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美术教案 |
范文 |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汇编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 篇1一、教材分析: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代所设计的门、窗、墙的风格多姿多彩、千变万化。本课让学生观察、收集生活中、影视作品中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图片、资料,用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进行表现,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并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注重人文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门、窗、墙不断接触的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观察、收集生活中、影视作品中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图片资料,了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代门、窗、墙的风格。 操作目标通过参观、写生,运用多种绘画形式,大胆表现自己喜爱的门窗、墙。 情意目标通过参观、欣赏各种风格的门、窗、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美熬,运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爱的门、窗、墙。 教学难点学生绘画表现角度的多种多样。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钢笔、生活用品。 学生准备钢笔、生活用品、关于门、窗、墙的照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参观与体验 1、走出教室写生之前,让学生欣赏书本上的主题图片和部分师生画的门、窗、墙的写生作品或有关主题的影视片段。 2、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最古老的门、窗、墙,观察它的外形,介绍它的历史。 3、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这个门、窗、墙的过去、现在或与之相关的人文轶事。 二、调查与写生 1、学生分组继续参观附近较有特色的门、窗、墙,向附近的老人打听一下它们的建造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 2、教师在现场做适当的写生示范,示范作品可在写生中让学生相互传阅。 3、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门、窗、墙,并进行写生,写生完后,在它的旁边写上调查记录。 三、展示与 教师把学生的写生作品贴在一扇大门上进行评析。 学生介绍自己的写生作品,并读一读自己的记录,向伙伴们介绍有关这个作品的故事。 分组互相评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评出最佳写生奖、最佳记录奖。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门、窗、墙的图片制作成的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生活申·影视中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图片、资料。 教学思路 一、交流与认识 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生活中、影视中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图片、资料。 说一说这些门、窗、墙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二、欣赏与感受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江南民居的门、窗、墙,云南黎族寨门,古代的门、窗、墙,国外的门、窗、墙,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他们所设计的门、窗、墙风格的多姿多彩、千变万化。 学生找己最喜欢的门、窗、墙,说己喜欢它的原因。 三、讨论与绘制 1、教师播放课件,出现一系列的城市或农村的未完工的建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设计师,你将怎样设计这些建筑中的门、窗、墙。 2、学生用笔简单勾勒自己所设计的门、窗、墙的草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 3、师生共同交流这些草图,最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绘制。其中,教师做适当的示范。 四、展示与评析 学生把自己设计的门、窗、墙贴在黑板上,主动上台介绍自己的设汁意图,设计方法。其他学生设计的优点,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议。课中留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让其听取别人的建议后作一定的修改和添加。 选出最佳设计奖,授予小小设汁师的称号。 六、教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 篇2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前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和色调的基础上,体会暖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上一课已画了冷色调的风景画,这节课再来创作暖色调的风景画,会加深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会加深对画面丰富的色彩层次变化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①在充分感受与认识暖色调的基础上创作暖色调风景画。 ②画出暖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 出示一幅暖色调的范图,请学生谈感受,由此引出课题。 ●教学新授: (1)尝试调色,请学生把图中的暖色调出来。 (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 (3)老师可演示:在红色里分别加入少量其他颜色,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红。 ●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暖色调的风景画。 ●作品展示: 与上节课的冷色调作品合在一起,举办一次小小的画展。 三、学习建议: ●是否调出了丰富的暖色? ●你画的暖色调风景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能否用语言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四、教师教学随笔: 略 小学美术教案 篇3教学内容: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6课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对未来建筑的造型展开想象。 2、想象未来建筑可以建筑在哪里。 3、指导学生表现不同造型的建筑。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对未来建筑的造型展开想象。 2、指导学生将自己所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具、学具: 图片、色卡、资料、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什么是建筑吗?(生思考回答) 2、你见过哪些很有意思或很独特的建筑吗?能说给我们听听吗?(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交流) 二、探讨、研究 1、今天,老师也准备了几幅建筑图片(古建筑、现代建筑),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图片](学生比较欣赏) 2、这样的古房子已不多了,而且越来越少,它们被许多现代建筑取而代之,现代建筑越来越受欢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谈想法) a、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参观一下现代建筑之城吧![出示图片] b、刚才现代建筑之城的旅行中有你印象深刻的建筑吗?