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急管理制度 |
范文 | 应急管理制度20篇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应急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应急管理制度1为做好我院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应急抢救,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事故、排除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不良社会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为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应急物资是在事故即将发生前用于控制事故发生,或事故发生后用于疏散、抢救、抢险等应急救援的工具、物品、设备、器材、装备等一切相关物资。 二、应急物资的采购入库有后期保障部采购,都必须一一填写入库清单,经验收后统一入库保管。应急物品管理要建立专账,由专人管理。 三、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 1、经检验合格的应急物资,必须实行分区、分类存放和定位管理。根据库房的条件和物资的不同属性,将储存物资逐一分类,根据其保管要求,仓储设施条件及仓库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存放区,为方便抢修物资存放,减少人为差错。 2、应急物资应妥善保管,以保护物资的质量。储备物资应防止受到雨、雪、雾的侵蚀和日光暴晒。 3、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管理,应防止应急物资被盗用、挪用、流失和失效,对各类物资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检查人员每月要定期检查一次应急物资和工具的情况,发现缺少和不能使用的要及时提出和督促,确保正常使用,检查人员每次检查时要进行详细记录,留存备查。 四、应急物资的调拨由应急办公室统一调度、使用。应急物资调用根据“先近后远,满足急需,先主后次”的原则进行。建立与其他地区、其他部门物资调剂供应的渠道,以备物资短缺时,可迅速调入。 五、奖惩措施 1、应急物资如保管不当或挪作他用,造成影响或经济损失的,当事人应当作相应赔偿,情节严重者,加重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对责任心强的保管人员,在物资的保管、养护方面有合理的建议或挽回经济损失的,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应急管理制度2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安全和员工人身安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需要设置消防器材和进行消防管理的部门。 消防安全职责 1、公司的消防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公司的安全生产体系中进行统筹管理。 2、公司安全检察监督部负责全公司消防工作归口管理,其它部门负责各自分管范围内的消防日常管理工作。 3、公司总经理为消防安全总负责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3.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基本情况。 3.2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3.3督促各部门筹建消防设施、购置和维护消防器材。 3.4协调专业部门组织防火专项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隐患。 3.5组织扑救火灾,调查处理火灾事故。 4、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为消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具体履行总经理的消防管理职责。 5、各部门经理为本部门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视实际情况指定本部门消防安全管理员,消防安全管理员对本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5.1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5.2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5.3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保养,确保其完好,安全通道的畅道。 5.4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消防意识和技能。 5.5确定本部门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影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为火灾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5.6组织制订部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 5.7完成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5.8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档案,包括: 5.8.1建筑物或施工场所、使用或者开始使用前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消防安全检查的文件、资料。 5.8.2消防安全制度。 5.8.3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5.8.4义务消防队人员及消防装备情况。 5.8.5有关燃气及燃气生产所使用电气设备的检测(防雷、防静电)等记录。 5.8.6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5.9加强对部门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5.10消防安全管理员应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第三条 岗位防火责任 1、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防火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消防工作负责,主要职责: 1.1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各项防火制度,加强对火源、电源、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的危险因素的区域内使用明火,因特殊原因需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时,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严格按《动火管理办法》审批手续,落实现场责任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并落实相应消防措施后方可动火施工。工作完毕要及时切断临时电源,熄灭火源。 1.2发现隐患及其它可能导致火险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并及时报告本部门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或当班调度指挥中心。 1.3各班组负责对存放在本岗位的消防器材进行清洁打扫。 1.4发生火灾(火警)立即进行正确扑救,并立即向调度指挥中心报警。 2、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现场的消防管理责任由施工承包单位负责,我公司安全检查监督部和规划建设管理部行使监督检查权。 第四条 防火安全检查 1、安全检查监督部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消防工作进行检查,安排对消防关键时期和重点部位进行经常性的消防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2、各部门、班组要把消防安全检查作为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要将消防责任落实到人,发现火险隐患,立即处理,需要领导协调时,要及时上报。 3、安检部、各部门、班组要将防火检查情况作好记录。 4、防火检查的内容: 4.1生产过程中有无违章情况。 4.2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4.3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4.4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好。 4.5消防重点部位安全管理情况。 4.6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和员工掌握消防知识情况。 4.7查阅有关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8各项防火安全管理规范 第五条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范 1、库内物资要分类,要标明物资名称,性质相互抵触或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物品分库存放。 2、库房内不准设置移动式照明灯,不准使用电炉子、电烙铁等电热器具和家用电器。 3、照明灯垂直下方小于0.5M范围内,不得储存物品。 4、每个仓库应在房门入口处单独安装开关,保管人员离开后断电。 5、库房内严禁烟火,并设有明显标识。 6、非工作人员不经批准,不得进入。 第六条 易燃易爆物品消防管理规范 1、生产和管理危险物品的人员,应熟悉物品特性,防火措施和灭火方法。 2、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措施,储存的数量以能满足生产为准。 3、储存的危险物品应按性质分类、专库专放,并设明显的标识,注明品名、性质、灭火方法等,化学性质相抵触的物品不得混存。 4、生产施工区域、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内严禁烟火,电器设备开关、灯具、线路要符合防火要求。工作人员不准穿钉子鞋和化纤衣服,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 5、严禁用汽油等易燃物擦洗设备机件。 6、对怕晒(如氧气瓶等)物资不得露天存放。 7、搬运和操作危险物品应稳装稳卸,严禁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击和开封。 第七条 安全用电防火管理规范 1、安装和维修电器设备、线路必须由专业电工按电工技术规范进行,非专业电工不准进行电工作业。 2、仓库的电器和线路必须按国家《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进行安装。 3、生产岗位、仓库、重点消防区域、严禁私设电热器具。 4、严禁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保险装置(如以铜丝代替保险丝等)。 5、架空高压电力线不准通过建筑物和危险品上方空间。 