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范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竺可桢所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小黑板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会7课课文

2、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读会组词。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展示资料,了解竺可桢,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竺可桢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竺可桢爷爷)

2、老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能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说中加深对竺可桢爷爷的了解。)

3、教师: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答案。

(引导学生在搜集、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竺可桢,体会他在气象学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兴趣)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读的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载”是平舌音,“绽”“皱”是卷舌音;“律”的声母是“l”。

字形:重点指导“惯”的笔画顺序;注意区别“梢”和“稍”。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好。

4、指名反馈: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竺可桢向一个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答不上来。于是,竺可桢让孩子留心观察,来年告诉他。第二年,孩子准确地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立即告诉了竺可桢,竺可桢郑重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后交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在自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交流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一课时课后检测

1、给下列生字组词

搬( )( ) 钓( )( ) 雁( )( ) 惯(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 ) 著名( )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从“第二次看花”中,体会竺可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并学会练写人物对话片段。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识竺可桢

1、师谈话: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了解过一些科学家,谁来说说你最佩服的科学家是谁?佩服他什么?

2、出示照片,简介竺可桢。

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身上所焕发出的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去赞叹。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第一朵杏花》,写的也是一位科学家的故事,这位科学家(出示照片)叫竺可桢,他是我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物候学的开创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花?分别是什么时间?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一株 泛出 仰起 吹皱 精确

估计 掌握 绽开 明媚 兴冲冲

程度 大概 规律 郑重 顷刻间

指名练读。这里要特别注意“吹皱、郑重、兴冲冲、顷刻间”等词语的读音。重点指导理解“郑重、顷刻间”的意思。

(2)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再带到课文中,四人一小组合作读一读,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逐段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两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机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指名读。

教师指出:这里的“转眼又是一年”(相机点红),就告诉我们竺可桢爷爷第二次看杏花是在一年后。

(2)下面,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叙述的是竺爷爷第一次看杏花?哪些自然段叙述的是竺爷爷第二次看杏花?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前后次向孩子查询并郑重记下,告诉了我们他正是通过,才。

三、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

(2)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导入新课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品词赏句,感悟人物形象

1、出示探究话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竺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认真读读竺爷爷两次看杏花的部分,边读边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简要的批注,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交流“第一次看花”部分,体会竺可桢观察的精确、细致。

(1)同学们,竺可桢爷爷看杏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1-5自然段。(出示课文)

(2)组织学生交流:谁来说说你找到的表现竺可桢爷爷看花时特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相机点拨:“数了数”、“四朵不同程度地”、“又”、“习惯地问”可以体会出竺可桢爷爷坚持长期观察,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出他观察的精确、细致。

(4)分角色练读:一个扮演竺可桢爷爷,另一个扮演孩子,叙述部分老师读,要注意读出竺爷爷看杏花的与众不同。

(5)同学们,你们在读他们对话的时候注意提示语了吗?一起来看看:

①“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这里的提示语是“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②“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这里的提示语是“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③“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这里的提示语是“有些奇怪”,提示我们孩子是用奇怪的语气说的。

④“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这里的提示语是“补充了一句”。

⑤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这里的提示语是“告诉他”。

自由练习朗读以上的几个句子,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情。

4、交流“第二次看花”部分,体会竺可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1)竺可桢爷爷和孩子相约,明年留心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孩子有了答案。他和竺爷爷展开了一段对话。

(2)组织学生交流:这一段对话有什么特点?哪些话是孩子说的?哪些是竺可桢爷爷说的?

(3)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同桌讨论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教师相机出示六个提示语,学生选一选。

②指名汇报答案,师生评议。(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③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读出语气。

(4)同学们,当知道第一朵杏花开了,竺爷爷表现得怎么样?读一读课文第15自然段,画出竺爷爷的动作、神态,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教师相机点拨:“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郑重地记下”可以感受竺爷爷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②说一说:这里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又体会到了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③同学们,竺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板书:一丝不苟)来,一起再把这一段话读一读,读出竺爷爷的兴奋和一丝不苟。

三、整体把握,升华情感

1、同学们,竺可桢爷爷就是这样的一丝不苟,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的话。

出示: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3、相机点拨: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4、请同学们再把课文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明明写的是竺爷爷的故事,可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呢?以“竺爷爷的故事”为题好吗?为什么?

