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八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学生简介作者,明确识记内容 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1、抹{槛{绿{模{ 2、幢瞅瞥昵(黑板出示,在学生完成多音字时提问,两者同时进行,节时;纠错,) 三、学生自由读: 注意文中词语;思考,文中人物生活都很窘困,哪些语句或语段能体现出来,请在文中做一下标记。 四、下面我们先检测一下对文中词语的掌握 1、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暴躁 A账款昵称苔藓错综复杂 B倾泻扯淡口哨一筹莫展 C一幢暴燥窗槛唠唠叨叨 D纳闷颤抖数落转弯抹角 2、下面请同学们就各自找出的表现文中人物生活窘困的语句或语段进行讨论(可以分组)然后我将找同学回答。 明确: a用具:“她躺在一张油漆过的旧铁床上……”;“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推测他没有雨具,一个“透”字表现了出来;这一点可以不作讨论,看情况而定) b外貌:“……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 c经济苏艾靠画一些插图来生活,薪水少且不稳定;老贝儿曼主要靠做模特生活 d生活环境:文章的第一节表现了他们住所在偏僻的杂乱无章的华盛顿的一个小街道。(这一点较难,但也最重要因为这牵扯到文章的布局问题,这一节看上去可有可无,但实际上它给人物的出场以及人物的生存境况作了铺垫和交代,应多引导多启发。) 3、生活在下层的贫苦之人自身能够生存下去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自顾不暇,很多人往往会自扫门前雪。欧亨利的文章中的人物是不是这样呢?那么他们之间的情谊又体现在哪里呢?同学们请在文中标出。 明确: a苏艾与琼珊:她们5月相识直到琼珊得病的11月间相处融洽;琼珊得病苏艾对她的照顾(学生找到相应文句) b老贝儿曼对她们的帮助,尤其是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画作所蕴涵的浓郁情谊。(可以让学生叙述,培养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4、本文的中文译名有三个《最后一片叶子》《最后一片藤叶》《最后的常春藤叶》请结合自身理解谈一谈哪一个更好,简要说出你的理由。(题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分析最后一个:“常春”使人产生明丽光辉的联想,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暗示性、蕴涵力更强,能更充分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5、主旨: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 牧师听完了他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惟一的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他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他忽然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了。” 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我们可以通过沉淀自己使我们的胸怀更加宽广,走出困境创造辉煌。在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沉淀自己使我们像文中的苏艾和老贝儿曼一样用心去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人类的福音将真正的到来了! 6、总结:回扣这节课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小说三要素:人物: 环境(自然): 情节: 7、作业(看情形选则) a、苏艾与琼珊从5月相识直到琼珊得病的11月间相处融洽,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篇约200字的短文 b、假设琼珊在弥留之际让你带她给她的好友苏珊写一封感谢苏珊的信,请发挥想象写一封300字左右的信。 C、苏珊与琼珊参加了老贝儿曼的葬礼并写了一篇悼词,请想象它的内容,200字左右。 教学设计方案 篇2【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 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 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一、自学(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 (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二、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 蛇是翘舌音。 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成功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读文(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⑴ 出示句子: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⑵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 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四、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五、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二、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 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三、表演(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 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四、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写变、条两个字,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重新申请。 【教学建议】 一年级学生排演课本剧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时可示范引导。另外,教师可在学生搜集动物尾巴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的感人故事。文章想象奇特,情节感人,能给人深刻启示。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本文语言并不艰涩难懂,但内涵比较深,应引导学生在自己阅读、朗读的基础上,用心体会和感知童话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形象中蕴含的道理。由此,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谈话激趣入手,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自主识字、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以“爱心”为线索,引领学生层层推进,去与文本对话,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学习目标 1、正确默写“钻石、旱灾、干枯、赶紧、喜出望外”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爱的真诚及爱的神奇功效,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水罐发生的变化,发现规律和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过渡,引出本文课题 1、板书繁体“爱”字,感知意思。 教师简单小结:爱是神奇的,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2、过渡导入;让我们再次走进《七颗钻石》的童话世界,用心感受“爱心”故事。 二、检查指导,整体感知课文 1、听写词语:生生互评 旱 灾 干枯 喜出望外 赶紧 2、复述课文内容,理出故事情节。 