6、电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离职守,要定时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维修,工作结束后及时断电。 7、燃气生产岗位、仓库的电器线路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8、电器着火,应首先切断电源再组织灭火,严禁带电灭火。 第八条消防培训教育 1、新员工的教育: 1.1新员工进入公司后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要把消防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和基本消防知识,经考核合格方可逐级向下分配工作。 1.2公司消防教育要与安全教育结合进行,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安检部具体实施,主要讲解燃气的基本性质,消防要求和基本防范措施、消防器材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1.3各部门消防教育,由各部门具体负责,培训本部门的安全技术规程、各类消防器材的分布,熟悉其使用的对象和场所,学会正确的操作。 1.4班组的消防教育,由班组具体负责,根据工种特点,具体介绍所在岗位的'安全生产特点、流程、设备材料性质、易燃易爆危险性、重点部位、本岗位消防器材的种类、名称、使用方法、使用范围。 1.5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的员工,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岗位试用。 2、员工调岗后,要进行调岗消防安全教育。 3、特殊工种防火教育制度。 3.1结合年度安全教育,突出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安全技能的提高。 3.2特殊工种防火教育要有针对性,要结合技能培训进行。 第九条消防器材管理规范 1、消防器材要放置在通风干燥,便于取用的地方。 2、消防器材要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不得暴晒、雨淋或放在潮湿的场所。腐蚀性强的场所要采取防护隔离等措施,易冻坏的器材冬季要有防冻措施。 3、对消防器材要定期检查,外观锈蚀严重的要送消防维修站进行检修、检验。干粉灭火器(车)、121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每月检查一次,将查出的问题作好记录。干粉结块、气压减少不能备用,要及时外送检修。 4、公司办公区、仓库、站场等消防器材由各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和保养,消防器材采购部门统一负责定期检验。 5、对防火防爆重点要害部位,要根据实际需要配置防火设施和灭火器材。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防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第十条 火灾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1、首先发现火灾(火警)的人,应按照程序向上级领导和调度指挥中心及时报警,讲明着火物质、火警规模大小,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必要时调度中心要向119报警,寻求消防队增援。报警人员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做到边报警边扑救,将火扑灭在萌芽或起始状态。 2、火灾造成损失规模较大的事故,要保护好现场。经公安消防部门同意后,方能清理现场。 3、调查处理火警、火灾事故,应按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制定防范措施,处理事故责任人。 4、发生火警、火灾事故,应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损失情况登记备案,重大火灾事故要按有关规定上报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消防奖惩 1、对下列情况应给予处罚。 1.1对国家消防法规、指示不及时传达,违反防火安全制度,对本部门存在的火险不及时整改,造成火警或火灾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2违反动火、用火管理制度,在禁火区内动火作业,未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的按相关规定处罚。 1.3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安全规程造成火灾,要根据火灾的性质及损失情况,按相关规定处罚。 1.4其它违反消防管理制度的情况。 2、对以下情况要给予奖励。 2.1及时发现、报告火险隐患,隐患得以及时控制,避免火灾事故发生的。 2.2在火灾事故中救人、救物及处理事故过程中表现突出的。 2.3对消防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得到实施并取得明显效果。 3、检查与考核 3.1本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执行情况,由安全科负责检查。 3.2本标准按照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违纪职工处罚条例》的规定进行考核。 第十二条 本制度从二O**年十月一日起执行。 应急管理制度3为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潜力和水平,切实做好管委会值守应急工作,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更加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应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制度。 一、职责和任务 东营港管委会应急管理办公室(管委会总值班室)承担管委会值班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制度。其主要职责是:承办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值班室)交办事项,办理各部门、单位向管委会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及时掌握并向主要负责领导同志报告我区重大状况和动态,传达市领导同志的有关重要批示和指示;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跟踪和研判,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评估和报告工作。具体任务是: (一)接听电话和接收传真、网络以及其他形式的重要信息。 (二)及时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影响较大事件的信息和相关材料,承办需报送市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工作。 (三)承办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值班室)交办事项,分送、办理各部门、单位上报的紧急重大状况请示和报告。了解掌握、汇总分析我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等紧急重大状况,及时向主要领导同志报告。协助有关领导同志处置个性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协调各有关部门处置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四)负责报告每日接报的`突发公共事件和管委会领导同志作出的有关批示。 (五)组织突发公共事件评估报告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处置效果和相关职责进行报告。 (六)筹划、组织各类应急演练,负责开发区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会议及其他活动。 二、工作办公程序 (一)在值班工作中,按照“及时、准确、稳妥、保密”的原则,主动了解和掌握我区紧急重大状况,加强舆情分析,并认真办理有关事项。事前、事中、事后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同志报告。 (二)对各部门、单位报告的紧急重大状况,值班人员要认真记录,及时报告。对个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以及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个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经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或带班主任审核后,按领导同志分工报送,根据需要抄送有关部门和单位。必要时,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单位和处置现场指挥人员联系,随时掌握事件的进展状况等,及时透过手机、电话等方式向领导同志报告;条件允许时,要求有关部门、单位采集事件现场的多媒体信息。 对各部门、单位报送的信息,要主动核实状况,跟踪了解事件进展。 (三)需要立即报告的紧急重大状况,应按领导同志分工,迅速以电话、传真等形式向管委会主要领导同志报告。 (四)在紧急重大状况处置过程中,要主动与有关领导同志,事发地有关部门持续联系,及时传达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负责催办和查办、落实交办事项。跟踪了解有关状况,汇总上报各种信息。 (五)定期对各部门、单位的信息报送、办理状况进行汇总和通报,总结信息报送工作经验。 (六)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状况,要加强与市应急办联系沟通,及时报告有关状况。 应急管理制度4(一)为确保物资装备状态良好,为突发事故时开展救援提供保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xx)第 672 条“煤矿企业应当落实应急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事故预警、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现场处置、应急投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等规章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应急救援物资包括井下各种应急救援器材和应急药品。 (三)按规定配齐各种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 (四)非事故情况下,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应急物资装备。特殊情况须经煤矿领导同意方可使用。 (五)定期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清点、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应急救援物资及时进行更换、维修、保养。 (六)在定期检查中发现应急救援物资毁损、丢失的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赔偿。 