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游子吟》优秀教学方案设计 |
范文 | 《游子吟》优秀教学方案设计 引导语:《游子吟》是孟郊写的一首赞美母亲对子女伟大的爱的诗,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游子吟》教学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游子吟》优秀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品悟情感。 2、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合作研悟,结合相关资料理解 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3、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 更加体谅母亲,热爱母亲。 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是本文的重点。 课型:新授 教法与学法: 教法:朗读感染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自读自悟、反复吟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感人的画,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出示课件) 是呀,这位母亲是如此专注,如此真切,实在让人感动,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与其说这是一幅画,不如说这是一首诗。唐代诗人孟郊就撷取了生活中这感人的一幕,写下了一首千古绝 唱《游子吟》。来,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什么样的人被称为游子?吟”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简介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师人孟郊。孟郊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的一生穷困潦倒,为了考取功名,一展抱负,不得不拜别慈母,漂泊他乡。 2、听老师读,注意听清每个字音。 3、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谁想读给大家听呢?哪位同学给他评价一下?谁也想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记得请他给你些意见呀! 三、细读课文,感受母爱。 1、谁能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了那些句子? 2、板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是指谁?(慈爱的母亲)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慈爱的母亲千针百线,缝织游子身上的衣衫) 3、听了你们所说,看着眼前这幅画,老师突然不明白了, 你们愿意帮帮我吗?同学们请看画面,夜黑沉沉的,窗外伸手不见五指,屋内一星油灯闪闪烁烁,如此昏暗,而这位母亲满脸皱纹,想必也是老眼昏花了,此时的她一定很艰难,为何不等到天亮再缝呢?(天亮就要走了) 4、噢,好聪明,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临行”就是将要 出发)那么这位老母亲是怎样缝的?诗句中有一个词非常形象, 谁能把他找出来?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板书) 5、母亲把这份愿望缝进了衣服里,我们也把这份祝福融在 诗句里,读出来好吗?(请第一组同学读)希望再密一些,让儿子早点回家(一、二组齐读)还要缝密实一些、结实一点,(一、 二、三组齐读)母亲的心情多么迫切啊,巴不得儿子立刻回来。(全班齐读) 6、说话练习: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担心的 仅仅是迟迟归吗?她还会惦记什么?儿子就要远行了,这位母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学生思考叙述母亲的嘱咐) 7、感悟朗读: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画面,走进游子的心情。 (男女生分组读)女生来慈母……”夜静悄悄的,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酣然入梦,可唯独我家的油灯还闪烁着微弱的光,只见慈母…………”,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寒气逼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只见慈母……”。 8、写话练习:我们也正沐浴着亲情,享受着母爱。谁愿意 把妈妈关爱自己的事情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呢?(学生分享感受到的母爱) 9、一件游子衣,就是一片慈母心呀,你说这样的深恩能够 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对于这一句诗,你有什么疑问吗?告诉老师,我帮你 解决。(1、这句话从字面意思来看,春天,小草从地上探出脑袋,太阳把灿灿的光茫照在他们身上,他们多么温暖,长得更绿更高 了。太阳给了他们生命呀,小草有生命有思想的话,也会感谢阳光呀!他知道没有阳光,自己就没有生命,可卑微的小草是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阳光的恩情的。2、那这句诗还有一层看不到的意思,就是说……..) 11、背诵古诗。 四、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孩子们,在孟郊的诗行里,没有深切的呼唤,没有高声的赞美, 然而一份浓浓的真情却从这简单的30个字里自然流露,轻轻 的触碰着我们的心灵。因此这首洋溢着浓浓的母爱的古诗流传 古今中外,成了赞美母爱的著名诗篇。1990年,在香港举办最受欢迎的唐诗”评选活动,此时已最高票数名列榜首,被 誉为中华第一诗。尤其是这句(谁言…….)广为流传,至今 人们还常常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心声。 五、总结全课 孩子们,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会天长地久”老师相信, 你们会吧《游子吟》这首诗永远珍藏在心中,懂得感恩,学会 回报。 作业设计: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板书: 慈母线 缝 游子衣 游子吟 密密缝 恐 迟迟归 母爱深重 母恩难报 寸草心 难报 三春晖 评 表 [知识拓展] 游子吟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