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创意说明】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在叙述方式上也独具匠心。阅读本文,学生既可感悟到自然的美丽、童心的可贵,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又可认识一种全新的写景方式,指导自己的写作。 设计本课时,我将情境创设、知识领悟和方法指导并重,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会”并“会学”。首先设置情境,引出课题,然后入境赏文。我将赏文的三大境界作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进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第二板块为“研读质疑”,引领学生进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境界。这一板块又由三部分组成:读与品、读与思、读与悟,朗读贯穿整个散文教学的始终。“读与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感知文章的景美、语美、情美;“读与思”则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发现,探究质疑;“读与悟”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后感悟,是由“形”到“神”的升华。这“三部曲”是由“学会”走向“会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三板块为“迁移拓展”,引领学生进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教师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交流,知、情、意、行在此得到完美的结合,实现了美的领悟、美的延伸、美的再塑。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和朗读整体感知,发现“美”。 2、通过读与品、读与思、读与悟进行研读质疑,鉴赏“美”。 3、通过联想与交流和课余练笔进行拓展和迁移,升华“美”、创造“美”。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步骤】 导语:同学们,你看到过晨曦穿越层林,在枝条上跳跃吗?你欣赏过落叶飘零到水上又在漩涡中起舞吗?你感受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吗?你静听过午夜梦回花开的声音吗?如果你没有,就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吧,让我们一起去山中访友吧!(板书课题、作者)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面,静听范读,思考:作者到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标出精彩的词句与段落。 设计意图:学生们是一群在城市水泥钢筋丛林里长大的孩子,森林里的一切对他们而言是陌生的,但他们骨子里有着对自然的向往,音乐、画面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唤醒了他们的潜意识,营造了一个美好情境,把他们带入了“山中”,初步感悟作者“所访之友”,整体感知课文。 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读与品: ⑴ 学生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美文?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怎样学”的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⑵ 讨论明确:鉴赏美文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词语、句式、语段描写的角度,修辞、意境构思等等。 ⑶ 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是哪一位?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品析: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我认为最细腻的描写: 我认为最精彩的段落: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触、嗅、视等) 设计意图:对学生提出的鉴赏文章的角度进行总结归类,找出最接近他们的中国,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并且明确各小组分工,确保讨论扎实、有效,不是浮于表面。 ⑷ 小组汇报,班级交流。 ⑸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再对比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评评哪一段文字更优美,并说明理由。 走进树林,青翠的树枝,随风摇摆,上面有鸟儿在歌唱,随风摇摆,露珠在树叶上闪闪发亮。大树的根须深深地扎进了泥土和岩层,吸取地下的水分和养料。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更深地品味本文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灵气飞扬,文笔的生动活泼,字里行间的诗情画意。 2、读与思: ⑴ 请生再次朗读质疑。 ⑵ 学生提问──讨论──交流──解决。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本身比回答问题更重要”,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时间,再在班上交流,师生互动,完成知识的深化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3、读与悟: 作者从山中众朋友身上领悟到了什么?阅读本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 设计意图:架设课本与生活的桥梁,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生活的启迪。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积累与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风景的诗词或散文? 设计意图: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整合,知识的归类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联想与交流: 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清晨踏着露水进山,而此刻夕阳已涂抹了小路,该回家了,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此时此刻,山中的朋友会对我们说些什么?你又想对山中的朋友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生活本身就是童话”,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表达能力,在美的情境中再塑美! 3、结语: 喧嚣尘世,碌碌人生,在工业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水泥与钢筋日渐密集的层林里,我们已距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可是,飞鸟、游鱼、老树上的一抹新绿、石缝里的一颗嫩芽和我们人类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别忘了用纯真的双眼去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美丽;别忘了我们和大自然有一个约会;别忘了,我们相约爬山去;别忘了,我们相约看海去……(荐读汪国真的《看海去》画面、字幕、配乐。)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将目光由课本转向浩瀚的书海,将思维由“山中”投向广袤的大自然,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延伸与升华,让语文课堂有情境而无穷境。 4、布置课外作业: 假设自己是家乡的岳阳楼,写一段与游人互诉心声的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让学生自己动笔用文字描绘“美”,再塑“美”,读写结合,实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 【设计反思】 《山中访友》通篇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发自心底的爱,感情饱满。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即意境,也就是诗情画意。散文和诗词的情形不同,但富于诗情画意、境界鲜明的散文,一定是好散文,而本文就成功地营造了一个物我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童话般的意境。教学本文时,可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操。 