应急管理制度5为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委员会议事和决策机制,协调应急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共同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联席会议在乡政府的领导下召开,主要负责分析全乡突发事件形势和特点;讨论基层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研究、讨论全乡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关政策措施;指导督促全乡公共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全面掌握全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状况以及共同协商、解决全乡应急管理工作的其他重大问题。 二、联席会议由乡应急委成员单位组成,乡应急办为牵头单位;联席会议日常事务由乡应急办负责。 三、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如有需要,可根据状况增加开会次数。 四、联席会议议题由乡应急办提出,并提前告知各有关成员单位。各有关成员单位拟提交联席会议讨论的事项,需提前1周报送乡应急办。 五、联席会议结束后,构成会议纪要,印发给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联席会议作出的决定,要按照部门职能,分工负责,具体落实。 六、各成员单位要用心支持,相互配合,构成合力,充分发挥好联席会议的作用。 应急管理制度6物业管理公司应急分队小组职责: 1.安全委员会:对各种应急作出决策,由现场最高领导者宣布。 2.总指挥:负责紧急事件的协调处理和总指挥,包括组织消防演习、消防安全、急救培训等。 3.副指挥:全面协作总指挥。 4.消防监控中心:负责火灾发生后的对内、对外联络,对业户进行紧急广播引导疏散,迫降客梯,消防梯切换至消防状态。 5.战斗小组:是应急分队的'主要成员,负责事故地带的抢救和灭灾工作。 6.疏散小组:负责疏散群众和转移重要物资,隔离灾区、保护现场、维持秩序、疏散交通等工作。 7.急救小组:负责抢救受伤人员。 8.设备设施保障组:负责设备设施的抢险和维护,为紧急事件的处理提供消防设施及动力保障。 9.后勤小组(包括储备人员):清点人数、安抚疏散人员、财物点数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组织、调集工作。 应急管理制度7第一章 事故监测与预警制度 第一条 为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 前兆、提前进行预测预警、采取有关措施,以便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事故监测及预警的特点: (一) 快速性。 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事故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二) 准确性。 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复杂多变,事故预警不仅要求快速搜集和处理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判断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要在短时间内对复杂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必须事先针对各种事故制定出科学、实用的信息判断标准和确认程序,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判断,避免信息判断及其过程的随意性。 (三) 完备性。 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 (四) 连贯性。 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第三条 建立事故监测及预警的原则和要求构建事故监测及预 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的原则。 (一) 及时性原则 实行事故监测及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预警系统只有及时地监测出异常情况,并将它及时地报告,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 全面性原则 预警就是要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尽最大努力保证人身、财产的安全,这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预警操作系统方面。 (三) 高效性原则 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高效率为重要原则。惟有如此,才能对各种事故进行及时预告,并制订合理适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第四条 预警系统的'功能 此系统通过采集监测对象(如温度、风速、瓦斯、一氧化碳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将信号通过传输设施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结果经由输出接口输出或通过人机接口输出到操作控制台的显示器、 LED显示器、监控系统大屏幕、记录仪、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上。监测系统主要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入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安全生 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比较。 第五条 监测与预警机构 为了保证事故监测预警机制高效运转,促进安全管理的预控工作, 特成立事故监测预警机构,增加预警管理职能。 组 长:矿长 副组长:生产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总工程师 成 员:各科室、区队(分厂)负责人 事故监测预警机构办公室设在调度室,办公室主任由调度室主任兼任,其基本工作目标是保证我矿的生产经营建设、维护我矿的预警管理系统。 第六条 日常管理 事故监测预警机构办公室应对日常监控负责,对监控到的突发事件,应根据事件大小、类别进行预测预警,并及时上报值班矿长及分管矿领导,同时将值班矿长或分管矿领导指示传达到事发现场,并做好上传下达记录台帐。 应急管理制度8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救援管理应包括建立组织机构,预案编制、审批、演练、评价、完善和应急救援响应工作程序及记录等内容。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领导小组,设立专家库,组建救援队伍,并进行日常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明确应急设备和器材储存、配备的场所、数量,并定期对应急设备和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四、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和环境特征,组织各管理层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应包括: 1紧急情况、事故类型及特征分析;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分工; 3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的'调用程序; 4与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和外部政府、消防、救险、医疗等相关单位与部门的信息报告、联系方法; 5抢险急救的组织、现场保护、人员撤离及疏散等活动的具体安排。 五、建筑施工企业各管理层应针对应急救援预案,开展下列工作: 1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交底; 2定期组织组织专项应急演练; 3接到相关报告后,及时启动预案。 六、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实战的结果,对事故应急预案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组织评价,必要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应急管理制度9一、基本制度 1、开会不得迟到早退,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会场,每次都要签到,三次迟到将做自动退社处理。 2、社团成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破坏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有此类事件发生(包括被其他同学举报),将被退出社团。 3、未经团委允许,不得擅自举行活动或组织成员集会,扰乱学校秩序。 4、与各社团要保持友好关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5、社团是为全校同学服务的,各项活动应面向全校各个班级(特殊活动除外),如有成员故意分裂同学关系,有严重级别歧视的,将被退出社团。 7、社团组织活动期间,如有成员发生各种矛盾、冲突等不良现象(无法避免的事件另外处理),将在社团考核中扣10分,情节严重的社员要报德育处给予处理。 8、活动前一周提交活动书面计划,经团委审核后(大型活动须经团委领导批示)后方可实行,活动计划一定要详细周密,如场地,时间,物品申请,规模等,活动结束后上交工作总结并存档。 9、所有活动应在课余时间开展,如果有成员不经过批准擅自组织,社团考核扣5分。 二、财务制度: 1、各项财务支出必须详细列表,并附上正式发票,以便成员审查帐目,经手人需签字。 2、社团开展活动时所用的校设备以及公共设备必须及时、完好无损的送回原处,若有损坏或丢失由损害人承担。 3、社团每次财务支出以后必须马上将发票保存至负责人处。 4、严禁乱收费,会费使用不规范以及乱开发票的,一经审查核实,当事人将送至德育处给予处分并追究其责任,赔偿社团所有开支。 三、补充 1、每个社员都要有主人翁的精神,要对社团内的事情鞠躬尽瘁,全力以赴。 2、每个社员对社团的`发展以及规划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以及使命,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上报社长,然后社长上报团委,一经录用,给予奖分。 4、学期末,根据考核分数评选出优秀社团两名,每个社团评出1―2名优秀社员。学校将统一颁奖。 应急管理制度10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分为个性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与辐射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按照核与辐射相关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造成国际环境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涉外应急通报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际合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指导、协助、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 相邻区域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开展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合作,共同防范、互通信息,协力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三)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四)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 (五)加强环境应急潜力保障建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对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职责。