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 |
范文 |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课文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奥、秘、蚂、蚁、序、凑、蘸、窜、觑。积累本课词语4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实验过程,理解蚂蚁是如何走路的。 3、懂得自然界处处蕴藏奥妙,有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蚂蚁是如何走路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课题,读课题。 2、读生字。重点指导 cou zhan qu 凑 蘸 面面相觑 3、开火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时正音。 二、整体感知 1、蚂蚁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动物,他走路有什么奥秘呢?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交流。 出示:原来,蚂蚁走路时,一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同时着地,仿佛一个“三角架”。 指导朗读句子。 小组演示,蚂蚁走路方法。交流。 2、蚂蚁走路很复杂,那么课文里的“我”一定花了些工夫才了解到的。根据提示,说说哪几节写了什么? 发现问题观察实验解决问题 交流。 三、理解课文 1、引读第1-4节,指导到朗读词语:嚷嚷,读出同学们争执不休的语气。 2、是啊,口说无凭,谁也拿不出证据,于是,大家决定做个实验,观察蚂蚁到底是怎样走路的。 自由读课文第5节,思考:我们用了哪些来观察,结果如何,填在表格里。 观察次数观察方法结果 第一次瞪大眼睛盯着谁也没有看出究竟 第二次蘸上墨水看脚印看不出有什么脚印 第三次拿来了放大镜脚印“品”字形排列着 学生读课文练习。 小组交流。 指名交流。完成练习。 3、孩子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心情也一次一次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不同的感受吗? 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 (1)可看了半天,眼花了,腰酸了,谁也没有看出究竟。怎么办呢? (2)我们面面相觑,想不出什么再好的法子。 (3)“看,脚印!”不知是谁惊喜得大叫。 学生自由轻声练读。 同桌互读。 全班交流。 四、总结 教师总结,朗读全文。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2(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荷花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展开想像,从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这一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看了这幅图,这节课,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幅图,看谁看得最仔细、最认真。要求有顺序地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生答)。 2、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3、(是啊,这些景物都很美),那洁白娇嫩的荷花更是十分惹人爱。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荷花,还要学好描写荷花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师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9页,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大家边听边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我看到的,哪些自然段是写我想像的?(板书:看、想) 2、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2、3自然段是看到的,4自然段是想像的)。 三、教学一自然段。 1、作者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去看一池荷花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我一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板书:赶紧、跑)。 2、小声读课文,回答问题。(板书:闻)。 3、赶紧和跑在这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急切、迫切)。请小朋友在这两个词下面打上△,那么, 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就要把速度加快,注意读出作者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谁来试试?全班齐读。 4、齐读一自然段。 四、教学二、三自然段。 1、我急匆匆地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些什么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__标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 )标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老师请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标,其它小朋友在下面标。(板书:看) 2、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勾句的情况。这位同学勾的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大家同意吗?和他勾的一致的小朋友请举手。这位同学勾的描写荷花的句子,大家同意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对了, 第一句也是描写荷花的句子)。 3、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里第一句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和后面几句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对了,作者先总写他看见的满池的荷花开了不少,接着分别描写他看见的荷叶和荷花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说第一句和后面几句是总分关系。 4、作者是怎样具体来写荷花的呢?请小朋友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具体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三种),哪三种?(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形态、才开、全开、将开)。 对了,作者用三个有的把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连接起来。 请小朋友数一数,在描写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时,课文用了几个有的,请大家在有的下面打上△。(板书:有的...有的...有的...)一齐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老师领读。 哪个小朋友能够用这三个有的说几句话?如果能够多用几个有的更好。 5、(放幻灯)(在饱胀下画__),请小朋友注意这个词。谁会读?(指生读,齐读),这里饱胀是在形容哪种荷花( 花骨朵),请大家仔细看图,再读课文, 想一想:饱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我看谁说得最好。(饱满得要胀破开来)。饱胀在这里表现出了荷花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 6、(指小黑板),这几句话,具体写出了荷花在形态上的不同特点。那么,(指图),这一朵一朵的白荷花在色彩上又有什么特点呢?