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反思 |
范文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引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案及课后反思,希望对老师们授课有帮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反思 篇1教学目标 1、三首诗课堂熟读课下能诵; 2、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 3、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的前提下,在初二下学期进行主题式学习的尝试。 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培养根据主题思想归类学习的习惯,期待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难点 重点: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 难点: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1.猜一猜我们要学习哪三首诗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诗歌目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过零丁洋》 《山坡羊·潼关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饮酒》 《行路难》(其一) 《己亥杂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赠从弟》(其二) 《登幽州台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终南别业》《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登飞来峰》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2.诗中哪些语句可以照应题目,验证你的猜测,用“ ”画出来。 活动2【活动】二、试试我们可以这样做! 你喜欢诗中的那一句/联,说说你喜欢“她”的理由。 思路提示: 1.理解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她”的意思。 2.注意诗中加点的词语,也许“她”能帮助你 活动3【活动】三、讨论一下,让诗人的形象鲜活起来! 你觉得诗中抒发的情感够“真挚”吗?说说你的看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反思 篇2一、教学设想。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2、理解诗歌和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4、教学时数:两课时。 二、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作品。 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二)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三)边读边分析。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四)总结本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背诵本诗。 三、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默写名句。 (三)继续分析课文。 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辕门。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 “寒”字来。 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四)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完成课后作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反思 篇3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具:录音、课件 五、板书设计: (第1—8句) 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9—14句) 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 气势雄伟 想象奇特 (风雪送友图) (第15—16句) 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 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 (第17—18句) 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 指名学生朗读 2、 正字音:裘 衾 薄 着 瀚 阑 饮 羌 掣 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 教师范读 5、 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 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 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 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 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 小结: 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反思 篇4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数:1课时。 4、教具: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早就听说我们 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博学强记,能背不少的古诗词,上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做个小游戏,一分钟古诗词句子背诵,看谁记得多,背的多。 请每组老师右手边的同学背,左手边的同学数。请准备好,开始!(计时) 统计背诵的数量。请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们班上的背诵小明星。(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热烈的掌声) 2、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和音乐美之中,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我们今天在一起欣赏《诗词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节课要求同学们理解,背诵这首诗,同学们有信心吗?声音大一点,自信心强一些! (板书)岑参 3、解题。 (1) 请了解岑参的同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 读过边塞诗的同学们介绍一下唐代边塞诗。 (投影作者简介及边塞诗) 二、课文研读 (1) 诗中的“歌”表明此诗体裁为在诗中的“歌”、“行”、“体” (2) 此诗为诗人在新轮台幕府的送友人所写。 (一)一读:掌握节奏,领略音乐美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1) 学生自由朗读。 (2) 正字音,抽学生(投影)。 (3) 明节奏(投影)。 (4) 学生试读(左手边同学读给右手边同学听)。 (5) 教师范读(配乐)。 (6) 处理内容疑难。 (二)二读再现形象,把握感情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抒情发展线索,理解感情。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想象和联想,使脑海中出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1) 学生读,抽学生谈画面。 (2) 学生读投影展示画面。 (3) 学生默读,理思路,找线索。 2、提示:全诗写什么景,叙什么时,可分几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A、送别前:八月飞雪送寒图,情奇激奋。 B、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哀怨低沉。 C、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孤寂凄凉。 D、送别后:别后雪池思乡图,惆怅。 (4)思考全诗表达的感情 诗人以夸张的笔法,气势磅礴地写出边塞的景色,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三读:紧扣词语,体味意境,探索特色 (1) 学生谈自己喜欢的句子,说理由。 (2) 教师出示赏析“忽……”投影。 (3) 学生举例赏析。 三、背诵 举送别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四、教师小结: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多多采撷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佳词丽名,能够出口成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反思 篇5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熟读并背诵诗歌。 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饮酒(其五)》 一、导入 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导入 二、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解读诗歌:(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⑴ 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字词? ⑵ “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 ⑶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 ⑷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明确:⑴: ① 喧:吵闹的声音。② 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③ 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 辨:说 ⑤ 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⑵: 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 ⑶: 人的自然本性。 ⑷: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当堂背诵。 《行路难》 一、导入 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但世事艰难,他二十四岁“仗剑去国”漂泊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由人引见做了供奉翰林,其间扮演的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两年后黯然离京,这使他不经发出“行路难”的感慨。 二、朗读 1、指名朗读。 