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诉衷情》教案 |
范文 | 《诉衷情》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诉衷情》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诉衷情》教案1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2.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3.有感情第朗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初步诵读,揭示词意。 1.出生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这首词的大意。 2.知名朗读这首词,订正字音,知道短句。 3.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 4.对比学习生字衷体会衷、衰、哀字形上的区别。 5.结合课后的注解或结合查找的资料,试着说一说,陆游都倾诉了什么。 6.读了这首《诉衷情》后,谈一谈总的感受是什么。 二、品味词句,入境悟情 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诗人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市场出现什么情景? (2)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朗读这首诗 (4)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 (5)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同学们,一个梦,让我们想到了诗人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泪让我们想到了诗人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让我们想起了死去元知万事空。是这首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诗人这几首诗吧。 2.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篇诗作后,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3.把你的这种感受送到诗里去。 4.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三个字:衷 衰哀其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含在《诉衷情》这短短的44个字里面,衷情衰败哀伤,试着用一段话,说出这三个字。 5.师生共同朗诵《诉衷情》 板书: 诉衷情 衷 衰 哀 梦 泪 空 《诉衷情》教案2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 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是啊,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 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板书课题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楚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 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一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学生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 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 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注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 (胡未灭……) 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请同学们读读这三句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自由说 好啊,我们读出了一个“白发早如秋霜”的陆游。 b、看看陆游鬓先秋,泪空流,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有这样的情感宣泄呢?从那里能看出来? (课件出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谁对于这两句词还有体会,来说一说?(理解:觅、戍) c、是啊,当年,陆游也是一名将军,那样的万里沙场,他也曾匹马戍梁州啊!那该是怎样的场面啊!此刻,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陆游呢?(英姿勃发……)读读这句话。 d、可而今这样的场景只能在哪儿能看到了?(板书:梦)你是从哪句词看出来的? 是啊,此时陆游已年近七旬,追忆往昔,他不仅时常让铁马冰河入梦来,还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同学们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词。 梦里的这些情景说明他心里仍有着一腔--(报国之情)可见这梦都是陆游的报国之梦啊! 慨叹啊,因为陆游的这种愿望,这种奋勇杀敌、抗击侵略的愿望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而梦醒却又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好,谁再来读读这句词? e、可梦境毕竟是梦境啊,回到现实却让人有种丝丝的悲凉,请同学们回到课文,再读读这首词的上阕,你还对哪个字或哪个词句有深入的体会? (同学们,当年陆游在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就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在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向我们道出了岁月的流逝,道出了人事的消磨,这样的布满灰尘的暗淡画面,也道出了陆游那惆怅的心情。) f、谁来读读这首词的上阕?(前两句读出陆游的豪情,后两句读出陆游的悲凉)指名读 g、同学们,看,我们就这样读着读着,就读出了那种意境,读出了味道,真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词的上阕。 h、当年的陆游带着万丈豪情驰骋疆场,可如今的陆游却身在何处呢?出示课件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天山是哪里?沧州又是哪里? 是啊,诗人的身虽隐居在山阴,可心却依旧征战沙场,他的身和心有着如此的距离,她该是怎样的心情啊?你体会到了吗?那就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i、看看陆游的昔日与今朝,他由青丝变白发,由单枪匹马、驰骋疆场那英姿勃发的陆将军到这满头白发、老泪纵横、壮志难酬却又隐居山阴的陆游。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颜变了,但他唯一不变的是什么?(满腔的爱国热情,满腔的报国志向) j、是啊,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样的感慨向我们呈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那强烈的落差。因为诗人终究报国不得志啊!所以诗人“泪空流啊”!板书:泪 那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引导体会:为自己而流,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 (引读)1、是啊,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泣,因为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本来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所以,陆游遗憾哪,也无奈啊!好,就把这遗憾、无奈都融进你的朗读,读:胡未灭…… 2、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啊,可惜,--齐读,胡未灭…… k、同学们,陆游的泪是同情的泪、愤恨的泪、无奈的泪,可这饱含着这么多意义的泪却空流,(板书:空)为什么空流呢?这些泪怎么就空流了呢? l、是啊,陆游空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一直报国无门,他那理想的梦破碎了,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读《诉衷情》。(配乐) 四、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看黑板总结)梦,那是陆游的报国之梦;泪,滴洒的是他那报国之泪;空是他理想与现实的强烈落差。诉衷情诉的也是陆游那浓浓的报国之情。 《诉衷情》教案3【教学理念】 语文课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 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 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情)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3.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字、组词、解释、造句) 4.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 5.生齐读课文。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这首《诉衷情》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1.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 2.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 3.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4.师指出:“觅”:寻找“戍”:(军队)防守“暗”:光线不足,黑暗。 5 .师生共同概括这首词的大意。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小组内边读课文边思考:文中哪几句是词人情感的集中体现? 2.生汇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师幻灯片出示) 3.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指导朗读这三个短句。读出词人的爱国情感和悲愤之情来。 4.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体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感?深入理解这首词的上词的上阙。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课件出示: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作者以此要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用高昂激荡的语调来读这两句。(指名读,男生齐读) (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课件出示: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明作者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着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用悲愤的语调读这两句。(谁来试着朗读,女生齐读) (3)全班齐读这首词的上阕。 5.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词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无法实现,这叫他如何不悲愤。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人的心灵深处,齐读下阕最后三句,(幻灯片出示)你能说出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么? 天山是哪里?沧州又是哪里? 是啊,诗人的身虽隐居在山阴,可心却依旧征战沙场,他的身和心有着如此的距离,他该是怎样的心情啊?你体会到了吗? 师点拨:词人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冷落闲置,被迫退隐,身心分离)所以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那就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读出作者的悲愤、痛苦、无奈来) 6.再次研读: 看看陆游的昔日与今朝,他由青丝变白发,由单枪匹马、驰骋疆场那英姿勃发的陆将军到这满头白发、老泪纵横、壮志难酬却又隐居山阴的陆游。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颜变了,但他不变的是什么?(满腔的爱国热情,满腔的报国志向) 师:是啊,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样的感慨向我们呈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那强烈的落差。因为诗人终究报国不得志啊!所以诗人“泪空流啊”! 那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引导体会:为自己而流,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 (引读) (1)是啊,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泣,因为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本来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所以,陆游遗憾哪,也无奈啊!好,就把这遗憾、无奈都融进你的朗读,读:胡未灭…… (2)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啊,可惜,--齐读,胡未灭…… (3)同学们,陆游的泪是同情的泪、愤恨的泪、无奈的泪,可这饱含着这么多意义的泪却空流,这些泪怎么就空流了呢? 是啊,陆游空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一直报国无门,他那理想的梦破碎了,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齐读《诉衷情》。(配乐) 7.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爱国主义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师板书)这是一位爱国者的血泪之歌,让我们怀着对词人深深的崇敬之情一齐诵读全文,好么?(配乐) 8.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实现,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词人的哪些诗词呢?或者从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是否能找出与这首词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呢? 9.学生说,师幻灯片出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白刃临头笑,青天在上任人狂。”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生齐读 四、感悟诗情,情感升华 .师: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爱国志士这满腔的爱国之情又会给我们哪些启发?师:精彩极了!(鼓掌)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刚刚度过她60岁的生日,如今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下课。 板书设计: 《诉衷情》 【宋】陆游 胡未灭, 爱国主义情怀 鬓先秋壮志难酬的愤慨 泪空流。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