(雪白的花瓣,嫩黄的莲蓬),(板书:色彩、白、嫩黄)。 7、(出示莲蓬卡片),请小朋友注意这个词。跟着老师念。(第二个字念轻声),小朋友,你们知道莲蓬是什么吗?它是荷花盛开的花托,里面有荷花的种子。 8、(指图),小朋友看图,满池的荷形态各异,色彩淡雅而秀丽,让我们觉得怎么样?谁用一个字来形容。(板书:美) 9、(覆盖片操作),小朋友,你们看,和刚才比较,现在的荷花怎么样?(不那么好看了),为什么呢?(没有了绿叶),对了,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指图),我们这里的荷花是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没有了碧绿的荷叶的陪衬,荷花也没那么秀丽,那么迷人了。课文中我们的作者也没有忘记描写荷叶。 10、齐读描写荷叶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个什么句?(齐读、 回答),把什么比作什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再读句子, 体会一下,你觉得这个句子里那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 在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下打上.)。短短的一个句子,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又密、又 绿、又大、又圆的特点。作者写得好,我们也要读得好。 试一试。 11、下面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来体会荷花在形态、色彩上的美丽动人。 12、(学生读完后,以读代讲,有感情地朗诵三段),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里的画家指的是谁吗?(公园里的叔叔、 阿姨和美妙的大自然)。画家的本领真了不起,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叹?(对审奇、美妙的大自然的赞叹和对劳动的赞美)。 13、下面,让我们就像作者那样怀着对大自然、对劳动的赞美之情来朗读第三自然段。 14、小朋友们读得真好,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呢?好!老师就带你们到公园去看。(放录像) 五、教学4、5段。 1、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觉得怎样? 2、课文中的我也和大家一样,被眼前的美迷住了,看着看着,她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思想感情,引起了她十分美妙的联想,小朋友想一想,这个美妙的联想是什么呢?对了,她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小朋友知道什么叫翩翩起舞吗?对了,翩翩起舞就是轻快地跳舞。这时候,在她的身边发生了许多美妙的事情,那都是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接着看录像。( 放录像) 3、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结合刚才的录像思考:当文中的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之后,眼前出现了些什么景象?(板书:风吹来,风过了) 4、你们看,作者的想像美不美?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杂荷花呢?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板书:美)(放音乐) 这时候,你就是一朵洁白娇嫩的荷花,穿着雪白雪白的裙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太阳暖暖地照在你身上,微风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你感觉怎么样?蜻蜓和蝴蝶飞过来了,它们找你做什么?小鱼和小蝌蚪在脚下游来游去,它们在做什么?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它想告诉你什么?夜晚,月光笼罩着池塘,你和伙伴们在做什么? 5、小朋友,当你变成了一朵荷花之后,引起了你哪些联想,眼前出现了哪些更奇妙的景象呢?(哪个小朋友能说得更丰富、更奇妙) 6、小朋友,你们也和作者一样,喜爱荷花吗?(喜爱)当你变成了荷花之后,心情怎样?(高兴、愉快、喜悦)。(板书:喜爱) 7、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4、5段。 六、总结全文: 1、最后,我们再来重头欣赏体会这篇课文。(放全文录像) 2、这节课,我们通过图文结合,比较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训练了小朋友们造句说话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想像能力,大家都学得很不错。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出现的四个字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板书: 观潮 (齐读课题)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⑴ 同桌互读互查: 同桌互相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合作将这篇文章读完,看是否读正确、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读时遇到了困难,也请你帮帮他,好吗? (反馈情况:获得表扬的同学请举手。) ⑵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 据说 笼罩 薄雾 犹如 霎时 余波 恢复 涨高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踮着脚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开火车读,齐读。) ⑶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4【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3、制作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过渡语: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同学们,今天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一起走进那迷人的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随景入文 初读课文 1、看画面,自由朗读,边读边通过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读音、意思,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教师范读。 3、指名分段配音朗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三、依图学文 理解第一段 默读,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图学文 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质疑问难。 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大海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西湖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出示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画简笔画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4、(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5、指导朗读: ⑴ 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⑵ 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 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6、品味词句,反复诵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7、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8、了解文章特点,学习写法: 小组合作学习: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9、仿照课文,写句子: 如:桂林的水真( )啊,( )得( )。 