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李时珍》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关于《李时珍》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出示像片、介绍人物 二、检查预习 1、分节朗读课文 2、区别药方、古方、良方 三、学习单元提示 1、明确这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会给课文分段。 2、指出给课文分段方法很多,我们先学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讲清这种方法的一般步骤: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四、阅读课文,按照学习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小节 节意 分段 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第一段 立志 2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二段 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第三段 编写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五、重点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谁能说说李时珍为什么下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呢? 生:因为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 2、有哪些缺点? 生:不全、不详、不对。 3、那么,他是怎样编写的呢? 生:注意积累经验 到各地去采药 访问群众 4、你能用上一些关联词把他怎样编写的过程连起来说吗? 5、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6、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流传广) 六、总结 教学反思 过去的教学,我将这片老课文当成一篇初次阅读的新课文去认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站在读者、作者、编者、教者这四个不同的角度去钻研教材,我重新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一、学生经验为起点,丰富学习资源,拉近生本对话的距离。 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但是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李时珍的不怕艰苦,不怕危险的精神难以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导入的几分钟的时间为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人物,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因此,课前,我利用中午语文阅读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李时珍的书籍,上网查阅李时珍的资料。这样的教学设计,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相关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 二、以自主置疑为切入点,捕捉学生兴趣点和难点,以学以教。 在以往的备课中,我们常常设计一连串的问题给学生。这些问题并非生活中的原始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来的,是教师为了教学而精心设计、加工出来的,往往脱离学生实际,甚至还会扼杀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相关资料及初读课文后,说说为什么称明朝的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而引出《本草纲目》一书。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这本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2、为什么要编这本书? 3、他是怎样编写这本书的? 最后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使教学走出教师烦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的局面。 三、深研读、析其疑 根据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个研读专题进行自主阅读。例: 师:你解决了哪个问题?从哪些句子中得到启发的? 出示: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药性和药效;还有一些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说说一部比较完善的哟啊物书是怎样的?再来看看这句话的标点,能不能调换次序?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又重视了学生言语实践,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又如在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时,我让学生说说你从李时珍编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找找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为什么令人感动。 生:我感受到了李时珍编书的艰难。我是从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中体会到的。 生:我深深感受到了;甚至编书所经历的危险。我是从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这儿体会到的。 生:我感受到了李时珍的虚心,他本来就是医术高明的医生,还要访问老农、渔民、猎人。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本设计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悟,让他们带暗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课文,让他们在文本和自己内心中走了个来回,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对话解决了问题,更深刻感悟到李时珍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及刻苦钻研、勤于实践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是学到渠成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