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中考写作人物素材:春节压岁钱的来历
范文

2016中考写作人物素材:春节压岁钱的来历

导语: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写作素材,欢迎查阅,谢谢。

2016中考写作人物素材:春节压岁钱的来历

压岁钱,汉族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岁(压祟)。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两种的,其中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来历

北宋神宗年间,某年春节夜晚,有个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南陔,跟随大人在街头观灯游玩时,不料被歹人掠走,想勒索王韶一笔钱财。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车子经过,南陔大声呼救,歹人放下南陔仓皇逃跑。后来,宋神宗得知此事后,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从此"压岁钱"在民间流传开来。

历程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压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清·曹雪芹《红楼梦》: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压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民国以后,方孔圆钱基本取消,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意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如今的纸币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纸币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梦话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

铜钱

铜钱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竟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多活几年。

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压惊

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炮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避邪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

压岁钱

压岁钱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至于压岁钱”的作用,就连《资治通鉴》这样的正史也给证明”。书的第二十六卷中说到杨贵妃生子时,就谓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赐给儿子一道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从史料看,从汉代到清末,长辈在过年期间给晚辈包压岁钱的主要目的跟唐玄宗喜赐洗儿钱”一样,就是避邪去魔。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秦始皇,他铸造的铜钱孔方兄”独领风骚两千年。之所以铜钱孔方兄”广受欢迎,跟其天圆地方”的造型很有关系,而天圆地方则是从《易经》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来的。这说明钱”从开始到衍变都被赋予了神魅”色彩和神奇”力量。如此看来,老百姓用此物避邪去病驱魔”等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大事

2200年前

汉代压岁钱可真是寓意鲜明, 钱的正面都刻着祝福语,比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等。

1400年前

唐朝过年有散钱”习俗,但据说朝拜习俗只在宫廷盛行,民间尚未流行。

1000年前

宋元时期,春节被定在正月初一这一天,散钱习俗也由此变成了长者给晚辈包压岁钱。

100年前

民国以后的压岁钱基本和今天很相像了,长辈用红纸包100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 的寓意。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喜欢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意味着连连好运、连连高升。

20世纪50年代

币制改了,压岁钱于是也就开始五分、一毛地给,还得磕响头作毕恭毕敬状才拿得到呢!不过,那也乐得屁颠屁颠的”,和其他晚辈买小鞭炮、零食。

20世纪60年代

压岁钱”可能是几块糖,那时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差,一年到头见到糖的时间并不多。用几块糖替代压岁钱”很是不错,父母和孩子都很甜蜜。

20世纪70年代

前期经济状况还是不太好,到是压岁钱”真的是钱了,拜年磕头的孩子,大多能得到五到十元的压岁钱。后期度过童年的人要幸运得多了:虽然仅有几块钱,而且父母顺手塞给孩子而不会包成红包”,但是就足够孩子兴奋好几天了。这点儿压岁钱怎么花,全由孩子自己做主,没有功利,唯有甜蜜与快乐。

20世纪80年代

成长的孩子们更是幸运,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和压岁钱额度成正比。城市里的人给孩子的钱往往几十上百元,开始包成红包”发赠;

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压岁钱很稀罕了,身不动膀不摇地就能得个成百上千块——不过搁手里攥着的少了,有的被爸妈拿去了,有的存银行了,还有就是自己花了。

改变

近代以来,随着长辈在过年时包一块大洋给子女的情形出现

压岁钱

压岁钱,压岁钱的意义才发生重大改变。从此,压岁钱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渐结束,而其新担负的一本万利”、财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便应运而生……为什么钱能够担当避邪去魔的`重任呢?这跟中国古代的货币一出现就有一种神秘色彩有关。

众所周知,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就是海贝、龟壳等天然材料。特别是龟壳,龟的长寿带给人们神秘莫测的色彩,再加上龟壳奇特形状又刺激着人丰富的想象力,因此用龟壳制成的钱币就自然而然地被古人视为灵异神物,它的身上便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清代诗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说: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在现代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现状

压岁钱行情”直线上升。有红包者中,超过1/4网友收到的红包金额在3000元以上。春节期间,

20%的民众花费1000元以下,43%花费1000元至3000元,22%花费3000元至5000元,5%花费5000元至1万元,8%花费1万元以上。而且送礼在春节消费中的比重逐渐增加,达到了4000多元。

压岁钱”的感情成分、感恩意识和祝福意识逐渐淡化,很多人将压岁钱的多寡当做一种相互攀比的工具。不是对孩子的深情祝福,而是不良的物质教化和铜臭熏染,这应该及时纠正的。

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很多人陷入了物质化怪圈,一切考量唯利是图,而让真情、感情受到严重污染,未能为真情留下一片纯真的空地。让压岁钱摆脱物化和乌烟瘴气的攀比,让孩子得到真情、纯情的滋养和哺育。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8: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