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 |
范文 |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通用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情怎样表达出来的。 2、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这首歌与本课有什么关联呢? 二、研讨点拨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作者离开外祖父时候,是多大的孩子? 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自由说) 师:看来,关于外公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她都不懂什么呢?(生自由说) 师: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读懂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呢!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早已不在了……可是读懂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啊!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看看你从文中哪能体会到老人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呢?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了这些思念家乡的诗外公想到了什么? 师: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生自由说)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读出外公的伤感。(指名读) 师:读了思乡诗,触动了思乡情,外祖父落泪了。你还从哪句话体会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深情了呢? [出示句子]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指名读。思考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能体会到外祖父当时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为什么会这样?(生自由说) 师: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就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一种事物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梅花)那他对梅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生:喜爱) 师:你从文中哪看出外祖父特别喜爱梅花呢?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着读出外公的这种小心。(指名读) 师:我感觉这位外公的动作不够轻,谁能再轻些。(指名读) 师:从外公的动作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你还能从其他地方感受到吗? [出示句子]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那就让我们把外祖父的气愤表达出来吧!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师:外祖父如此喜欢这幅墨梅图,它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呢?你们想看看这幅墨梅图吗? [出示墨梅图] 师:看了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啊!我只不过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公竟大发脾气?是这幅画价值连城吗?(不是)那是什么?(在外公的眼里,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是祖国的象征,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实质上是爱祖国。) 师: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知道是哪段?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段话是对不懂事的孩子说的,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这样认认真真地说,他仅仅是对孩子说吗?请你默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出示句子] 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师:你们想看看雪中的梅花吗?(想) [出示雪中梅花图] 师:看到了吧。大雪压在枝头,有的梅花上都结了冰,然而梅花却凌寒独自开。看到此景,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梅花呢? 师:让我们带着新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出示句子] 她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生:我还有个问题:写梅花这里为什么用“她”呢? 师:表面上看“她”指的是梅花,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其实“她”指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再读一遍第13段,请你仔细体会。(指名读) 师:谁来说一说“她”指什么?(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师:梅花冬天开,而“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就像梅花一样: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齐读) 师:你们能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你们说觉得个个都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人物,在外祖父眼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什么精神?(梅花精神) 师:外祖父怎么说的谁能把这句话读出来。(指名读) 师:“秉性”指的是什么?(本性)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齐读“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这不仅是梅花的精神。在外祖父眼中他还是什么精神? 师: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借物喻人) 师:由此可见,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具有梅花精神的有气节的中国人,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在读这段,再次感受外祖父喜爱梅花之情吧!(齐读)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知道在莺儿回国前,外祖父为什么把他最珍爱、最宝贵的画送给莺儿了吧?谁能说一说。 三、交流感悟 小组合作完成 师: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是希望莺儿也能像梅花一样,继承和发扬梅花精神。那为什么在船快开时,又送绣有血色的梅花手绢呢? 师:[出示梅花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梅花都有什么颜色? 师:那外祖父为什么送给我锈有血色的手绢呢? 师:在什么时候送的?(临行前)外祖父的心情怎样?(特别难受)从哪看出来的?(泪眼朦胧)外祖父为什么又哭了呢?(他想回国,却回不去,爱祖国,眷恋祖国……) 师:在这种情况下送给我血色手绢为什么呢? 师: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人对故土怀有纯真的感情。这是海外赤子的一份赤子之情啊! 师小结: 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就是一颗深藏着的爱国心啊!他自己不能回归祖国,他要让自己的心回归祖国。这颗心就是啊的魂啊,他要让自己的魂回归祖国!这也是一个海外赤子的一片赤子情。让我们通过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来感受外祖父的这颗心,这份情吧!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四、拓展延伸 师: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长留星洲吧!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 [出示课件]墨梅图 师: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梅花图,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生自由写,然后汇报) 师:老师也给这幅梅花图写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时把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句话。 师总结:同学们,现在正是初冬季节,转瞬冬天就会来临,你或许会惧怕,或许会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过,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习了《梅花魂》这篇课文,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你不如意时,牢记“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课题“梅花魂”不仅指梅花精神,也象征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象征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2、创设良好氛围,体会外祖父深沉的眷恋祖国之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采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结合近反义词方法、举例子的方法,理解“秉性、朦胧、气节”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突破方法 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解题释“魂” 1、课前交流梅花材料,。 2、板演“魂”字,指导写法。 3、解释“魂”义,质疑引趣。 我们知道课题中的“魂”字就是精神的意思。那课文中的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呢? 二、自读课文,多元感知“魂”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感受最深的句段,相机疏通词句。 (朦胧—蒙 秉性 眷恋 衰—哀 稀罕 玷污 郑重) 三、品读重点段,感悟“爱国魂” (一)感受梅花的形象品格,体会“梅花魂” 1、同学们,课文中哪一段向我们具体讲述了梅花的精神?