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
范文 | 【精品】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情景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教学法: 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始上课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xxxxxxxxxxx,就把禾苗xxxxxxxxxxx,结果xxxxxxxxxxxxxxxxxxx。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习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习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假如》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23课。这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西西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心灵的共鸣,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分两课时教学本课。第一课时:初步了解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第二课时:深入感悟课文,把握诗歌内容,升华情感。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 (3)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些课文应要求学生诵读。所以,本节课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的思想,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感悟诗中蕴涵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前三节的结构相同,这就为学法指导法提供了依据。因此,我将重点导读第一节诗,指导学生感悟学法,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学法,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自主、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成果,以此来训练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主要采用朗读法、学法指导法的同时,我将辅以情景教学法、谈话法等,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神笔”。 四、说教学过程 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感悟课文、感情朗读――升华情感、发展语言――课外延展、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提问:小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在学生逐段概括时,我以简笔画的形式把学生概括的内容板示于黑板。 [这样安排,旨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为下面理解诗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导读第一节诗 (1)动动脑,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作者画为什么画红红的太阳? ②创设情境,深入感悟。 a、课件出示小树图,教师感情叙述:“冬天到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 b、学生扮演小树,进行师生对话,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动情的叙述中,在师生对话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小作者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是为了让小树成长,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2)动动口,读出感情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第一节诗) ②学生个人赛读,互相评价。 我会问学生:“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个字、词不正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有点欠缺,你想怎么读?”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参与赛读。 [这样引导学生赛读、相互进行评价,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③教师点拨:读课文时,要想着诗中描绘的画面读,还可以加上表情、动作读。 ④教师范读第一小节。 [教师的范读是对低年级学生最直观的朗读指导,也是最有效的指导手段。] ⑤小结本节诗的学习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节诗 (1)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①动动脑:小作者为什么画谷粒和双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②动动口:读出感情。 [学生在第一段学习中,已基本感悟学习方法,因此,第二、三段的教学可以扶一手放一手,让学生将方法迁移,去自读自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2)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①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板书) 如果学生说到“小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时,我不会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小作者的美好心愿归结到“善良”两个字,学生可能会说:“天真、聪明、可爱……”我都会加以赞扬。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真切而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都应加以珍视。] ②小组展示朗读第二、三小节,并互相评价。 3、指导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1)教师范读诗歌的最后一节:“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指导学生放慢语速以读出延伸感和想象空间。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熟读、背诵。 (3)学生比赛展示背诵效果。 [从导读第一节诗到自学第二、三节诗,再到整体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环环紧扣,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读上。] (三)升华情感,发展语言 1、课件出示全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第四小节结尾处的标点与前三小节有什么不同?第四小节为什么要用省略号? 学生可能会告诉我:因为小作者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还没画完。那么,我会引导学生说:“你知道作者还有什么愿望没说出来吗?你能帮助小作者把他没画完的愿望画出来吗?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为谁画什么呢?” 2、课件展示有关环境污染、贫困儿童、失学儿童的困惑等等图片,帮助学生拓宽想象思路。 [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共鸣,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在涌动。于是我抓住时机,以第四小节结尾处的省略号为切入口,让学生畅所欲言,以自己的“假如”充分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实践性作业: 1、按“我要给……”的句式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想画的东西画出来。 [这种作业设计,使学生带着美好的愿望,带着自己独特的读书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心灵牧场。]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一、分析教材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让学生认读三位妈妈的对话。充分感悟妈妈的辛苦从而引导学生对比三个儿子的表现,我把把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做为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重要环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说出识字方法。所以我把识字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设计了教学目标: 1、在知识目标上,强调会认读6个生字。 2、在能力目标上,强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在情感态度目标上,强调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初读感知。以谈话导入的方式引入课文,问学生爸爸妈妈因为什么事,是怎样夸奖你的?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这部分分两个环节,一是进行识字教学,二是让学生说出主要内容。识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环节我追寻识字教学规律,先读带音节词语,再去掉音节读,最后读单个生字,学生通过自读,领读,男女生接读,开火车读等各种教学方法,来认读词语。让学生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并通过带有生字的一段话来及时巩固识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识字效率。 