真( )啊,( )得( )。 10、总结第二段学法。 设计意图: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然后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感悟漓江的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通过观察、比较领略漓江的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自由读上节课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同桌互相交流第二自然段学法。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能不能用学习第2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已学习第3段。 2、检查自学: ⑴ 填空: 这段话先写( )的泰山和( )的香山,再写桂林的山( ) 、( )、( )的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描述。 ⑵ 思考: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⑴ 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⑵ 自读课文,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找出并理解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语,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6、运用: ⑴ 用像像写一句话。 ⑵ 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四、指导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列出写作提纲。 3、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五、知识拓展 1、学生自由阅读。 2、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漓江的哪些特点,哪些句子写得最动人。 3、再创造: 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5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读懂本课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思想教育: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教学难点: 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计算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小结,过渡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课件1。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 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 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 4、小结,过渡 三、协作学习,解决疑难 1、再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 老师随即打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神奇在哪儿?(出示课件3) 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辅助工具,例如投影仪,可出示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 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篇课文给你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老师出示宽带网,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网站,学生也可以自主查阅更多网站,亲身感受宽带网带来的神奇。 4、把自己的知道的网络用处写下来,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建立联系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6教学内容 《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首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7【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方法(怎样)喝到水的。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来解决。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乌鸦、喝水、口渴、到处、看见、瓶子、怎么办、找等词语。区别渴、喝的字形和字义,会用看见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法特点】 1.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就用课后的训练题1揭示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课文第二、四小节。 2.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解,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读中加深理解。 3.有目的运用电教手段,突破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强训练。 4.背诵课文的训练层次清楚。从看投影背诵到看板书的词语背诵到独立背诵,由形象到抽象;从一节一节背诵到全体背诵,由个别到全体。这样训练扎实到位。 本课建议安排三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投影片,问:图上画了什么鸟? 2.教学生字乌鸦。 3.乌鸦要干什么?教学生字喝。 (l)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2)右下部分看笔顺指导书空。 3. 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听课文录音。 2.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 (2)给每小节编号; (3)指名读,每人读一节,正音。 3.乌鸦喝到水了吗? 三、教学第一节。 1.指名读。思考:乌鸦为什么到处找水? 2.教学生字渴。 (1)读准字音; (2)为什么是氵旁? (3)读卡片,分清渴和喝。 3.轻声读第一句。问:乌鸦口渴得怎么样?从哪个词看乌鸦口非常渴? 4.教学生字找。 (1)读准翘舌音;(2)谁找什么? 5.指导读第一节。小结。 四、教学第二至四节。 1.出示投影片。(书上图1和图3) (1)问:乌鸦到处找水,找到了吗?喝着了吗? (2)师:瓶子里有水,乌鸦开始为什么喝不着?后来,它想了什么办法才喝到水的呢?(不要回答。) 2.课文哪一节写乌鸦找到了水却没喝着?学第二节。(1)听录音,看第二节,有几句话? (2)指名每人读一句,思考:哪一句写乌鸦找到了水?(3)出示第一句。 ①教学生字瓶,读准后鼻音; ②乌鸦找到了水,心情怎么样?它会想些什么? ③朗读第一句,读出高兴的语气。 (4)指名读第二句。 ①问:乌鸦喝到水了吗? ②边读边思考:瓶子里有水,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板书)③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高,口小,水不多,书上为什么要用上很、又、也? ④出示投影(四个瓶子)找找乌鸦看见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⑤练习说话:要是瓶子怎么样乌鸦就可能喝到水了? ⑥指导读第二句,读好很、又、也。 ⑦这一句的开头用了一个什么词?为什么要用上可是呢?读出语气来。 (5)乌鸦喝不着水,心里怎么样?书上哪句话写乌鸦心里着急?出示第三句。学习生字怎、呢,呢读轻声。 (6)有感情地读第三节。 (7)背诵第二节。 ①看投影背; ②看板书背; ③独立背。 3.学习第三节。 (l)乌鸦喝水遇到了困难,你们说说该怎么办?(2)听录音,问:乌鸦想出办法了吗? (3)齐读第三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4.学习第四节。 (1)轻声读,然后看录像说说乌鸦想了什么办法。(2)再看录像,看清乌鸦是怎样放石子的?瓶子里的水会怎么样?然后讨论并板书。 (3)三看录像,看时,把乌鸦的动作衔、放说出来,水升高的升也说出来。 (4)指导朗读,一个一个、慢慢读得慢,最后一句读出非常高兴的语气。 (5)指导背诵。 五、总结全文。 1.听录音读课文。 2.说说:开始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后来它想了什么办法才喝到了水? 3.你认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乌鸦? 六、课堂练习。1.选字填空。 2.背诵全文。 3.用看见练习说话。 4.听写词语和句子。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8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理解老人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出来。 2、培养学生预习课文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平时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 3、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4、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投影骆驼图后问:这是什么动物?谁能说说骆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投影“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问:“走失”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丢失”吗? (3)商人走失了骆驼,于是就发生了一个“找骆驼”的故事,出示:13找骆驼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2、引导质疑 (1)听课文录音,想想刚才提的问题,那些听了录音就解决了。 (2)今天老师还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预习课文的本领。出示“阅读提示”,通过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课文,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 (3)指导预习课文的方法与步骤。 ①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分析生字的形,记住字形。 ②划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想想新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词语写在作业本上。 ③再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句子和内容下划上“—”线,打上“?”。 3、反馈交流,评析学生提出的问题。 (1)认读生字卡片。 (2)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表扬肯定,对“偏题”要妥善处理 ,正确引导。 (3)紧扣阅读训练重点及学生预习前、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结。 4、完成作业。 (1)《作业本》题2。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检查生字,听写生字。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这段主要讲什么?从那里看出商人的心理很着急?用着急的语气读读商人的话。 3、学习2—9自然段。 (1)布置自学。要求:①轻声朗读2—9自然段。②同桌讨论: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有那些特征?老人说得对吗?你从哪儿看出来? (2)反馈 ①让学生用“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 ”的句式说出骆驼的三个特征,先分三句说,后综合起来说。 ②商人三次回答老人的话是怎样说的? ③比较“是的”、“不错”、“对极了”的异同,说说商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忿忿”是什么意思?商人的心情为什么会转喜为怒?该怎样读出“忿忿”的语气来? (3)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4、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思考:老人并没见过商人的骆驼,可却能那么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这是为什么?请把老人得出结论的依据找出来。 (2)“不紧不慢”是什么意思? (3)请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说说老人的话。 (4)练习用因果句式说写句子。 5、作业:(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2)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继续进行因果句式的说话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 (1)听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1—9自然段。 (3)请你用不紧不慢的语气,仿照例句回答商人的疑问。 2、继续学习第10自然段。 (1)齐读“至于……顺着它的脚印去找”句。 (2)理解“至于”的意思。 (3)仿照例句说话。 3、学习第11自然段。 (1)齐读第11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骆驼了没有。 (2)“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然”说明了什么? 4、总结。 (1)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到骆驼,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5、课堂练习:《作业本》3、4、5题。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9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仿造课文第4段的写法,练习说(或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积累文中的好词。 三、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历史、回归、现在等的图片或文字)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东方之珠》,学生听或轻轻拍手哼唱。) 1、伴随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唱的是什么歌曲吗?东方之珠的珠是什么意思?(珍珠)东方之珠指哪里? 2、你知道香港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画圈的地方就是香港,它在祖国漫长海岸线的南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 3、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开火车读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联系句子、课件演示等) 香港 贸易 清澈 海豚 闪耀 粤菜 佳肴 应有尽有 琳琅满目 物美价廉 璀璨无比 一应俱全 亚太地区 (粤菜:广东风味的菜。 