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常规教学对生物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对策论文
范文

常规教学对生物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对策论文

摘要:分析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在教学形式、课程结构设置、理论实践教学的衔接、自主创新意识、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五个问题,同时从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环节、更新评价标准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模式;高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特别是当今世界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在这场竞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成了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然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加强教育改革,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才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当前高校教育模式对生物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

1.教学形式不丰富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形式绝大多数都是“灌输式”教学方法。老师主宰课堂一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读、写、记,不假思索地复制老师所讲的东西,没有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老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程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与专业结构都相对滞后。一是在课程结构上,一个专业的科目设置竟然十几年甚至数十年变化不大,在大量新的学科和新的知识不断涌现时,一些高校对这些却毫无反应;二是在教学中文理不通,各门学科的交叉渗透不够,专业教育过于狭窄,没有形成“厚基础、宽口径”的良性循环;三是课程内容大都是定论的东西,缺乏启发性、创新性的内容,没有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忽视了多规格、多层次人才的培养。

3.理论实践不衔接

长期以来高校对理论教学重视有佳,而对时间环节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实验课的验证性实验占大多数,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的创新性、综合性、开放性实验数量较少,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二是随着高校的扩招,人数剧增,经费紧张,用于实践环节的资金(如新旧仪器的购置维修、学生课外实习等)增加不大,甚至有所减少,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三是实践课程体系跟不上理论课程的优化和发展,陈旧过时,与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较多。

4.创新意识不强烈

由于“老师单方面的传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去死记硬背一些定论的知识”这一现象存在已久,致使老师和学生对从学习知识到创造性的运用知识都没有太多的概念。老师没有开展创新教育的意识,学生也缺少独立研究探索问题的机会,缺少从书本中、从定论中走出来的勇气和方法。老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思维模式单一固定、缺少积极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的问题。

5.教学条件不完善

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带来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教学条件相对不足,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不够,师生比例下降,教学设备陈旧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创新教育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不能使全面开展创新教育的平台及时完全搭建起来,导致广大师生开展创新活动受到种种限制。

二、加强高校生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1.转变教育观念

新的形势要求不能只重视对现实要求的满足而忽视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要树立“人人都能创造”的思想,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五个确定”,即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确立创新教育的观念;转变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确立通才教育的观念;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确立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念。

2.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型师资队伍。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关键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高校要在教师的师德建设、科研能力、知识更新、观念转变、业务培养等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能够在教学和科研中自觉学习、落实创新教育理念,开拓创新教育的新领域。

3.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加快教学内容的调整步伐,使教学内容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新颖性的特征。要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增加前沿新知,减少记忆性知识的分量,增加有助于提高分析心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容;密切关注学科的前沿动态,加强学科间交叉渗透,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  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屏弃“注入试、添鸭式”的教学方法,努力把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起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共同研讨问题,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

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手段,要利用好现代高科技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教育、多媒体教育、网络教育等来进行教学和辅助教学。利用这些新手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营造新的教育环境,将抽象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形象、有趣的知识形态,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创新意识。

4.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课程设置是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和具体表现,课程设置必须科学、合理,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课程设置首先要能够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到具体教学中去,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感和自身特性。其次,要能拓宽专业口径,把握好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加强综合课程和个性课程的设置,注重文理渗透。这些有助于学生网状知识结构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再次,要能够创新教材体系,要把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起来,体现教材选择的先进性,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引进、合编、改编国内外教材,同时要结合社会生产的实际和科技发展的现状,组织丰富的教学科研队伍编写一套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

5.加强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逐步改变现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要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工作、生产、科研的结合;二是要全面开展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分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三是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题目的先进性;四是要开展多种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创造更多的创新教育空间,使学生更多更早地参与科研与生产等工作;五是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互惠互利的公赢。

6.更新评价标准

学生和老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两个核心因素。只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才有利于形成教师创新教学实施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必须的宽松环境和自由空间。在评教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仅要看教师传授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注意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否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还要建立专门制度,从政策导向上,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思维和多种能力培养的方法并努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评学方面,一是要以创新教育模式取代应试教育模式,构建起动态的、全方位的素质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考试形式上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二是要使考试真正体现“高分高能”,让考试在体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要使高能的学生在社会中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三是考试应以能力测试为主,能力测试可以测出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创造能力,这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个性进行正确评价,使学生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总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在社会变革不断深化的情况出现的全新培养模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有不断去探索实践才能找出一条适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6: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