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设计 |
范文 | 《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设计(通用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课件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课件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写课件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设计 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能解决的。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练习1(1)题。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6)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继续出示投影练习1(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 继续手术)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读懂每句话是本册阅读训练重点,为读懂自然段训练做准备。)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着出示课后练习1(3):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第三课时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并出示上节课板书。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3、4题。 1.第三题。 (1)投影出示文中3个句子,说一说各自的意思。 (2)比较为什么不能调换。 (3)进一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试着用这三个词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2.第四题。 (1)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抄写。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2)用“不断”“迅速”造句。 (五)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设计 篇2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2、学习作者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四、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 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 注意以下多音字:挨大血发弹空没 五、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 六、作业:读熟课文,继续了解背景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回顾课文大意。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 三、引导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一)指导学习第二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 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交流读懂了什么? 情况万分危急,白求恩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3、重点理解白求恩说的话,思考、讨论: 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 怎样理解“不是你们的客人”? 4、指导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自学第四自然段,小组交流。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讨论:“三天三夜”与工作了“69个小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整合全文,巩固提高。 1、分组朗读描写“环境”和白求恩“表现”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想。 六、积累和运用。 找出课文中带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想想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再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七、课外扩展。 引导学生课外收集周围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模仿课文,以“——就是阵地”为主题交流并进行练笔。 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陆续—— 迅速—— 关心—— 镇定——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结束—— 同意—— 迅速—— 敏捷—— 三、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上,硝烟滚滚,(),小庙被烟雾()了。白求恩仍然()地站在手术台旁。 2、敌机()地在()吼叫,炮弹()地在周围爆炸。 3、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扑过来。白求恩仍然()的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四、课文中的三次战斗环境和气氛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白求恩的()、()的崇高品质。 五、读下面的一段话,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仍在盘子里。 1、从哪里看出白求恩的“镇定”? 2、白求恩为什么能这样镇定? 本课讲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从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个小故事,通过环境描写,写出来当时战争形势的严峻,对人物的描写也很细致,通过白求恩的语言、动作等,突出了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上课伊始,我就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同学选择了几个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 课文的重点是2——4小节,通过思考白求恩实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动手术的?他是怎样表现的?请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文中写人物语言、动作等的句子,体会把人物写立体的写作方法。 这样把环境和人物表现结合起来,学生很快就能准确找到文章的重点语句,并结合人物的精神品质来说,表达的比较完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有些同学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设计 篇3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词语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手术台就是阵地》,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惑,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特别要关心一下差生的朗读情况。 3.我们一起先来把这些生字读准确,就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正确。 (三)朗读生字。 1.把生词读准确了,那课文是不是就能读正确,读流利呢? 2.这次朗读,同学们进步多了,但还有几个句子,需要再练习一下。 3.现在我们已经把词语读准字音了,难读的句子也能读流利了现在同学们能不 4.能把课文读的更正确,流利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大家试试看,好不好?自由读。 5.下面让我们全班同学开火车每人读一句,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读的,一人一句接读。 6.齐读全文。思考:课文到底讲了意见什么事。这句话是谁说的?怎么会这样说的。 7.出示图,学生回答。 (四)理解词语。 1.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哪个词语。 2.出示难懂词语,再联系上下文读读看,是不是懂了。 (五)练习写字。 1.看着生字表,看着读,认清字型。 2.哪几个字难写,要注意什么。 3.分类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2.从词句中体会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难点:体会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的工作情况。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谁来读一读课题。 2.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从中悟到了些什么? 3.