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趣味数学课件 |
范文 | 趣味数学课件(精选10篇)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课件吧,课件可以让我们提升课堂的质量以及效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趣味数学课件 篇1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3、A=12=23=34=45=56=67=78=89=910=10J=11Q=12K=13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三。 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趣味数学课件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的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一百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4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只好还给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究竟损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实际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趣味数学课件 篇3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学习重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进行扑克牌“24点”小游戏。 趣味数学课件 篇4学习目标: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习形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三、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趣味数学课件 篇5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获得准确的感性材料。 2. 培养学生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3. 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开拓学生是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使自己更聪明,就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头脑,在多观察、多思考问题中使思路灵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即你是否见多识广,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听就明白。愿这一节课能使你的头脑更灵活。 二、知识新授与应用 1、课件出示:一组有趣的图片 图1: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仔细看一看。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图2:看着黑点身体前后移动。 让学生跟着要求做,然后说一说看到的。 图3:有多少个黑点? 图4:是静的还是动的? 图5:“弗雷泽螺旋”是最有影响的幻觉图形。 你所看到的好像是个螺旋,但其实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圆!这幅图形如此巧妙,以至于会促使你的手指沿着错误的方向追寻它的轨迹 教师介绍学生认识。 2、练习。 三、回顾小结: 学生谈收获。 趣味数学课件 篇6一、设计意图: 在平常的生活中,小班的孩子已经能够初步感知一组物体的相对大小,但是对于系统的概念并不完全了解,在完整的表述物体大小的语言能力还存在个体明显差异。在操场玩耍时能指认出哪个是大球,哪个是小球,个别孩子可以抱起大球说:这个是大球,大部分幼儿不愿开口或者合着同伴说这是大球或者小球,但本身并不理解、熟悉。因此我开展本次活动,本设计以系列生活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玩游戏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学习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并区分物体的大小。 2、尝试用一句话正确表述物体的大小。 3、能主动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朋友夏天喜欢吃什么水果呀?幼儿一起回答:西瓜 教师引出PPT 上的第一张幻灯片:两个西瓜 (一)两个西瓜入场,初步感知大小的变化。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的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提问: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两个西瓜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小朋友 喜欢吃什么水果? 苹果、橘子、梨子 引出第二张幻灯片:苹果 (二)脑子转一转:在我们看的动画片中,回忆回忆,都有哪些动画 人物,你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动画人物? 老师:小嘴巴闭起来,转动脑子想一想,举手回答,和其他小 朋友分享。 幼儿:米奇、喜羊羊、海绵宝宝、天线宝宝、蜘蛛侠、奥特曼、 大黄鸭 老师: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哪些动画人物?引出幻灯片 老师:这是什么呀?它们谁是妈妈?谁是宝宝呢? 幼儿:举手回答 老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以为客人,小朋友鼓掌欢迎它出 场。 老师:这是什么呢?它两个谁是老大?小朋友向他两个学习 一下,笑一笑哇,我们小朋友都和他们一样,非常的开心。 看谁在跳舞呢?是海绵宝宝在跳舞吗?老师遇见了一个问题: 老师总是分不清他们谁是哥哥了,谁能告诉我呀? (三)找一找:熊爸爸和熊宝宝的熊掌丢了,帮熊爸爸熊宝宝找一找 他们的熊掌 提问:这上面有几个熊掌? 幼儿上来自己操作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熊掌。 (四)游戏送礼物:大大和小小难得来我们这做客,我们送些礼物给他们吧。(初步认识大小标记,知道从一堆东西中先找到同类的两种物体再进行大小的分类。) 1、认识大小标记 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作为礼物,要送到大大小小的家里去。你们看,大大的家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大大的,它叫大标记。小小的家也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是小小的,叫小标记。” 2、师:我们一起来找找哪些礼物是送给大大的,哪些礼物是送给小小的。送给大大的礼物放在大标记的篮子里,送给小小的礼物放到小标记的篮子里。 3、教师与幼儿一起指认礼物送给谁。 (五)结束活动 老师:我们礼物可真多,我们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好不好。 五、活动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大衣服小衣服。 趣味数学课件 篇7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 )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趣味数学课件 篇8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 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 出示计算 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趣味数学课件 篇9【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体验环形排列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环形数数和记录,体验与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夹子、鼓、音乐。 2、每人10个夹子、1个小筐子、1个圆片、1张记录单、1支水笔。 3、环形排列的物品若干:花片、飞碟、衣架、调色盘、杯垫等。 4、每组星星、夹子、扭扭棒、回形针、皮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夹子,简单导入。 二、游戏“夹夹乐”,练习数数和比较多少。 教师敲鼓,幼儿游戏。让幼儿数数夹了多少,并和同伴比一比谁多谁少。 三、游戏“夹子变魔术”,尝试环形计数。 1、引导幼儿将夹子和圆片变成太阳,体验环形排列。 2、尝试环形数数。 (1)数夹子,尝试环形计数。 让幼儿数数自己用几个夹子变成了太阳,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2)引导幼儿讨论其他环形数数的方法。 (3)教师小结。 四、游戏“数一数”,进一步探索、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环形排列的物品,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个别记录单,并请幼儿说说操作情况。 4、教师小结。 五、拓展练习。 1、幼儿听音乐拉圆圈。 2、小结,结束。 趣味数学课件 篇10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 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有多少节车厢呢? 幼儿报数,教师配合指导。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们数数都很厉害,你们都能数到几? 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数3 个数字好吗 ? 3.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师: 森林国王说啦,要闯关成功后才可以去帮忙呦。那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啦,看, 图上有什么?。(房子,树)房子有几间?有几棵树?几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要数清楚物体的数量,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往下,或者从左往右,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4.教师与幼儿互动,依次请10名幼儿上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图形并正确的数出来。 师: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你是怎么数的?还有什么?这次你又是怎么数的呢?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确的数出数量,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 其实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很要紧的,爸爸妈妈经常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去看这个数字。那么今天就请你有空的时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为什么要看这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