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
范文 |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二、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四、精读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 教师范读。 (2)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 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 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教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三、精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教师小结。 四、总结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委屈 脚掌——又大又厚—— 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自豪 眼睛——双层眼毛—— 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认识“钮、构、英、炽” 4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未来城的奇特有趣。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激励学生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培养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随课文《未来城参观记》去瞧瞧,未来到底什么样的! 2 .板书课题。 (你们可以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写好了吗?写得漂亮吗?有我的漂亮吗?) 3.齐读课题。 4.解题。 大家读得真认真。那对于课题,你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吗?“参观记”是什么?有谁知道?(参观记就是旅游日记,是记叙文的一种。描述参观的景点风光,以及自己观赏时的感受。)明白了吗?明白了课题,看大家满脸迫不及的样子,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未来城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各位同学注意,我们乘坐着“幻想号”飞机慢慢减速了。未来城快到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要想顺利参观未来城,我们先看看有哪些学习要求。 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找一找:“我”和巧巧在未来城看到了什么? 2 .学生按自学。 (教师巡视、指导,“读书,贵在思考,请你们好好思考这两个问题”提醒学生思考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提醒学生动笔画画找到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体会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检查学生认读情况: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出示生字:按钮 构造 炽热 豆荚 (和煦) 重点指导读:“钮”的声母是n “炽”是翘舌音 炽热:形容温度极高、极热。 和煦:温暖(轮到哪位学生难读准的词语,即让这位学生提醒全班这个词的读音、解释词义。)对于这个词语的读音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个词的意思你能说给大家听听吗?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2、“我”和巧巧在未来城看到了什么?(板书:体育馆、绿色城、球形旅馆、大气泡)(2分钟) 四、指导朗读,感受未来城的奇特、有趣。 1.分组合作讨论。 (出示)讨论问题: 在参观的这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地方吗?小组内互相讨论。(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介绍,如:画一画再说、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合作表演、讲述故事、导游讲解等) 2.点名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并向大家介绍。( 相机指导朗读(个人读、分组读、齐读)) ◆(出示)看的是变形体育馆,它的入口处,有一排按钮,人们只要轻轻一按,体育馆就会像变形金刚一样,变出篮球场、游泳馆、滑冰场来,真是奇特有趣。指导学生读出变形体育馆的奇特有趣及兴奋的心情。 ◆(出示)导游华阿姨告诉我们,“绿色成”是模仿动物。植物的结构造出来的新式房子。有的房子像蜜蜂窝,叫“蜂窝医院”;有的房子像大树,取名“大树饭店”;还有的房子像豌豆荚,叫“豆荚公寓”。指导学生读出“绿色城”的奇特有趣。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想象我们未来的教室(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想象我们未来的.教室吗?但是,这么长长的一句话,标点符号该怎么用呢?引导学生明白排比句中,分号的用法。 ◆(出示)晚上,我和巧巧住在一个模仿分子结构的球形旅馆里。这里的每个房间都是一个球,球与球之间有管子相通。房间四周都有窗,坐在球形沙发里,上可看星辰,下可看街景。指导学生读书球形体育馆的舒适、悠闲。 ◆(出示)不一会儿,前方出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大气泡,在炽热的阳光下显得非常耀眼。直升机冲进了大气泡,眼前出现了和煦的早春景色。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和煦”。(文章用了一个词形容早春景色?这个词什么意思?) 看到这样的大气泡,你想说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加进去,有感情地读) 五、大胆想象“小练笔”。 导语:大家说得各有特色,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可是,来到这么奇特的地方你想离开 吗?是啊,巧巧他们跟大家一样,也不想离开。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华阿姨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们回去,也造一座未来城,说不定比这还美呢!)你能“造”一座比这还美的未来城吗?动手画画吧! 1. 学生动手画。 2. 画完后展示、点评。 六、总结下课 这节课,我们随着课文参观了奇特的未来城。虽然是想象,但是我希望所有的同学也能够这样“奇思妙想”!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3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衰竭、山涧、崩溃、禁锢、喀嚓、驯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只作简单了解)。 4、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寒风凛冽,向往春天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跃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在我们这里难以见到的奇景――春潮。(板书课题) 二、暖风习习,走入春天 1、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或想象到的`情景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2、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苦菜花》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潮》。(指名读课文,找朗读较好的学生,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3、听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说说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也可以提出疑问。 4、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潮的形成和春潮的不可抗拒的威力。) 三、溪水淙淙,观察春天 1、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是这样说的:“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就让咱们像作者那样仔细的观察春天吧。(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是啊,寒冷的冬天已在撤退,而温暖的春天正在进攻。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4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学会运用。 3、理解关键词,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4、能仿照诗歌结构,语言风格进行仿写。 二、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 2、能根据关键词,理解诗意并仿写。 三、课时布置 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自制卡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形,学会运用。 2、初读诗歌,交流感受。