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增强防范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知识和意识。 第二章:风险控制 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确定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第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和技术规范,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前款所指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应当包括有效防止泄漏物质、消防水、污染雨水等扩散至外环境的收集、导流、拦截、降污等措施。 第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对于发现后能够立即治理的环境安全隐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对于状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治理,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危害的环境安全隐患,应当制定隐患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职责、资金、时限和现场应急预案,及时消除隐患。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区域环境风险防范潜力。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企业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抽查或者突击检查,将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且整治不力的企业信息纳入社会诚信档案,并能够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机构。 第三章:应急准备 第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撰写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问题,并根据演练状况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环境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能够推荐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及时公布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收集系统,透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收集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交流与合作。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值守制度,确定应急值守负责人和应急联络员并报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纳入单位工作计划,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培训的时间、资料、参加人员等信息。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从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及具备条件的市、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环境应急专家库。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环境应急处置救援潜力建设。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环境应急潜力标准化建设,配备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装备,提高重点流域区域水、大气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潜力。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能够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状况,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有条件的地区能够设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储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装备和物资,并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第四章:应急处置 第二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切断或者控制污染源以及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事发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理解调查处理。 应急处置期间,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服从统一指挥,全面、准确地带给本单位与应急处置相关的技术资料,协助维护应急现场秩序,保护与突发环境事件相关的各项证据。 第二十四条: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事件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件发生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向相邻区域人民政府通报的推荐。 第二十六条: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排查污染源,初步查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质及数量、周边环境敏感区等状况。 第二十七条: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开展应急监测,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第二十八条:应急处置期间,事发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事件信息的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推荐报本级人民政府。 第二十九条:突发环境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事发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停止应急处置措施。 第五章:事后恢复 第三十条: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总结、评估应急处置工作状况,提出改善措施,并向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影响和损失等评估工作,并依法向有关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事件调查,查清突发环境事件原因,确认事件性质,认定事件职责,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参与制定环境恢复工作方案,推动环境恢复工作。 第六章:信息公开 第三十四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便于公众知晓和查询的方式公开本单位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开展状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状况、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及处置状况,以及落实整改要求状况等环境信息。 第三十五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认真研判事件影响和等级,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信息发布推荐。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向社会公开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状况等环境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定期向社会公开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级别,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应急处置概况等信息。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已有相关处罚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较大、重大和个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企业事业单位未按要求执行停产、停排措施,继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第三十八条: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能够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确定风险等级的; (二)未按规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的; (三)未按规定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的; (四)未按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如实记录培训状况的; (五)未按规定储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装备和物资; (六)未按规定公开突发环境事件相关信息的。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20xx年6月5日起施行。 应急管理制度11为充分发挥应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潜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规定,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一)应急预案编制。