三、重点认知。让学生精读1-6自然段,找出妈妈夸奖儿子的话,并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来感悟三个儿子的特点。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让学生模仿妈妈,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妈妈很辛苦。并通过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重,妈妈的辛苦;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准确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汇报。随即,老师问学生文中的“老爷爷明明看见三个儿子,可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看到了一个哪个儿子?为什么?这正是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孝顺的儿子。最后,我们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问孩子们在家里都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在总结课文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对那两个儿子的看法。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实现与学生生活的链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五、教学设计反思: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激励性语言的评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在课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一、基本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秋天的落叶》要求学生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书签的设计与装饰变化,通过设计秋叶形的书签,感受秋天多彩的丰收季节。是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本班学生在综合实践课里已经尝试过用落叶做书签,因此对叶形书签并不陌生。为此,学生对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这一重点并不困难。通过欣赏不同形状的树叶图片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愿望。教材还提供了多幅学生作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这些适合书签外形的装饰纹样,发现作品中有创意美、对称美、均衡美、简洁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欣赏比较、合作探究、合作创作、欣赏评述 四、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播放秋意图片及音乐,创设秋天的情景,把学生带进金黄的秋天里,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回忆与想象。接着,提问“秋天的落叶为什么会飘落 下来?为什么会变黄和红呢?”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自觉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教师顺势再问“落叶可以用来做什么?”自然的把学生引导到了本课的课题上,即用“叶子的形状来做书签”。然后,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根据书本的提示,合作探究出书签的要求和设计步骤。变教师单方面的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书签作品,了解适合书签外形特点的图案设计及色彩搭配,解决本课的难点。在合作创作后,设计了自评和他评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以“翻书比赛”游戏体现书签的实用意义和本课的“设计.应用”这一学习主题。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一、识字教学:趣有法,法有趣 识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读课文,我让学生圈出自己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因为目标明确,学生乐于做。接着,请学生小组内交流学习,“看看怎样和这些字宝宝交上朋友”,学生兴致高,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仅仅依靠兴趣是不够的,识字教学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很有代表性,学生容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和创造识字规律。看看怎样和这些字宝宝交上朋友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认“戴”字,学生不光能读这个音,还能说“戴帽子”戴手套”“戴领巾”等等,老师鼓励大家边做动作边说词,真是学得既轻松又牢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用这种做动作识字的办法又解决了 “抹”“翘”“拱”等几个字。老师给学生赞赏,学生就会给老师惊喜,孩子们在高涨的热情中不断发现各种识字的好办法,如“驱”“墨”是由原来认识的两个字加起来组成的,“蝇”是由原来学过的“绳”字换偏旁得来的,“惭”和“愧”连在一起是一种感受,不一而举。 二、课文学习:读中品,品中读 让学生读书,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书,这一点老师容易做到。但是,要学生愿意读、善于读、读后有收获,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的具体指导是: 1、教学生赏析。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 对于关键词句,要赏析,要学会咬文嚼字,不能一目十行或囫囵吞枣似的阅读。课文中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的“一……就……” 就值得品味,去掉这两个字念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会在仔细比较、反复吟诵中有所感悟。还有“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这句,先突破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请学生结合绘画经验上黑板演示,是很直观和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在理解了这两个词之后,再抓住“一会儿……一会儿……”完整、连贯地体会这句话,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应该会更鲜活。我认为,学生只有深刻地体会了课文,才会深刻地朗读课文;否则,朗读只会是浮在表面和流于形式的。 2、教学生思考。不伴随智力活动的阅读是肤浅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可以是学生主动质疑,可以是教师巧妙提问。但是前者要适当取舍,后者要精心设计。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再读课文,我的提问是:“课文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问题既有统领性,又有发散性。它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将搜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谈开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学生这时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受,由浅入深的评价,都是积极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当牧童说戴嵩的画画错了,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我请学生看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图中哪位是大画家戴嵩吗?”学生无不兴奋,我让他们指出来,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表现得更踊跃,有的说从站的位置判断出来的,有的说从脸上的表情看出来的,闪现的是不同的智慧。戴嵩的话蕴含的信息很多,我于是发问:“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分别抠住“小兄弟”“很愿意”“请你”谈体会,真真切切的感受使他们的阅读有了相当的深度。 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有如临其境的情境,学生的体会才不会抽象模糊。 带着真切感受去读书,情感自然会飞扬。首先,注意让学生完整地把握故事情节。课初通读课文并说印象,起到了这个作用。课中尽管有几处语段赏析,但我不忘连缀起来阅读,使故事情节不割裂,大体分为两部分学习:一是戴嵩作好画,人们纷纷夸赞;二是牧童指错误,戴嵩虚心请教并接受。其次,注意揣摩人物。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画家戴嵩和小牧童,他们各有特点,在朗读中我让学生仔细体会他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甚至猜度他们的心理。对课文内容有了理解后,我还请学生扮这两个角色,演故事的后一部分。我相信,只有让人物形象鲜活在孩子的眼前,才能把人物品质烙印在孩子的心上。 4、搜集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服务教学。 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与故事人物的距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一是来自中央电教管的资源库里戴嵩的画,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作品;二是从台节目里积累的图片 (如电子课本中的课文情景图);三是从互联网下载的真实斗牛图片以及李苦禅的画等。 