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美术教案 |
范文 | 【推荐】美术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了解公交车的形状特征和运行特征。 2.能夸张画出公交车及车上车下的人物。 3.养成礼貌坐车及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公交车的形状特征及坐车的人物特征。 教学难点:能抓住公交车特征,描画细致、有情趣。 教学程序: 一、尝试绘画 讲评小结 (一)找4——5位学生,让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尝试画出一辆公交车。 (二)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发现问题。 小结:1、学生基本能把握公交车的外形。 2、缺乏对细节的描绘。 3、对车窗的表现各不相同。 4、学生作品多为简笔画。 (三)板书课题:公交车上 二、组装零件 认识结构 (一) 教师出示课件:少了零件的公交车 1、零件散落一地:车轮、后视镜、车灯、雨刮器、牌照等。 2、学生指出零部件应放置的正确位置。 (二)教师提问:你还能回忆公交车内还有什么配置吗?(转 载 于: 原文地址/thread-269179-1-1.html)张表现 1、在普通公交车的基础上拉长公交车,长的更长。 2、在双层公交车的基础上再将公交车加层,高的更高。 3、将公交车的车窗变得更大更宽。 (三)构图指导: 1、认识评价构图:出示三幅公交车的作品,选出构图最为恰当的一幅。 2、出示三幅构图定位有问题的作品,学生想办法修改和调整。 ①、公交车画小了可在外围加一层,画错的部分可巧妙变为车身与车窗的分割线。 ②、公交车画短了可想办法再补加一节。 ③、车窗画小了,就将绘画重心转移到车身图案或车身广告上。 ④、车窗画大了,则可透过特大落地窗有充分的面积添画车内更多的零部件或人物。 总结:车身外轮廓的大小和位置决定公交车在画面中的大小和位置。 (四)根据学生各自的时间与能力适当添画人物。 人物:坐、站立、老人、小孩、孕妇……都可以表现 五、创造表现 作业要求:用夸张的方法画一辆公共汽车,并添画车内或车外的人物。 1、 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2、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 遇到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当着全班及时点评。 六、评价拓展 1、 你画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公交车? 2、谁的画面丰富而有趣? 3、画出了哪些细节或零部件,各个零部件的表现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吗? 4、车上有那些人物?又分别有什么样的动态或表情?他们手上提的,头上戴的又是什么? 5、欣赏公交车正面与背面的作品、立体公交车作品 美术教案 篇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尝试利用取景框取景,学会选择表现高大或宽阔效果的取景,学习常用构图方法,有选择地写生建筑风景。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知道取景构图的基本方法,运用有变化的线条表现出有对比因素的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都市的建筑美,学会观察和表现建筑的方法,关注家乡建设的发展,提高写生风景的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选取一组景物并组织构图。 教学难点:合理的构图与景物的取舍。 课前准备: 教具:活动的取景框、记号笔、彩色笔、照片、范画 学具:画纸、记号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语言讲述江桥七八十年代的景象 2、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述,简单描绘景色图 3、教师在学生作业的基础上,出示江桥当时风景照片(ppt出示) 4、介绍相机内取景框的作用,引出取景框在写生中的运用 5、介绍横构图的特点:体现广阔感,适合表现当时江桥大片的农田,低矮的建筑。(ppt出示) 二、如何构图 1、学习制作取景框,教师指导学生用手表现一个可以变化的取景框 2、取景框的使用方法:眼睛与取景框的距离始终一致,观察调整景物在框内的位置 3、出示江桥近几年的代表建筑图片,介绍竖构图的特点:表现建筑的高耸感(ppt出示) 4、分析江桥的代表性建筑图片,指导学生如何构图 (1)、突出主题:确定画面中的主体,在画面中占据主要位置 (2)、画面平衡:不可一头重、一头轻,一边大,一边小,一边多,一边少 (3)、对比变化: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相互衬托 三、取景方法 1、出示江桥集聚区办公楼的图片,用取景框分别表现集聚区办公楼的近景、中景、远景(出示集聚区办公楼整体及局部照片) 2、分析近、中、远景的特点:近景不仅仅是把靠近自己的景物画大,还可以画出近景的局部,远处相对较小。中景往往要突出主体的全貌,是画面表现的重点。远景一般是全景式的表现,给人以宽广之感。作为一幅完整的风景画,构图时一般要把近、中、远景都考虑在构图中 四、指导范画 1、范画:以集聚区办公楼为写生对象,用取景框取景构图,画出小构图 2、把小构图放大,指导如何用有疏密等变化的线条表现建筑物 五、学生作业 1、以电子城为写生对象(投影出示电子城照片),用取景框取景构图,画出小构图,并提示表现建筑物要有疏密等变化的线条。 