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观沧海》教案设计 初中版 |
范文 | 《观沧海》教案设计 初中版 引言:《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观沧海》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内容,能根据诗句中的词语,理解诗人的抱负。 2、 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育方面: 1、 培养学生诵读的良好习惯。 2、 激发学生对古体诗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朗读,背诵全诗。 2、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诗人的抱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习了很多诗人的诗歌,如李白、杜甫,而我们学习的诗歌中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我们学过的《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离骚》是一首楚辞体诗……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一首乐府诗曹操的《观沧海》。 2、作者曹操简介: 3、写作背景: 4. 板书课题。 二、 朗读诗歌: 百度视频:然后自由诵读。 三、 赏析诗歌 1. 学习第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 注释: 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苍海:即沧海,大海。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百度图片搜索碣石山:上的情景。 2)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3) 这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学习第三至五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 注释: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2) 译文: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吹起萧瑟的秋风,海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3) 这几句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波涛汹涌,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写草木,仍然是静态,再写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宏伟气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些是实景。 3. 学习第五、六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 注释: 日月:太阳和月亮 星汉:银河。 2) 译文: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 3)写作手法:互文 4)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4. 学习第七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