课初观看戴嵩的《三牛图》、《归牧图》,既是学习欣赏,又是亲切导入;围观者纷纷夸赞,牧童说戴嵩的画画错了,是教学要突破的一个重点——到底错在哪里?这时候,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斗牛图片,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文字的理解就迎刃而解;最后,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图画大师的名作,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无形熏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 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就是其中的一篇,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城各个地方的夜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夜晚的北京,它是如此地明亮,如此地辉煌,激发了学生对首都北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因此,我以新课程为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了学习目标如下: 1、会认"幕"等15个生字,会写"束"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重点是识字写字,积累词语;难点是感受北京的美丽夜景,激发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也不是被动地录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由此我采用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的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课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同时,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的学法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己感悟。 三、说教学流程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曾走近北京,还记得那一课吗?(学生能说就说,老师概括描述《北京》一课的内容。)师:对,这是白天的北京,那么,夜晚的北京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瞧--(揭示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通过联系旧知,既复习了原来的知识,牵出学生对北京的原有印象,又引出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感知课文,快乐识字 (1)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新课程指出,无论是阅读富有情节变化的童话、故事,还是诵读古诗、诗歌,注重的是对本文整体的把握。通过自由读课文,能够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可以指名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同学带领大家认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准的生字词语。还可以把自己认字的好办法与大家分享。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联系生活,联系经验来学习。同时,谁都可以当老师,以师生角色的互换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3、合作探究,感悟课文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生对课文已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先自己感悟,想想读懂了什么?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要通过交流,板书出各个地方的灯,理清文章的脉络;二要适时、适当地点拨,结合具体的语境,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感受文本。 新课程又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合作探究更有效,在小组内,我实行了分工合作,组长负责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讲,有时可听。 4、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新课程指出,各个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如分组读,比赛读等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读中积累,从读中体验,最后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尝试背诵,达到课后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之目的。 5、运用积累,拓展延伸 本课课后罗列了很多四字的词语,新课程指出,要重视积累。这些课后词语的积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帮助的。新课程还指出,语文要积极拓宽其他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后的习题,一方面锻炼学生已有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培养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问:你对北京还有哪些了解?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一、说目标 1、教材分析:《北京亮起来了》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三组的一篇写景的,课文紧扣美丽的祖国,可爱的家乡这一单元主题,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课文具体介绍了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等不同的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文语言非常优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让课文增色不少,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 2、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现状,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幕” 、“临”等15个生字;积累文中一些生动、优美的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识记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北京夜晚的美景,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向往之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创设愉悦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多媒体“美丽的北京”引导学生欣赏,谈话过渡,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打开课本,读一读这篇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不认识的字立刻请教拼音朋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1)学生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2)请小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大家读。 (3)出示:“我会认”不带拼音的生字。 会读的小朋友请大声地读出来;(不会读的小朋友也跟着大家小声地读一读。(学生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北京夜景的美丽,指导赏读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夜晚的北京的? 2.学生默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每一节用一句话说说主要意思。 4.交流反馈,集体评议。 5.播放“不夜城──北京”。 6.请学生用横线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7.相机欣赏有关,指导感悟、赏读文中好词佳句。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测读,组词。 2.指导记忆方法 ①形近字记忆法 ②熟字加偏旁部首法 ③读一读生字、新词 3、重点指导写“辉、煌”两个字 。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课后反思 1、一开始上课,我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借助生动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依据课改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了直观、朗读、形象的程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3、在学生字和读课文时形式比较多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较好。 4、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积累优美词句的时间太少。教学设计还有待完善,教师还应更加激情饱满。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和做法,还请各位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 。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