(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点出了时间的精确,更鲜明地突出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去感受他们的严谨、一丝不苟。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主要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字里行间一览无遗,所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引导分析,是我教学中的主要手段。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找出描写竺可桢爷爷言行的句子,然后采用表演读、生活体验回忆等方式,感受“弯下腰来、习惯地问”等地方留给我们的感受。通过表演读,学生们能感受到竺可桢爷爷的平易近人,认真观察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后面第二段中的“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等语句,通过分角色朗读,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本文,讨论充斥着整个课堂,说、思、读等,给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会认“竺”、“桢”。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顷刻、估计、推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竺可桢爷爷的语言和动作,了解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3、从竺可桢爷爷和小男孩儿身上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地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评价人物,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强烈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搜集竺可桢或其他科学家的资料,如:文章、生平简介、事迹、肖像、图片等,对竺可桢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科学,这一单元的五篇文章将带我们走近科学、了解科学。你将会听到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还会身临其境地感受潜艇发射火箭的壮观场面。这些科学故事将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天我们走近科学家竺可桢。竺可桢是一位我国乃至世界都很了不起的科学家,许多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一些资料,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发生在竺可桢爷爷生活中的小故事,我相信:读完之后,同学们一定会有一些感受,也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课题:17 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学生说一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认真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全文,进一步感知人物。

1、默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

二、评议人物,激发情感。

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竺可桢和小孩子。仔细读课文,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一找。

1、学生默读课文,整理自己的想法,组织语言。

2、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抓住细节把握人物。

(1)竺可桢爷爷两次观察杏花的样子,以及观察的经过,可以发现竺可桢有着良好地观察习惯和方法;

从他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的兴奋中流露出的对工作的深深热爱。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少二人的对话,仔细体会竺可桢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3)抓住最后一段中竺可桢说的“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重点体会,深刻理解含义。

(4)师生一起总结竺可桢的性格特征。

3、想一想:小男孩听了竺可桢爷爷的话后,他是怎样想的,在第二年杏花开放前的一段时间是怎样做的,这件事将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4、你喜欢竺可桢爷爷和小男孩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谈谈学了本课后的感性,可以从人物入手书法对科学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科学领域的神往。

三、向课外延伸。

你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有哪些突出成就呢?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也了解了一些其他的著名科学家,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无论是谁,无论从事的是那一方面的研究,都需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品读第一次看花的情景,练习分角色朗读,感受竺可桢精确细致的观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2、品读第一次看花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受竺可桢精确细致的观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花导入:

1、出示杏花图:师: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瞧,多美的杏花呀。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吗?(学生自由描述)

2、出示句子: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相机学习生字:泛)

3、引出竺可桢:美丽的杏花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一位老爷爷,他就是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出示人物简介)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指课题)谁能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课堂开始,以随和的谈话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条件与课文相联系,运用媒体进行图片展示,引领学生感悟杏花之美,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渐入学习佳境。】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一读:

一株吹皱曾经精确仰起脸

估计掌握绽开明媚兴冲冲

大概规律郑重程度顷刻间

(2)读好长句。(课件出示)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找一找,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

(2)交流。

小结:课文按时间顺序向我们介绍了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品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品读课文——第一次看花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竺可桢爷爷看花有什么特别之处?圈一圈,说一说,竺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1)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2)“爷爷,您又看花啦?”