既然是坚守。我们来算算看白求恩坚持了多长时间。 齐会战斗进行了多久(三天三夜)。请你算算看白求恩休息了几个小时。(三小时) 三天三夜中白求恩仅仅休息了三个小时,为的是什么?(坚守阵地,抢救伤员) 二、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 1.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找找看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环境是怎样的?用笔划出来。 2.手术台设在齐全战地的`战场,环境十分恶劣,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说一句出示一句。 三、当炮弹落在空地上,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火苗向手术扑过来时,白求恩是怎样坚守阵地的,请你们再读课文,用笔把它们划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四、通篇朗读,有感情地读。 五、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白求恩的一个小故事。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老师介绍你们一本书《白求恩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到图书馆借来阅读一下。 《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设计 篇4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质疑问难。 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心里想什么? 2、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谁说的? (4)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标上“?”,准备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座一起读,可以离开座位找朋友读。) 三、由表及里,读透课文。 1、检查交流。 2、教师简介白求恩。(投影) 3、什么情况下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是怎样坚守阵地的? 4、“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在第几自然段,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多读几遍。 5、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6、(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 讨论并交流:白求恩两次答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哪句话最使人感动?为什么? 7、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8、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 9、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争论: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 10、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11、分角色朗读 四、展开想像,读活课文。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 2、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3、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总结全文。(略) 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 师: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主席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老师这里有几本介绍白求恩事迹的故事书(出示书籍),谁愿意看,下课可以到老师这里借阅。 《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设计 篇5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理解句子意思,并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通过朗读比较,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提出问题:“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1.文中的“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15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2.引导学生讲述课文内容。 3.教师简介“齐会战斗”“白求恩”。 气焰嚣张激烈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 镇定争分夺秒 三、深入学习,体会人物品质(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①小庙周围的情况。 ②找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的句子,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③体会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崇高品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汇报交流,并读画出的句子。 4.学生用“”画出描写白求恩的句子,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5.体会反问句的用法。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抄写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复述课文(用时:3分钟) 1.教师引读结尾。 2.指名复述课文。 3.请大家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1.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2.复述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补充。 3.回家后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4.请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一开始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发了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小庙周围环境的情况以及白求恩的语言、动作描写,通过读、议、读的方式逐步使学生理解了白求恩是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的,理解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以及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设计 篇6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 白求恩说的话(第三自然段中)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读熟课文。提炼出主要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手术台就是阵地》。同学们看了课题后想说点什么?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生字表里的生字。 2、老师出示生字,学生读。 3、记字形。说说哪些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方法。 4、在记字形的同时,说一说字词义 5、读词。 三、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尽量做到正确。 2、听老师的范读,查自己是否有错。 3、再自读课文,尽量做到流利。 4、同桌互读互查。 四、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默读,自己画。 2、小组讨论,帮助解疑。 3、全班讨论,筛选重点问题。 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 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什么叫阵地?手术台是什么样的地方?再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就要理解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做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解决重点问题,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回顾重点问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不少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要在这节课来解决。问题是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二、解决重点问题,有语气地朗读。 