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小竹排画中游》说课稿 |
范文 | 《小小竹排画中游》说课稿(通用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小竹排画中游》说课稿(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小竹排画中游》说课稿1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 这是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的一篇诗歌,诗歌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漂亮的江南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诗歌我将分2个课时进行授课,这是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 2、学会由远至近,由左至右地看图。 3、体会江南风景之美,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爱护环境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 2、感受江南之美。 教学难点: 在无法亲临其境的情况下感受江南之美。 二、说教法: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本课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旧知导入法。温故而知新,运用旧知导入可以为学生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2、情境陶冶法。由于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在无法让其亲临江南的情况下,为学生创设一个旅游的情景,让他们可从听觉、视觉感受江南的美。 三、说学法: 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为此,在学生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 1、朗读感悟法。 2、小组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巩固知新 一个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识记在心,是需要反复巩固练习的,因此,我选择了用开“小火车”的形式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而这种富有童趣的识字游戏有效地避免了识字的枯燥,巩固了生字识记。 2、创设情景,激发想像 在复习完生字词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即将坐火车出发去江南了,你们准备好了吗?那么,现在让我们带上生字宝宝一起出发吧。”这样我们可以从语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想像中的旅游情境,激发学生对江南进行想像。 接着,我再以一个导游员的身份向学生简单介绍江南,让学生对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学习下文打好基础。 3、配乐朗诵,渲染气氛 本环节我将会采用以音乐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读一读等来感受江南的美。 (1)听一听 在音乐中,我运用语言将学生带入“江南”之中。“哇!同学们看,小小的竹排顺水飘流,两岸都长满了绿绿的树木、禾苗,鸟儿在尽情欢唱,鱼儿欢喜地跳出了水面,江南的景色多美啊!”通过配乐来渲染气氛,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带入想像的情境。 (2)看一看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有很大的跳跃性,他们往往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所以,在这里我有意识地教会他们从远到近,从左到右地看图。看图后引导学生说感想,可以让学生有口语练习机会的同时,也让其对江南的感情加深。我是从两个问题引导的: ① 远处有什么?近一点呢?再近一点呢? ② 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在这样美的风景中,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读一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多读、多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为此,我采用了学生朗读,老师解释交叉进行的方式进行教学。 把课文分为三句。第一句指名朗读,再重点解释“顺水流”,通过让学生动手贴一贴的方式,帮助其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第一句读给你的组员听,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把鸟儿、鱼儿的欢快之情表达出来。这可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文章第二句学习中,我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再次引导学生看图,图文对应。我是从两个问题来引导的: ① 两岸有什么?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② 树木的数量多还是少?禾苗是什么颜色? 接着再解释什么是禾苗。 学习第三句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江南是鱼米乡,以及为什么说竹排是在画中游。帮助学生释疑。 4、课后练习,拓展知识。 课后作业: (1)把江南的美丽风景介绍给你的父母或朋友。 (2)对江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有关江南的资料。 设计两个层次的作业,可以有效地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小小竹排画中游》说课稿2一、 说教材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写的是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两岸美丽的风光,让他产生了“如在画中游”的美好感觉。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饱含着对两岸景色的由衷赞美,洋溢着小朋友欢快舒畅的心情。学习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这一课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初读课文。第二课时,图文结合,理解韵文内容,会写两个生字,感情朗读课文。我重点说第一课时。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和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课前收集有关江南的图片、儿歌、 、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磁带、学生自制的生字卡片。 二、说教法 1、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以情境导入,在反复练读和教师指导的朗读过程中认识生字,并有效地解决低年级学生唱读的问题。)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学习生字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本文是一首诗歌,诗句节奏鲜明,利于学生朗读。因此,教学中可以采用“关注兴趣,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和背,让他们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生字的指导: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结构,并说说记住字形方法,初步了解字义进行扩词,选词说一个完整句。课堂集中和起来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互相交流学法。教师点拨。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朗读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师生对读,小组读,小组接力读,配乐表演读……读出赞美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说过程 根据"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课堂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活力。我本着设计新、处理活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尝试对本课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你们去过江南吗?想不想去江南游玩?今天我们就坐在竹排上和画面上的小朋友一起去江南看看好吗?(播放配乐动画)说说你都看到了,听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随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精彩的导入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将语文学习综合化,让学生在优美的动画和悠扬的乐曲中感受江南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新课标改革提倡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尽快认识并掌握生字。于是我相机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并用四步读书法来引导他们: a、初读:读准字音,感知内容。(慢速大声读) b、读: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速度稍快读) c、三读:圈圈画画,识记生字。(划本课需要认读和书写的生字) d、试读课文,巩固生字。(能把课文比较通顺流利地读下来) 通过以上层层提高的方法,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帮助学生识记,我设计了一个 大转盘游戏:(自制一个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哪个词就读哪个词。) 在多种形式的识字活动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浓厚的兴趣。 (三)以读为本,体验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课文。 2、前后座读,小组读,同座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坚持以读为本,营造书声朗朗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读书的乐趣。同时注意发挥朗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感受自然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四)指导书写,享受快乐。 1、出示“口、日”,指名读。 2、你会写这两个字吗?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写一写。(注意笔顺规则,认识新笔画“横折”和“横折钩”。)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得出写好这两个字的要领: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日”字两竖要写直,第三笔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的横要和横折钩的钩相连。 4、练写。(引导学生看清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再写,提示学生要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5、把学生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同学、老师展示,使学生体验到识字、写字的乐趣。 《小小竹排画中游》说课稿3一、说教学内容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展现的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观赏两岸美丽风光,如同在画中游玩的情境。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十分欢快的心情。课文中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包含着赞美的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山、木、艹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增强合作意识。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四、说教学准备:演示课件 备课时我点开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查阅《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演示课件,我发现资源有限,仅仅表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的江南水乡风韵,(点幻灯)但演示课件没有表现出江南物产丰富,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于是我就在演示课件的基础上作些修改,添加一些描述江南物产丰富的画面。 五、说教学策略 以图激趣,创设情境。由于孩子生活经验少,对江南没有感性认识,仅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江南的“情”还是很难以激发起来。所以教学中要借助电教媒体,通过江南风景的展现,图文结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进行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让他们了解江南,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词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看图理解。听音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等。 2、学生的个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欢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