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宜黄县县学记》阅读t练习及答案 |
范文 | 《宜黄县县学记》阅读t练习及答案 (宋)曾 巩 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皇佑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与?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若夫正心修身,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 (选自《曾巩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刑罚措 措:搁置 B.圣人之制作尽坏 制作:创设的教育制度 C.故其材不赋而羡 羡:(令人)羡慕 D.而无教养之渐 渐:熏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 輮以为轮 B.盖以不学未成之材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何其周且速也 穷且益坚 D.唯其令之一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4分) 译句:▲ _________ (2)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4分) 译句: ▲ _________ 4. 本文中,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有哪些?请概括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C 羡,多余。 2.D(A.“为”,治理/成为;B.“以”,用/因为;C.“且”,并且、又/却D,“之”,助词,主谓间取独) 3. (1)译文:进行教化(教育)的极限达到这样的地步,鼓舞天下人,但人们却意识不到(不知道)自己跟着它走,哪里用得着用强制手段(强力)啊! (“为教”“极”“其”“用力”各1分) (2)译文:仁政不能推行的原因,贼寇强盗案件累积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这些吗? (“所以”“刑罚”“以”各1分,判断句式1分) 4.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小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举止,修身齐家;大可以改善社会风气,推行仁政。(1点1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