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
范文 |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点评,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还有不足,还需改进。结合大家的点评,我对自己的课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几点概括。 一、课堂整体把握不够: 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 二、过分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 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课中我原本预设在了解孔子的资料以后写“丘”字的。但是当时我忘了问学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没有引出这个字,后来就没有写了。其实课文中也提到过孔子名丘,那么在学生初读以后还可以请学生说说孔子名什么,再写“丘”字,可是当时我想这样一来可能会打乱下面的教学环节,结果这个字就没有让学生写。这也是造成我这节课没有写的时间的原因之一。还有当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案例 教材简析 :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 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 、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 意思。 教学重点: 1、 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 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 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 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二、 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三、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交流: (1) 出示词语,认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结合了解“名”、“字”。) (2) 交流通过理解的词语。 (3) 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 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认真求 学——受人敬重。 四、 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 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 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二) 教师引导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 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边读边注) 2、 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教学过程:A、品读词语: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 D、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2)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教学过程:A、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B、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 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 小结 (三) 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四) 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五、 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 谈谈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 2、 拓展学习孔子的名言。 六、 综合性学习: 1、 分组制订学习计划,交流。 2、 分组活动,积累资料。 3、 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七、 生字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