师生交流,理出故事情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板书:空、有水、银、金、钻石、星座 3、默读课文,动笔圈画,思考问题: (1)水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这些变化? (2)课文哪些地方感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是哪些? 三。精读1-2自然段,初感水罐神奇 1 、指名读第二段:体会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交流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句展开读书活动。 (1)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2)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 2、引导读第一段:想象小姑娘找水的艰难。 (1)、比较干涸与干枯(可以让学生举例或出示图片比较辨析);明白从三个方面写了旱灾的严重。(多媒体课件演示旱灾画面)教师介绍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2)、引导想象体会:小姑娘曾去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小姑娘找水的艰辛。) 3、启发感悟神奇:理解水罐神奇的变化。 (1)、过渡引入:这真是个神奇的水罐,在小姑娘最需要水的时候装满了水。指导朗读水罐发生变化的语句,读出神奇的味道。 (2)、找到水以后,小姑娘的心情如何?理解成语“喜出望外”(遇到出乎预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感悟小姑娘对妈妈的一片“孝心”。 4、指导表情朗读:感悟小姑娘的孝心。 指名读;范读;学生练读;配乐齐读。 四、品读3-5自然段,感悟母女博爱 1、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爱的足迹。 思考:水罐又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认真读读刚才画出的句子,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2、集体交流,体会重点语句。(逐段进行)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 想象小姑娘让水的情景,表情朗读相关课文。 (2) 重点研读母亲的话语,交流感受。 (3)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朗读,再悟爱的真谛。 五、拓展延伸,让爱再度升华 1、引导续写:围绕“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想象清泉出现以后,给小姑娘家庭或灾区人们带来的变化写一段话。 2、归纳小结: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变化?揭示变化的规律。 3、配乐表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作业超市(请同学们从下面自选习题,课后完成)。 1、爱讲故事的你,讲一讲这个故事; 2、爱写作的你,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与课题响应又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过程的挂图,几盆盛开的花。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具准备: 花生生长过程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认识找、生。出示课题16 小松鼠找花生。齐读课题师: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吗?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 想想哪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评价。 2、认识两中的生字。 3、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格外和鲜艳是什么意思?(格外:表示超过一般,有特别、更加的意思。鲜艳:指颜色明亮而好看。)你会说鲜艳的什么? 4、指导读句子与对话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突出金黄色、格外要读出赞美的语气,欣喜的心情。 五、学生第三、四、五自然段 1、找三个同学接读课文。 2、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可是也没见着一个花生。他想是谁把花生搞走了呢?奇怪说一句话?这句话小松鼠并没有对哪个人说,这种说法就叫自言自语。 组织学生讨论: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 并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3、指导朗读: 他等呀、等呀,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 是谁/把花生/搞走了呢?(口里低声说) 六、练习朗读全文。由较好的学生领读,特困生练习读。 七、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八、布置作业 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九、谈一谈: 学习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练习书写本课3个生字。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分组读课文。 2、认读生字、组词。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1、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 指导写字: 里:先写日,写扁一些,最后一笔是竖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 果:先写日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下面的撇、捺要左右伸展。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我会读。 ⑴自由读词语 ⑵同位互相读 ⑶请同学们齐读、指名读 ⑷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如:生医生、先生、生产、生活 2、以《花生找到了》为题,让学生把故事讲完,并说给家长听。 3、调查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藕、土豆、山芊、萝卜、山药、荸荠) 4、讲评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5一诵读提示 全诗抒情气氛浓厚,感情强烈而又深沉,诵读时,要注意把握全诗感情的基调和变化。 二整体感知 全诗共十五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由奔放向世人召唤。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联。第二部分为第三节到第十三节,写大海引发的诗人的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第三节到第七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第八节到第十三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最后两节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这首诗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专制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三鉴赏要点 1.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2.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 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3.人与自然相逢、同一并重构世界的瞬间。 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诗人把岛、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已是诗人改变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照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一了。这一瞬间,海是诗人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思维流程,也是解读这首诗的一个关键。