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顺序 3/8(3/4-1/6) 5/6-4/92/3 7/123/14+7/8 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中国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出示:同学们买了60米的彩绳,做大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3,做小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绳?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 (2)60(1/3+1/2) =20+30 =605/6 =50(米) =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习 3/420/17-3/43/17 6-6/13-7/13 (5/6+3/4) 12 师:如果把最后一个算式的字母6换成7,4换成5,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还简便吗?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此类计算题要注意什么?也要按照怎样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 1/2 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则混合运算歌 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照;心平气和不烦燥,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顺序,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习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中国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分析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整的思路。 2. 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交流留于形式。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 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4×3=12(人) 4×3+7 7+(4×3) 12+7=19(人) =12+7 =7+12 =19(人)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以及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 地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必要性。同时在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7+12÷3 43-24÷6 18÷3+67 54÷9-3 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 12-3×4 4+4÷4 =24+4 =9×4 =8÷4 =28 =36 =2 ( ) ( ) (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6题)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单纯的计算练习形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疲倦和懈怠,所以适当采取竞技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还要学会根据情况正确选择。】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3课题名称 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同级混合运算 重点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掌握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同级运算的两步式算式的运算顺序的脱式计算”和“初步体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两方面的内容,重在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脱式计算的方法。 难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懂得了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最简单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还不是非常的清楚和了解,很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乱的问题。 教学方法 利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法、发现、讨论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映东风小学图书馆的动画,吸引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学生设问题。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尝试探究,明确规则。 1.尝试解题,感受规则。 (1)分析解题思路,初步感受规则。 ①出示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来了38人,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 ②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独立解答。解答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口述,板书:53-24=29(人),29+38=67(人) 学生口述,板书:53-24+38=67(人) 这一种综合算式是怎么想的呢?可以这样列式吗? (2)认识混合运算 请学生观察左边的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求出中午剩下的人数,再去加下午来的人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减法,一个加法;而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既含有减法又含有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 (3)学习书写规范,应用运算规则。 示范:刚才这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 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了便于第二行的算式和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边说明边板书) 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和上面对齐,再写出得数(板书)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谈话:对于混合运算,你能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计算的顺序,先算了什么,再算的什么。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小结 你们今天学会了什么呢?有什么样的收获? 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4设计说明 1、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以及一些相互关联的知识的复习。 教学过程中,把比的意义、性质,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等知识作为重点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进行系统的复习,使学生对比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2、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 在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过程中,不但回顾了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而且将两者之间的区别进一步细化,加强了学生对比的认识和理解。在复习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把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点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分数混合运算和比的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借鉴教材“独立思考”板块进行回忆整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构建知识网络。 师:怎样展示相关的知识才能叫人一目了然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吧! 引导学生有序地回顾,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示范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学生对所学的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从而学会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的方法。 ⊙分类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说一说: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巩固练习。 比一比,算一算。 +÷× ÷×÷× 2、复习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1)复习各种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在小组内举例交流各种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然后全班汇报。 (2)巩固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32×20÷+ 3、复习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解决典型习题。 ①一种服装原价120元,现在降价。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元? ②一种服装降价后的价格是96元。这种服装的原价是多少元? (2)对比两道题的异同。 相同点:题中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不同点: ①题单位“1”已知,用乘法解答。 ②题单位“1”未知,用列方程法或除法解答。 (3)交流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注意事项。 学生相互交流,全班互相补充。 4、复习比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102页3题) (1)引导学生找出隐含条件,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2)结合习题复习比的意义及比的各部分名称。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叫作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作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后项。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5教材分析 1.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的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2.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但是四则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仍然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是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突破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在学生交流中根据题意来理解和明确运算的顺序。 教学目标 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6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 2、认识连乘算式,会计算简单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试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 问题情景 出示课件情景图,通过谈话引出小区新建楼房问题,让学生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1、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计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2、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预设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4、认识连乘算式,讲解计算过程 5、出示连乘的计算题,对计算方法加以巩固。 三、 思维拓展 1、出示情景题1,让学生自己读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2、出示情景题2,让学生试着用综合算式解决。 四、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简短的谈话引出新建楼房问题,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明确“一栋楼”的概念,为下面的计算做准备。 交流时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每一步是在求什么。通过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自己的方法得到认证,同时还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不同想法,让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充分考虑这些可能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 两道连乘的计算题,既是对计算方法的练习,又是为下面自己列连乘算式做准备。 这又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通过这道题,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以及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道题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知识内容的升华。这样用分步列式的同学也尝试到了列综合算式的好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新知识的用途,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师:同学们,我这有几张城市建筑的图片,咱们先来看看。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高楼,体现出一个城市雄厚的经济实力。这几年,我们石家庄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到处都是高楼耸立。最近,有家开发商又要新建楼房了,他们打算在一个生活小区里新建楼房,用来解决一些居民的住房问题。他们的设计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师:图中这是几栋楼呢?像这样的一排楼房,就是一栋。一共要建8栋这样的楼房,每一栋都有5个单元。 师:那么这个小区建成后可以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呢?先自己算算,然后四个人一组互相交流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自由发表不同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代表性的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第一种情况: 在回答问题时,先有学生回答出用分步算式计算,再有学生回答出用综合算式计算。 生1:12×5=60(户)60×8=480(户) 生2:8×5=40(个)12×40=480(户) 生3:12×5×8=480(户) 师:真不简单,一道题就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12×5×8=480(户)这个算式,是把两个乘法算式合成了一个算式,像这样的算式叫连乘。那你们试着把这个分步算式也改写成连乘算式吧。 第二种情况: 在回答问题时,可能第一个学生就用的综合算式计算,首先表示肯定,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老师再讲解连乘。 生:12×5×8=480(户) 师:这种方法挺巧妙。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生:(其他同学回答) 师:刚才第一名同学的方法是把两个乘法算式合成了一个综合算式,这样的算式叫连乘。 第三种情况: 可能在回答问题时,没有学生列出用综合算式计算,这样就等学生们回答完,老师加以引导,列出综合算式。 生:(找2、3名学生回答) 师:像这样的两个乘法算式,我们可以把它们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板书), 这样的算式叫做连乘。 师:连乘算式的计算是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板书) 师:我这还有两道连乘的计算题,你们试着做做。(用投影展示2名同学的计算结果,说计算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开发商解决了问题,大家表现的都很棒。我这还有一个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出示课件) 师: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做一做吧。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学生列的是分步的算式,要加以肯定;如果有学生列出了连乘的算式,要予以表扬,但不做硬性的要求 。 师:刚才同学们用数学知识解决了那么多问题,真行!我家邻居小明暑假去旅游了,照了好多好看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看?那咱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他照了多少张相片呢?大家一起算一算吧!(出示课件)你们能不能尝试列综合算式呢? 生:能! 师:试着做一做吧!谁来说说你的做法 。 生:(找2名同学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讲解)说得很好!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