(3)“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拓展了解竺可桢的习惯)

(4)“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竺可桢坚持长期仔细观察、追求精确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简要评价,注意提示语。

【设计意图:以真实的对话,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通过分角色朗读,品读字词,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感悟竺可桢坚持长期仔细观察、追求精确的品质,由此引发更深一层的思考。】

四、总结本课。

1、简要小结:

2、作业:

(1)把生词写正确,努力写得美观。

(2)继续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竺可桢爷爷。

附:板书设计

一个中午

第一朵杏花长期观察

细致精确

又是一年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1、通过抓竺可桢两次看杏花的段落,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通过加提示语体会人物情感,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态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重点段落,感悟启示。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2、指名学生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3、找出文中划分这两次看杏花的段落,分析指导学生朗读。

4、默读课文后三个自然段,理解兴冲冲、郑重、大概、也许的意思,体会竺可桢的一丝不苟。

二、加提示语,体会情感。

例1: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例2:

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亲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头)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三、联系搜索,总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所学和课下你所搜集的有关竺可桢的资料,你从竺爷爷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在前语言在后、语言在前人物在后、人物在中间语言在两边的三种人物语言的形式。

2、继续练习用题目扩展发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小组内对读课文,纠正字音。

3、师检查,找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体会人物在前语言在后、语言在前人物在后、人物在中间语言在两边的三种人物语言的形式,完成学案。

二、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连段成篇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完成学案思考探究。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竺爷爷就是这样一丝不苟,所以才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2、课下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精确观察

可桢

一丝不苟

设计意图: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9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文章通过孩子两次看杏花的区别和竺可桢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意在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探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7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通过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读文,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因此,在这一课中我以朗读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在角色互换的对话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课堂描述:

一、复习导入

师: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爷爷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爷爷也很遗憾呀!昨天,我们学习了1-5自然段以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1:我觉得杏花很美丽。

生2:我认为竺爷爷很认真,观察很仔细。

生3:“我”不知道为什么竺爷爷说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这一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板书:用处大着呢!)

师:是啊!知道这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到底有什么用处呢?瞧!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春姑娘悄悄地来了……(画树枝,花苞)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师:(出示句子)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个句子多美呀!让我们自己读一读。注意字音要读准,句子读流利哟!

生:(学生自由练读)

师:(教师点击课件,“皱”“醒”“绿”“鼓”带红)咱们再来读读,可要特别注意带点的词语哟!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把你想到的画面美美地说给自己听一听!(学生自读感悟2-3分钟)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大家读书都很投入!有的同学边读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着画面,有的同学读的时候配上了自己的动作,还很有表情呢!

师:赶快在小组中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吧!把你感受到的美和大家分享。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学会欣赏!

生: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热闹!哪一小组把你们感受到的美来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生1:我仿佛感到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春绿了柳树,柳树柔软的枝条随风舞蹈。

师:啊!你想得画面多美啊!柳树好像和我们说着悄悄话呢!你来读一读吧!

生1: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生2:小草从妈妈的怀里探出脑袋,看着这精彩的世界!看着这一切,我忍不住想读啦!(学生美滋滋地读。)

师:我的确感受到了小草看到的精彩的世界!

生3:我感觉花儿、小草、柳树、小溪像活的一样,有了生命。(极富表情作动作读。)

师:刚才大家描绘的画面多美呀!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一道道的波纹,小草苏醒了,探出了头来,风儿吹绿了柳梢,杏树的花苞胀得鼓鼓的,就要绽开了!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春天吧!

(课件出示春天的情境图)

全班齐读

师过渡:是呀!第一朵杏花马上就要开了。小男孩此时又来到院子里。他呆呆地站在那儿,痴痴地守着那朵杏花。你们看,你们看,花开了!(师板书画画苞)这可是一年的期待呀!谁来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谁来?谁来?

(同座位合作读、表演对话)

师:有谁想告诉竺爷爷?谁想当竺爷爷?(指名读)

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同学们,这段精彩的对话,没有写出两人的神态、表情,现在老师送给你们一些词语,你对照这些词语能把这段对话读好吗?

(出示词语:奇怪、半信半疑、高兴、自豪、激动、肯定、)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生:根据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话。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指名学生逐句读,读出对话中的神态。

师: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瞧:

师:(出示句子: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咱们来把这句话读读看!“捧出”是什么样呢?谁会做?

