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林则徐祠堂对联 |
范文 | 浅谈林则徐祠堂对联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坚决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生在福州,葬于福州,位于福州市澳门路16号的“林文忠公祠”(林则徐纪念馆),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文浅谈林则徐祠堂对联,欢迎阅读了解。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其谥号“文忠”,是清朝皇帝表彰其维护朝廷长远利益的辛劳所赐,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方“长技”之先河的变革开拓精神,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评价最贴切,那就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生于一七八五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等力倡经世之学。先后在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等任内,致力农业水利,治黄河,修白茆和浏河等工程,成绩卓著。一八三八年任湖广总督,主办禁烟,严缴英美烟贩二百三十七万斤鸦一片,于虎门当众焚毁。一八四零年鸦一片战争爆发,力守海防,屡败英国侵略军。因受投降派的诬谄,被革职;不久,充军新疆,兴水利,垦屯田,颇有政绩。后任陕西巡抚,升云贵总督,因病辞归故里。一八五零年命为钦差大臣,在潮州途中病故,享年六十五岁。为了昭彰林则徐的一代丰功,福州市政府多方筹资建成这座三千平方米的“林文忠公祠”,位于福州澳门路。 当我们走进祠门,临街屏墙《虎门销烟》浮雕,映入眼帘。顺回廊两庑,只见七十多组画面,介绍林则徐的生平。其中林则徐少年求学“罗氏书馆”,应教师以“山海”作对句,抒发登鼓山情志的一幅,传出精神: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四岁随父林宾日蒙读,学业与日俱增。幼年时一次跟父亲访友,人家高第,门槛难跨,主人趣出对子:“神童足短”,林则徐不甘示弱,顺口成章答对:“大伯门高”。文思敏捷,才智过人,博得好评。 过碑亭北侧,入“树德堂’,西邻一厅,陈列林则徐一生珍贵的手稿和文物。上有一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是林则徐任两广总督,鸦一片战争风云突变的时刻,他自撰这副对联,亲书悬挂厅前,以为自勉。 静坐读书各得半日; 清风明月不用一钱。 这副对联的题旨,是对后辈为学的谆劝,却道出林则徐自己学历和生活的感受哲理,反映了林则徐虽家境清贫,却奋力苦读,以期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有一副对联,也是从读书入题的: 经济博通言达于行, 家庭和乐质有其文。 林则徐的书法精致,博采宋代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的精华,自成一体,风采夺目。出厅门,过碑亭,见新刻的柱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两句话曾被温家宝总理、朱镕基总理多次提及,正道出了英雄的心声以及民族精神。我辈当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发展奋力。 4月8日上午,我们在三坊七巷参观过林觉民、冰心故居,即由南后街回到澳门桥,过桥二三百米就是“林则徐纪念馆”。一组坐北朝南的古建筑,临街是一道绛红色围墙,墙上镶着“林则徐纪念馆”六个砖雕楷字,围墙上部有一幅蓝底白线条的灰塑“暗八仙”,东西两侧各有一樘拱形石库门,两樘石库门上方分别镶着“中兴宗衮”、“左海伟人”两块横匾。“宗衮”是对族内高位者的尊称。衮,天子及上公的礼服。《文选·谢眺诗》有:“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句,李善注:“宗衮,谢安也。”“中兴宗衮”是林氏族人给予林则徐的尊崇。“左海”,古人以东为左,福州东临东海故称“左海”。“左海伟人”是对林则徐的高度赞扬。围墙两端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内容为《林则徐广州禁烟》。 走进石库门,里面是个小院。正面是一座闽地风格的坊门,高大的拱门上方镶着“林文忠公祠”横匾。门前立有一对石狮,两块石碑。其中一块碑上刻的是中宣部颁发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块碑上刻的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林则徐祠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告示。 文保石碑 走进祠堂大门,后面又是一个庭院,两侧各有厢房,正面是一道仪门。门柱上挂有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冠,义征夺魑魅之心。这是赞扬林则徐广州禁烟御敌之气概。仪门后柱另有一副林则徐集《四书》句而成的对联:定而后能静;言之必可行。反映林则徐有坚定的意志,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 祠堂仪门 仪门后面是个长方形大院,院内有棵高大的古榕树,榕树后面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御碑亭”。亭中三块高大的石碑呈“品”字形排列。正中一块碑上刻的是咸丰皇帝得知林则徐病逝后,慰问其家属的圣旨。后面两块,一块是“御赐祭文”;一块是“御制碑文”。人们都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后,被清政府当作替罪羊发配到新疆充军,历尽艰辛,朝野隐隐有怨愤之声,这几块石碑当是皇帝为应付民愤而立。 