《山中访友》里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融情于山中,山中的万物都成了我的兄弟姐妹,“宇宙的人情化”(朱光潜先生语)在本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特点,并探究取得这种效果的艺术手法,例如拟人手法的运用、人称的变换等。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美”,又能轻松地自主、合作、探究“美”的根源,成了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我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审美层次相结合,将学习过程划分为三种境界,三境界既是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渐进又是给学生搭建几个认知的平台,还让学生在得“鱼”的过程中学会“渔”,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构建一种新型的充满民主、张扬个性、激励创新的“对话式”和“板块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2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启示。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学生理解得都很深刻。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 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 生:5 师:5是什么? 生:5个手指 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 生:4个空隙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 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师: 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 (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 (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 预设: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 三、建立数学模型 1、化繁为简 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出示活动要求: (1) 结合生活情境,独立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画一画、找一找、算一算的'办法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同桌合作。 (2) 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导总结规律,完成板书: 小结:1棵树对应1个间隔,最后一棵对应的间隔没有了,棵数比间隔数多1。你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新发现? 板书:两端都栽: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师:如果老师下面空格里的全长填上40米,那么你能不画图列式得出答案吗?100米呢? 预设:40÷5=8? 8+1=9(解释8表示间隔数) 4、回归应用 (1)师:那回到原来的题目全长改成500米,会算吗?那么我把数字再放大变成1000米,怎么做? (2)全长100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都种),要种多少棵? 5、小结:其实今天的学习我们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板书:以小见大或化繁为简)也就是像这样遇到数据比较大或比较繁琐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数据、一个简单的草图找到规律来解决。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出示:为美化校园环境,建安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0米的小路两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 交流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植树问题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师:这些树、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点来表示,植树问题就是研究这些点和间隔关系的问题。 2、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摆了6盆花,如果每两盆花之间在插一面小旗,一边能插几面小旗?两边呢? 3.同学们排成一队去参观,从头到尾一共12人,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2米,那么这列队伍长是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两端都种,学生读题。出示房子,师:现在还是两端都种吗? 预设:只种了一端 师:现在间隔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呢? 再出示一个房子,师:现在还是只种一端吗? 预设:两端都不种 师:那间隔数和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材说明】 《难忘的一天》主要写了我为邓爷爷做电子计算机表演的事。文章通过我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的心情变化及邓爷爷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邓爷爷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与期望。因为这类课文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看,学生非常地不喜欢,课文的意思又很浅显,而有些词语却非常难理解,因此本课教学因以读为主、以字词为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地心情和对邓爷爷地崇敬之情。 3、在阅读理解中积累词语。 4、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能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和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读懂写邓爷爷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高兴地、仔细地、亲切地、紧紧地、顺利地、兴奋地、赞许地、沉着地)体会爷爷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与期望。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搜集有关邓爷爷的图片、资料和小故事,了解关于计算机的知识。 【教学预设和主要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讲述难忘,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师:你们这么活泼可爱,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的事,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你们想听吗?那么小眼亮起来,小脸红起来,小手翘起来。(师讲述一个难忘的故事)。 2、那么长的时间我都忘不了,用一个词来说,那就是──难忘(板书)并指导难字的写法,生书空。 3、老师有难忘的事,你们有吗?(学生讲述难忘的事)。 4、看来难忘的事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有给人启迪的,有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也有一件难忘的事,我们一起去看看他那难忘的一天。(师板书课题)。 二、感知全文、识字 1、通读全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读文,大体了解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愿汇报学习生字情况,提醒学生以下面的形式来汇报:我会读**这个字(词)请大家跟我读。 4、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减少学生的琐碎记忆。如:算的最下面部分,可引导学生用开或升字去掉第一笔的方法来记忆。有些字,学生易记错笔画,还可以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算的中间是个目,而学生常少写一横,就可编顺口溜睁大眼睛算仔细;步字学生常多写一点,可编顺口溜走了一步,路程就少了一点来帮助识记;组词,造句展示。 三、交流好词,读通课文 1、认识了生字,谁能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读通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字字清晰,要发挥文中的拼音的作用。) 