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教学重点: 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教学难点: 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填一填、读一读: 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 二、探究、尝试。 1、自学内容一 做一做,说一说。 0.1元=( )角 0.01元=( )分 1.11元=( )元( )角( )分 0.1米=( )分米 0.01米=( )厘米 1.11米=( )米( )分米( )厘米 2、自学内容三 想一想,填一填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 ,也可以表示(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归纳: 像0.1、0.23、0.049……这样用来表示( )之几、( )之几、( )之几……叫做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 )位小数、( )位小数、( )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书本P6第1、2、3、4题。 《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 篇2教学内容: 教科书48页例一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0.5+0.30.8+0.61.5-0.50.9-0.6 二、教学例1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讲义夹和笔记本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例1减法部分和试一试。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集体纠正。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 请参加培训的老师认真阅读以上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围绕“有效课堂”这一主题,从校本实际出发,结合“研学案”的设计模式,以胡老师的这节课为中心,谈谈“如何把研学案的设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 《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 篇3教学内容:教材95——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整数的加减法计算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小数的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1、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三、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自学95——97页的内容,根据例1两个表格中所提供的 信息各提出一个或几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2、试着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检查 五、交流汇报 1、指名汇报提出来的数学问题及解答方法 如:在第一轮比赛中,中国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几分? 53.40-49.80=3.60 两轮比赛结束后,中国队和加拿大队总分分别是多少? 53.40+58.20=111.60 49.80+49.20=99.00 两轮比赛结束后,中国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 111.60-99.00=12.60 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 (1)小数点对齐 (2)相同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六、当堂训练(课件)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 12.53+4.67 6.07+4.89 5.64- 1.78 7.2- 6.45 5- 0.41 2、列式计算: (1)4.6与10.2的和是多少? (2)从80中减去10.65,剩下多少? (3)比28.67少7.8的数是多少? 3、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小学数学教案《《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共多少元?爸爸付50元,要找回多少元? 4、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名称: 白菜 土豆 萝卜 收入________元 30.45 20.6 19.75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七、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购物单,复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列竖式计算几道吗? 课件出示:91-29 62+28 123-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让交流的学生说说的计算过程,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谁自己买过东西?都买过什么东西? 引导:谁一次买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东西?怎么花的钱?(生自由谈) 过渡:同学们不但会花钱,而且还会算帐,你们真聪明,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的商店逛一逛,你们愿意去吗?(愿意)那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主题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画面,你能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吗?(生自由谈) 根据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会给每个人一次机会,看看你能不能把握了? 全班交流,师有选择地板书两个问题: ⑴一个转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⑵有橡皮的铅笔比没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 师: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过别着急,其他问题我们一会再来交流。 2、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师:同学们,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0.8元等于8角,0.6元等于6角,8角+6角等于14角,也就是1元4角,是1.4元。 师评价:太好了,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很有数学头脑! 生:我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的, 师:你能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板演:0.8+0.6=1.4(元) 1.2-0.6=0.6(元) 元 角 元 角 0 . 8 1 . 2 + 0 . 6 - 0 . 6 1 . 4 0 . 6 师在竖式上写上“元”“角” 师再出示问题:一个书包和一格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此题,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同时老师在黑板的一角板演: 根据学生的练习让其他学生交流想法。 3、归纳总结 师引导:像这种加减法,我们就叫做它小数加减法。(板书) 那么在小数加减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 为什么?既然小数计算对齐数位这么重要,那么你有什么对齐小数数位的好窍门吗 生:只要小数点对齐就行了。师及时给予指导与评价。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发购物单) 教师: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两种学习用品填入购物单,并计算出一共多少钱? (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练习,并自己说一说购物单的内容。 再次引导学生小结:小数加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加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师:同学们,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处付款后,收银员阿姨会给你一张小票,对不对?这里有一张老师在超市购物的小票,(出示课件超市小票图)你从上面可以看懂哪些信息? 永 辉 超 市 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 毛笔 2.5元 1 2.5元 书包 25.8元 1 25.8元 橡皮 0.5元 1 0.5元 墨水 3.5元 1 3.5元 总额:32.3元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那同学们用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 (展示学生解答的结果,并自己说说所提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3、生活实践 老师带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有一大一小两种船,大船限载100千克,小船限载80千克,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只船行吗?该怎样乘船?(出示课件老师带学生去划船的情境) 小明:37.2千克 小林:33.6千克 小红:32.7千克 老师:57.2千克 小组讨论:有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加、减法与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一把小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2、有橡皮的铅笔比没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 元 角 元 角 0 . 8 1 . 2 + 0 . 6 -0 . 6 1 . 4 0 .6 《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 篇5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3、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 师: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 师:有没有同时买过几样东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商场走一走?怎么样? 二、问题情境 ⒈出示情景图 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⒉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师:下面,咱们先来解决“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⒈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师: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把过程写下来。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巡视为下面的交流做准备。) ⒉小组讨论。 3.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2元加4元等于6元, 4角加5角等于9角, 6元加9角等于6元9角。 (2)、2.4元=24角 4.5元=45角 24+45=69(角)=6.9元 (3)、用竖式计算。 2.4 + 4.5 6.9 竖式计算,如果学生没有写出来,教师应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3、讨论。 (1)、五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 (2)、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①这三种方法都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即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②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要对齐。 4、检验与应用。 师:孩子们,今天的知识你们学会了吗?那,我可要考考大家了。 问题: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 (3).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四、尝试练习。 第1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强调:用竖式计算,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第2题:此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独立选择信息,列式计算,说出算法。 第3题: (1) 出示情境图,了解图上的数学信息。 (2) 每位同学做一个就餐计划,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食品搭配是否合理。 谈话入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趣味性高。学生非常愉悦、轻松地进入课堂。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具有开放性,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句导语,过渡到新授课上来。非常自然,水到渠成。 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先自己思考,再交流,学生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时可以互相分享。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也让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有成就感。 一题多解,体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教师是课堂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是学生的大朋友。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 这一环节,体现了数学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及密切联系。是要孩子们明白,这几种算法虽然不同,但道理却是相通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在做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也就迎刃而解了。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这一环节其实是对前面学习班复习、巩固再拓展。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以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同时也要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节约、爱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合理搭配自己的饮食。 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这是他们切身体会的,他们定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踊跃发言。 经过两年多来的数学学习,学生完全能够说出情境图给出的数学信息。 孩子们会提出用“一共花了多少钱?”和“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两个问题。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算式: ① 2元4角+4元5角= 2元+4元=6元, 4角+5角=9角, 6元+9角=6元9角。 ②2元 4角 + 4元 5角 6元 9角 ③2元4角+4元5角= 2.4元=24角 4.5元=45角 24+45=69(角)=6元9角 ④2元4角+4元5角=6元9角 元 角 分 240 + 450 690 答:一共花了6元9角。 ⑤2.4+4.5=6.9(元) 2.4 + 4.5 6.9 答:一共花了6.9元。 这一环节,学生有可能不知道如何去说,去描述它们的相同点。也可能是只言片语,说不完整,但,只要学生说出来,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算式: ①4元5角- 2元4角= 4元 - 2元= 2元, 5角 - 1角= 1角, 2元+1角=2元1角。 ②4元 5角 - 2元 4角 2元 1角 ③4元5角 - 2元4角= 4.5元=45角 2.4元=24角 45-24=21(角)=2元1角 ④ 元 角 分 450 - 240 210 4.5 - 2.4 =2.1(元) 4.5- 2.4=2.1 答: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2.1元。 估计用最后一种方法的同学会最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