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红楼梦教学设计 |
范文 | 红楼梦教学设计通用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教学设计通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教学设计通用1教材分析 《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败为背景,主要写一批贵族子女的生活,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客观上展示了传统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通过宝黛爱情悲剧的真实描写,表现人生理想的幻灭。 教学目标 1.从优秀的古典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理清小说情节上的两条主线:一、贾府的兴衰;二、宝黛的爱情悲剧。 3.通过阅读分析,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情节,开展对主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小说情节上的两条主线:一、贾府的兴衰;二、宝黛的爱情悲剧。 2.通过阅读分析,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情节,展开对主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阅读指导: 就课堂上讨论的两个问题,推荐学生重点阅读以下章回: 1.第二回、第三十三回、第五十六回、第七十四回(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录暗示贾府衰败的相关片段并加以点评) 2.第三回、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回、第三十二回、第三十三回至第三十四回、第九十七至九十八回(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宝黛的爱情过程,并分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空前绝后的文学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情经久不衰。今天,我们就小说的故事情节,来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到第80回,贾府还没有抄家,能不能看出这个大家庭行将衰败的迹象?如果能,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揭示的? 2.宝黛爱情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为什么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二、讨论分析问题一 1.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谈到贾府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一是经济危机。“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二是人才危机,后继乏人“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2.第三十二回“宝玉挨打”一情节中,贾政前后有三次哭?他为什么会哭? 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有三次哭,先是王夫人相劝时“泪如雨下”, 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见到贾母后“跪下含泪”。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心,细究其因,不难理解。宝玉是“光宗耀祖”的惟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贾政和宝玉的冲突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宝玉挨打只是悲剧的序幕,挽歌的序曲。) 3.第五十六回“探春理家”这一情节中,探春“兴利除宿弊”进行了多方的改革,为何最终还是没有挽回整个大家庭走向败亡的命运? 探春尽管很能干,但是,她的“新政”和“改革”并不能解决贾府内外固有的矛盾。她的“兴利除弊”既没有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也改变不了贾府主子们的奢侈腐化、糜烂作恶的生活习惯。反倒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就在她主政期间,相继发生了“贾二舍偷娶尤二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等一桩桩丑事儿,闹得宁荣两府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乌烟瘴气。最后终于引发了抄检大观园的闹剧。探春“主政”“改革”的失败越发让人感到,贾府衰落的不可避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4.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一章中,抄检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暴露出贾府内部哪些矛盾? 直接后果:大观园中一大批的丫环女子被逼死或赶走,大观园欢乐美好的生活从此结束,人间仙境大观园由盛转衰情节急转直下,悲剧气氛越来越浓贾府及四大家族也日渐衰微。 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暴露了贾府内部蕴藏已久的人事不和、乱象丛生、及利益盘根错节的问题,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才是夜抄大观园的本质。正如探春所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小结: 贾府衰败的迹象: 经济上――收入有限,生活奢侈。人口繁多,费用巨大。 家族内――子孙不肖,荒淫腐败。人事不和,明争暗斗。 三、讨论分析问题二 1.学生概述宝黛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并就其中一处情节加以简要点评。 宝黛初见―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倾诉肺腑―宝玉挨打―黛玉归天(学生复述主要情节) 学生就一处精彩的情节简要点评。 2.宝黛爱情的基础是什么? 宝黛爱情是以相互了解和思想一致为基础的,宝黛见面时并非一见倾心,而是一见如故。这是同心同性的表现,倒不是因为“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宝黛爱情基础不在郎才女貌。论貌美,宝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论性情,湘云是“英豪阔大宽宏量”,而宝玉却对黛玉情有独钟,就因为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举例:(宝玉不愿会贾雨村,湘云劝他“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宝玉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吧,我这里仔细腌胶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 ”使湘云非常难堪。这时袭人告诉她宝钗也遭过此冷遇,反能心地宽大,宝玉倒和她生分,而黛玉赌气不理,他却不知赔了多少不是。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这话直接表明宝黛爱情是以不说“混账话”(志同道合)为基础的。) 3.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试从社会环境,宝黛思想、性格等方面来 加以分析。 第一、从社会文化环境上来说,宝黛爱情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制度。 第二、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 第三,从思想、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封建家庭从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决不可能允许这种恋爱存在和发展下去。 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 板书设计 贾府衰败的迹象: 经济上――收入有限,生活奢侈。人口繁多,费用巨大。 家族内――子孙不肖,荒淫腐败。人事不和,明争暗斗。 宝黛爱情悲剧:社会文化因素 思想性格因素(悲剧的必然性) 红楼梦教学设计通用2学习目标 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复述故事梗概; 3、能陈述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 1、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的关系。 