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九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初步句式的训练。 3、初步写左右结构的字。 4、熟记成语。 5、朗读背诵诗歌。 6、按要求连贯地说几句话,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拼音训练、词句训练、写字训练、读背训练、说话训练。 教具学具安排:小黑板。 主要板书:练习1。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教师讲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读字母的呼读音或名称音。 (2)教学《汉语拼音字母歌》,熟记字母名称和顺序。 (3)背诵大写字母,并练习默写。 3、练习。 (1)出示卡片,集体练读。 (2)按字母表顺序背诵。 (3)默写大写字母。 4、反馈。 (1)请学生试背字母表,从读音、顺序、连贯等方面给予评价表扬。 (2)展示默写写得好的字母,表扬默写写得好的同学。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组句子。 a. 朗读句子,要求读通顺,读连贯。 b. 再读句子,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c. 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d. 初步认识句式。 第一句:用两个句子把意思说明白。 第二句:用一个并列复句把两个意思说明白。 第三句:用一个单句把句子说明白。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 指名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b. 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 c. 师生共同评论朗读情况。 3、练习朗读。 4、反馈。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争取检查到每个学生。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认读汉字。 (2)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写,师巡视。 (5)反馈。 表扬姿势好、写字写得好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a. 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 b. 第一、第二节分别写什么? (3)学生边读边想象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 (4)再读诗歌,读好停顿和轻声,逐步达到生动和流畅有感情。 (5)练习背诵。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检查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9月10号是教师节,小朋友给老师祝贺节日,还亲手做了贺卡送给老师,大家都是尊敬老师的好孩子。那天,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2、板书课题;老师,祝贺您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投影出示图画,问:教师节到了,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怎样做贺卡?贺卡上会写些什么? 2、指导说话。 (1)看看图,想想你自己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是怎样做贺卡的。说话时用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做,卡片上写了些什么”等,用几句连贯的话说说。 (2)你把贺卡送给哪位老师?送贺卡时,你对老师说了什么?老师又会怎样? (3)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练习对话。 3、句式训练。 (1)你去送贺卡,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句子练习。 找老师 a. 你去送贺卡,怎样找老师? b. 你看见老师正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把“找老师”是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 送贺卡 a. 你找到老师,把贺卡送给他,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b. 全班讨论,板书动词。 c. 要把内容说具体,还可以加上:你怎样走到老师那儿,怎样把贺卡递给老师,怎么说的,是什么神情? d. 出示句式:我()地说:老师()。 把“送贺卡”的经过说说。 收贺卡 这时,老师非常高兴,脸上是什么神情?会对你说什么? 句式:老师()地说:“()”。 4、练习说一段话。 个别练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三册80页例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能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培养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5.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背6、7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如三七( ),( )十二. 抢答;并抽问算式的意思.(电脑演示) 3╳6 6╳5 7╳2 1╳7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2-7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要根据以前学习口诀的经验.自己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8的乘法口诀) 1.准备题(学生制作卡片) 拿出8张卡片,在第一张上写8,然后8个8个地加,一直加到64,把每加得的数分别写在一张卡片上,按顺序摆好.(课件演示) 2.观察、并回答. 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根据卡片的排列顺序,你能编几句口诀吗?先想想,并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然后在同桌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其余学生进行较对) (电脑演示) 1╳8 =8 8╳1=8 一八得八 2╳8=16 8╳2=16 二八十六 3╳8=24 8╳3=24 三八二十四 4╳8=32 8╳4=32 四八三十二 5╳8=40 8╳5=40 五八四十 6╳8=48 8╳6=48 六八四十八 7╳8=56 8╳7=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3.课件出示: 提问:24是几个8相加得来的? 五八四十是什么意思? 56是由几个8相加得来的? 4.揭题.齐读口诀.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8的乘法口诀.(板题) 三、观察实践,巩固新知. 1.学生列式,主题图.看第一组有几个人,这是几个8?怎样列式?(学生回答) 并让学生独立列出2个8,3个88个8的乘法算式. 2.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指算式,这组题有什么特点?(被乘数都是8,乘数一道比一道多1,积一道比一道多8) (课件)记住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口诀.比如,忘了四八三十二这句口诀,谁知道可以怎么办?(想相邻的口诀,三八二十四,24+8=32;或者想五八四十,40-8=32) 3.记口诀.看卡片口算,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课件出示) 8╳5= 8╳4= 8╳2 = 8╳7 = 8╳1 = 8╳3= 8╳8= 8╳6= 4.背口诀,体会一下哪几句最难背.自己重点记这几句. 5.对口令.师生之间对,学生之间对. 6.填适当的数.(课件出示) 7╳( )=56 8╳( )=32 8╳( )= ( ) ╳( )=24 (最后一题鼓励学生用想出多种答案) 7.数学游戏:摘苹果(课件演示) 春天到了,我们给果树浇水、施肥,秋天苹果获得大丰收,哪个同学愿意帮助摘苹果。 (可以画一棵苹果树,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写得数,以8的乘法口诀得数为主,也可以有前面学过的题。有6个筐,每个筐上有四道乘法算式,没有得数。每组派一个代表,摘一筐苹果,即算出算式的得数去摘苹果,贴在等号后面,本组同学可以帮助,看哪组摘得又对又快)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学到的,学得高兴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活动目的: 1、了解百合花的含义。 2、能够运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百合花。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百合花的意义并能制作百合花。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卡纸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百合花图片让学生欣赏 你们认识这些花吗?这些花漂亮吗? 指名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制作百合花。 2、板书课题:百合花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怎样制作百合花。 2、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准备一张正方形卡纸 2)、在正方形卡纸上先画个像扒开的香蕉皮 3)、再在两个分叉上画上三个叉,像花朵了。 4)、花朵中间画天线,接着画花梗两个竖线 5)、最后画上长长的叶子 6)、用剪刀把画好的花朵剪下来粘贴到卡纸上。 7 )、再在卡纸上装饰些其它的小制作,这样一幅完整的小制作就做好了?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要求:1、制作新颖、独特。 