2、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2、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借吕尚、伊尹的故事来说明贤臣在明君治下倍受重用,而自己也希望得到君主的器重发挥自己的才干。 4、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同时在悲愤中又不失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抽背。 第二课时 《已亥杂诗》 一、导入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诗歌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去感受他的爱国热情。 二、朗读 1、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 2、教师范读 三、探究 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 2、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记叙自己满怀离愁地离开京城的事,抒发了自己仍系心国事,为国尽忠的感情。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离开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3、表达作者离开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也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对脱离黑暗官场感到喜悦。 四、背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历来是人们所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白雪的诗句,你们能说说吗?(生举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千古名句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学生反复诵读诗歌 要求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试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明确:离愁,别绪,依恋等 三、学生再读诗歌 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前提下,要求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图,品味着一份份浓浓离别情。要求学生思考: 1、理解作者“围绕什么来写”? 2、要懂得“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 3、抓住关键词来鉴赏诗歌、分析情与景的融合。 ⑴ 抓住诗歌的线索。(通过让学生找出有关“雪”的词语──飞雪、暮雪、雪满、雪上,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确,本诗的线索就是“白雪”) ⑵ 同时找出与四个词相对应的“情”──送别前、饯别中、临别时、离别后。 ⑶ 依次与学生探讨各部分的景与情的有效结合。 送别前(离愁):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飞雪”──大雪纷飞奇丽景。其中“卷”“折”写出了北风的猛烈,于是才有了下文的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其中运用的比喻手法。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写的是“寒雪”──雪天奇寒戍边人。学生很快就能够找出表现“寒”的词句。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的是“厚冰”──瀚海冰封愁云凝。“愁”,即离别的哀愁,为下文设下情感的基调。(学生试背该部分) 饯别中(盛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的是“饯别”──中军置酒别故人。让我们想到“劝君更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 临别时(依恋):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的是──东门雪中送别情。抓住“雪满”一词,既写出了回京之路的艰辛为送别情凭添了一份凄凉,也说明了作者的情深,与其说“雪满还不如说是“情满”。一切景语皆情语。 离别后(回味):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的是──别君之后依依情。诗人在友人离去后还站在送别处迟迟不肯离去,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四、学生试背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本诗的主旨 诗歌主旨:诗人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瑰丽奇寒的塞外雪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浓厚的送别之情。 五、拓展性阅读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加强古诗文的积累。 推荐岑参的另一首诗:《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六、小结 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七、作业 1、你还学过哪些写雪景的诗文,试写出其描写精彩的句子。 2、将本首诗改编成500字左右的散文 第三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导入 “草堂有诗魂,诗成泣鬼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零距离接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读他将要向我们讲述的怎样的世间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 2、教师做一般朗读,意在正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点学生注意诗歌的韵脚。 四、思考探究 1、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2、诗中哪写词你觉得精妙?为什么?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你怎么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的崇高理想? 点拨: (1)秋风破屋──惨 群童抱茅──悲 长夜难眠──哀 广厦庇寒—一愿 (2)“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 (3)不记小我,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四、小结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变成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草堂留后世,诗圣着千秋”。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光芒千秋永照。 五、背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反思 篇6【教材分析】 北风席卷大地,冻僵的白草被风折断,胡地的天空八月就飞舞茫茫大雪。好像一夜里忽然刮起了春风,千万棵树上的积雪如梨花盛开。本来让人心生寒意的严冬,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如此富有生机!那梢头的片片积雪哪里是雪,分明是簇簇相拥的梨花啊!诗人送别朋友归京,本是让人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但作者知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今日一别,明年开春定会重逢,既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为即将到来的春天高歌呢!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如官等8个生字。注意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诗人的情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20首)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板书:岑参(加拼音)。学生随教师多读几遍。(简介作者)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善于描写冬天的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后人对他文章中的两句诗偏爱不舍。想知道是哪两句吗?现在就让我们与岑参一路同行,去体会他诗中的意境吧。(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课题。[用送组词:送别、送行] 这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现在就听老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把它圈起来。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2.检查自读情况,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样记住折、梨的?(生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 (1)梨是形声字;他它能组什么词? (2)折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shé;与拆区别;生书空。[板书: 折:zhé(打折) shé(折本)] 3.说一说:诗中写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点拨:(1)冬天的风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北风声) (2)播放风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 白雪皑皑,北风呼啸,看到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雪景图) (4) 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4.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官、送、归、折、胡、如、树、梨 2.认读、组词,用送行说话。 3.观察送、官、折、树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树、如、归。 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 树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把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归字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一笔竖一笔撇,右边是倒山,最后一笔不出头。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各自喜爱和赞美的季节。古代诗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外,还写了很多赞美冬天的诗句,下面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七、课后作业、扩展活动 积累赞美冬天的诗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