跟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学生介绍) 3、从古代到现代,建筑也是不停(发展)变化的.未来的二十二世纪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建筑呢?你能猜想一下吗?(学生猜想) 4、请你用简单的线条把它表现出来?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纸上练习、表现建筑) 5、真了不起,你能根据这个简单的建筑造型,具体想象一下这幢建筑的具体样子吗?(学生想象、交流) 6、看来,一个造型在不同的建筑师脑海里能建造出不同的建筑,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表现我们脑海中的建筑吧!学生表现.(可画可做) 7、建筑雏形展示,师生共评 三、建筑与环境的研究 1、你设计的建筑,打算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 2、不同环境需要不同的建筑.不同的建筑应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你的建筑应有怎样的环境呢?(学生思考,继续完成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评。 1、举办“二十二世纪的建筑”展览,师生共赏,交流心得。 2、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小学美术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会用手指点画方法表现小蝌蚪的基本特征,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黑色的皮肤。 2、通过观察、讨论、练习,会用点、按的方法画出小蝌蚪的身体,用手指侧面拉出尾巴,并表现出向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3、对手指点画感兴趣,体验与小伙伴在一起画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墨汁、宣纸背景图、小蝌蚪找妈妈视频、抹布 活动重难点: 重点:会用点、按的方法画小蝌蚪身体,用手指侧面拉出尾巴 难点:通过拉出不同方向的尾巴来表示小蝌蚪是向不同方向游来游去的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导入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2、师: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个故事,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 二、播放小蝌蚪视频 1、看一小段停住。 师:这是小蝌蚪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 2、继续播放小蝌蚪到处游泳的视频 师: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游的?一直往一个地方游吗?总结:小蝌蚪是黑色的,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朝不同方向游 三、探索手指点画小蝌蚪 1、介绍绘画材料和探索绘画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画一画小蝌蚪,一起来看看我们用什么画。(宣纸和墨汁)怎么画小蝌蚪?用手指来试试看。手指圆圆的,变成小蝌蚪的脑袋,尾巴怎么画?请幼儿讨论尾巴的画法。 画完脑袋后,把手指侧过来,轻轻一拉,拉出一条细细的尾巴 2、幼儿练习探索点画小蝌蚪 幼儿在纸上自由练习,针对幼儿绘画情况,进行提示总结。(用尾巴的不同方向表示向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 3、出示宣纸水墨画背景图 师:小朋友们,这里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荷叶还有荷花,小蝌蚪想去池塘里面游泳,你们来帮帮它吧! 幼儿分组点画小蝌蚪。 4、欣赏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5.课后拓展 教后反思:教学设计流程主要采用图片导入,合作探究,欣赏感悟,实践创作,展示评议和课后拓展。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和谐统一的美感,引起学生的注意,顺利导入新课。接着通过课件观察色相环直观认识邻近色,紧接着继续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的邻近色,在最后的展评作业时的效果很好。 小学美术教案 篇6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有趣的半圆形添加、组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景物。2、通过对半圆形的讲解设计有趣的半圆形,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用半圆形变化出许多景物。 2、是否能把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和有趣的半圆形。 3、是否能设计制作出半圆形的立体玩具。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教具半圆形月亮,预设问题:这是什么形状?(揭题《有趣的半圆形》) (二)、联系生活,体验、感受“半圆形组画”乐趣: 1、出示图片:在图片中,哪些物体中带有“半圆形”?这些带有半圆形的物体就在我们生活当中,谁能说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中藏有半圆形? 2、小朋友们再看,现在的这些半圆形能变成什么?(师给半圆形进行添画,变成了一个西瓜,还有冰淇淋等。)老师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半圆形的物体?对,用添画的方式来完成的。 3、小朋友们,半圆形变身表演有趣吗?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制作完成半圆形的动物或物品? 你最想把半圆形变成什么?你想的用什么方法或材料来表现。 (三)、动手实践,体验“半圆形组画”乐趣 有些小朋友已经等不急了。接下来请你用手中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件半圆形作品。可以是剪贴成的,也可以是画成的,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加油呀!比比谁的作品最奇特。 (四)、作品展示,学生自评,教师小结。 作品展示后让学生欣赏自己的成果,进行自评(说出作品的优缺点,并不足之处应该怎样改正),之后教师小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知道老师在评价一幅作品的标准是色彩和造型及构图等几个方面)。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带有半圆形的物体有很多,只要我们每个人多留心观察都会找得到。 (六)、课后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用其他形状的图形像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扇形等试一试,看这些形状经过添加、拼贴又能变出什么? 小学美术教案 篇7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风铃原本是佛殿、宝塔等古建筑檐下悬挂的铃铛,人们喜爱它悦耳的声音,于是模仿它的形状以及发声原理,利用各种不同材料制成工艺品。本课将表现与制作融为一体,巧妙利用身边的玻璃瓶、易拉罐等多种材料,运用捆、绑、剪、贴等基本方法制作一件风吹作响的工艺作品。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风铃的结构特征,学会制作和装饰风铃。 