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春天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 引出课题《大地的话》,板书课题。 2、分析课题,提出问题 文章介绍的谁说的话?对谁说的?都说了些什么? 归纳同学提出的问题。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要求: 1、边读边圈画生字。 2、根据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会生字。 3、自学汇报,课堂反馈。 (1)找出注音有误的读音并改正过来。 花蕊(ruì)嫌弃(qiān)坠落(duì) (2)借助字典学会课文中的生词。 (三)报交流 1、理解“清脆”“精灵”的意思。 2、本文共几小节?每小节都讲了什么?赞扬了大地母亲什么精神呢? 3、再读诗歌,回答问题。 4、小组讨论,指名代表回答问题。 (四)带感情朗读,试着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地母亲广博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祥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 2、朗读、质疑,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思。 3、积累语言,能仿照诗歌结构,语言风格进行仿写。 二、教具准备 自制小鸟、草、鱼、种子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复习引入 拿着自制的`卡片上讲台朗读喜欢的小节,看谁读的最棒! (二)1、拿着你手中的卡片,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想对大家说什么?跟俺们讲讲你的烦恼。 2、大地对他们说了些什么?分别读相关小节。 考虑:哪些词语,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1)标出重点词句。 (2)说一说你的感受。 (3)有感情地读一读。 重点点拨: (1)请到俺的怀里睡,这里有新鲜的空气,软绵绵的被。(平安、舒适) (2)任你在俺胸前飞,这里有落脚的大树,清清的湖水。(激励) (3)俺也要给你足够的水。(关心、保护)(感受不同,答案不唯一) 3、导读出真情实感。 4、师生一起合作仿写。 假如俺是落叶 (三)学习结尾段,提高认识。 (1)读本小节,你有什么感受? (2)联系上下文补充省略号内容。 (四)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课文。 以第四小节为例仿写,同桌互读,谁仿写的最棒!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5教学目标: 1、学会本科7个生字,正确读些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果断的性格,学习他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性格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创设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文《跳水》。(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引导学生看课题想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教师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汇集起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例如:谁跳水?调试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生字,并在文中标出。同桌之间互读生字及生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2、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 3、找生回答,教师随之板书:猴子撕帽子孩子爬上桅杆。孩子走到横木上遇到危险。船长开枪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巩固延伸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研读重点段落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学习重点段落。 1、读课文,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2、投影显示: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教师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学生接着说“放肆”的结果。 学生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教师揭示“放肆”的结果。 用“显然”说一句话。 3、由于猴子的放肆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读相关的段落。 猴子是怎样都孩子的?(画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体会体会,想一想是否可以用其他动词代替) 投影出示: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它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同位讨论:只要一失足,结果会怎样;即使拿到了帽子,结果会怎样。 4、默读课文,说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孩子?(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觉得四十秒时间太长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夺回帽子?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做?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教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跳水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列夫.托尔斯泰写这个故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汇报: (1)遇到危险,头脑要冷静; (2)遇到问题,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解决; (3)开玩笑不能太过分。 四、拓展延伸,启发想象 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们的想象,把他们想说得说出来。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6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我的手。”下面进行发布会的第一个环节:在小组中交流“手的日记”。(学生自由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双手在自己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进行发布会的第二环节,请各位专家将自己知道的有关于手的知识向大家作宣传。 3、在全班交流学生收集到的有关于“手”的知识,在学生交流完毕了之后问:“你们从刚才的介绍中都获得了那些有用的信息?” (这既是对学生倾听的培养,同时也是对刚才介绍资料的同学的一个评价。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体验。)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同学门已经获得了那么多的信息,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来阅读一篇文章,来更加系统的认识我们的双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反馈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落实教学目标中的“交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学会用找出课文的总述段落或者是总述句的方法来归纳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金钥匙”今天又有学习的好方法要教给大家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出示“金钥匙”中的学习方法,学生清楚之后,根据“金钥匙”的方法自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重点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到了四年级一是要养成做摘录笔记的习惯,二是会做批注笔记,结合课后思考题和“金钥匙”的提示,通过批注体会和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以此减少环节,提高阅读效率。) 2、现在发布会进入自由交流时间,把你在学习中的所得和疑问提出来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先读出你划出的.句子,再说一说你的批注。小组进行总结,选出一名同学作为发言人,一名为记录人。) 3、进行全班交流。 (1)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手的皮肤?(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 (2)朗读课文的起始段。 (3)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进入“你问我答”阶段。你们小组在第二小节有哪些批注?