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部编教材《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
范文 | 部编教材《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教材《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教材《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1)你为什么这样读? (2)“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3)“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4)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6)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7)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9)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四、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五、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1)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2)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3)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4)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六、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部编教材《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一、创设情境,激发美感 利用多媒体播放鸟鸣的音频,请学生闭上双眼,想象一下:“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地方才可以配得上这个名字呢?学生发言之后总结:大家心目中的“鸟的天堂”都很美,那么作者经历的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他一起去看看这《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请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检查效果。 点拨:注意“颤”、“应接不暇”中“应”、“簇”以及“隙”的读音,“留恋、不禁、颤动、应接不暇”的词义。 2、 “鸟的天堂”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点拨:“鸟的天堂”其实是河边一株茂盛的大榕树,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3、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 点拨: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着重描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再读课文,体悟语言 (一)第一次经历,研读7、8自然段 1、默读,找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榕树?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点拨:树根——深;树枝——多;树叶——绿。 (2)为什么枝干不可计数?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点拨: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 (3)“新的生命在颤动”指什么?小组交流。 点拨:指绿叶展示了全部生命力,体会明亮翠绿的树叶的写法,体会用语之妙。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点拨: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 2、有感情地齐读。 3、看课文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榕树的特点。 (二)第二次游览,研读9—14自然段 仿照上一部分研读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学,朗读之后提出疑问。重点放在与第一次经历的不同之处。 1、这次见到的景象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作者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 2、找出文中描写鸟的语句,分析鸟的特点。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 “应接不暇”? 点拨:通过对比,体会出榕树的静态美与鸟的动态美。作者用排比句和拟人句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和中鸟纷飞的视频,感受从从静到动的壮观景象。 4、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两次的经历如此不同? 点拨:去的时间不同,按鸟的作息时间来看,早晨热闹,黄昏安静。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你喜欢晨光里还是夜幕下的“鸟的天堂”?为什么?作者描写的与你想象的一样吗? 2、作者两次经历的心情有什么不同?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学生互评。 五、课堂小结 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如果鸟的天堂在我们这儿你会怎么做?学生交流汇报。最后得出结论:因为这里环境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儿。 六、布置作业 1、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 2、仿照文中写法,写写我们家乡大自然中发现的美景 3、为保护“鸟的天堂”写一个环保标语。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树——大;枝干——不计可数 动静结合 第二次:鸟 鸟——应接不暇 部编教材《鸟的天堂》教学设计3教材说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设计思路: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 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读12-13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2、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境? 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挂图帮助学生理解。 B、引导理解“不可计数”和“卧”字。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一、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二、交流并说明理由。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用读来表现出树的这些特点呢? 一、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二、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三、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五、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的这节课留下遗憾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六、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1、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2、小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树干/根/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树枝 叶 (静态) 第二次 群鸟 纷飞 多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尝试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快乐地获取知识。 部编教材《鸟的天堂》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鸟的天堂》 二、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鸟的天堂几次?第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时间:5分钟) 1、生自由读 2、指名反馈 3、指名分段 4、师生共议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默读课文2——4段,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用笔勾画出相关句子。(时间:3分钟) 1、生默读 2、指名反馈 3、出示相应语句 4、这些语句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属于啥态描写? 5、指名反馈(大而美的特点是静态描写) 6、齐读这两句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指名读5——8段,思考:哪些语句写了群鸟欢闹的情景?用笔画出来。(时间:3分钟) 1、指名读 2、指名反馈 3、师出示相应句子(我们继续拍掌……) 4、这些语句属于啥态描写?(指名反馈:动态) 5、齐读这两句话。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再写品读课文中动态、静态描写得语句。想一想:动静结合突出景物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时间:2分钟) 1、生自由读 2、指名反馈 3、师:动静结合给事物增添了情趣,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活力。 七、拓展: 为什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一、当堂训练 你能说说《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怎样前后照应的吗?在习作中你也这样用过吗? 二、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按游览的顺序)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大榕树(静态)喜爱 许多鸟(动态)赞美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