技能目标:在运用绳线进行捆、绑、扎等精细活动中,提高学生 的动手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捆、绑、扎、剪、贴等方法进行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 把风铃装饰成漂亮的艺术品,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 4、教学准备: 课件、手工制作的风铃、易拉罐、玻璃瓶、钥匙、色纸、彩带、剪刀、胶水等 5、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二、 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我运用实物、游戏、演示、音乐演渲染等手段,创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情景,并把儿童带入这种情景,让其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智力活动,开发儿童智力潜能。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采用演示法,把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楚地掌握风铃的制作方法。 同时,我还运用引导发现法、观察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多层面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 说学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图片、音乐及老师的演示,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性学习活动,产生“记忆”与“联想”,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 四、 说教学程序 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能制作风铃的废旧物品,课堂上我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 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小鸟飞来觅食,听到声音就飞走了。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声音吓跑了小鸟?”在欢乐的气氛中引出课题。通过创设一种“声临其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 欣赏感知 首先展示各种款式的风铃,让学生欣赏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风铃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鼓励学生大胆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然后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卡纸贴出风铃结构图,让学生明确风铃是由主线、铃托、吊线、铃铛等部件组成的。 (三) 引导探究 让学生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制作风铃呢?引导学生归纳风铃的制作过程: 1、 选取材料。出示动画选材游戏,老师介绍游戏规则,师生互动共同完成。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出示图片小结制作铃铛的材料:一种是本身能发声的铃铛,一种是碰撞能发声的材料。接着让学生次序自己收集的材料(老师引导学生将材料大致分类),学生按同类材料自由组合小组。 2、 设计草图。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形式多们、造型美观的风铃。 3、 制作部件。我用实物演示捆绑、扭转等技法,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制作方法。 4、 组合造型。我先让小组讨论:风铃的铃托有哪些不同的造型?发散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创作出造型别致的铃托。接着出示几种风铃的不同组合结构图,请同学们猜猜风儿吹来,哪几种风铃会发出声音(配音)。最后老师小结:碰撞能发声的材料要考虑铃铛之间的距离,可有序悬挂,如螺旋状、阶梯状均可。 5、 装饰风铃。用演示装饰过程。通过动画演示,突破难点。 (四) 自主创作 首先由我展示手工制作的风铃,让学生在欣赏中萌发创作的欲望。接着播放背景音乐,并出示作业要求: 1、 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制作的风铃。 2、 运用已学过的装饰手法来美化风铃。 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美妙和谐的音乐情境中,创作出造型奇特、装饰美观的风铃,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并通过观摩、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知识拓展 先让学生装说说:“风铃给我们的生活还来哪些乐趣?”然后小结:风铃可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出示图片)。接着再出示图片并介绍:古代佛殿、宝塔等檐下悬挂的铃铛给人们还来吉祥如意。风铃还可以当作送给亲朋好友的节日礼物。(出示: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请把你的祝福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六) 体验感受 让学生把创作好的风铃分别挂在教室的铁线上,打开电风扇,吹动风铃,风铃在风中发出悦耳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变废为宝。通过美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小学美术教案 篇8教材分析 本课剪纸故事是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剪纸故事要求学生大胆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剪纸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剪纸的形式,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涵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剪纸这种独特形式的学习来和民族艺术更为贴近。 本课采用了大量的学生作业,都是学生课堂即兴所作,内容表现出儿童的生活和情感。对学生来说,更具有亲近感。这些剪纸人物造型大胆简练,对于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很具启示性。 教材中安排了制作步骤、小提示,可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中还呈现了一组人物所用的道具,学生在制作相关人物时可以用这些道具来搭配,借助于道具所体现的工具特点将有助于确认表现剪纸人物的身份。 学习屋中选用了民间剪纸作品《老鼠上灯台》。学习屋的内容旨在激发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兴趣,可让学生由此出发,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及图书馆的资源,深入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为剪纸人物,不但要剪出人物的造型,还要能在此基础上挑选合适的人物经组合构成新的画面并编辑成有趣的小故事。 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应该让学生抛开对称规则,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人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按自己的意愿剪,尽量做到自然、流畅。 人物内部挖剪也有较大难度,可改剪为刻,用刻刀加工细部,可获得剪刀无法比拟的优势。启发学生用刻刀(或裁纸刀)进行剪影的刻划,如刻出人物的五官、服装上的花纹图案等。学生可能首次使用刻刀,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刻纸小训练,如:在其他纸上练习刻画直线和弧线。让学生能了解和适应刻刀工具,做到刻得干净利落,随心所欲。并提醒学生使用刻刀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在剪刻出两三个人物后,让学生根据所剪刻人物的动态神情,将这些人物之间进行联想和组合构图,还可根据需要适当添剪背景、道具,编成一个故事。组成故事画面,是人物剪纸的延伸。贴好后,对大家说一说这个故事,学生一般都饶有兴趣地用这种方法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也可让两个学生合作,将两人所剪的人物组合在一张画面上,再根据画面所构成的效果编故事,两人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个故事。