1、什么叫阵地?(阵地就是军队为了战斗而占据的地方,通常设有工事)(手术台就是外科医生做手术用的台子。)了解了词语后再理解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①默读课文的有关段落,画出描写白求恩在小庙里做手术时,都发生了什么情况? ②读出自己所找的段落,谈一谈自己对这些句子体会。 第二自然段: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说明:敌人的火力已经接近小庙,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已经很不安全。 第三自然段: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说明:形式更加危险了,随时都有可能被炸毁。 第四自然段: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挂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说明:情况更加危险了情况越来越危急险些烧到白求恩大夫。 ③体会后有语气地朗读。 2、再看看白求恩在这种情况下是怎样做的? ①默读课文有关段落,画出描写白求恩是怎样做的。 ②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二自然段: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睛布满了血丝。说明白求恩处处为伤员着想,具有忘我的精神。白求恩十分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敏捷地取出一块弹片……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很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说明白求恩既没有把形势的危险放在心上,也没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敏捷”一词既表现了白求恩的医术高明,也说明他十分镇定。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表明白求恩对伤员的关心和自己坚守岗位的决心。白求恩说的三句话。第一点是感谢师长的关心。第二点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是比喻的说法,说明白求恩把抢救伤员看作是打仗,把手术台看作是打仗的阵地。战士们战没有打完,据不能离开阵地。疏疏石头医生的阵地,医生怎么能不顾自己的伤员而自己离开呢?第三点是说师部应该把我当作一名八路军战士,我和战士们一样,决不能离开阵地,我不是客人,不必优待我,照顾我。这四句话体现了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热忱。 第四自然段: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进一步加快了手术的速度,再次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③体会后,有语气地朗读。 三、给课文分段。 1、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 3、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4自然段。第三段:5自然段。) 4、小结重点训练项目:先找出重点段再分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完成课后练习 一、选词填空。 1、出示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这三个词都含有接连不断的意思。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不是同时发生,也不是一下子就结束,它使用时可重叠。 “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不间断的。 “继续”必须在前面已交代进行什么事以后才能够用,表示事情连下去。 2、选词填空。 二、造句。 1、敏捷 ①理解词义。(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②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思维灵敏、动作灵敏、嗅觉灵敏等。 ③范句:小狗的嗅觉真灵敏,只要闻一闻坏人的东西的味道,就能跟踪并找到他。 ④自己造句。 2、争分夺秒 ①理解词义: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②范围:比赛、做作业、手术、救火、试验、抢险等。 ③范句:大堤上,解放军叔叔争分夺秒地运送着沙袋,使洪水不再漫过大堤,保住人民的生命财产。 ④造句。 三、默读课文照样子填空。 1、学生读例句。 2、自己填写。 作业:语文课堂训练。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3、手术台就是阵地 当时情况 怎样做的 黑烟滚滚 弹片纷飞 镇定 敏捷 敌机盘旋 炮弹爆炸 阵地 继续 烧着布帘 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设计 篇7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手术后的周总理念念不忘云南锡矿工人,指示医务人员去矿区为矿工防治矽肺的故事。课文通过总理和李大夫的对话展开,总理的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总理热爱人民的伟大胸怀和无私精神,李大夫的表现间接突出了总理的品格。 学情简介: 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通过预习读懂:躺在病床上的周总理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战斗在第一线的锡矿工人。但是学生对周总理这个人物的了解还是比较缺乏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6个。注意“肺“的右半部分是竖,读准“千里迢迢”,借助地图理解词意。 2、抓住描写总理的语句,体会他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上描写周总理神态、动作的词语,复述课文 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五个教学板块 一、从“指示”入手,揭示课题 1、出示“指示”一词,让学生借助字典说说什么是“指示” 2、一般指示都是在哪里发出来的? 3、出示课题 说明:“指示“的意思是上级为指导下级工作,发出的口头或书面建议。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想到的发出指示的地点可能会是办公室或是施工现场,而课题却是“手术台上的指示”。通过两者的对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文,说说周恩来总理在手术台上发出了什么指示?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个指示的? 说明:本文情节比较简单,学生能通过预习自己读懂内容。但是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还比较差,教师要引导他们整体、简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描写总理的语句,体会他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总理怎么说的句子。 2、出示三句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讨论,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手术以后,周总理躺在手术台上,慢慢地睁开眼睛,发出微弱的声音:“请把李大夫请来。” 周总理轻轻地喘了一口气,吃力地动着嘴唇:“云南锡矿工人……矽肺的情况……你知道吗?” 周总理躺在手术台上,慢慢地睁开眼睛,吃力地动着嘴唇:“你们要去解决……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就去!”周总理说得很慢、很轻,但很坚决。 3、抓住周总理神态、动作,联系上下文品读句子。 1)体会总理病重 2)抓住“千里迢迢”,先指导读准字音;再出示地图体会北京和云南之间路途遥远;病重的总理身在北京,心系云南,从而体会他无私、崇高的品格。 4、指导读好句子 说明:故事内容较为简单,但是教学要求是要让学生用上描写周总理神态、动作的词语,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别人听。那就必须指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具体表现。文中对总理的描写主要是通过语言展开的,教学时无需过多的讲解,指导学生借助周总理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读出语气,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老师的引读,体会总理热爱人民的伟大胸怀和无私精神。 这里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总理病重的资料。 学生讨论交流时要适时板书描写总理神态的词句,以便复述课文和积累词句。 四、复述课文。 借助周总理神态、动作的词语,复述课文 说明:在前面反复读句的基础上,借助板书进行复述,应该是水到渠成。 五、课外拓展: 周总理深受人民爱戴,大家可以在课后找找有关资料,对我们敬爱的总理做进一步的了解。 说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更好的体会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品格。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课后可以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总理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们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