请小组进行交流,先请一名同学读出课文的第二小节,再请发言人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根据学生的提问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学习,质疑答难。在第2小节中处理“你还知道哪些人的双手的特点?”为什么从手可以知道一个人是从事什么工作的?3―5小节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在第3小节中处理的问题是“如果有人要去看手相,你会怎样去劝他?”在第4小节中处理的问题是“手指肚的纹路作用有哪些?”第5小节处理的问题是“手指的作用有哪些?” 四、总结课文,交流收获 1、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2、你通过今天的学习,觉得今后应该怎样来保护你的双手?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7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第10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与其它文章不同,第一部分为《天路》歌词,第二部分为“[青藏铁路简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青藏铁路。《天路》介绍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的原因。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认字11个,写字8个,并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修筑之艰难,理解解“天路”的真正含义。感悟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学重点 结合《青藏铁路简介》理解“天路”的含义,了解青藏铁路建成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具准备 课件及课外收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审题设疑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路? 生:水泥路、柏油路、高速公路、石子路、泥巴路…… 师:孩子们真是见多识广,说了这么多你们知道的路。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师指课题,生齐读。) 二、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放手让学生自主质疑,教师随机梳理归纳出学习本篇课文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生: “天路指哪条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通过天路真能上天吗?” “天路是怎样修建的?”” 三、解决生字词:初读感知 1.自读要求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掌握生字理解新词,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完成自读提示。 3.解决字词障碍 课文中的字、词你会读吗?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 小黑板出示: 雪域、横贯、崇山峻岭、氧气、奔赴、誉为、沼泽 B、注意区分下列形近字 冈—岗 漫—慢 岭—玲 泽—择 碍-- 得 彻—砌 C、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比较难读的字词,谁想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读通课文 课文里的'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相信课文也会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吧!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 四、初读课文: 1、指名读歌词的前三节,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作者的美好愿望? 2、作者的家乡有什么特点?(课件:青藏高原的图片) 3、带着虔诚指名读这三小节 4、作者的理想实现了吗?从哪个词语你知道的? 5、指名读歌词后两小节。 6、齐读歌词。 五、老师小结 从“盼望”到“看到”,中间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老师将与你们一起在明天的课上去认识它的神奇。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8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收集太阳和自己熟悉星球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4、根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说明方法,仿写一篇介绍星体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3、收集和处理有关星球的信息。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早晨,从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阳》。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研究员”,了解了解太阳。请挂牌上岗,大家一起进入实验室研究太阳,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工作最出色。 (一)课前交流整体感知 1、资料交流、感受新知(网络) 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谁来为大家展示你所收集的资料。 2、创设情境、引发质问 (媒体演示“七彩奇观”)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此时,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此时教师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神秘地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吗?好像有谁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在哪里呢?噢,原来在这里。”学生们一看到笑哈哈的太阳,都乐了。 问:他是谁呀? 师:(板书课题)你们认识它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有问题可以直接问太阳公公。 学生质问:…… 师:同学们向太阳公公提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或是到网上去查寻。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再去探索。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谁是一名合格的“科学研究员”! (二)自学课文,理清结构。 1、自学课文(课件演示“太阳探密”):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来研究学习。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2、理清结构 指导①: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个自然段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要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板书,一个自然段一个意思)要求学生读后把每个自然段概括的内容写在旁边,像加注一样。 板书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人的关系 5、太阳与雨雪 6、太阳与风 9、太阳与杀菌 10、总结 指导(2):归纳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交流,各抒己见。 (三)、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国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有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人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同座对话。(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指名扮演讲解员。 (四)总结写法,点明意图 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分别讲了太阳的远、大、热三个特点。第二部分(第四至八自然段)具体讲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利用网络,进一步的学习太阳一文的写作方法,并仿照它的写法写一篇自己熟悉星球的说明文。课后请大家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好下节课上课的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形成练习,再创结构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太阳,并了解了课文的基本结构。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完成练习。(出示练习) (二)根据课文,建构文章 学了太阳一文的结构后,可以单独创作文章,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网上写作活动。你们小组准备写什么,怎样写?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后,先分工合作,再写作。 