编制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基本资料: 1、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或现场指挥机构、专家组等; 3、预防与预警机制,包括应急准备措施、预警分级指标、预警发布或解除的程序和预警响应措施等; 4、应急处置,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指挥与协调、信息发布、应急终止等; 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等; 6、应急保障,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效能运输保障、治安维护、通信保障、科技支撑等; 7、监督管理,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宣教培训、职责与奖惩;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起草应急预案过程中,应当征求应急预案涉及的有关单位意见,有关单位要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和推荐。涉及限制公众自我的或与公众权利密切相关的,应以适当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有关规定,确定应急预案密级。 (二)应急预案体系动态管理。根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总体要求和部门机构调整变化状况,每年对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适当进行类别、结构调整,使应急预案体系适应本区公共安全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 (三)应急预案修订完善。针对应急管理工作中状况的变化和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原则上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和应急管理专家对本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发生一般、较大、重大、个性重大突发事件后,要总结实践经验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有关单位对生效期间的应急预案,认为有必要根据实际状况进行修改的`,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认真研究,及时反馈研究结果。修订和完善后的应急预案按规定及时报备。 (四)应急预案审核、印发和发布。本区部门应急预案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意见后,由预案制定单位按有关程序审议,审议透过的本区部门应急预案应报政府应急办备案。 (五)应急预案培训。将各类应急预案有关资料列入每年应急知识宣教培训计划,以涉及公众生命安全保障的部分为重点开展宣传培训,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提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潜力。 (六)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七)统计汇总报告。依托政府应急平台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详细登录各类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数量和分布状况。 (八)补充、更新和轮替。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要做好本级、本行业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根据有关规定对短缺物资进行补充,对有保质期的物资实施更新和轮替。 (九)基础设施推荐。加强应急通信、应急供电、应急避难场所、应急医疗救护以及效能运输、消防、防雷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 (十)督导检查。每年年末对有关部门应急物资储备任务落实状况、救灾物资年度消耗状况进行督导检查,根据应急物资短缺状况指导有关部门提出补充计划。对因突发事件救灾而造成的物资亏空,有关部门尽快将应急物资补充到救灾前水平。 三、应急队伍及志愿者队伍管理制度 (十一)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突发公共事件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类别应急工作的专业人才库,并可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织组成专家组。专家组参与相关预案的修正订和完善工作。每年组织召开一次专家组会议。组织学术交流和修订和完善工作。每年组织召开一次专家组会议。组织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根据年度应急管理工作安排和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应急管理专家,就本系统本行业公共安全形势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开展调查研究或带给专业咨询,为领导决策带给科学依据。 (十二)应对工作评估分析。每年年底,组织专家队伍和有关部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趋势及应对工作状况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次年初总结分析报告,分报区政府体育场并按规定上报市政府。 (十三)应急队伍统计分析。依托政府应急平台建立应急队伍数据库,每半年对应急救援队伍、专家队伍、志愿者队伍进行一次普查,对各类应急队伍的区域分布、工作任务、人员、装备、培训演练状况进行统计,更新数据库信息。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领导处置突发事件带给决策依据。 (十四)应急队伍培训。突发公共事件相应主管部门要对相应类别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应急救援潜力。 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潜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3、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资料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4、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副经理、矿长为副组长,安监科长、各采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并负责日常管理。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公司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预案要贴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并持续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状况,适时修订《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 6、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培训资料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7、应急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潜力。安监科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8、应急通讯设备保障。公司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9、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公司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潜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10、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11、成立兼职救护队,人员由各科室、采区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成,并进行经常性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潜力。 12、应急救援协议。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预案和应急组织相衔接。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要同石家庄市矿山救援中心签订救护协议,一旦发生企业不能自救的事故,请求石家庄市矿山救援中心支援。 13、应急管理费用由公司总经理审批,财务部门予以保障。 14、本制度解释权归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应急管理制度12为加强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处置潜力,按照应急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一、应急预案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资料。 二、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村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构成。 三、乡总体应急预案由乡人民政府编制并印发实施,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专项应急预案由各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编制,报乡人民政府同意,以乡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实施,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部门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村基层组织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由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编制并印发实施,报乡人民政府备案。 四、乡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性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各村、企事业单位根据乡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状况,开展必要的应急预案演练。 