(出示13小节内容) 2、指名读,齐读。什么是“秉性”? 3、在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外祖父的话,文中那些句子介绍了梅花的秉性?(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课件演示“梅花傲雪”。看,这就是梅花,它在百花凋谢时凌寒独放,它在寒霜雪雨中昂首盛开。难怪外祖父要这样赞美它,读—— 难怪外祖父要如此喜爱它,读—— 也难怪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去吟诵它,读——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面对这圣洁的梅花,你认为它的秉性是什么?出示词语学生齐读(傲然不屈、临危不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顶天立地、一身正气、永不言败、奋勇直前、坚守信念、无私奉献 ),这就是梅花的秉性,这就是梅花的魂啊!这就是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二)感知梅花的象征意义,体会“民族魂” 1、(1)外祖父仅仅在歌颂梅花吗?在读读这一段,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举例理解“有气节”,生接着往下说。 (2)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那些历史人物?理解“有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头可断,气节不可丢。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2、这些铁骨铮铮,坚强不屈的人物,就像这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所以外祖父说——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3、、祖父眼里这已不是平常的梅花,分明是英雄的化身。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 4、这些有气节的人物代表的仅仅是自己吗?对,他们代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代表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引说)因此,外祖父赞美梅花,就是——赞美祖国,外祖父喜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三)揭示“保存”的真正含义,体会“爱国魂” (1)在离别的前一天晚上,外祖父送我他最宝贵的画,让我好好保存。他让我保存的到底是什么?(爱国心,不但自己爱国,还希望下一代爱国,教唐诗宋词的真正用意,送我们回国的目的;梅花秉性,他想让我铭记这样一句话“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告诉自己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也外孙女牢记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2)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读读这意味深长的话语,触摸老人那颗赤子心。 (3)正所谓“一言一语总关情”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情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 四、回读全文,深化“爱国魂” 1、一哭,吟诗思乡情更切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课件出示诗词,指名读。 (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几句诗所表达的情感?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勾起外祖父那思念祖国的一片深情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想到了久别的祖国,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让我们试着读出这份思乡情。 2、二哭,不能回国泪满襟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引读句子,交流感受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当外祖父知道自己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想象写话,走进内心 看着这个省略号,在痛哭之后他可能茶不思饭不想 ;可能彻夜不眠,垂泪到天明 ;还可能—— 还可能—— 望着那心爱的梅花图 眺望祖国的方向,他会想起什么—— 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播放歌曲《思乡曲》。 (3)诵读古诗,升华情感 如画的风景,淳朴的人们,白发苍苍的妻子,那梅花的风姿……看不到了,所有的这一切,他再也看不到了,那动听的笑声,那熟悉的乡音……听不到了,再也听不到了,耳边回荡的只有那催人泪下的诗篇,再读前文古诗词 3、三哭,离别送绢寄心愿 “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在离别的瞬间,外祖父的心情怎样?(伤心,痛苦)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外公这么伤心、痛苦呢? (2)看着亲人离去,想到自己不能回国,外公心如刀绞,此时此刻,他递给我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其实他想真正递给我的是什么?(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浓浓的思乡情,一份希望) (3)瑟瑟的寒风中老人含泪送别,充满希望的他会对我说些什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五、品味话语,升华“爱国魂” 1、指读重点句:“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引读重点句。 漂泊异乡的外祖父遇到外国人欺凌时,他会对自己说—— 回到祖国的作者历经种种磨难时,她会对自己说—— 在我们学习落后时,在我们比赛失利时,在我们生活不如意时,我们要高声对自己说—— 3、总结:梅花有“魂”,魂系每一个中国人;做人更要有“魂”,魂能直起你的腰杆。让我们记住这盛开的梅花,这感人的爱国情,记住这句做人的准则——“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3课 题:梅 花 魂 (第2课时 讲读课) 执 教:程 鹂 学 校: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中华路小学 设计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强调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使学生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同时,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借助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梅花的象征意义及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沉的眷恋之情。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3、品词读句,积累拓展文本,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5、教学难点:理解梅花的象征意思,体会外祖父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所寄托的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软件媒体:文字、梅花图、音乐 教学步骤 (一)激情引趣 导入新课 师:(导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赞赏过梅花?欣赏过严冬里的那一枝独秀的花之傲骨?诗人王安石、陆游、画家王冕,甚至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曾写下词句盛赞过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感悟梅花的的深刻喻意。(板书课题) 师:(谈话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你认为本文就是单纯的在写梅花,赞美梅花吗?那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回答。 师:板书(外祖父 、喜爱梅花、思念家乡)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回顾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以美的导语,刺激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生兴趣,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学习内容中,使学生乐学。 (二)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师:过渡语,引导学生找出外祖父的言行使幼时的她产生哪些不懂的问题。 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当时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生:汇报 师:小结,问:作者后来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从文章哪儿可以看出她懂了? 生:回答,引出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初步理解最后一段;从学生主体出发,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自觉提出问题,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体验情境 升华情感 师:有感情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老人曾经的胸怀。 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表现老人喜爱梅花,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词句,用笔划上,思考后做批注,然后,相互谈感受。 生:向全班谈感受。 师:重点指导(1)第三段的描写(出示课件中的墨梅图及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进行细致刻画人物的写法指导。师重点指导(2)第十三段外公说的关于梅花的品格的那段话。(课件出示重点语段和雪中梅花图片)教师指名读文。 师:从这段里,你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 师:你觉得像梅花一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都有谁? 生:汇报古今民族英雄。 生:继续汇报从哪些地方看出外公眷恋祖国的。 师:引出“血色梅花”讲解其深刻含义(播放《我的中国心》乐曲)。 生:体会、感受。 师:(过渡语)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屡见不鲜,怎么又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段吧! 