2、教师巡视指导。 六、欣赏与评价 1、作品展示。 2、作业评价标准 画面是否有稳定感 主体是否突出 线条是否有变化 3、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交流、互评 七、内容拓展 1、启发学生:当周围都是高大的建筑物时,我们还需要什么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漂亮更和谐? 2、从以前的老照片看到现在的新江桥你发现了些什么变化呢? 把景物写生放在学生熟悉的江桥,使学生能切身感受江桥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取景框的运用,能让学生理解构图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构图。近、中、远景的运用是个难点,通过对照片的对比分析,学生加深了印象,作品的表现也更为丰富。 美术教案 篇3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影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欣赏黑白摄影、欧洲剪影和剪影作品,在比较鉴赏中,了解不同色彩、形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找影子游戏”、“做影子造型”、“画影子形状”等活动,发现生活中光与影子的关系,了解影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引发创作兴趣。 2、学生通过欣赏黑白摄影、欧洲剪影和剪影作品,在比较鉴赏中,了解不同色彩、形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3、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剪纸制作。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安排和启发学生自己收集关于光和影的生活现象以及艺术表现作品等方面的资料。 2、彩色纸、剪刀及其其他手工创作的工具。 三、教学过程: 1、用幻灯投影机导入新课。手的动作、剪纸、形体动作、身体的动作进行投影,让学生发挥想象。 2、、欣赏黑白摄影作品,对作品中光与影的艺术处理形式和形象,谈自己的感觉。 3、引导学生针对对作品中黑白对比的强烈反差视觉效果发表看法。 4、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故事剧,可用剪影的形式制作剧中的角色形象。 5、演一演:学生之间以跟随某一个同学的背(身)后做影子模仿表演的方式,展开表演活动,以肢体的形态造型为主要表现内容,并配合音乐作品进行伴奏。 6、游戏活动 A、边唱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引发学生对影子的兴趣,体验快乐。玩法:全体学生站成圆圈面向圆心,一、二报数结对子,一数在前二数在后,二数学一数的动作,反复进行,然后交换。 B、游戏开始时,选择一首熟悉的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7、猜影子: A、获得新经验:能够设计多种动作构成有趣的影子,并根据自己的想像猜出影子的造型,共享想像创造的乐趣。 玩法:3——4个学生一组,猜拳决定出一人为猜影子者,其他学生背队阳光或灯光。面对墙壁做各种动作,当设计者出口令后,猜影子者猜出墙壁各种影子的造型,并与其中一个做动作的学生交换角色。替换也由猜拳决定,反复进行。 四、教学建议 1、采取自评和相互的方法,对自己及同学的剪纸(影)作品进行,并在班里展示这些作品。 2、对欣赏过的马帝斯剪纸作品进行图表式的调查,归纳同学们的意见,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美术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了解制作植物标本的简单过程(清洁_____压平干燥____固定)和方法。 2、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进一步建立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采集各种植物的植株或根,茎,叶等。 2、幼儿自带一本厚书和报纸(报纸拆成书的大小)若干张。 许多大小不一,形状,颜色不一的卡纸,透明胶若干卷,干净的抹布若干块。 活动过程: 1、观察各种植物,巩固对植物各部分的了解。 我们采集了许多不同植物,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2、了解保存植物的方法。 (1)怎样将各种各样的植物保存起来,可以经常看看呢? 引导幼儿讨论,知道可以把植物及植物的各部分做成标本来保存。 (2) 出示刚采集的植物。这样的植物能马上做标本吗?为什么不行? (3) 提供已干燥的植株比较。请你们看看摸摸,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植物做成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刚采集的植株里有水分、容易烂,所以要让植株干燥后才能做标本,做标本的植物应该是清洁,干燥,平整的。 3、学习清洁,干燥,平整植物的方法。 (1)任何清洁这些植物,让树叶平整,干燥呢? (2)教师介绍材料,出示清洁,平整,干燥植物的方法。 介绍材料:抹布,书,报纸。他们有什么用? 示范过程:教师选一片完整无缺的叶子(或植株)用抹布查干净,翻开书,垫进一张报纸,平整的放上树叶,再蒙上一层报纸,将书合上。 教师带领幼儿耐心,细心的操作。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