教师作用: 1、资料源提供,如果有的同学对于天文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打开课前的网站,搜索,查找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2、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以了解学生的进展。 (三)展示作品,驱动学习 生利用投影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作文。 师:刚才太阳公公也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想知道太阳公公在说什么吗?让我们仔细的听一听。(课件演示) 太阳说:四(五)班的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速度就能完成一篇说明文了。为了奖励大家,太阳公公愿意亲自给大家作个自我介绍,大家想听吗?四(五)班小朋友们,我叫太阳,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我这样自我介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引导学生探讨几种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假设。 师:那谁来为太阳公公做一做自我介绍: 生自由畅说。 (四)、自学第二部分: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媒体显示表格) 太阳的知识 数字说明 远 大 热 第一段: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学生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 2.指点:从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板书:列数字)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办法?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指点。 (1)、用传说。(媒体显示“美丽传说”) 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 太阳离我们很远,有一亿五千万公里。 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 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2)、指点:“传说”是流传在民间口头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 5.师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理解承上启下句子的作用。 师: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到底怎样呀?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下面请大家拿起笔,用自己的读书方法认真的学一学4——8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朗读课文 2、四人小组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指名读,品读,齐读。 听了大家朗朗的读书声,我想太阳公公此时一定笑得更灿烂了,不信,请你们看(媒体演示“温馨家园”) (五)、应用新知、修改文章 通过今天大家的努力学习,我们又深一层的学到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下面就请大家把刚才学到的好的说明方法,好的句子和句式应用到你们自己的文章中去。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俗,具体。 (六)、学生谈收获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雨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说明文一般在写作上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可采用“逐段读思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画表格”“简笔绘画明因果”等方法。 (七)、媒体显示:“放眼太阳系” 同学们,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了太阳对你们的期望。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多读课外书,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板书设计:太阳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人的关系 5、太阳与雨雪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总结 课后小结: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9《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巴金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不同角度抓住了海上日出的特点展开描写。写出了晴朗时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壮美景观。学生在读课文时能抓住生点词句能体会出太阳仿佛是经过一番艰难的挣扎才给人以光亮,给人以庄重、艰辛而壮观的景象,感受到了太阳它那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威力。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品读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授课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一、导入课题:《海上日出》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海上的日出就更美了,咱们今天一块去看看。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四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闻随时记下,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录。海上日出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你们读读课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明白了。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2)画。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口头完成下列练习。 ①范。扩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②一刹那。近义词有: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③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a.给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上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b.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例:小红的裙边上镶了一条粉红的花边,显得更漂亮了。 (3)交流思考情况。 ①课文中哪几个小节描绘了海上日出的景象?(2~5节) ②可分为几种不同情况的日出?(一般情况下的天气——晴朗和特殊情况下的天气——多云) 四、再读课文质疑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为什么作者看到“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就“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为什么“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3.太阳向上升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 解决的办法: 问题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自求解答。 问题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水蒸气蒸腾,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显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人们只看到红色,看不到别的颜色.可为什么没有“亮光”呢?因为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光亮不大,透过浓密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太阳光被反射、折射,能量消耗多了,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问题3:太阳升起来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因为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上升。太阳光透过水蒸气才能射到地面上。水蒸气不断向上涌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这种不断波动的`光射人的眼里,就造成“一纵一纵”的感觉。 