2、保持地面干净、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3、作品展示、点评 将做好的作品放到讲台上,大家互相点评,选出最佳奖。 4、教师总结? 百合花表示伟大的爱,希望今天咱们把自己制作的百合花送给你们亲爱的妈妈。 教学设计方案 篇4一、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对"一双"、"一对"的概念不太清楚,经常会说出一些笑言。现在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找到一只,丢了另一只,或者是找到的两只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双双对对这个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一双"、"一对"的含义,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 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 三、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四、活动准备: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幼儿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里,主要是考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再次强化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六、活动反思: 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或"一对××"。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由20xx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⑴ 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 与友期行 ②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 门外戏 ④ 尊君在不 ⑤ 待君久不至 ⑥ 相委而去 ⑦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 下车引之 ⑨ 元方入门不顾 ⑵ 翻译文言句子: ①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⑶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⑴ 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⑵ 问题探究: ① 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⑴ 陈太丘与友期 ⑵ 太丘舍去 ⑶ 下车引之 ⑷ 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一、导入 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有谁知道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宋朝一个人特别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画成了的竹子模样,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说,后来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有了计划。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今后不管做什么事都应先做到有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课件—图一)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枝、竹叶) (课件—图二)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课件—框架图三) 1、竹竿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 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图四)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图六) 观看竹竿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2、竹枝 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如何更好的画好竹枝请大家仔细观看下面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3、竹叶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这四组竹叶可以用“一、八、个、介”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图八) 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图九) 观看竹叶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4、绘画步骤的演示 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观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 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观看竹子的绘画全过程。 问题: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三、学生练习 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练习中我们再播放一次绘画过程,同学们可以边看边画。(课件—音乐)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同时纠正错误。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对竹子的绘画完成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请你不要灰心,相信通过你课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如果这节课能够刘给你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思考,或者一个经验,甚至一个微笑的话,那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谢谢大家!(课件—图十) 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一、教学目标 : 1、了解并想像1970年5月1日,人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越北京上空时的情景,知道我国航天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乐;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能比较熟练地,根据词语确定字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想像人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东方红1号飞越北京上空时的情景,体验人们欢乐、自豪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课文第4自然段,特别是有关人造卫星和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词语理解。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乐。掌握第1、2、3自然段中的新生词语。学习用原来把上下文连起来。 2、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3、想像人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东方红1号飞越北京上空时的欢乐情景。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谈话:20xx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一号无人飞船,这次成功发射,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3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上天之梦迈步坚实的一步。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的情景。 3、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检查家庭预习情况 1、 自告奋勇朗读课文句子或段落就,其他同学点评。 2、 交流识字、学词。 (1)学生起立朗读本课生字,并挑选认为自己学得最好的或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告诉大家识字的方法。 师随机进行正音或分析字形。 (2)出示顿时、预定、返回等词语及带点字字义,训练学生给带点字据词定义。 (3)指名朗读课文。 (三)讨论课文第13自然段。 1、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怎么分。(学生读,并在书上做记号。) 2、交流,分层次。 3、研读课文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1-3段,边读边发现:从这三段课文中,你了解了东方红1号哪些情况? (2)自由交流。(东方红1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于1970年5月1日晚飞越北京上空;东方红1号从太空向地球发回《东方红》乐曲------) (3)除了写卫星,课文中还写了许多人的活动,仔细读写人的句子,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出了什么? (4)指导朗读有关句子,指导用原来把两句话连起来。 