古榕树与御碑亭 御碑亭前柱挂有对联:苟因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上款:外高祖父林少穆公遗句。下款:外玄孙沈觐寿敬书。该联出自林则徐远戍伊犁途经西安时给家人作的一首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末尾附有林则徐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诗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如杨处士妻作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全诗反映林则徐虽被贬充军,身有心疲力竭之态,仍不乏幽默之感,尤其是用作对联的两句,突出表明林则徐舍身报国,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感。 树德堂院门 御碑亭后有一樘院门,门楣镶着一块“树德堂”匾额。走进院门,里面是祠堂祭殿。柱上挂着两副对联,前柱联:哀国多维艰,焚烟弥患,近代首尊攘外史;痛民生疾苦,兴利除弊,千秋敬仰文忠公。虎门销烟开启了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该联赞扬林则徐禁烟抗英的丰功伟绩。内柱联:捷报频传,百载冤仇今尽雪;将军虽去,千寻大树永凌云。由胡乔木同志撰写。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他不是不愿与英国人做生意,而是痛恨英商向华人推销鸦一片。他在赴广州禁烟前,给道光皇帝上的奏折中写道:“迨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忧国忧民之心可见一斑。 林则徐祠堂祭殿 殿内供奉林则徐坐像,仔细端详,林则徐身穿长袍,胸飘长须,手扶书卷,表情平静。坐像上方高悬“功资柱石”横匾,匾额下面镶着道光皇帝御书“福寿”二字,中间有几行小字:“愿卿福寿日增,永为国家宣力”。如今读来,仍然觉得有假惺惺的口气。 道光帝题词 祭殿内陈列有我国几代领导人对林则徐的题词。其中,毛泽东书写的是林则徐贬谪伊犁时作的一首诗《出嘉峪关感赋》: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毛泽东书林则徐诗 树德堂西边是“海纳厅”,“海纳”二字,出自林则徐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寓意要像大海一样有容纳江河之水的宽广胸襟。海纳厅西面是一幢回合式两层楼,楼前假山鱼池,花木扶疏,环境幽静。此楼原为林家子弟读书处,如今辟为林则徐生平展室,介绍林则徐可歌可泣的非凡一生。 林则徐史迹展陈列室 林则徐先祖系出“九牧林”,由中原迁徙福建莆田,后移居福清海口,清初迁入侯官(今福州市)。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廿六,林则徐出生在福州左营司巷。林则徐父亲林宾日“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靠私塾教书维持生活。母亲陈帙是一位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林宾日恬淡处世,在家中养鹤怡情。林则徐幼时随父亲启蒙,后来进鳌峰书院读书,受山长郑光策等经世派思想的影响,开始树立经世致用之志; 林宾日养鹤怡情 林则徐12岁,被择优录取充任孔庙佾生;13岁获府试第一;次年考中秀才;20岁中举人,是年与河南永城县令郑大谟之女郑淑卿完婚。嘉庆十年(1806年)秋,林则徐进京会试落第。后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任同知书记。这段经历对他日后处理涉外事务、地方政务,以及对鸦一片毒害的认识有重要影响。次年一月,林则徐被福建巡抚张师诚看中,聘为书记。在张幕四年,得到张师诚的赏识和帮助,在实践中积累了施政经验,及有关兵、刑、礼、乐等方面的行政知识。 林则徐恩师张师诚像 嘉庆十六年(1811年),27岁的林则徐第三次进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获殿试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庶常馆,从此在京任职十年,先后为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江南道监察御史,期间两次外放江西、云南为乡试考官。这段时间他博览群书,潜修学问,在参加“宣南诗社”活动中,与黄爵滋、龚自珍、魏源、陶澎等人诗歌酬唱,各抒抱负,成莫逆之交。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先后担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等职。任上他着力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道光十年(1830年)调任湖北、河南布政使,次年升任河东河道总督。期间不辞劳苦,不避怨嫌,大力铲除弊端,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等水利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水方案。道光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曾奉命驱逐在吴淞口外刺探情报的英国胡夏米商船,协助两江总督陶澍采取了一些利国利民的经济改革措施。江苏赋税较重,且旱涝灾害严重,他不顾朝廷斥责,上奏历陈民间疾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并致力兴修水利工程,疏浚白茆河、浏河、徒阳运河等河道。