五、乡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各村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根据面临的突发事件形势,对启动应急预案处置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意见,定期不定期开展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工作,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管理制度13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国发[20xx]23号)和《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xx]121号)等文件精神。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本企业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我矿职业危害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职业危害职责制度: 一、成立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所属各科室、队的主要负责人在职业卫生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与安排下,各负其责,做好本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日常检查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并建档保存。 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日常检查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并建档保存。 二、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在每年的12月31日前向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进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三、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并以职业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公告栏等形式告知并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意识。 四、领导小组负责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提出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并重点抓好落实工作,用心改善劳动条件。负责向劳动者发放贴合(aql05l-20xx)国家标准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并造册登记,建立档案。 五、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科室、班、队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状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报领导小组整改,落实科室、班、队解决状况,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结果并留有记录。 六、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务必经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机构进行体检。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对于检查出的职业病的人员,及时到医院进行诊疗。 七、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1、矿级领导及管理人员培训务必到取得二级以上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2、粉尘监测人员的培训务必到县煤炭局指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3、全员培训,由本矿或委托相关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 八、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组织开展对本矿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好职业病危害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九、每年委托经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备案核准的有资质的技术服务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当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申报,并向劳动者公布。 十、负责建立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小队,落实人员、职责、资金、物品、药品以备急需,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14发生潜在(事故)事件原因:公司线路、水管出现故障;供电局、自来水公司通知 一、应急准备 1.设备课需对全公司线路、发电机进行正常维护,对于老化或被外力破坏的线路要进行及时修复,发电机随时处于可使用状态; 2.行政课需对全公司水管进行正常维护,对于老化或被外力破坏的水管要进行及时修复; 3.行政课需随时关注政府部门发出的停水、停电通知,并告知全公司同仁,让大家及 时作出应对准备。 二、应急响应 1.当行政课接到断水、断电通知时,需通告全公司,让各部门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2.如公司出现非正常原因断水(如水管损坏)时,责任单位需及时通知行政课进行维 修; 3.如公司出现非正常原因断电(如线路故障)时,责任单位需及时通知设备课进行维 修; 4.非正常原因断水、断电最高启动C级应急救援程序,部门内部按流程处理即可,无 需通知应急救援小组; 5.在断电时间内,部门仍需正常作业的`,需提前和设备课申请,启用发电机维持正常 的用电需求; 6.如是非正常原因断水、断电,需填写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经济损失的初步统计; 3)事故的原因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 5)找出负责人,制定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 D.化学品泄露应急准备与响应方案(责任单位:行政课、仓库课) 应急管理制度15为进一步加快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进程,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运行健全,进一步规范安全工作的常规管理,保障和服务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结合我校每年校园运动会、文艺汇演、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中小学重大活动应急预案。 一、学校运动会的应急预案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德育处、总务处、体育组及班主任 2、运动场保卫工作安排: 场地保卫由专职保卫及学生保卫两部分组成,专职保卫的任务为,运动场三个入口,及跑道秩序的'维持,阻止拥挤、踏伤人员,进出顺序由组委会安排,学生保卫的任务为阻止非运动员进入警戒线内,班主任负责各班的看台秩序,进出场地的秩序由往读部保卫人员负责。 3、设立职责,分管到位: (1)运动会期间要求学生有秩序的入场、散场,避免学生因拥挤造成意外伤害。 (2)运动会比赛期间,要求老师向学生宣传运动常识,避免因剧烈运动而造成意外伤害,禁止学生在比赛场地随意走动等安全知识,设立纪委评选组。 (3)学校医务室的医务人员要坚守岗位,随叫随到,做到发生意外能够及时处理。 (4)学校德育处要与公安、交警密切配合,做好运动会期间的治安管理工作,维护赛场周边环境禁止个体商贩在场地门口摆摊设点,以防食品不卫生而发生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 (5)纪律评选组织要加强赛场内的巡查工作,以防止其它安全事故发生。 4、医务及食品卫生及其它: 运动场主席台设一个医疗点,一名校医,作伤员应急处置。安排一辆校车,以备运送伤员,作好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及防范工作,防止食品中毒。 应急管理制度16一、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落实各部门职责 (一)成立由园长、后勤分管副园长、保健教师、各年级组长、保安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 (二)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工作。 二、日常工作要求 (一)领导小组要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二)幼儿入园、离园时,保安人员要在大门口巡视,幼儿入园、离园后及时关闭大门,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幼儿园; (三)幼儿园大门保持上锁关闭状态,有外人进入时,必须查明身份,做好记录后方可入内。 三、事件应急处理 (一)突发事件当事人立刻通过电话报告园长; (二)园长、保健教师等相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按照职责进行工作;外来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要报告主办单位领导; (三)如是意外事故,保健教师简单处理后速送医院;如是外来人员造成的'事故,迅速拨打110报警; (四)紧急疏散幼儿和工作人员到安全地带,确保幼儿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五)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严格控制闲杂人员和家长进入幼儿园,避免出现混乱状态。 应急管理制度17第一节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一、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定义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是指为了防止灾害的发生和一旦发生事故后,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煤矿企业每年至少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方案,组织一次矿井救灾实战演习。 二、《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内容 1、附图及有关处理各种事故必备的技术资料 (1)矿井通风系统图、反风试验报告以及反风时保证反风设施完好可靠的检查报告。 (2)矿井供电系统图和井下电话的安装地点。 (3)井下消防————洒水管路、排水管路和压风管路的系统图。 (4)地面和井下消防材料库位置及其储备的材料、设备、工具的品名和数量登记表。 (5)地面、井下对照图。 