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深入文本,理解内容;第三段内容学习;理解第十三段关于梅花品格一段话;让学生由乐学到会学,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适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用语文的能力;创设情境,以读为突破口,理解文章重点语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意在补充信息、拓宽视野,对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意在紧扣一个“魂”字,层层推进,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理解外祖父的爱国心。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四)适时训练 拓展延伸 师:(过渡语)载着无尽的思念的船远去了,我们仿佛听到了老人心中要回国的呼声,作者成年后含泪写下这篇文章里面寄托了多少对外公的思念与赞誉!每当作者看到那墨梅图手绢,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能替她说出来吗? 师:课件出示(每当 仿佛看到 想到 ) 生:写作训练。 设计意图:利用文本资源,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情动而辞发,提升表达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五)归纳总结 入情悟理 师:(结束语)岁月无情,外公走了,老人终究没有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请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愿同学们都成长为一位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依据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文本信息内化为情感体验。 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4一、设计理念: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强调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使学生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本文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读中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二、学情分析: 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元学习,能文“我”交融,受到作者的文与心的感染,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五、教学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今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学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折节 颇负盛名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板书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段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并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配乐) (2)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句子:“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学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姓名。 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回祸福避趋之。 陆游王 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完呢?(指导读好四个“愈”,强调“最”字)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课文句子:“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1)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哪些更深的了解?“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思乡曲》) (2)交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学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段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画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特别是一次次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悟到了梅花的品格,体会到了“外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真正做到了读中悟情,以读表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利用文本资源,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情动而辞发,提升表达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作者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像“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明白作者以《梅花魂》为题的意图,再次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格和中华民族不折不挠、历经磨难而不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最后,在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歌声与黄山、黄河、长江、长城的画面中结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八、课外拓展 1、小练笔:写一篇《赞》,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 2、课外积累思乡的诗词。 【学生自读首尾段,体会写法及好处,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特别是课外拓展中设计的小练笔,更将读与写有机地渗透,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双赢”。】 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知道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通过品读分析第13自然段,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高洁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感悟外祖父由爱梅,赞梅到借物喻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先学后教,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阅读既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美的体验,更变成一种"创造性鉴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12自然段,谁能说一说外祖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说) 2、交待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外祖父,进一步感受这位华侨老人喜爱梅花,热爱祖国的情怀。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直奔重点,以点带面,自然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二,品读分析第13自然段 1、默读13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13自然段,想一想: (1)外祖父为什么喜爱梅花 (2)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把你的理解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本身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集体交流 教学估计:学生理解的内容 (一)梅花是最有名的花 出示课件:"这梅花……有骨气的呢!" (1)交流: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及课文中的句子交流自己对梅花的了解和认识。(指名说) (教师随机出示梅花图片,体会"不怕风欺雪压")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要求:带着对梅花的喜爱,敬仰之情来读。 (4)默读理解:"她"的含义。(揭示借物喻人的内涵)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感受"它""他"和"她"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她"的含义,从而加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为后面的读提升了情感的'铺垫] (5)小结:外祖父之所以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板书:品格,灵魂,骨气) (二)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的品格 出示课件:"几千年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1)品读理解: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应是怎样的人 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气节的人 (指名说) (2)介绍有气节的人物: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 (指名说) (3)小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气节的人,就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他们的精神就是——梅花魂! (4)深入理解课题: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 (引导学生理解不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让学生讲一讲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三)外祖父的期望 齐读,要求:读出你对梅花精神的理解。 