亚太地区:太平洋周围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璀璨无比: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霓虹灯:彩色的灯。闪耀:闪烁。 琳琅满目:读句子,看课件,就是商品多的意思。) 2、解决了生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学习第1段 1、无声的默读有助于思考,请默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 2、交流。(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3、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香港为什么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四)、学习2―5段 1、整体感知: ①听老师读课文2-5段,同学们来感受。 ②同学们谈感受:在听老师的朗读中,香港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美丽、繁华) ③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在哪一段描写? (板书:市场 美食 海洋公园 夜景)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10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总结: "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 板书课题:中国结 二、 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内容。 1、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2、思考: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 三、 细读课文,交流品读。 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默读二、三段, 思考: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 过渡: 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 中国结中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的浓浓深情,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课文中那些词语表达这种情感? 通过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四、 总结: 根据板书,由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到了写什么?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 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你喜欢的中国结,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中国结? ? 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 [板书课文标题] 播放课文录音。 二、重新认识全文 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你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吗? ?? 3、小组研究: 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课文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 三、总结全文 1. 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 纵观全文,说一说: 中国结代表了什么? 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学习生词 A、本课中你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B、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叹为观止 憧憬 2学习写本课生字。 A、出示生字宠 饰 颈 侨 憧 憬 乞。 B、读字组词。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C、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模仿写。 D、写完后在班里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对于本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教学后记: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11【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的聚焦于北京。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让他们爱北京、以北京为豪。在学习时我打算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北京了解了哪些,在放幻灯片,让学生对北京古老而现代的景观有所了解,再进入本文的学习。生字的学习还是发挥小组的作用,有小组长带领读一读、说一说、记一记,再通过读短文检查。课文的朗读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的作用读通、读顺、读的有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说北京,导入新课 1、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2、课件出示:美丽的北京。 展现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天安门广场、立交桥、颐和园、故宫、中华世纪坛……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们一起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⑴ 学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 ⑵ 课件出示词语: 中央 城市 旁边 花坛 祖国 庄严 图案 立交桥 风景优美 绿树成阴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① 学生自读; ② 小老师领读; ③ 开火车读。 ⑶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⑷ 给生字找朋友。 三、朗读欣赏,悟情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读想想说说:哪些地方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想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和他说与说你为什么想读。 4、你觉得哪些地方不明白?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北京的事情? 5、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实践活动 北京的景色如此美丽,让我们动手把它画下来,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一幅想象画,并配上一、两句赞美的话。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复习巩固 1、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画的想象画。 2、课件出示课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⑴ 自己读读这些词语。 ⑵ 同桌互相读一读。 ⑶ 全班齐读。 ⑷ 开火车朗读。 3、拼词游戏。 4、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二、我会写 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字: 央 市 优 坛 国 交 旁 阴 城 图 1、读准这些字的音。