2、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中包括: (1)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以及地点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及预防的事故性质、原因和预兆。 (2)保证人员安全撤退的措施。 (3)预防、处理各种事故和恢复生产的具体技术措施。 (4)实现预防措施的单位及负责人。 (5)参加处理事故的人员组成、分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名单、通知方法和顺序。 3、安全迅速撤退人员的措施 (1)及时通知灾区和受威胁地区人员的方法及所需材料设备。 (2)人员撤退路线及该路线上需设的照明设备、路标、自救器及临时避难硐室的位置。 (3)风流控制方法、实现步骤及其适用条件。 (4)发生事故后,对井下人员的统计方法(一般采用定位卡和考勤记录统计在井下的人数及其姓名)。 (5)救护队员向遇灾人员接近的移动路线。 (6)向待救人供给空气、食物和水的方法。 《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每季度还要对《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作出相应的修改与补充。 三、《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编制方法、审批程序及其贯彻执行 (1)《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编制由矿长安排总工程师组织单位有关人员编制, (2)《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必须在每年开始前1个月报批。 (3)在每季开始前15天,矿总工程师根据矿井自然条件和采掘工程的变动等情况,组织有关科室进行修改和补充。 (4)已批准的《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 (5)已批准的《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立即向全体职工(包括全体矿山救护队员)贯彻,组织学习,并进行考试。没有学习过或考试不及格,不熟悉《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有关内容的干部和工人,不准下井工作。《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如有修改补充,还应组织职工重新学习。 (6)每年必须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对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立即改正。 (1)确定最短安全路线。 (2)计算各救护小队的最短行动路线。 (3)计算火灾发生后的通风稳定性,选取防止风流逆转的措施。 第二节煤矿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 1、符合性 2、针对性 3、可操作性 4、动态性 5、体现性 (二)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注意事项 1、必须明确安全撤退人员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 2、必须明确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理措施和原则 3、要有正确的编制程序。 二、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重要内容包括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和附件这7大要素: 1、方针与原则 应急救援预案应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 2、应急策划 应急策划是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础,是应急准备、响应的前提条件,应明确煤矿的基本情况,以及危险分析与风险评价、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等结果。 包括;基本情况,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等 3、应急准备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现场指挥人。 主要职责为:组织制订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煤矿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接受集团公司的指令和调动;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2)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预案的资源配备情况: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救援需要的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等,并确保其有效使用。 ①应急救援保障分为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 内部保障的内容:确定应急队伍; 各种技术资料的存放地点、保管人员; 各种保障物资; 各种制度。 外部保障的内容:互助的方式,请求政府、集团公司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信息咨询,专家信息。 ②应急救援应提供的技术资料: 通常包括:矿井平面图、巷道布置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运输系统图、矿井通风系统图以及排水、防尘、防火注浆、压风、充填、抽放瓦斯等管路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瓦斯、煤尘、顶板、水、通风等数据,程序、作业说明书和联络电话号码和井下通信系统图等。 ③应确定所需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并保证充足提供: 一般包括:报警通讯系统,井下应急照明和动力,自救器、呼吸器,安全避难场所,开关和切断阀,消防设施,急救设施和通讯设备。 (3)教育、训练与演练。 4、应急响应 (1)报警、接警、通知、通讯联络方式。 确定24h有效的报警装置;24h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事故通报程序。 (2)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3)指挥与控制。 (4)煤矿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 (5)警戒与治安。预案中应规定警戒区域划分、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的程序。 (6)人员紧急疏散、安置。 (7)危险区的隔离。 (8)检测、抢险、救援、消防、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0)公共关系。依据事故信息、影响、救援情况等信息发布要求,明确事故信息发布批准程序;媒体、公众信息发布程序;公众咨询、接待、安抚受害人员家属的规定。 (11)应急人员安全。 5、现场恢复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三、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一)演练的类型 可采用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方法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评估,如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 1、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的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其主要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2、功能演练 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3、全面演练 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二)演练的参与人员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1、参演人员 参演人员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演员。 2、控制人员 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 3、模拟人员 模拟人员是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人员,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 4、评价人员 评价人员是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 5、观摩人员 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科室、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 (三)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策划小组由多种专业人员组成, 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3个阶段。 (四)演练结果的评价 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1、不足项 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 2、整改项 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 3、改进项 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 应急管理制度18为提高我社区保障公共安全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统一、快速、灵敏、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范和及时处臵突发公共事件,通过对突发事件的预警、跟踪、通报督办、反馈等方式,使应急工作机制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建立健全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体制与组织体系。 一、组织保障 (一)应急领导小组 (1)成立汇福园社区居委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我社区的协调指挥机构。 组长:xx 副组长:xx、xx 成员:xx、xx (2)“应急小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上级应急委的要求,组织指挥社区居委会辖区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工作,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承担上级应急领导机构安排的其他应急工作。 (二)应急值班室 社区居委会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设应急办公室,应急电话为:xxxxx、xxx,并向群众公布应急电话和移动电话号码。应急行动时,应急值班室安排专人值班,确保上通下达,通信联络畅通。 主要职责是: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负责接收和办理向办事处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完成办事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应急处臵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3、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充分动员和发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5、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流程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内容 水旱、洪涝、地质灾害、动物疫情、火灾、交通事故、环境事件、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民族宗教事件、群体性的事件、恐怖事件、居民邻里纠纷、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串联集体上访、社会安全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宣传 社区通过喇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向居民宣传预防灾害及抗灾救灾等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突发事件自救能力。 (三)监测和预测 社区居委会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分析、汇总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及时获取预警信息;对常规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突发事件征兆动态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实行实时监测,及时上报办事处和相关部门。 (四)信息报送 (1)社区每一个居民都有向上级机关举报突发公共事件隐患和报告突发事件发生的信息的权利和义务。社区居委会收到突发事件信息后应紧急向上报送。 (2)发生突发事件后,现场发现者应当迅速向社区居委会值班室、信息接报员或有关部门报告公共事件发生征兆、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各种隐患和现场情况;并有权对相关部门、个人的工作过失和不当处臵行为进行举报。 (3)监(预)测和信息报送要点:基本情况和可能涉及的因素(如事件类型、时间、地点、气候条件,周边建筑、交通和人口密度情况,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件等);危害程度和可能达到的级别(如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等);已采取的措施、下步应对措施和相关请求等。 (4)信息报送程序 现场发现者应在第一时间向社区居委会应急小组或信息接报员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社区居委会应急小组在接报后立即上报街应急办。紧急时要向“110报警”。 对已确定级别较高的突发公共事件,可采取先报基本情况、后报其它情况的方式,以缩短报送时间,争取处臵时间。 (五)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名称、类型、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止时间、影响估计、警示事项、应对措施、社区动员及发布机构等。根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部门的报告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发生、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经上级应急委和领导机构核实、批准后,应急办公室可以发布预警信息。 四、应急处臵工作分配 社区居委会负责社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臵工作,社区居委会在街道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本社区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臵工作。社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一些本辖区比较频繁发生的事件作为应急预案的处臵内容,或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对社区书记、主任及志愿者进行具体的工作安排,落实应急处臵工作责任制。 五、应急处臵工作现场处臵 (一)先期处臵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得到核实后,社区居委会有关负责同志应立即赶赴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指挥当地应急队伍和相关部门进行先期处臵;按照本预案或有关文件的规定,确定或预测事件类型、危害程度和可能达到的级别;向上级应急办或“110”报送信息,要求增派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现场救援。 先期到达的单位和人员在社区居委会应急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以生命救助为首要目标,实施救援行动和紧急疏散;划定警戒区域,控制事态发展,避免事件扩大;排除明显险情,确保处臵工作的后勤保障。 1、救援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先救伤员,后救物资,避免人员等多伤亡。 2、量力而行:在现场应急资源不足或高危险状态下,应同时注意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等待上级专业救援队伍现场增援。 应急管理制度19为保证公司应急救援的顺利实施,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应急机构与队伍的保障 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主要由应急救援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实施机构两部分组成。 (1)应急救援管理机构的构成如下: 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常务副总经理、安全副总经理担任;现场指挥长由分公司经理担任;成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工程部部长、办公室主任、供应部部长、生产部部长、技术部部长、保卫部长、财务部部长、资产部部长、应急队队长等有关人员。 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事故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由事故所在单位正职担任;副指挥长分别由事故所在单位、与事故相关的主管部门的副职或与事故相关的专业机构负责人担任;成员:分别由事故所在单位、与事故相应的主管部门的其他副职以及相关专业的职能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2)应急救援实施机构 由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现场处置组、应急技术保障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物资供应组、应急救援队、矿山救护队、医疗救护队、分公司应急指挥系统组成。 2、应急装备的保障 应急装备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通报及警示设备手提式扩音器、无线电对讲机等相关设备。 (2)监测和检测设备气体检测仪、风速仪等相关设备。 (3)个人防护设备氧气呼吸器、自救器、安全带、安全绝缘橡胶手套、防护服、防护口罩等相关设备。 (4)消防设备、灭火器、救生绳、应急照明灯相关设备等。 (5)重点作业场所、重点岗位的监控设施。 (6)现场急救设备急救医疗点、担架、急救药品、急救车辆和急救通信工具等相关设备。 (7)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负责对应急装备进行管理、评估与更新。 3、应急能力的保障 (1)应急知识培训 每年组织应急人员对相关应急救援知识进行培训。主要培训知识应有基本防护知识,自救与互救基本常识,应急预案的程序等。 (2)应急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救援人员进行技能训练。主要培训技能有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应急预案操作程序等。 (3)应急预案演练 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主要演练内容有撤离演习、急救演习、逃离演习、响应时间演习、救援模拟演习,灭火演习等,通过演练,增强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保证其在实战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 二、管理措施 1、各单位根据制度要求设置本单位的应急管理机构与队伍,保证人员与物资符合国家要求,未按照制度设置的,按照《公司经营管理责任制》给予考核。 2、各单位根据制度要求进行应急能力的保障,未进行培训、演练的,按照《山西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责任制》给予考核。 应急管理制度201、目的: 为确保公司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生产作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防台防汛安全管理。 3、防台防汛重点部位: 1、泵房、配电房及集装箱堆场内电控柜等设备设施。 2、码头的机械设备。 4、启动防台防汛应急预案: 1、码头日常的防台防汛工作,由码头应急小组负责。 2、特殊情况下,防台防汛小组成员应昼夜值班指挥防台防汛工作。 5、汛期检查: 1、汛期前,应急小组对下列部位进行全面检查: (1)集装箱防风带是否绑扎好; (2)堆场下水道是否有堵塞; (3)码头配电箱是否已断电,且锁好箱; (4)正面吊、堆高机、叉车等机械是否摆放安全; (5)正面吊、堆高机等大型机械是否已做好防护; (6)门机是否已做防风措施; (7)船舶是否已离港避风; (8)办公楼、查验平台各办公室门窗是否关好; 2、检查出的问题及隐患由应急小组及时汇总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 6、汛期物资准备: (1)准备足够的沙石并装好备用; (2)准备铁铲、镐头等工具,以做疏通之用; (3)准备绳索、家具,以备加固捆—绑用; (4)准备安全带、救生圈等,以备抢险抢救用; (5)准备检修工具,以做抢修之用。 7、恶劣气候下的操作: 1、雷雨时停止装卸船作业。 2、强风时: (1)六级以上风力时应停止登高作业。 (2)必要时,人员应根据公司命令撤离码头现场。 3、暴雨时认真检查排水疏通情况,发现堵塞应及时排除。认真检查配电房是否进水,必要时联系停电。地位房屋应在门口堵上沙袋以防进水。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