2、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各种程度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情况,做到全员参与。 提出听的要求:仔细地听,看谁读得正确,待会儿大家都来评一评。把读的目标落实到正确地读之上。 3、刚才我们读得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句子太长了,再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得句子找出来请教一下大家。 指导读长句。如:① 我为邓爷爷/做了/电了计算机表演。② 想到马上就要/见到邓爷爷,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③ 我沉着地/操纵着计算机,顺利地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来。教师要范读,画/处要做自然停顿处理。 4、学生练读长句。做到正确、流利。 5、几个比较难读的句子读流利了再回到课文中去读,一段一段地读流利,全篇课文就能够读流利了。 6、你在读课文的时候,有哪些词你觉得很不错,要推荐给大家的?(全班交流、划出好词。) 教学设计方案 篇5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透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好。 二、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个地方是哪儿?(播放海浪声音) 2.看,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浪花图) 3.看着这些浪花,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好吗?(生自由读) 3.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已经把这几个词拼熟了,读会了。(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这些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吗?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5.掌握了这些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更流利了。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不过这次的朗读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朗读要求:在这3个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呢?请用铅笔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6.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7.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几句话,等会选一束你最喜欢的小浪花读给大家听。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浪花的美丽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1.老师想先选一束我最喜欢的浪花送给大家。(师范读) 2.因为老师很喜欢这束爱提问题的小浪花,同样也喜欢爱提问题、认真学习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3.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听见无数的浪花都争着跑过来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在提问呢!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小浪花的声音好吗?(生模仿)我还想听听浪花由远而近的声音,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指导朗读哗哗) 4.看老师手势分组朗读,读出浪花由远到近,一浪接一浪的感觉。 5.让我们开开心心地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读吧! 过渡:下面老师想听你们来读,选一束你最喜欢的浪花吧!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二)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1.一起读读这句话。 2.连天涯说明什么呢?形容什么也能用连天涯呢?(沙漠、草原)能通过朗读把连天涯的感觉读出来吗? 3.其实,在这一束束的浪花里,还包含着一个孩子美好的愿望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孩子的愿望。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为什么让海水变淡水?(因为我们地球上的淡水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海水变淡水,庄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时庄稼会长得更加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农民伯伯也会有更大的丰收。) 5.这个孩子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浪花听了可高兴了,不住地欢叫着(引读哗哗)能把浪花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6.这个孩子想着想着,眼里一束束的浪花仿佛变成了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一大片一大片,一直连到了天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7.谁愿意带上孩子美好的愿望来读这一节。(指名读女生读) (三)一束束浪花像马鬃 1.为什么喜欢这束浪花呢? 2.让我们来看看万马奔腾的场面吧!(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哪个小朋友能读出万马奔腾的气势呢?(刚才**读得很好,但老师怎么听都只是一匹马在奔跑啊。谁来出出主意,怎样读才能有万马奔腾的气势呢?) 4.生齐读。 5.在这束气势澎湃的浪花里又藏着孩子怎样的愿望呢?谁来替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出示句子) 6.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勇敢、敢于冒险、自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探险、戏、黑鲨)我们勇敢地来读读这句话吧! 7.这个戏字也道出了孩子心底另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动物和人类也能像朋友一样一起友好地玩耍。 8.让我们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和万马奔腾的气势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一束束浪花像彩绸 1.自由读读这句话,你脑中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这里的金疙瘩指什么呢?(其实海底就像一个金库,等着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去开启,那里不仅有许多的鱼类,藻类,还有石油,天然气、煤像这里的金疙瘩就是指海里无穷无尽的资源。) 3.听了孩子的愿望,海浪也和人们一起来欢庆,听,它又一次唱起了欢快的歌(出示哗哗) 4.请喜欢这些浪花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五)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1.你觉得这是一束怎样的小浪花?(温柔)从哪里看出来的?(抚摩) 2.请女生一起来当当温柔的小浪花吧!(指导朗读) 四、感受比喻的美 1.(再次出示5句话)读一读,说说你发现这5句话有什么特点?(比喻句)它们分别把浪花比作什么? 2.是啊,用了比喻,浪花在我们眼里就更可爱,更美丽了。 五、有感情朗读,再次感受浪花的美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千资百态的浪花,多么美好;三个孩子的愿望,多么美好。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浪花,再来听听这些孩子美好的愿望吧。(伴乐有感情朗读整首诗) 六、拓展 1.老师很想知道在我们班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谁来说说?(出示句式:一束束浪花像,) 2.看着这些浪花,相信每个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吗?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信封上,让海鸥把你的愿望捎给浪花,带给大海。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