3、概括《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学法指导 自读、研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导入:(学生概况)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即来源于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本学期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红楼梦》,欣赏中国古典名著的精美故事,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二、名人对《红楼梦》的评价。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王蒙点评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 三、文本探讨: 1、概括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介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第二部分介绍《红楼梦》的版本与“增订补作”的小史;第三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重在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第四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位作家有意地应用了写实主义的作品”,重在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明确: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小时候的贵族家庭生活有助于他创作出自叙传性质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家庭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小时侯受到的文学素养的熏陶使他能够创作出精美的《红楼梦》来。 3、《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 明确: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 4、茅盾认为《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是写婚姻不自由的痛苦,你赞成他的观点吗? 明确:不太赞成。《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但它以爱情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言之有理就行) 5、矛盾认为,《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几个创造是什么? 明确:一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写实主义新阶段的开始。二是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也是《红楼梦》创始的。三是《红楼梦》是以描写琐细杂乱的饮食男女细事来获得了生活的真实。 6.《红楼梦》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点是什么? 明确:不同点在于:《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是和女子同受旧礼教压迫的可怜人儿,《红》中的那些女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人物。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男人作为主体,是什么“风流教主”、“护花使者”,女子作为附庸,使小说里那些作者想象中的“美人儿”。 7、作者认为《红楼梦》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红》结构上的特点是宛若天成,出乎自然。每一回书中见没有整齐的“结构”,它只是一段的饮食男女细事,但是愈琐细愈零碎,我们所得的印象却愈深。 四、阅读《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理清《红》的主要人物关系。 可以采取大家提问的方式进行,纠正并理清人物关系。 达标检测 一、基础过关检查: 1、以下不属于文学作品“荒诞性与梦幻性应运而生”的原因的一项是(A) A、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 B、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蒙 的人生体验。 C、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需要。 D、失去现实针对性而获得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2、以下根据文章内容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B) A、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实与写梦幻结合起来。 B、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但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失之偏颇。 C、《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了真小说家的境界。 D、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找出对选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两项(CE) A.《水浒》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红楼梦》是“个人著作”。 B.《红楼梦》的倡导的“写实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当时文人的弘扬。 C.《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红楼梦》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是描写男女私情的,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D.《红楼梦》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写的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的人物。 E、《红楼梦》每回书的结尾处都要留下一个“闷葫芦”引诱读者去看它的下一回书,因此读者总要往下看,不能中止。 二、综合拓展提升: 1、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2、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3、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甲),(乙)。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4、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察、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5、荒诞、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6、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你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摘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1)第一段中的"写实"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30个字。)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2)第三段画了横线的甲、乙两处,依次应填入的语句是(C) ①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巧②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③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④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第四段说,荒诞化、幻化是一种“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指什么?