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丰富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在评价过程中,可对学生的剪纸人物作业和学生所编的故事进行双重评价,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初始阶段、深入阶段和终结阶段,教师可对学生积极尝试剪制的学习热情加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在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和个性,看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像和个性成分。 教学选择 本课所要使用的学具如剪刀、胶水、彩色纸等,比较容易准备。在条件较差的地方也可以选用单色纸完成作业,应予注意的是所剪作业用纸应与背景衬底用纸有一定的层次区分,以便画面形象变得鲜明饱满。 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教学时量限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剪纸故事的作业,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两个人共同完成一幅剪纸故事的作业,还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编制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建议 1.教师应提示学生随手剪的时候注意手随心动,心中应想着要表现的人物的动态和特征。可以从头,也可以从脚,或者是自己想开始的任何部位开始剪。 2.剪完人物外形之后再剪刻出人物的细节,例如:眼睛、发型、衣服的花纹等等。让学生尝试用刻刀,要使用垫板。教师示范刻刀的用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可以用对折后剪的方法,也可以用剪刀凿穿后剪的方法。 3.粘贴可以采用局部点粘,即在剪出人物的适当部位,涂少量胶水即可,但要注意贴得平整、洁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 (画面) 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文字草稿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 (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 (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 (课件出示) ③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 (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教师在投影仪下示范剪出外形, 课件出示:游戏。 教师投影仪下示范刻出 花纹 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并放大作品进行分析。 出示剪纸人物范图 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 剪纸故事作品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评述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展示板展示作业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故事每天都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发现,受到启发。愿我们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小学美术教案 篇9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游戏、动手制作及实际运用,感受愉悦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学习活动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教材中是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生活材料,用废旧纸盒、废旧瓶子装饰设计人物造型,组合成一家人。这节课是在纸质的面具上画出家庭成员的脸部,组合成“快乐的家庭”。 针对低年级对绘画技能掌握有限,对具体形象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外貌特征人物的特点以及了解多种表现方法。学生通过人物脸部特写的细致变化过程,更可以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树立学生良好的情感。图中巧妙设问,注重学生的审美经验积累。层层步骤给学生提供了绘画脸部的基本和更细部方法。而事先制作好的多种形状的面具外形问题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技术难点。另外,充满个性的同龄人作品无疑给学生以激励与自信。同龄人戴着面具活动的场景,让学生现场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整堂课以快乐家庭为情景,体验家庭的和谐与温馨。 二、教学目标: 体现与发现:启发创造,使学生在观察中区分不同年龄、外貌特征的人物头像。 实践与创造:个人大胆想象,集体创意添加,使面具更具趣味性。 欣赏与评议:小组互相交流、欣赏,媒体的合理运用,不断激发全班创新欲望。 三、教学重点:画出家庭成员的基本形象特征。 四、教学难点:抓住五官细节及夸张,鲜艳明快的色彩以及装饰方法上的独特创意。细节夸张的表现及装饰上。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例以及制作的相关材料与工具。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色笔、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面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及其他工具 1.欣赏导入。 (1)用课件播放动画片里的音乐,学生戴着面具扮演动画人物,提问:小朋友扮演的动画人物是谁?你从哪个地方认出来的? (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不仅提起了了上课的兴趣,还在画面、声音和色彩的刺激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意识。) (2)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快乐家庭》。 2.感受体验。 (1)播放课件。课件演示动画里的家庭人物头像,指出人物的称呼。 (2)引导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在这些头像中,指出他们在家中的称呼。(从动画片里的人物自然地过渡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 (3)学生教师归纳人物形象特征的区别方法:外貌特征上区分不同的人物。 3.自主探究。 (1)学生拼出五官的准确位置和称呼。 (2)出示拼好的人脸,请学生看一看,猜一猜后说一说:怎样区别他们?不能区别的原因找出来。 (对比的平面画面,充分展示了媒体的优越性,学生能清楚地进行细节对比,从而容易地指出不同人脸之间的区别所在。) (3)从演示的人物脸部找出年龄外貌的特征。 (课件中的逐步演示,较完整地展现了多种人物的面部特征,使学生对不同人物的长相特点都能容易地进行区别。) 4.设计制作。 (1)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做有面部特征的纸面具。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3)以小组为单位,在选出的作品上集思广义,再创造,完美作品。 (教师的当场范画,课件中同年龄人的作品照片,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欲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展示表演。 说说自己喜欢的同学作品,并戴着自己做的面具组合快乐家庭,一起拍全家福。 6.课后拓展。 用课件展示其他表现形式的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可以试一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