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语》阅读答案 |
范文 | 《论语》阅读答案(集合15篇) 现如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阅读答案1阅读《论语》(节选),完成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粗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2.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 3.下列加粗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wǎng dài 2. 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3.B 4.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略 5.略。 《论语》阅读答案2《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8.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我独亡(亡:死亡)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 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C.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翻译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8.B(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恳切地提问;D亡:通“无”,没有)。 9.D(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后语气词;C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 10.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1.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 《论语》阅读答案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题。 “半部论语” 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为了突出地表明读书要少而精的道理,我想最好把宋代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例子拿来作证。 大家知道,在宋代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利用兵变,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政权的时候,第一个著名的宰相便是赵普。据《宋史》卷二百五十六《赵普传》载: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门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本来赵普读书很少,平素又不喜欢说话,所以人们总以为他没有读书。宋太祖赵匡胤常常劝告他,甚至于很严厉地批评过他。据说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宋人的笔记中还能找到一些。可见赵普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连拟定一个门楼的榜额都不会,啰里啰嗦地叫做什么“明德之门”。宋太祖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责问他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但是,深入一步看去,赵普实际上早已知道读书的重要,而且暗地里很努力学习。特别是对于《论语》这一部书,赵普读得烂熟。所以后来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面前,赵普就敢于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在这里,他说的分明是一部《论语》,想不到人们却把他的话断章取义,变成了“半部论语”,并且历代相传,居然成了典故。 我们现在不管他说的是一部《论语》也好,是半部《论语》也好,都应该由此体会到少而精的读书方法。虽然,在赵普和其他古人的心目中,《论语》是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唯一法宝,他们只要熟读这一部书就足以应付一切了。这一点,我们与他们根本不同。如果我们现在也还是死抱住《论语》这一部书,读得烂熟,尽管也有用处,却仍然无补于实际,这是可以断言的。但是,我们却无妨按照我们的需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中,选定任何一部书,读得烂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其中的原理原则,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邓拓《燕山夜话》 1.文中邓拓先生引用的《宋史.赵普传》中的一段文字,和课文第一自然段相比,在断句上有一处不同,你发现了吗?你认为应该采纳哪一种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尝试完成下面古文问题。 2.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习_________ ②读之竟日 竟_________ ③普颜色不变 色_________ ④他日补缀旧纸 缀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5.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o赵普传》 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选文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内容概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邓拓先生读了《宋史.赵普传》中的一段文字(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到的是“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请你再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你从课文的两段文字中还能得到哪些启示,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看看谁的思路最开阔,谁的语言最准确、简练。不少于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本段中是“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课文中为“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两个相比,课文中的断句更好,“次日”修饰“临政”更好,读起来也更和谐。 2.熟悉 整日 脸色、神色 修补 3.(1)赵普性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忍对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2)宋太祖登上明德门,指着门楼的匾额问赵普:“‘明德之门’,怎么多用了一个‘之’字?”赵普说:“‘之’是语气助词。”太祖说:“‘之乎者也’能‘助’得个什么事!”赵普无言以对。 4.B 5.这些句子是细节描写,;作用:表现出赵普勤奋刻苦读书,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的品质。(作用意思对即可) 6.①不同,终于死去。 ②选文原句: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选文概括: ①为治理国家而勤奋读书; ②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 7.从课文的两段文字中我们还能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①读书要刻苦,勤奋。 ②要珍惜时间刻苦攻读。 ③做事要有韧性。 ④只要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到底。 ⑤要一心为公,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本题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据就可以) 《论语》阅读答案4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4分) 不亦说乎( ) 吾日三省吾身(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温故而知新(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从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两个成语,它们是:(4分) (1) 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A 【小题1】愉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真诚、诚实 学过的知识 【小题1】(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2)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小题1】任重道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死而后已 为某一事业奋斗到底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节奏的划分,要根据句子的意义进行,不要把意思在一起的词语给划破了。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成语。平时应多积累,那么再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中提炼就容易了。 《论语》阅读答案5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1分) 在 相 位 者 多 龌 龊 循 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卒用其人( ) (2)未有其比( ) (3)及为相( ) (4)普又以其人奏( )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跪而拾之以归: 太祖常劝以读书: 4、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的好处是: 5、你喜欢赵普这个人吗?为什么(至少写两点)?(2分) 参考答案: 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终于、他(赵普)、等到、把 3、跪着拾起撕碎的奏牍而回。/太祖经常劝他多读书。 4、(1)普少习史事,寡学术。(2)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1)好学(2)以天下为己任(3)不顾个人安危(4)刚毅果断(立足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6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1)是知也(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死而后已(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翻译下列句子。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知”通“智”,聪明。 (2)多次反省 (3)停止 (4)诚实信用 2、(1)年岁寒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 (2)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3、学习和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 (意对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7阅读《〈论语〉十则》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 ) (2)三省吾身 (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4)见贤思齐焉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否赞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待人处世之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悦”的古字,愉快。 (2)检查,反省。 (3)真诚、诚实。 (4)看齐 2、(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2)(碰到)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意对即可) 3、示例①:我赞同,因为做人要多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多尊重他人的意愿,以仁爱之心待人。 示例②:我不赞同,因为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集体意志就无法统一,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言之有理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8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学者朱熹把《论语》、______、《大学》、《中庸》四部著作合称为“四书”。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诲女知之乎!() (4)是知也。() 3、理解性默写。 (1)请写出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的生活学习实际,选择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孟子》 2、(1)yuè愉快的意思 (2)yùn生气,发怒。 (3)rǔ同“汝”,人称代词你。 (4)zhì同“智”。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孔子说:学习了并且能够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5、“略”。 《论语》阅读答案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根据原文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 弘毅: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选出都是表示学习态度的一组 [ ] A、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B、学思结合 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 C、知之为知之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D、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三人行必有我师 6、《论语十则》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不知而不愠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2、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刚强,勇毅);旧的知识;可以凭借。 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就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5、C 6、“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认识理解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予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予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4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A、人不知而不愠() B、吾日三省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按时)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兵)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C、不亦说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已经) D、其恕乎(大概,也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不亦说乎:通() 诲女知之乎:通() 是知也:通() 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1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1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1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许多话都成了后人教育他人或警戒自己的名言,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的理解或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则语录中含有好几条成语,你能找出其中的两个写在下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愠:发怒,生气 B、省:反省 C、信:真诚,诚实 D、凋:凋谢 2、D 3、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智慧。 4、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 个人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1)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6、“略”。 7、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己所不予,勿施于人等。 《论语》阅读答案11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注】①怨是用希:是用,因此;希,通稀。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请简要概括。(2分) (2)在品德修养上,孔、孟为什么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9.(1)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②不计较过去的仇怨。(每点1分) (2)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因为孔子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孟子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孔、孟的理由各2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②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③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 《论语》阅读答案1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①,慎而无礼则葸②,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③。” (《论语·泰伯第八》》)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 注:①劳:辛劳,劳苦。②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③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1)上述两则材料中,孔子强调了礼和 之间的关系;而荀子则强调了礼和 之间的关系。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礼可以对人的行为、情感起 作用。(6分,每空2分) (2)李泽厚在《论语今读》里说道:“……礼制人伦不只是在理性关系,而更在融理于情的人情味道上。”你认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还保存着哪些传统礼节或礼仪?能把什么样的“理”融入到浓浓的人情味里?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6分) 20xx高考 答案解析: 19. 参考答案: (1)美德;欲望;节制(调节、均衡、规范) (2)例1:红包的习俗。在中国,每到除夕之夜,家中的长辈总是要封一个红包给小孩,里面装着数额不等的压岁钱。红包原有避邪之意,意蕴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如意。同时,红包也可以让孩子买一些玩具、文具,让孩子感到开心。这就是把家庭伦理中的“父慈”“长惠”这样的思想融入到礼节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温暖、家族和睦的情味。(评分标准:习俗的说明2分;习俗中蕴含的“理”的说明2分;所体现出来的“人情味”2分。) 参考解译: (1)“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2)本段中指出人生而有欲,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争斗,最后无法收拾。所以先王制定礼义,以满足人们的欲望和要求,礼义就是为了使欲望和外物得以平衡才出现的。 《论语》阅读答案13阅读下面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论语·阳货》) ②、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③、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③,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④,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注释】①讪:毁谤。②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③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④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3分) (2)结合以上选段,联系现实谈谈当代青年应当有什么样的“勇”,200字左右。 (9分) 参考答案: 20、(1)①孔子主张的“勇”,要符合礼,要用礼来约束。②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来规范。君子没有“义” 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 ③孔子主张“勇”要智勇兼备,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2)可从下面角度来谈: A、要智勇双全,反对蛮干、乱干,暴虎冯河式的勇是愚蠢的。B、勇,要符合礼义,要用礼义来规范。C、现代青年要勇于担当D、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的“勇”,实际上是一种个人“耍狠”的行为。只考虑个人利益,不管他人感受的勇,是我们要反对的。 《论语》阅读答案1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之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的书,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说:_______ 愠:_______ 罔:_______ 殆: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 2.通“悦”,愉快;怨恨;迷惑;有害 3.(1)温习旧的知识,从中得到新的体会,这样就可以当老师。 (2)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4.“略”。 《论语》阅读答案1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并指出其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亦可)。 评析(示例):孔子认为,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无言”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有效地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老师,更需要以自身的治学态度、正确方法和行为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像“天道”之于“四时”“百物”那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