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数学5以内的组成教案 |
范文 | 大班数学5以内的组成教案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5以内的组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5以内的组成教案1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课件、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活动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情境。这节课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分一分”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练习的设计上,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只是个别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要多加练习了。 大班数学5以内的组成教案2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课件、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活动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情境。这节课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分一分”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练习的设计上,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只是个别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要多加练习了。 大班数学5以内的组成教案3设计意图: 对于数学活动而言,幼儿活动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幼儿接受数学知识的程度。活动内容是《学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理解除1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 2.在游戏中,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图片:动物(小熊和青蛙)2只,苹果2个,梨4个,西瓜2个。 2. 数字卡若干。 3.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8页。 4. 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分解 1. 师:这是数字几呢?(5) 2. 师: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四种) 二、学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 1.出示2只动物和2个苹果。师:我要把2个苹果分给2只动物朋友,可以怎么分?(请个别幼儿演示并讲解:分给小熊一个,小青蛙一个。2个苹果分成了1个和1个。) 2.师:1个和1个合起来是几个?(教师用数字把分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3.请个别幼儿把3个梨分给小熊和青蛙(全体幼儿把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4.请个别幼儿把4个西瓜分给小熊和青蛙。(全体幼儿把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5.师:说一说,几个XX分成了几个和几个,几个和几个合起来是几个? 三、游戏《对数字》 1.师:现在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请一组幼儿示范) 2.师: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像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5了,你们也快点变一变吧!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是数字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的组成)两个合起来是5的就可以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3.换游戏规则,魔洞允许数量是4的过去。再次游戏。 四、幼儿操作 1.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数学》第28页。 3.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五、结束活动 (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 (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学习5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幼儿教育网 面对幼儿收获成功的笑容,回顾从研读教材到教学设计,再到课堂实践,让我对今天的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操作就是为了给幼儿找出一个学习的支点,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地提升,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而动手操作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大班数学5以内的组成教案4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幼儿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幼儿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幼儿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5以内的组成教案5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5以内的组成教案6活动目标: 1.使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的含义。 2.能分别列出算式,并迅速、准确地算出得数。 活动准备: 准备得分牌6块,幼儿每人一张练习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练习纸的空格内填数,复习5的组成。 2.请幼儿讨论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将练习纸左图分法讲出来;再观察右图的分法,比较分出来的.两部分数有什么关系。 3.教师小结:一个数分成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数逐次增加1,则另一个数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都等于原来的数。用这种方法对一个数进行分合,既快又不会遗漏。 4.教师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口头列算式。 5.游戏:抢答比赛。 (1)教师出示5以内加减法式题卡片,让全体幼儿很快地说出得数。 (2)分组进行比赛,哪一组抢得快又答得对,就给哪一组记1分。 6.指导幼儿完成第35页练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