五、作业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象,从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体会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品读词句,体会日出时景象的伟大奇观。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有序描写,巧妙用词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文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情况。 板书:天气晴朗 多云 2.分男女生读这两部分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蓝天、红霞慢慢升起的太阳太阳射在黑云背后的景象……) 3.再现海上日出的景象。 4.说一说,要是你亲眼看到海上日出的这一过程,你想说什么?(太神奇了、海上日出不愧是伟大的奇观……) 5.过渡: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的呢?请同学们先读读课文的2、3小节,想想作者在观察或用词造句方面那些独到之处 二、品读词句 1.学生自读,思考以上的问题并在文中作上记号。 2.同桌或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自读情况。(归纳如下)。 a观察方面:不仅观察了太阳的形状,还观察了太阳的色彩亮光及其动态(太阳慢慢升起的情景),即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 b写作方面:有序,能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用词造句方面更妙,具体表现如下: (1)作者所用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点。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非常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太阳上升时的艰难程度及样子的壮观,精神的顽强。 (3)反映了观日出的真实感受。 4.指导朗读。 (1)个人尝试读,找找感觉,看看该如何处理语气(语调)和语速。 (2)在小组里读一读、评一评。 (3)展示读。 (4)回忆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观察海上日出这一部分内容的。 (5)板书:品读词句体会语感 5.过渡: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特殊情况下(多云)海上日出这部分内容。 6.学生自读。 7.检查自读情况。 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重点交流“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的理解。(这句话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齐读2至5节。 小结:这段主要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整个过程,抓住了景物变化的特点,写出了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三、学习最后一节 1.这句话与全文是什么关系?(总结全文) 2.自读体会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赞叹) 四、总结全文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海上日出》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3.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0《挑山工》的学习,老师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组词。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1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板书课题:花之咏 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由孩子们咏花引入课题,学生通过对比自然而然地理解花之咏就是花儿的歌唱。]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学之间互读,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4、互相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自读自悟,自己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课文时会更积极。] 三、全班交流 1、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名读) 2、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互评) 3、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词句摘抄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2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弦纤和(多音字)袅茵掬裹(衷)淌(躺)犁(梨)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3设计理念: 大写意的语文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学设计不是面面俱到,不是“深挖洞”,而是删繁就简,求一而舍全,腾出时空于核心问题。《钓鱼的启示》一文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课堂提问杂而碎的现象,以“作者多次写到‘月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月光如水的晚上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生难忘的启示?”这一问题贯串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感悟。并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正确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联系实际,受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4、 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环境衬托手法的巧妙运用,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意境美、行为美、心灵美,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中蕴含的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从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难点 课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 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读有关诚信的文章。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3、 回忆或收集生活中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4、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欣赏美。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美妙的画面往往叫人赏心悦目。欣赏美、品味美能净化人的灵魂。 在我语音未段的导语后,伴着优美的乐曲,几幅精美的月夜突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入情地欣赏着皎洁、清柔似得月夜图,自然陶醉其中。 2、问题引路,揭示课题。 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了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咱们跟随主人公来一次情景再现。——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 3、读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初读课文领略美。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注意生字词,边读边用笔画出来,可多读几遍。需要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相机引导理解。 2、指名逐段检查朗读情况,边检查边指导,对易错的字音相机领读,对难读的句子范读。 3、整体感知。你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发现了,课文多次写到月光。现在请你再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语句,看月光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1)引导学生发现。 第一次,“我”和父亲来到湖边时: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第二次,“我”得意地欣赏钓到的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时: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第三次,“我”哀求父亲留下鲈鱼是: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第四次,每当“我”回忆起这件事时: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2)指导学生将这种美妙的情景读出来。