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仔细观察,并书空练习。 4、描红仿写。 三、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背给小组长听 四、拓展活动 说说知道的北京新变化。 【教学后记】 学生对北京非常向往,课件展示了北京的名胜古迹、新风貌等风景,学生一看就激发了自豪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读出课文。在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想象力,这种练习须继续加强训练。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12《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我班的孩子比较喜欢动物,对动物有爱心,所以我选择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从上课的情况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一、创设情境,注重激发学生情感。开课伊始,优美的钢琴曲在学生的耳畔萦绕,各种美丽的鸟儿图片一张张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姿态万千的鸟儿,清新、幽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让人看了有种和谐的感觉。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巧妙地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而实施探究性、创造性阅读,关键在于我们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方能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平台。设计这堂课时,我没从头开始,而是叫学生找找“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由此引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中心。指导学生读这句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学生毫不犹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团:“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谁信赖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将四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了黑板上,接着抓住第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词、字探究。问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所以无论是自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非常的投入,交流时也妙语连珠。 三、结合学生的感悟,随机指导朗读。在交流“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时,有一个学生谈到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突出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还结合父母平时称他为“小家伙”进一步说明。我觉得他体会得很独特,随机让学生找到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的句子,自己反复朗读体会。学生自由读完后,我又指名读、部分读、齐读,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爱。 四、对教材的合理拓展,为课堂增添了精彩。教学快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很有创意的环节:一是“给文中插图起名”。在学生读完第13自然段后,我出示书中的插图,并深情地配上话语:“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呀!你能试着这幅图起个名字吗?请写在插图的旁边。”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扩散思维,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概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门:“爱”、“信赖”、“特殊的父子”、“温馨的一家人”……二是“自行编写信赖格言”。这一环节的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精彩发言(如,“信赖是阶梯,让我们走向成功”、“信赖是一双紧握的手,我给你力量,你给我力量”、“信赖是一座彩虹,让我们心相连”……)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在编写格言的时候,对自身健康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教学中我也觉得有遗憾,最主要的是朗读指导还少了些。这也是阅读课文一直困惑我的一个问题。我们的阅读课文篇幅比较长,但要求一节课完成,容量可想而之,因此,很多时候是匆匆而过。在以后的阅读课文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如果各位同仁有好的建议请赐教。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13《凡卡》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分三课时进行这课的学习: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自己设计预习题目,要求抓住重点字词,形式多样,有思考价值;第二课时交流预习成果,检查预习效果;第三课时围绕课后思考题进行研究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设计的预习题很全面,很有创意,能够抓住重点,联系旧知识,联系课外的知识,题量也很大;而有个别学生(有的属于学困生,有的则属于习惯差的学生)则相反,一堂课下来,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的收获真是天壤之别。面对这种现状,我开始想对策:对,在其他学生设计的同时,请一位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建议(或要求)后者模仿这位同伴的题目去设计自己的预习题,这样,他们有了压力,也有了动力,提高了他们的预习效果。另外,在进行预习成果交流是,要做到人人参与,采用兵教兵的策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二、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我通过“明确目标-自学自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总结评价”的五步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悲惨的生活,内心的痛苦,美好的向往。首先,我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题,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接着,学生进行自学,与此同时,我进行行间巡视,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批注及时进行交流,激活其他学生的思维。 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将小组成员的理解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统一的认识,并选出代表准备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我组织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抓住关键性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尤其是抓住了课文的第8、10、15自然段,感受到了凡卡凄惨的学徒生活,有很多学生进行了动情地朗读,更增加了感染力。