4、师生齐读13自然段 要求:带着对梅花精神的爱,对有气节的人物的敬仰,有语气地朗读。 5、师引读: 1)他时刻告诫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像梅花一样(生接):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2)(联系第15自然段)船快开了,泪眼蒙眬的外祖父又递给莺儿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她是在告诉莺儿,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像梅花一样(生接) (3)外祖父分明也在告诉我们所有的人。(生接:作为一个中国人……)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和教师饱含深情的引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小结: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对这位华侨老人如此热爱梅花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一位无限眷恋祖国的爱国华侨,他由爱梅,赞梅所表现出来的是拳拳赤子之心,楚楚爱国之情,他代表了一个个漂流海外的华侨老人的心声和爱国情怀。 请大家带着这份尊敬和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升华 加深体验 1、说话练习 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时站在海边眺望着祖国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要求:认真思考之后说一说 (出示课件) 看着船儿越漂越远,我_____________。(指名说) 2、写话练习 假如你是莺儿,想像孤独的外祖父会怎样寄托思乡之情 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今天你最想告诉外祖父和众多海外华侨什么呢 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课件出示:我仿佛看到孤独的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告诉外祖父和所有的海外华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内进行交流 4、展示,教师随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分别走近外祖父和莺儿的内心世界,加深对梅花魂的理解。小组内的交流能使写作能力较差的孩子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选择性作业: (1)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段落。 (2)继续搜集赞美梅花的诗句背一背,搜集梅花图片在自主园地展览。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内容,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品格 梅花魂 灵魂 民族魂 骨气 自我评析: 一,课前准备 本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对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为此,我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读书外,还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室阅览,向他人了解,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内容的课文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梅花以及历史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使学生在对梅花图的欣赏,梅花诗的感悟,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的了解中走进文本,走近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爱梅,眷恋祖国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目标确定 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设标,力求使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差异教学。 三,课中实施 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课文。分析交流时,我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 (和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和自身资源,采用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入体会外祖父喜爱梅花的缘由。并运用换字对比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通过学生讲述有气节的人物故事,进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 四,课后延伸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后延伸部分,我安排了说话和写话练习,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需要,提供学习资源。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分层作业 我设计的学生作业分三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内容,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六,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听说读写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实现有差异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提高,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课前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吗?他上夜校学习时,老师曾教他一句话:──谁还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人心里都揣着一颗中国心。香港著名歌星张敏明唱过一首歌,叫《我的中国心》。出示歌词,师生齐诵:“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身在海外的华侨谁没有一颗中国心呢?打开书27页,看文中插图,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侨,他双目凝视着梅花图,他在想什么?又想对他的外甥女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梅花魂》。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它也有魂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3)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三)自由读文质疑问难 1、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上批注。 2、标出读不透的地方,作上记号。 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梅花高尚品格,学习梅花的品格,陶冶自己的情操。 2、理解梅花魂,从外祖父爱梅花中,体会华侨热爱祖国眷恋祖国的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外祖父的语言、行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言行及文章线索,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赞美和描写梅花的诗文,以及归国华侨为国家做贡献的事例。 2、准备《思乡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 1课时。 【设计理念】 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赞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全文以梅花为线索,抓住外祖父的语言、行动、具体生动地讲师述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身的故事让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许多诗句赞赏梅花。谈谈你收集到的诗句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背《墨梅》《梅花》等古诗。 生:傲雪经霜、不畏严寒,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过度: 师:有一位身处异国的华侨老人,他一生酷爱梅花,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学习《梅花魂》后,你就会理解老人的感情。 二、指导自学,自主读书 1、师:读了课题,你想知到什么? 生:围绕梅花讲了那些事?题目中“魂”是什么意思?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 2、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 (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后交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体验) 三、交流体会、深入理解 1、畅谈读书体会,探索人物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努力及理解、表达能力) 2、答疑讨论: ⑴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⑵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域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⑶外祖父把梅花当做什么象征? ⑷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 四、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播放乐曲、分角色读。 五、课堂拓展、丰富知识 1、汇报自己知道的古人思乡的诗句。 2、阅读欣赏: 一 雪梅争香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香, 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有雪, 支梅并作十分香。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