句子一:顿时,广场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句子二: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正经过北京上空呢! 读两个句子,想想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用哪两个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的? 练说,把句子补充完整: 1970年5月1日晚,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原来------ 人们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在夜空中缓缓移动,原来------ 从收音机中传来《东方红》的乐曲声,原来------ (5)讨论: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 (6)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本作业 1、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第4、5自然段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4、5段,默写第5段。 3、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体会顿号和叹号的用法。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并听写。 (2)指名朗读课文1-3段。 2、研读4、5段。 (1) 自由朗读课文第4段,找找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令人骄傲的成绩。 (2) 交流汇报。(卫星种类多,发射的卫星数量多,卫星研制时间只有20多年,时间短;技术高,能按预定轨道返回地球------) (3) 指名有感情朗读第5段,尝试背诵。 (4) 完成作业 本第6题;默写课文第5自然段。 (5) 背诵第4自然段。 3、作业 本作业 4、5题;背出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8课时: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师生之间产生矛盾与隔阂的原因,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老师主动沟通的能力,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感受老师工作辛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用感恩的心来对待社会。 二、教学重点:正视师生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并应用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实现师生和谐。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反馈教学法 五、教学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学生欣赏蜡烛的图片并联系蜡烛的精神。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如何?由此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二)、对比引入师生间的矛盾:通过同学解读古诗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欣赏歌曲《谢谢老师》来说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引入‘师生之间也有矛盾’。 (三)、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入一个学生被老师误解的材料,提出问题。 (四)、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导致刘浩气冲冲的原因有哪些?(同学思考再回答) 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个大组代表‘刘浩’,另一个大组代表‘老师’,来出谋划策。看看哪个大组的同学讨论积极,回答得好。 2、假如你是刘浩,你应该怎么办? 3、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 (五)、问题延伸,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 先调查一下学生中有多少人被老师误解并受到了批评的,然后请这些同学来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说的内容包括: 1、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2、你当时有没有去解除这个误解?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 (六)、学有所思 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刘浩的这个材料并思考:师生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哪些?先请学生回答,然后由老师做总结。 (七)、活动设计 辩一辩:老师的表扬对我的作用很大,所以学生只需要表扬,不需要批评。 一二大组为正方,三四大组为反方,进行辩论,时间在十分钟之内。 (八)、课后调查:请大家去调查你的老师,调查的项目包括调查表里的几项内容(调查表见后面的附表) (九)、老师总结 七、板书设计 师生之间 一、师生间也会有矛盾 (一)、正视师生间的矛盾 (二)、产生的原因 附调查表: 调查的老师所教科目:___________ 每天工作时间:____________ 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 ____________ 她(他)对本班级的期望:____________ 我们的表现令她(他)高兴的事:____________ 我们的表现令她(他)烦恼的事:____________ 她(他)承担了:____________ 她(他)得到了:____________ 通过调查,我们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 篇9一、课文理解: 课文写了旧社会农村的一个穷苦的孩子以挖野菜为乐,表达了对荠菜的特殊 感情,含蓄地反映了旧社会贫苦农民的孩子对自由的向往,也从侧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小学语文第九册课程辅导——16、我盼春天的荠菜。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课题“我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接着写“我”小时候馋是因为肚子饿,具体记叙了“我”因饥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遭到财主家的人凶狠地追赶的事,既反映了旧社会财主欺压穷苦人家孩子的罪恶,也是“我”对荠菜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课文最后写出春天带给“我”的希望。文中“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很值得我们深思。 二、学习重点: 1、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当段落由多个自然段组成时,经常 用到自然段段意归并法。阅读时,先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接着联系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哪几个自然段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取主去次,归纳出完整的段落大意。 《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二段(第2、3自然段)段意的概括(详见课本第六单元单元学习提示)。“自然段段意归并法”的难点在于对各自然段的段意根据主次关系进行取舍。在概括时应反复阅读体味才能确定,有时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件完整的事,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去概括。如课文第3大段(第4---8自然段),在对各自然段段意串连起来时,对语句进行加工,使之完整通顺。这段段落大意可这样概括:“我”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广阔的田野上。 2、课文第9自然段“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蓝天上白色的云朵”,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程辅导——16、我盼春天的荠菜》。读这段话,要这样去理解:1、劳苦的人家辛勤劳动了一年,秋天收起来的粮食大多被财主剥削去了,家里一点粮食,不够一家人生活,冬天只得挨饿。2、穷人盼望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一到,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可以挖野菜来充饥。3、“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多好吃了”。这样的食物只有穷人孩子才感到好吃,因为它比挨饿好受多了,所以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4、为什么“挖野菜时会有那种坦然的心情”,而且感到是一种享受呢?这更是对荠菜有一种特殊感情的反映。因为如今去挖荠菜时,可无忧无虑,不必担心财主家的人拿粗木棍凶狠地追赶,还可以自由自在地看天空的小鸟、树上的杏花、天上的白云。 三、难点分析: 【难句理解】“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在 那个社会里,要是妈妈知道这件事,怎么会不哀愁呢?因为担忧自己的孩子遭到财主毒打,担忧财主会借此向父母敲诈、逼债。我怎么忍心看着妈妈再苦上加愁呢?孩子怕失去相依为命的父母,所以说“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四、参考资料: 荠菜,一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裂片有缺口,花白色,嫩叶可以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