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配音展示读。 (3)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划分层次。(钓鱼——放鱼——启示) (4)刚才大家欣赏着描写月光的优美句子,心中一定有话想问吧? 4、老师小结。是啊,多么美好的月光啊,它常常能引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亲人的思念。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借月抒情。那么,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呢?月光的描写在这里又起什么作用呢? 三、深入品悟感受美。 (钓鱼部分) 1、默读1——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从作者对月光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体会出:第一处描写表明在作者的记忆中,这件事情非常美好,连那一天的月色都是这样美,还表明作者和爸爸一起钓鱼时轻松愉快的心情;第二处描写则衬托了作者钓到少见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是欣喜、兴奋的心情。 3、进一步深入品读。 同学们,除了能从月光的描写中体会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还有哪些描写也能体现出来?请同学再逐句品读第3自然段作进一步的体会。 4、交流体会。 引导学生感悟出: (1)直接表达内心惊喜的句子,如:“啊,好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 (2)对“我”钓鱼的动作及鱼儿挣扎的情景的细腻刻画,如:“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迅速拉上岸、得意地欣赏”;“鱼儿不停地甩动鱼尾并跳跃着,在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出不少水花……”进一步体现了作者此时惊喜的心情。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表达美好的心情。 假如你就是作者,听着鱼儿甩尾时发出的“啪啪”声,看着鱼儿跳跃时溅起的水花,心情该是何等兴奋啊!那么,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此时兴奋的心情呢?(先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可自己边品味边读,可同桌互相读,可小组成员齐读;再指名读,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或范读、领读。最后齐读。) 6、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回到了三十四年前的那个美好的夜晚,与作者一起分享了钓到鲈鱼时的快乐,特别领略了作者独到的表达方法。然而,作者和父亲没有得意多久,就遇到了难题,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研读“放鱼”部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三十四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和父亲去钓鱼,作者钓到了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父子二人欣喜异常。可是,父子二人没有得意多久,一道难题却出现在他们面前。那个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它像一杯陈酿酒令作者三十四年间回味无穷?这节课咱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那个夜晚。 二、继续赏文感受美。 (一)(放鱼部分) 1、自由读课文4——9段。了解父子二人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2、分角色读。在分角色朗读中引导学生入情如镜,体验面对难题,“父亲”和“我”态度又和不同,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交流体会。(边谈体会便出示相关语句,进一步引导理解感悟) 父亲:态度坚定,没有商量的余地。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你猜, 父亲此时在想什么? (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哪个字中你体会出父亲态度的坚决和不容争辩?父亲说这句话时语气会怎样?你能试着添加一个提示语吗? (3)“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你从爸爸的平静中读出了什么? “我”:不理解——难过——哀求——依依不舍——沮丧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从“我”的质问中,我似乎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让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鲈鱼放掉,你理解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查阅的相关资料回答) (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觉得委屈,与父亲大声争辩着,可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出“我”跟“父亲”争辩的内容,你能想象出他们是怎么争辩的吗?请同桌扮演分别扮演“我”和“父亲”,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当时争辩的情景,看谁能找出最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双方辩论)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此时,“我”没有再争辩什么。我们知道,一定是刚才的.争辩“我”没能辩过“父亲 ”。可“我”还是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你想像一下作者还想对父亲表达什么?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尽管我是那样的舍不得,我还是把鲈鱼放回湖里。假如时你,心里当时会是什么滋味?) 4、再次分角色朗读,表达人物的情感变化。 5、师质疑:读到这段课文时,老师心里一直有个疑问没解开:在“我”和父亲争辩不休时,作者却插入了这样的描写:“皎洁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这处描写起什么作用?你能告诉老师吗? (1) 引导学生感悟到:父亲是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教育我自觉遵守钓鱼规则的,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父亲的行为就像这皎洁的月光一样美好。 (2)出示孟得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它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齐读) 6、小结过渡。 (1)小结:尽管只有两个小时就到鲈鱼捕捞开放时间,尽管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不会再有他人知道他们钓到鲈鱼的时间,尽管詹姆斯是那样的舍不得放掉那条少见的鲈鱼。但是,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他还是把鱼放掉了,遵守了钓鱼的规则。当鲈鱼游走的一瞬间,“我”怅然若失。 (2)师质疑: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作者当时明明很沮丧,可在结尾他却写道——(出示第11段)“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究竟是什么,这么值得他难忘? (二)(启示部分) 1、请仔细品读第10段,看谁能解决老师的疑问。(引导学生理解) 虽然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的严格要求,但34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想起这件事就对父亲充满崇敬之情。因为父亲当年的劝诫给了“我”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师导引:下面咱们就跟随作者,再次品味父亲的教诲。(投影出示父亲告诫“我”的话。)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到的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就 “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理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原因——它往往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利益,需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这么难以抉择的事情,我还是做到了。这得感谢谁? (2)当年“我”放弃了那条大鲈鱼,却在人生路中收获了更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3)齐读父亲告诫“我”的这段话。 3、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引导体会) (1)这诱人的“鱼”还是海里的鱼吗?(对自己有利却违背道德的事物) (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还会遇到哪些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如:金钱、名誉、地位等的诱惑。) (3)面对这些诱惑,“我”抵制住了吗?