为了克服银荒,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并提出铸造银币的主张,成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道光十五年、十六年(1835年、1836年),两署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任上大力推行淮北“盐票”制度。 林则徐画像 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当时,鸦一片已成危及中国国计民生的严重弊害。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昭令各地督抚各抒已见,林则徐上书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九月,应召入京,在道光帝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之重要和禁烟之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案件。 道光帝八次召见林则徐商讨禁烟 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林则徐抵达广州,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一片,并采取撤走买办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一片。从四月二十二日起,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鸦一片。23天共销毁鸦一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与此同时,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和办理交涉参考。为防范外国武装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同时,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日夜操练。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一片,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督师还击,由于官兵同心,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外贸易。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此时,林则徐已觉察到英国正在蓄谋发动侵华战争,他以侦得的西方情报,五次奏请朝廷督令沿海各省加紧备战。 林则徐广州市禁烟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鸦一片战争爆发,英军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继而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问。这时的林则徐仍然奔走各地,察看要隘,筹募壮勇,守卫广州,并反对钦差大臣琦善畏敌求和,向主持粤战的奕山上防御建议,然而未被采纳。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道光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惩处,充军伊犁。途经镇江时,赠好友魏源《四洲志》及有关外国地理、经济、军事资料,嘱撰《海国图志》。此时,正逢黄河在开封决口,酿成水患,林则徐奉旨改往河南治理黄河,工竣仍戍伊犁。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抵达伊犁,协助当地官员办理垦务。期间亲历南疆库车、叶尔羌、阿克苏等地勘察,行程三万余里。所到之处倡导兴修水利,开辟屯田,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改任陕西巡抚。道光二十七年升任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道光三十年(1850年)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民乱。十月抱病起程,十一月二十二日行至潮州普宁驿馆病逝,终年65岁。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闻讯,慨然书挽联评其一生: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赠太子太傅。 林则徐为官清廉,有口皆碑。纪念馆陈列有几件林则徐外出时给沿途州县发的传牌复制件。其中有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东查禁鸦一片,行前发的传牌,全文如下:为传知事,照得本部堂奉旨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唯顶马一弁,跟丁六名,厨丁小夫共三名,俱系随身行走,并无前站后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所坐大轿一乘,自顾轿夫十二名,所带行李自顾大车二辆,轿车一辆,其夫价轿价均已自行发给,足以敷其食用,不许在各驿站索取丝毫。该州县也不必另顾轿夫迎接,至不通车路及应行水路之处,亦皆随地自顾夫船。本部堂系由外任出差,与部院大员稍异,且州县驿站之累,皆已备知,尤宜加意体恤。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须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切切,须至传牌者。右牌仰沿途经过各州县驿站官吏准此。此牌由良乡传至广东省城乃缴。道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此传牌今日读来仍觉清风拂面,令人唏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