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
范文 |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 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