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年级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
范文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提升学习力。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于潜移默化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四、教学方法 品读法、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人类拥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丰富的情感世界里,我们尽情的享受着亲情、友情甚至于爱情。我想请问同学们,在这三种感情里,哪一种感情将伴随着我们从呱呱落地的婴孩至白发斑斑的老人呢?(亲情)对,亲情,亲情是我们人类世界中最丰富、最动人的情感之一,不少的文人墨客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你们读过关于亲情的文章吗?(生答) 师:很好,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咱们学过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和学生齐背)。今天,我们将一同用心灵去聆听一首亲情、人性和生命的赞歌,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营造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共鸣,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课文营造的人性美)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是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第二是学会筛选信息复述课文内容。 (通过听觉刺激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学会筛选并整理信息。) (三)人物性格分析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探究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 母亲:疼爱孙子 妻子:贤惠、孝顺、善良 儿子:天真、活泼 (教会学生从文本入手,快速完成人物性格分析,达成教学目标) (四)自学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提问。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说出来和大家一块讨论解决。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个成语来概括。 (六)情感体验 1.情境假设,引发思考 假设你们一家人在看电视,在只有一台电视的情况下,爷爷想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要看新闻,你要看动画片。此时遥控器在你的手上,你会怎么做? 2.讲述亲情故事,激发感情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年仅两岁的女儿。有一天,妈妈趁女儿熟睡的时候外出买菜。这个时候女儿醒了,找不到妈妈,于是她爬上了桌子,爬到了窗户边。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了楼下买菜归来的母亲。她向妈妈伸出了双手,从楼上扑了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妈妈冲到了楼下,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而这位年轻的母亲却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永远离开了人世。事后,消防队员们做了这样一个测试,同样的距离,同等的高度,还有一个同等重量的沙袋,可测试的结果却是没有一个消防队员能接住沙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消防队员接的是没有生命的沙袋,而母亲接的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情。我们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精力、心血甚至是生命! 3.朗诵本班同学习作《我的母亲》,引起共鸣。 (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七)迁移拓展 请同学们以口头作文的方式讲述你的亲情世界里发生的你最难忘的一幕,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既是情感教育,也是作文训练。较好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七、教学反思 (一)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2.在教学方法上,我有意识地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3.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4.在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时,我有意识地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不足 1.后半部分,由于时间问题,给学生读的机会太少,而且疏忽了朗读指导。 2.我的情感有些强加给学生了,应该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地感悟文本,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3.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 七年级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2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当然,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习习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浓浓亲情,让学生在家庭里、生活中学会尊老爱幼,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练笔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字词的预习、积累工作。 2、电教准备: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问题激疑,情境导入。) (聆听音乐《我们的田野》,播放关于春天田野美丽的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当你置身于美丽的田野风光时,你最想干什么? 生:(回答。) 师:散步,多么惬意的事情,欣赏美丽的景色,满怀美好的心情。今天,让我们用这份美好,学习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文章——《散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一方面起始年级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课前利用工具书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完成让学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1、读前工作 ⑴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qí)霎时(shà) 拆散(sàn)水波粼粼(lín) ⑵出示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适时点拨。 ⑴两个字概括故事内容。 ⑵文中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⑶关注记叙要素,用一段话概括故事内容。 4、教师归结:我们于平常小事中感知到故事的美。 (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设计意图: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文本有进一步的关注,以情感为主线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关注人物,美的人物为美的情感做铺垫;学生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情感,并能深层次地探究作者的写作主旨,感悟作者对于生命与责任的思考。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1、学生合作、探究。 2、教师适时点拨,归结。 3、探究内容。 ⑴世间万物皆有情,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亲情。 ⑵在充满浓浓亲情的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请圈点勾画文中语句并具体谈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 母亲:年迈、顺从、谦让。 “我”:孝顺、有责任感。 妻子:贤良、温顺。 儿子:顽皮、有灵性、懂事。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大家彼此谦让、互敬互爱。 ⑶文章在表现“亲情”的同时,还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在文中找出(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提示]:生命与责任。(探究并朗读感悟。生命:重点探究第四段;责任:第六段、第八段,重点探究第八段。) ①关于第四段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提示]:“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生命律动。 ②关于第六段、第八段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示]: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出于对各自背上的亲人的关爱,出于对生命的赞美和爱护;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补充: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散步>的写作契机》 ③教师归结:美好的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去珍爱。 (四)教师归结 (设计意图:把握知识;升华情感。) 初春田野——生命 分歧——亲情 背——责任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设计意图:句式训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亲情感悟的思索和分享;“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练笔。) 1、教师导入: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请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亲情,按照要求完成仿写练习。 2、仿写句式 要求:按照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习。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是,。 亲情是,。 3、学生完成之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六)结束语 亲情,是人生永恒的美丽。高尔基说过:在岁月的长河里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亲情,最难以割舍的还是亲情。 我想,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地诉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 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七)作业 课外小练笔:写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尽量用上“以小(事情)见大(情感)”的写作手法。 附:板书设计 初春田野——生命 分歧——亲情 背——责任 七年级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人物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我们最近刚写过作文“我家的财富”,许多同学这样写道:我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我家有一份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爱。是啊,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与温情。今天我们就跟随莫怀戚一家的脚步,去感受一下他们家最珍贵的那份财富。(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读前工作,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qí)霎时(shà)信(xìn)服 水波粼粼(lín)嫩(nèn)芽 散:sǎn散文,松散;sàn拆散,散步 2、用一句话来概括。 提示: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初春的田野上,我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散步) 与文章第一段进行对比(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第一段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但是语序上做出了调整,更加强调了散步的人。 三、品读课文,分析情感。 1、赏析第三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在这里谁本来是不愿去散步的,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还能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三段,赏析“熬”字。熬:忍受,忍耐,“熬”字更能体现出母亲度过冬天的不容易,表现了母亲因年老体弱而艰难过冬的痛苦情状,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太迟了,太迟了”“总算来了”可以看出“我”的焦急与迫切,更能看出对母亲的那份疼爱。 齐读第三段 2、赏析第四段,指导朗读。 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烘托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 重点品读“咕咕”,可以让学生不同声调地去读,感受泉水起着水泡的活力。 齐读第四段。 四、抓住冲突,深入理解情感。 1、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但是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什么原因呢? (母亲年龄大了,当然想走平顺好走的路;儿子还小,想走有意思的小路。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路有意思?大路平顺好走,小路蜿蜒但有意思,母亲身体又这么糟糕。) 2、“如果你碰见了他们,你会帮助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替他们选一个合理的办法。” 作者最终做出了什么选择?为什么?(补充:伴同母亲的日子不多了。)从中看出了作者的那份孝心。适当点一下妻子的贤惠和儿子的懂事乖巧。 3、但是母亲又是如何选择的?母亲选择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可以让儿子背着过去,母亲主动做出了退步,雍容大度,而且方法也十分的.高明。 所以最后一家人在阳光照耀下,愉快地走向那条小路。 齐读第八段,谈一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世界”大词小用。 (作者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世界”一词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和妻子对生活、对家人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品味冲突,升华主题 1、在散步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小分歧,但是正是在这冲突中让我们格外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幸福与美好。 那么,在这个家庭解决分歧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我们从作者莫怀戚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 这个家庭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儿子尊重孝敬老人,事事先考虑老人,这些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家的家风。 创作背景补充,所以一个家只有有了孝,有一个良好的家风,这个家才会和谐美好。 2、莫怀戚写出了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从写作方面你可以向他学习到什么?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语言方面:环境描写 结构安排:重点写矛盾与冲突 …… 六、小练笔(作业) 假设:周末写完作业你终于可以看会儿电视,期待已久的动画片马上要播出了,但这时姥姥却提出十分想看戏曲频道,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续写一段话,要求写出具体解决冲突的过程,并且在其中能够体现出你家的良好家风。 七年级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四、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