生1:“捧“就是小心翼翼地端在手心。(并用手做出动作)

生2:很小心地把东西放在手上。

师:是啊!这可是第一朵杏花呀!要知道小男孩等了一年了,多么珍贵呀!再来读读看,体会体会。

生互相交流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小男孩知道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非常高兴。

生2:这朵花对爷爷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师:这样珍贵,这样重要,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竺爷爷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就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这个日子就是——(提示学生齐说)第一杏花开放的日子。

师:虽然,现在我们不能亲眼看见竺爷爷日记的内容。大家猜猜看竺爷爷还会郑重地记下哪些日子呢?

生1:记下天气的变化。

生2:记录下地壳变化的变化。

师小结:这一个个精确的时间离不开他长年累月的细心观察。(回顾课文)上节课,有些同学不明白竺爷爷,为什么说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

。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师:(课件出示)竺可桢生平介绍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课文中的竺爷爷。他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从1917年开始,他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纪录的内容。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数据,这为他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巍巍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在他一生中,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范读

(出示句子: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自己读读想想,从竺爷爷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1:我从中明白了竺爷爷是一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对待科学,从来没有半点马虎。

生2:我觉得竺爷爷是个意志坚强,热爱科学的人,在他生病时还不忘做记录。

生3:竺爷爷还很关心小朋友,他教我们做事情时要仔细观察。

师:竺爷爷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致力于科学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我国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来,让我们带着对竺爷爷的敬意再一次齐读。

生:(有感情地、带着崇敬之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

师:《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相信大家心里有许多话想对竺爷爷说,对小男孩说,或者对自己说。拿起桌上的花瓣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学生互相交流想法。

师:我看见大家都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来,我们放下笔来,交流交流吧!谁先来?

生1:我要向竺爷爷学习,学习他观察仔细的精神。

生2:竺爷爷是一个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生3:我想对那个小男孩说:“你是一个做事情非要弄个究竟、细致观察的好孩子。

生4:竺爷爷,我也要做个像您这样的科学家。

师:《第一朵杏花》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很多。课下了,大家可以把花瓣送给朋友,给他也讲讲这个故事;你可以与同学交换花瓣;你也可以自己珍藏起来,让第一朵杏花伴我们成长。

板书设计:

16、第一朵杏花

用处大着呢!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

二、设计思路:

1、把握教材特点。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不耻下问。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

2、灵活处理教材。

文中人物对话虽然比较多,但浅显、简洁,所以并不想按照课后练习中安排的,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而是重点用来指导写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写一些记叙文,又不太会引用人物语言。

而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

3、凸显设计理念。

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难点: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六、教学准备:

1、发放《竺可桢的自然日记》阅读资料。

2、发放《詹天佑》阅读资料。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学习内容。

二、初步接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三、简要介绍人物。

图片、生平、成就。

四、引导练读课文。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2、学生自由练读。

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

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五、梳理课文板块。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六、品读最后一节。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

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4、小结: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应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七、积累文中词语。

八、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观察分析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二、品读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

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读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记叙事情时。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比较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性。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四、激发思考兴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宽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六、深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可桢的一个显著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道理。

2、交流: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

七、教学反思:

1、让理性之光穿透课堂。

语文课堂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创造性的时空。所以,语文课堂需要探索,需要有理想追求的教师。肖川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文中说过: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这堂课就融入了我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凸显学生主体,摒弃散漫对话;凸显心灵交融,摒弃外在肤浅;凸显语言味道,摒弃游离形式。步步踩实在语言的基石上,行进在文字之间,基本上做到了。

2、努力构建课堂文化平台。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是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她所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如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她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

这堂课的主题词是严谨科学家。在构建的这样一个主题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的体现。

3、用链接穿越课堂时空。

课堂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中转站,链接过去的学习与将来的学习,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再局限在这篇文章里,不应再局限在教材里,要注意这篇文章与那篇文章,教材与我们自身和生活的世界之间的联系,要为学生打开通向语文世界的通道,让他们看到人类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文化之星,并吸引学生在课外大胆地去探索。这堂课在突破传统的封闭课堂上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4、精心琢磨引领的艺术。

把引领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来探究,努力使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维活跃,说得精彩,读得精彩。本堂课学生的个性堂飞扬,生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