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游子吟》优秀教学方案设计
范文

《游子吟》优秀教学方案设计

引导语:《游子吟》是孟郊写的一首赞美母亲对子女伟大的爱的诗,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游子吟》教学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游子吟》优秀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品悟情感。

2、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合作研悟,结合相关资料理解

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3、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

更加体谅母亲,热爱母亲。

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是本文的重点。

课型:新授

教法与学法:

教法:朗读感染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自读自悟、反复吟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感人的画,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出示课件)

是呀,这位母亲是如此专注,如此真切,实在让人感动,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与其说这是一幅画,不如说这是一首诗。唐代诗人孟郊就撷取了生活中这感人的一幕,写下了一首千古绝

唱《游子吟》。来,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什么样的人被称为游子?吟”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简介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师人孟郊。孟郊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的一生穷困潦倒,为了考取功名,一展抱负,不得不拜别慈母,漂泊他乡。

2、听老师读,注意听清每个字音。

3、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谁想读给大家听呢?哪位同学给他评价一下?谁也想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记得请他给你些意见呀!

三、细读课文,感受母爱。

1、谁能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了那些句子?

2、板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是指谁?(慈爱的母亲)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慈爱的母亲千针百线,缝织游子身上的衣衫)

3、听了你们所说,看着眼前这幅画,老师突然不明白了,

你们愿意帮帮我吗?同学们请看画面,夜黑沉沉的,窗外伸手不见五指,屋内一星油灯闪闪烁烁,如此昏暗,而这位母亲满脸皱纹,想必也是老眼昏花了,此时的她一定很艰难,为何不等到天亮再缝呢?(天亮就要走了)

4、噢,好聪明,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临行”就是将要

出发)那么这位老母亲是怎样缝的?诗句中有一个词非常形象,

谁能把他找出来?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板书)

5、母亲把这份愿望缝进了衣服里,我们也把这份祝福融在

诗句里,读出来好吗?(请第一组同学读)希望再密一些,让儿子早点回家(一、二组齐读)还要缝密实一些、结实一点,(一、

二、三组齐读)母亲的心情多么迫切啊,巴不得儿子立刻回来。(全班齐读)

6、说话练习: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担心的

仅仅是迟迟归吗?她还会惦记什么?儿子就要远行了,这位母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学生思考叙述母亲的嘱咐)

7、感悟朗读: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画面,走进游子的心情。

(男女生分组读)女生来慈母……”夜静悄悄的,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酣然入梦,可唯独我家的油灯还闪烁着微弱的光,只见慈母…………”,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寒气逼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只见慈母……”。

8、写话练习:我们也正沐浴着亲情,享受着母爱。谁愿意

把妈妈关爱自己的事情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呢?(学生分享感受到的母爱)

9、一件游子衣,就是一片慈母心呀,你说这样的深恩能够

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对于这一句诗,你有什么疑问吗?告诉老师,我帮你

解决。(1、这句话从字面意思来看,春天,小草从地上探出脑袋,太阳把灿灿的光茫照在他们身上,他们多么温暖,长得更绿更高

了。太阳给了他们生命呀,小草有生命有思想的话,也会感谢阳光呀!他知道没有阳光,自己就没有生命,可卑微的小草是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阳光的恩情的。2、那这句诗还有一层看不到的意思,就是说……..)

11、背诵古诗。

四、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孩子们,在孟郊的诗行里,没有深切的呼唤,没有高声的赞美,

然而一份浓浓的真情却从这简单的30个字里自然流露,轻轻

的触碰着我们的心灵。因此这首洋溢着浓浓的母爱的古诗流传

古今中外,成了赞美母爱的著名诗篇。1990年,在香港举办最受欢迎的唐诗”评选活动,此时已最高票数名列榜首,被

誉为中华第一诗。尤其是这句(谁言…….)广为流传,至今

人们还常常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心声。

五、总结全课

孩子们,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会天长地久”老师相信,

你们会吧《游子吟》这首诗永远珍藏在心中,懂得感恩,学会

回报。

作业设计: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板书:

慈母线 缝 游子衣

游子吟 密密缝 恐 迟迟归 母爱深重 母恩难报

寸草心 难报 三春晖

评 表

  [知识拓展]

游子吟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6: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