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14教学目标: 1、能认识12个会认字,会写8个会写字(另加2个,共10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肯动脑,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指导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并读,说说你想知道什么?你从这个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会认字: 1、请你自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想一想文中的主人公都有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坏之后,苏雅和爸爸都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读一读。(指导看图) 3、从文中勾划出你喜欢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把你喜欢的词语读给同桌听听。 4、交流词语: 端详楼梯参加客厅弄脏卧下但是评比懂事 变成全班满意比赛道理坏事 (自由读、齐读、抽读) 5、学习会认字。 (1)小组长主持学习会认字; (2)指导学习一:析字组词 洋弟叁丁庄但苹董 详梯参厅脏担评懂 (3)指导学习二:连一连 艹立王臣讠忄 卜廾办董平端 ( )( )( )( )( )( ) (4)卡片识字(抽读、开火车) 三、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1、抽生分角色读一读,其余同学思考,文中苏雅懂得了什么道理? 2、你能举些只要肯动脑,就会把坏事变成好事例子吗? 四、练习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爸爸的主意很妙 2、爸爸你的主意真妙 3、苏雅你怎么会想到画小狗呢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有情入味; 2、会写字描红,注意想哪些字特别需要注意,为什么? (第二课时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指导学习会写字) 小学课文教学教案15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共分两部分,分别描写了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和向往。第一节中“这里一朵”、“那里一朵”和第二节中“这里一颗”、“那里一颗”不仅描述了鲜花满地,繁星满天的情景,而且再现了儿童看鲜花、数星星的天真烂漫,充满了情趣。 学情分析: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移情美读课文,让学生走进诗歌,与小诗人产生内心的共鸣,从而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借助课文插图,创设一贯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课文内容悄声无息地走进学生的心田。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三者之间才能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才能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努力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把绘画、唱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悟。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旁。 2、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生活的情趣,引发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2、通过借助多媒体演示以及学生自创的情境,紧扣词句,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试背课文,教学部分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剩余生字词,复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收集有关夏天的鲜花以及星星的资料。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 (1)一朵朵,一簇簇,形状多,色儿艳,绿叶中,它最美。 (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鲜花、星星,读好词语。) 2、小朋友喜欢鲜花和星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鲜花和星星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先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一下这首小诗吧!(播放动画) 2、这么美的小诗,你们想自己读一读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好轻声。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 最、满地、一朵、真、一颗(读准字音) 喜欢、那里、星星、花儿、睡了、数着(读准轻声)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节。 1、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美吗?美在哪里? 颜色这么多,这么美,用一个成语怎么说?(出示卡片,读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2、如果你就站在这样美丽的花丛中,你最想干什么?(出示句式:看着这些美丽的花朵,我真想) 3、小朋友想象力真丰富,也很喜欢这夏天满地的鲜花。看,这位小姑娘也被那美丽的花儿陶醉了。(出示图片)看,她说了什么?(出示第一节) 4、自由读,边读边想想你知道了什么?(结合板书:多、美) 5、指导朗读,抓住“满地”、“这里……那里……”、“比……还多”等词读出鲜花的多。 6、加上动作、表情读。(配乐练读、指名表演、想表演的一起来。) 四、学习第二节。 1、过渡:夜晚悄悄地来临了,各种各样的花儿都睡了,这时候,天空中最美的就是那闪闪烁烁的星星了。(出示图片) 2、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呀?看到这么美这么多的星星,你又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出示句式:看着天上的星星,我觉得。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 3、那这个小姑娘在干什么呀?(出示图片和第二节课文。) 4、指名读,结合指导朗读。(“花儿睡了”要轻一点,抓住“满天”等词读出星星的多。 5、配乐加动作读。(练读,同桌读得好的,你就夸夸他,有点不好的,就帮帮他。指名表演,想读的一起读。) 6、配乐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1、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秋天菊花盛开的图片,老师很喜欢这幅画,所以就仿照着课文写了一段小诗。我只写了一半,你们能帮我写完吗? 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口头填空: 我喜欢, 秋天满地的菊花: 这里 , 那里 , 真比 。 2、再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出示:满池的鱼儿、满天飞翔的小鸟、落叶、蝴蝶、草地上的牛羊、金黄的麦子、挂满枝头的橘子、图片。) 你最喜欢哪一幅呢?也像刚才一样仿照着课文写一首儿童诗吗?(出示:我最喜欢,这里,那里,真比还多。) 六、指导写字: “那”、“满”。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 把刚才仿写的小诗写在你的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星星贴图) 鲜花和星星 (草地、鲜花贴图)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