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郑人避暑文言文翻译 |
范文 | 郑人避暑文言文翻译 郑人逃暑,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去解决问题,而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看待并解决新的问题,不然就会碰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郑人避暑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翻译 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注释 1、逃暑:避暑,乘凉。 2、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3、徙(xǐ):迁移,移动。 4、衽(rèn):卧席。 5、以:(用)来。 6、及:等到。 7、至:到了。 8、暮:黄昏。 9、席:睡。 10、于:在。 11、从:跟从。 12、露:露水。 13、濡(rú):沾湿。 14、逾:通假字,通“愈”,更加。 15、去:离开。 点评 《郑人逃暑》讲述了郑人白天将席子移动到树阴下避暑,晚上由于月光下树的影子拉长了,郑人不是将席子铺在树下,而是和白天一样还移动到树阴里,离树干远了,其实已经毫无遮拦了,所以被露水湿身了。这则故事主要细节就是晚上睡在树阴下,不但不能避暑,反而湿身。二是找好讽刺角度,分析因果关系。这则寓言还告诉我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过于死板,要懂得变通。 习题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答案 1、⑴移动 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完全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