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 1、 通过尝味、说味、画味活动,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地运用语言及不同的线、形、色大胆构图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1、 各种味道的食品,如:奶塘、柠檬、苦瓜、辣味牛肉干、黄连、姜糖、穿心凉糖、话梅糖、酸梅糖、秀逗糖等等。 2、 活动室布置成演播厅场景。 3、 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等作画工具。 4、 作画时用的轻松的音乐磁带和游戏结束时用的激昂的音乐磁带各一盒。 教学过程: 一、幼儿进入演播厅,自由结伴分别入座红、黄、蓝队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猜一猜,画一画”节目的演播现场。我是主持人小樊姐姐,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来宾:这是红队,欢迎你们!这是黄队,欢迎你们!这是蓝队,欢迎你们!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幼儿:ye!) 二、尝尝味道,说说味道、猜猜味道 1、 师:今天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要请你们来猜味道,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味道吗?(幼儿回答) “我这儿有一个百宝箱,里面就装着各种味道,现在我要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到百宝箱丽尝味道,等你尝好了味道就告诉大家你的感受,但是你不能直接说出你吃的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味道的,而是要告诉大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你会想到什么事情,猜对的小朋友所在的队就可以加上100分! 2、 教师启发性示范。 3、 幼儿进行游戏。 4、 教师小结各队得分情况。 下面我们就进行第二个环节“我画,我画,我画画画“(幼儿:ye) 三、尝尝味道,想想味道,画画味道 1、 师“每个小朋友拿一个小纸包,打开细细品尝,然后合上眼睛慢慢体验是什么味道,再想想怎样用画来表达,用笔画出来。 2、 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画味道,教师巡回启发指导。 3、 启发幼儿抓住自己的感觉,大胆发挥想象,大幼儿都上来介绍自己的画。 3、 幼儿互相观摩、交流、评价谁画的味道最生动最有趣。 师“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有两颗爱心,一颗代表100分,你可以把爱心送给你认为画得最有趣的最好的画。“ 4、 请嘉宾加分并点评。 五、在音乐声中结束 师:现在分数出来了,红队---分,黄队---分,蓝队---分,今天的冠军队是—队,让我们一起来祝贺他们。 把味道画出来真有趣,我们回家后再尝尝别的味道,然后再把它画出来,好吗?今天的节目就到这,谢谢大家的参加,再见! 课后延伸: 1、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味道,并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2、 尝试着画其他感觉,如声音、冷、热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齐读课题。 2、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次美术课上,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老师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刚才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用~~~~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读。 2、集体讨论交流: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指名说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再读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呢?(引入学习第1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理解体会指导朗读也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三、学习第1318自然段。(明结果)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1318自然段: (1)、读:小组内用平时喜欢的方式读。 (2)、议:老师怎么做?怎么说?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并谈体会。 (3)、做:完成《作业本》第4题,小组内交流检查。 (4)、说:每个小组派代表准备发言。 2、讨论交流: (1)老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随机组织学习。 课件出示学生的变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导朗读体会) (2)老师还怎么说? 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引导理解:【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自己站在教室中间演示、看课件上杨桃图片) 【3】说一说。(课件出示:当我们看见别人()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 指导朗读再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总结提升。 1、看作者长大后的资料:(课件出示) 2、听了这些,你又有什么体会? 3、再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课件出示、齐读) 4、总结提升: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随机板书:实事求是) 五、写格言。 导入:通过这堂课的讨论交流,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最想说的,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板书: 23、画杨桃 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目标 : 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重点:(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 一、看图说话: 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1、位置;2、形态、3、结构、4、材料、5、周围环境、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二、看课文是怎么说明的: 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 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2、建筑时间、3、使用时间、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 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1)历史悠久; 2)非常雄伟; 3)制造奇特; 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整体把握课文 教学过程 : 一、通过对赵州桥以及卢沟桥的说明文字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认识?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第九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说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读全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认识? 自由发言。 二、研究说明的语言的特点 处理课后联系第二题 再读课文找出语言准确的另外的例子再加体会。 三、对你所了解的世界名桥加以介绍。 四、介绍你的家乡的一座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