅助材料和制作工具,充分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小狗、小猫、帆船、男孩、女孩、火箭、汽车等。 5、展示作品并讲述。将幼儿作品用投影仪放映出来,供大家欣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兴趣都很高,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孩子能大胆的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喜爱的蚕豆造型。但是孩子们的作品都大同小异,有的小朋友也只是临摹其他幼儿,并没有真正的发挥想象创造,可能是我在活动中还没有做好引导作用。另外,有的幼儿力气较小,树枝折不断,我想可以提供小剪刀。如果在幼儿操作时播放些舒缓、柔和的背景音乐就更好了! 中班幼儿活动教案4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容器装不同的沙子制作沙锤,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干湿、粗细的区别。 2.通过自主操作活动,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判断、分析能力。 3.遵守玩沙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塑料瓶、玻璃瓶、广口瓶、紧口瓶、易拉罐、小纸杯 2.不同质地的纸、塑料膜、橡皮筋、瓶盖 3.各种棍子、竹条、筷子、勺、筛子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出示一个沙锤:这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激发幼儿制作沙锤的兴趣,问:你打算怎么做? 二、自主探索 (一)请幼儿自选容器装沙。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你用什么东西装沙?可以用什么东西帮助你更方便地装沙? (二)怎么才能不让沙子掉出来呢?请幼儿寻找合适的物品给容器封口。 三、共同探究 (一)请幼儿比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锤的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呢? (二)老师分别取样品带领幼儿进行比较 1.对装沙多少不同的两个沙锤,猜一猜声音会不会一样?(沙的多少不同,声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声音不同。为什么会不同?里面的沙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干湿沙和粗细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们的声音会一样吗?哪一个更好听?(装沙的容器不同,声音就不同) 四、再次探究 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做一做,使自己的沙锤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五、自由表现 幼儿拿着自制的沙锤随着音乐边唱歌边打沙锤,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自评 1.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入手,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此次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能以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幼儿在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对比中了解沙的特性。 3.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个个都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4.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游戏合作者的角色体现不够,幼儿自主探究和自由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也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教研组评议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2.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幼儿较大的自由空间,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自我学习、相互学习的状态,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很难达到的。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提问给予了幼儿支架式的帮助,让幼儿在室外那种松散的状态下紧紧围绕课题的中心来进行活动,不散不乱。 3.建议教师在活动前增加一些玩沙的经验。了解一些有关沙的知识,从而在活动中更好地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幼儿,指导幼儿,师幼互动的效果会更好。 4.操作材料还应注意分类投放,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中班幼儿活动教案5活动目标: 1.欣赏有儿歌,体会适意,悠闲、快乐的生活情趣。 2.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感受夏天的愉快。 重点难点: 1.欣赏有儿歌,体会适意,悠闲、快乐的生活情趣。 2.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感受夏天的愉快。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知了》。 2.CD:《知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感受夏天的愉快。 3.学习单:《知了》。 4.画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播放CD,请幼儿欣赏儿歌,感受知了的意境。 1.诗歌中提到的知了是谁? 2.知了是蝉的另一个名字,也是它的叫声,你觉得儿歌中的这么多,知了是什么意思? 3.听了儿歌,你想象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中的色彩是什么样的? 二、请幼儿运用画笔将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在学习单上。教师在幼儿创作之后,进行分享,请每一名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试着边看自己创作的画面边朗诵儿歌。 1.图中画了什么? 2.这副画有哪些地方和自己的作品相似? 3.你看着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三、幼儿分组朗诵儿歌,一组念每一段的第一句,还有一组念知了知了,教师引导幼儿将每一段的知了念出不同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一句,要念得轻一些,慢一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