(答案不得超过6个字。) 现实生活 (4)第五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请指出这种间离手段的作用。分条标序号写,每条不得超过15个字。 ①给作者留下了创作的自由; ②给读者留下了阅读欣赏的自由。 (5)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本文意思的是哪几项(BDE)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了不可当真”,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地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D、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人,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E、作者提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6)这段文字选自《红楼启示录》。从节选文字看,作者从《红楼梦》的创作中受到的启示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30个字) 写实的小说与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二者应该结合起来。 红楼梦教学设计通用3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多角度评析。 2、透过人物命运深入探究人物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角度把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难点:品读诗词,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通读相关情节和诗词,对人物有自己的初步认识和把握。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大观园里,可谓百花齐放。其中有一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绛珠仙草,还有一位是众人眼中标准的大家闺秀,她们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今天我们就走人大观园,走进黛玉和宝钗的世界。 (一)学习活动一: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光彩夺目的女性,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试从她们的出身、日常生活、性格、才华、学识、待人、处事等方面比较评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言行举止来比较分析黛玉和宝钗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活动二: 正所谓“诗如其人”,读黛玉和宝钗的诗词,你可以窥见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设计意图:从情节的浅层次梳理到诗词的深层次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黛玉和宝钗的性格,走进她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载体,品读黛玉和宝钗的诗歌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具体地把握人物形象。设计依据: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学生活动:诵读诗词,自主解读诗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交流分享。 (三)学习活动三: 假如你是贾宝玉,你更愿意娶谁为妻?你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从恋爱婚姻的角度阐释。 设计意图:借助语言情境的设计,试图通过角色代入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小说人物的经历、处境、性格、人生追求等方面出发,替人物选择合适的人生伴侣。同时引导学生在被动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和主动选择人生伴侣、为爱结婚和受权势诱惑结婚等的思维碰撞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设计依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四)学习活动四: 在曹雪芹的笔下,黛玉和宝钗都是有“行止见识”的女子,最终一个泪尽而逝,一个独守空房,试探究她们悲剧的根源。设计意图:造成二人悲剧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从认为自身到小说中其他人物,进而到社会大背景。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作家对他笔下人物形象的塑造必然有其一定的意图。曹雪芹塑造黛玉和宝钗悲剧形象,正是为了揭露封建社会摧残美好女性的罪恶,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像黛玉和宝钗一样被社会吞噬的女孩还有许许多多,激发学生怀着悲悯的情怀走进文本,去关注她们的喜怒哀乐。设计依据: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作业设计:结合本课所学从《红楼梦》中再找一组人物比较分析他们的性格,并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红楼梦教学设计通用4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了解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力。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能结合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脑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 师: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的人生有三恨:一恨鲋鱼有利;二是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真是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 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 2、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三、精读经典情节,感受人物特点 1、多媒体显示: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6个经典故事情节的图片及文字内容的相关介绍。 2、欣赏视频: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片段。 3、你说我说大家说:经典情节复述,要求简明扼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或感动的故事情节,然后小组代表向同学汇报。 四、品读主要人物 结合刚才《红楼梦》经典情节的再现,你认为贾宝玉、林黛玉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分组讨论:代表回答。(师引导学生主要从这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性格进行品评。) 师总结: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是个貌美若仙、才智过人、体弱多病、品质高洁的人。(多媒体显示) 五、欣赏其他人物风采 1、多媒体显示:宝钗、凤姐、探春、湘云、迎春、晴雯、袭人的人物的图片及文字介绍。 2、学生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人物作介绍,从而激起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六、艺术成就。(多媒体显示)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红楼梦》,就小说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两篇读书笔记。 2、完成《红楼梦》测试题。 红楼梦教学设计通用5教学说明: 此课例为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名著导读课,为笔者原创课例。建议放在必修三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教学。