是什么力量让他战胜了诱惑,战胜了自我?(再次读父亲劝诫自己的话) (4)“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用“因为……所以”说一说“放鱼”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4、老师小结。 作者正是因为这次不同寻常钓鱼,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才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所以说—— (1)(引读11段)——“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2)、师质疑:最后这段,作者又一次写到“月光如水”,这里的描写又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感悟:那个晚上,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获得了终生受益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每当回忆起来,都觉得十分美好。同时,它贯穿全文,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 三、理解升华表达美。 1、同学们,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生活中,你也很可能遇到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是怎样选择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是否也像作者一样乐于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做法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共享。) 2、总结。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四、读写结合,巩固提高。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注意环境衬托手法的灵活运用。 3、文中描写美丽月夜的句子,进行摘抄积累。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月光如水的夜晚) 钓鱼——放鱼——受益 “我”(惊喜)——(沮丧)——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4《一双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这些打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第二处:第17自然段:“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评析: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课前的猜手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评析: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以下环节中,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知文本,大胆交流初步阅读后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此处设计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它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评析:《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评析: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文中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有真实、立体的认识。] ①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评析:语文学习中常常蕴含着时间操作的因素,以上环节中老师适宜的把握住了这些因素,巧妙地将数学计算引入语文课堂,通过一串串数字的形象感知与比较,既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到了语言文字,突破了学习难点,也打破了学科界限,在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中,促进了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价值。]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评析: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运用课件的精巧设计与相机呈现,把学生在一次带入文本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在联想中情感进一步升华。]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板书设计: 一双手 硬 美丽 1天3000次26万多棵 粗一双手创造财富10天30000次33垧44。5垧 木色 了不起 20天60000次1300立方米 大 奇 26万棵780000次3500层积立方米 与众不同创建绿色金库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5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并能带着问题合作学习。 2.反馈小组学习的情况,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质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跳水》。(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3.引导学生看课题提出问题,教师汇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例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结果怎样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读课文,认读生字,可同桌互读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和句子。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课文的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汇报你读明白了什么。 2.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巩固延伸。 1.把课后生字以词或句子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清小男孩处于危险处境的原因,了解小男孩获救的经过。 2.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总结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孩子、水手及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性格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词。 2.理清课文各个事物间的联系。 二、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 1.读课文,承接上节课谈不明白的问题;孩子遇到了生命危险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1)先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全班讨论。 (2)抓住重点语句,出示挂图,感知小男孩处境的危险。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担忧和紧张)。 2.了解孩子处境危险的原因。 (1)抓住重点词“因而”,出示句子“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给因而换词,但意思不变(所以、故而、因此)。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词法)。 (2)抓住重点词“放肆”,教师可让学生说猴子放肆表现在哪里。 (3)用三角标出具体描写猴子和小男孩动作的词语,并在课文中读好这些词语。 3.讨论: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 (1)读有关船长的句子。 (2)想象一下船长怎样想的。 (3)评价一下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三、读完课文,拓展延伸。 1.假如你当时在场,你还有别的办法救小孩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引导学生辩论。 四、学生质疑问难 为什么说“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五、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作者写这个故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六、启发想象。 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些什么?水手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想说的写出来。 板书设计: 走上横木 孩子追猴子 猴子逗孩子 人们追猴子 跳水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