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一元二次方程根教学设计
范文

一元二次方程根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元二次方程根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掌握b2—4ac>0,ax2+bx+c=0(a≠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反之也成立;b2—4ac=0,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反之也成立;b2—4ac<0,ax2+bx+c=0(a≠0)没实根,反之也成立;及其它们关系的运用。

通过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b2—4ac>0、b2—4ac=0、b2—4ac<0各一题,分析它们根的情况,从具体到一般,给出三个结论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重难点关键

1。重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根。

2。难点与关键

从具体题目来推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b2—4ac的情况与根的情况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3x=0 (2)3x2—2 x+1=0 (3)4x2+x+1=0

老师点评,(三位同学到黑板上作)老师只要点评(1)b2—4ac=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2)b2—4ac=12—12=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3)b2—4ac=│—4×4×1│=<0,方程没有实根。

二、探索新知

方程b2—4ac的值b2—4ac的符号x1、x2的关系

(填相等、不等或不存在)

2x2—3x=0

3x2—2 x+1=0

4x2+x+1=0

请观察上表,结合b2—4ac的符号,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证明你的猜想。

从前面的具体问题,我们已经知道b2—4ac>0(<0,=0)与根的情况,现在我们从求根公式的角度来分析:

求根公式:x= ,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 等于一个具体数,所以一元一次方程的x1= ≠x1= ,即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 =0,所以x1=x2= ,即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没有实数解。

因此,(结论)(1)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即x1= ,x2= 。

(2)当b—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即x1=x2= 。

(3)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没有实数根。

例1。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

(1)16x2+8x=—3 (2)9x2+6x+1=0

(3)2x2—9x+8=0 (4)x2—7x—18=0

分析:不解方程,判定根的情况,只需用b2—4ac的值大于0、小于0、等于0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解:(1)化为16x2+8x+3=0

这里a=16,b=8,c=3,b2—4ac=64—4×16×3=—128<0

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

三、巩固练习

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x2+10x+26=0 (2)x2—x— =0 (3)3x2+6x—5=0 (4)4x2—x+ =0

(5)x2— x— =0 (6)4x2—6x=0 (7)x(2x—4)=5—8x

四、应用拓展

例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解,求ax+3>0的解集(用含a的式子表示)。

分析:要求ax+3>0的解集,就是求ax>—3的解集,那么就转化为要判定a的值是正、负或0。因为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即(—2a)2—4(a—2)(a+1)<0就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根。

∴(—2a)2—4(a—2)(a+1)=4a2—4a2+4a+8<0

a<—2

∵ax+3>0即ax&

gt;—3

∴x<—

∴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x<—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没有实数根及其它的运用。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46 复习巩固6 综合运用9 拓广探索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7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以下是方程3x2—2x=—1的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有( )。

A。∵b2—4ac=—8,∴方程有解

B。∵b2—4ac=—8,∴方程无解

C。∵b2—4ac=8,∴方程有解

D。∵b2—4ac=8,∴方程无解

2。一元二次方程x2—ax+1=0的两实数根相等,则a的值为( )。

A。a=0 B。a=2或a=—2

C。a=2 D。a=2或a=0

3。已知k≠1,一元二次方程(k—1)x2+kx+1=0有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2 B。k>2 C。k<2且k≠1 D。k为一切实数

二、填空题

1。已知方程x2+px+q=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则p与q的关系是________。

2。不解方程,判定2x2—3=4x的根的情况是______(填"二个不等实根"或"二个相等实根或没有实根")。

3。已知b≠0,不解方程,试判定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b)x+(a+ab—2b2)=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不解方程,试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2+5x=3x2 (2)x2—(1+2 )x+ +4=0

2。当c<0时,判别方程x2+bx+c=0的根的情况。

3。不解方程,判别关于x的方程x2—2kx+(2k—1)=0的根的情况。

4。某集团公司为适应市场竞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将销售总额的8%作为新产品开发研究资金,该集团20xx年投入新产品开发研究资金为4000万元,20xx年销售总额为7。2亿元,求该集团20xx年到20xx年的年销售总额的平均增长率。

一元二次方程根教学设计2

一、复习引入

1、已知方程 x2—ax—3a=0的一个根是6,则求a及另一个根的值。

2、有上题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与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我们已学过的求根公式也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较复杂,是否有根简洁的关系?

3、有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 ,x2= 、观察两式左边,分母相同,分子是—b+√b 2—4ac与—b—√b 2—4ac。两根之间通过什么计算才能得到更简洁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

解下列方程,并填写表格:

方 程x1x2x1+x2x1、 x2

x2—2x=0

x2+3x—4=0

x2—5x+6=0

观察上面的表格,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关于x的方程 x2+px+q=0(p,q为常数,p2—4q≥0)的两根x1,x2与系数p,q之间有什么关系?

(2)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的两根x1, x2与系数a,b,c之间又有何关系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解下列方程,并填写表格:

方 程x1x2x1+x2x1、 x2

2x2—7x—4=0

3x2+2x—5=0

5x2—17x+6=0

小结:1、根与系数关系:

(1)关于x的方程x2+px+q=0(p,q为常数,p2—4q≥0)的两根x1,x2与系数p,q的关系是:x1+x2=—p, x1、 x2=q(注意:根与系数关系的前提条件是根的判别式必须大于或等于零。)

(2)形如的方程ax2+bx+c=0(a≠0),可以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利用上面的结论。

即: 对于方程 ax2+bx+c=0(a≠0)

∵ ∴

∴ ,

(可以利用求根公式给出证明)

例1: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例2:不解方程,检验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例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是—1和2,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方程、(你有几种方法?)

例4:已知方程 的一个根是 ,求另一根及k的值、

变式一:已知方程 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求k;

变式二:已知方程 的两根互为倒数,求k;

三、巩固练习

1、已知方程 的一个根是1,求另一根及m的值、

2、已知方程 的一个根为 ,求另一根及c的值、

四、应用拓展

1、已知关于x的方程 的一个根是另一个根的2倍,求m的值、

2、已知两数和为8,积为9,求这两个数、

3、 x2—2x+6=0的两根为x1,x2,则x1+x2=2,x1x2=6、是否正确?

五、归纳小结

1、根与系数的关系:

2、根与系数关系使用的前提是:(1)是一元二次方程;(2)判别式大于等于零、

六、布置作业

1、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1)x2—5x—3=0 (2)9x+2= x2 (3) 6 x2—3x+2=0 (4)3x2+x+1=0

2、 已知方程x2—3x+m=0的一个根为1,求另一根及m的值、

3、 已知方程x2+bx+6=0的一个根为—2求另一根及b的值、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