望各方家指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掌握《红楼梦》相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从人物、文学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古今研读状况四个方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体味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人物形象,挖掘作品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幅画面简单、色彩黯淡的图画,却讲述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爱情故事。请你根据这幅画猜猜这个爱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谁?并且引用书上的四个字来给它取个标题。 宝黛爱情的渊源:女娲炼石补天,最后剩了一块石头没有用完,便将这块石头丢在青梗峰下。灵石来到人世之前,曾变身为赤瑕宫神瑛侍者。他每天用甘露浇灌一株瘦弱的绛珠仙草,后来仙草幻化人形,来到人世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 过渡语:一场凄美绝伦的爱情,曾令多少人扼腕叹息、情迷红楼。几百年来,《红楼梦》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二、情迷红楼梦 (一)古人痴迷于红楼梦 “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邑有士人贪看《红楼梦》,每到入情处,必掩卷冥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尽而死。 ——清·陈镛《樗散斋丛谈》卷二 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于琉璃厂。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难之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吾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陈检视其书,乃精楷抄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抄之者各注姓名于中缝,则陆润庠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亟携之归,而不敢视人。阅半载,由同业某介绍,售于某国公使馆秘书某,陈遂获巨资,不复忧衣食矣。其书每页之上均有细字朱批,知出于孝钦后之手,盖孝钦最喜阅《红楼梦》也。 ——徐珂《清稗类钞》 (二)今人研究红楼 “红学”“曹学”:被称为三大“显学”之一。 代表研究专家:刘心武、周汝昌、俞平伯、冯其庸、李玄伯、张锦池 研究派别:索隐派,考证派,评点派,小说批评派。 三、红楼梦魅力何在 (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红楼梦》一书共提到人物983人,其中有名有姓有背景的人物有448人,在四百多人中,为后世所熟知的有数十人。其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这些都已成为经典人物形象。对于人物的分析,我们将在即将学习的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里面进行,在此不展开详细分析。 (二)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文学性强 1、红楼梦中名——谐音双关,蕴含深意 贾雨村:谐音“假语存”,意即这本书里的内容都是假话,只是用假语村言的形式来敷衍给读者听,切不可当真。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也即本书当中真的事情是被隐藏起来了的,读者不能只看表面的假话。这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字狱的严重。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贾府的四位贵族小姐,其名字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谐音“原应叹惜”,以此来暗示四人的悲惨命运。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姓氏谐音“淋血史”,作者借这一个比喻来展现她们三人命运之凄惨程度。 贾王薛史:《红楼梦》里的四大钟鸣鼎食之家。谐音“家亡血史”,调换顺序之后也可以谐音“假史枉写”。再一次强调这个故事的“虚假性”。 贾赦,邢氏:贾府的长子长媳,但作者给他们取名却蕴含了深意。谐音“假设形式”,体现的是二人在荣国府的地位形同虚设。 贾政,贾敬:假正经 贾赦,贾政:涉政 2、红楼梦中辞——文采出众 全书共有诗词曲赋数百首。其中著名诗词有: 林黛玉《葬花吟》,贾宝玉《芙蓉诔》《咏白海棠》以及各种词曲、谶语等。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都蕴含深意,绝不仅仅是一首优秀的诗词曲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全诗使用了两个典故,两处双关。“停机德”赞美宝钗是符合封建统治者要求的女子。 “咏絮才”暗喻黛玉的才华堪比谢道韫,但她的命运却是值得怜悯的。 “玉带林中挂”,双关。说林黛玉的文才就像一条精美的玉带,但造化弄人,她的命运凄惨,诗才完全被众人忽略不计,就像玉带一样最后挂于树枝之上。 “金簪雪里埋”,双关。金簪指的是宝钗,这句话是说金簪被埋雪中,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雪水冰寒,暗示宝钗后来生活凄凉,生活中没有温情。 3、红楼梦中言——出色而本色 兴儿笑道:“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叫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的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红楼梦》第65回 总结语言特色:“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清·刘熙载在《艺概》 过渡语:《红楼梦》除了文学造诣登峰造极之外,它在历史研究方面也极有价值。它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里细致地记载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社会政治、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大至国家命运、政治决策,小至服装风格、房屋摆设、饮食礼仪、甚至是当时护肤品化妆品的制作,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历史研究 仅在第1课里,就详细描写了贵族的房屋布局、装修、女子衣饰打扮、吃饭礼仪等。 示例1:贵族女子衣饰打扮 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第3回 示例2:房屋内部装饰风格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红楼梦》第3回 四、拓展思考 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过,她的一生有三件遗憾之事: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张爱玲 从张爱玲的人生三憾里,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痴迷于红楼梦,但也为红楼梦未完而感到极其遗憾。张爱玲认为,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40回,并不符合曹雪芹本意。红楼梦后40回,历来存在争议,假如由你来给前八十回加一个结尾,你希望给作品加上怎样的结局?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 师总结: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预言,四大家族最后结局应该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曹雪芹已经去世,他的本意如何已经不得而知,高鹗续写的后40回总算是让人物有了最后结局,而且宝黛的爱情悲剧结局也被历来读者所接受。 一部《红楼梦》,一场人生梦。《红楼梦》是说不尽、品不完的,今天仅选《红楼梦》之一角,用我浅薄的知识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了红楼梦。《红楼梦》中还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等待大家去徜徉,去探索。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假期闲暇之时,少一些玩乐,多一点阅读,尽力地把《红楼梦》这本我们中华民族的集大成之作传承下去。好书不厌百回读,中华文化我爱护。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红楼梦 人物:个性鲜明 文学:底蕴深厚 语言:出色而本色 历史:研究价值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