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初一生物试题之蛋白质作用练习
范文

初一生物试题之蛋白质作用练习

初一生物试题之蛋白质作用练习

【—初一之蛋白质选作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

11、食品卫生中的利用乙醇消毒灭菌和加热蒸煮杀菌,是利用了蛋白质的( )

A、水化作用 B、乳化性质 C、变性作用 D、胶凝作用

12、使肌肉呈红色的蛋白质是( )

A 、肌溶蛋白B、肌粒蛋白C、肌红蛋白D、肌球蛋白

13、小麦蛋白中缺乏( ),并不是一种良好蛋白质来源,需要与其他蛋白质配合。

A、色氨酸 B、赖氨酸 C、组氨酸 D、酪氨酸

14、热处理对蛋白质有有利的一面,主要有( )

A、引起含硫蛋白质的分解 B、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褐变反应

C、导致蛋白质效价的降低 D、产生有毒物质

15、食品中粗蛋白质测定方法中,最为经典的测定方法是( )

A、凯氏定氮法 B、双缩脲法C、紫外分光光度法D、水杨酸比色法

16、必需氨基酸是对( )而言的。

A、植物 B、动物 C、动物和植物 D、人和动物

1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

A、一级结构改变 B、空间构象破坏 C、辅基脱落 D、蛋白质水解

18、以下物质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

A、酶 B、表皮 C、磷脂 D、果胶

19、以下属于蛋白质可逆变性的是( )

A、加入重金属 B、加压 C、盐析 D、光照

20、鱼冻的形成属于蛋白质的( C)作用

A、变性 B、乳化C、凝胶 D、沉淀

总结: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

初一生物试题之生物多样性

【—初一之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1.下面所列举的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休息的小鹿 ②参天的大树 ③飞行的飞机 ④汹涌的江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下列哪种不是生物多样性所包含的内容( )

A、生物都能生长 B、每种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都不完全相同

C、生物生活的环境多样 D、生物种类繁多

3.下列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

A、含羞草由小长大 B、含羞草叶片受到捅动自然下垂

C、人吃梅时分泌唾液 D、狗遇主人摆尾

4.蘑菇是一种美味佳肴,它属于哪种生物( )

A、霉菌 B、细菌 C、酵母菌 D、真菌

5.下列哪一种不属于生态系统()

A、一群狮子 B、一条河流

C、生物圈 D、沙漠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湿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7.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单细胞生物是()

A、衣藻 B、珊瑚虫 C、变形虫 D、草履虫

8.在做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常常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A、水水 B、自来水 C、生理盐水 D、以上都可以

总结: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初一生物试题之细菌芽孢

【—初一之细菌芽孢】,芽孢——特殊的休眠构造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

B 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它的细胞核中

C 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

D 细菌含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

2、没有真正细胞核而又有其他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

A 噬菌体 B 乳酸菌 C 酵母菌 D草履虫

3、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 ( )

A 球菌 B 杆菌 C 螺旋菌 D 芽孢

4、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

B 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

C 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

D 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

5、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 )

A 科学家的勤奋观察 B 观察者的细心

C 显微镜的出现 D 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6、细菌的发现者是 ( )

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B 荷兰人列文·虎克

C 中国人李时珍 D 英国人珍妮·左多

总结:对多数细菌来说1个菌体细胞只形成1个芽孢,但有些菌体会生成两个芽孢,如坚强芽孢杆菌,有的在细胞一端生成,有的在细胞中部生成。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所以其没有繁殖功能。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之空中飞行的动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之空中飞行的动物】对于空中飞行的动物生物知识点的讲解内容,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老师的讲解学习。

空中飞行的动物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8、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0、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上面对空中飞行的动物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的生物知识会学习的更好。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动物是传播使者

【—初二生物上册之动物是传播使者】, 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为各种动物制造营养物质,并提供栖息场所。

动物是传播花粉的使者

植物离开了动物也不行,离开了动物。植物就不能很好的繁殖后代,植物的生存能力就会下降,就有死亡的危险。据估计,在开花植物中,约有84%的植物是通过昆虫来帮助它们授粉的。

达尔文在他的名著《物种起源》中曾写过:“如果没有昆虫在地球表面上发展起来,我们的植物就不会点缀着美丽的花,只会开一些单调的花……”那么花的颜色和昆虫有什么联系呢? 原来花的鲜艳颜色有利于吸引昆虫,使昆虫容易看见面前来拜访,通过昆虫的光临而实现花粉的传递,从而完成植物的杂交,而杂交有利于植物的生存。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花冠的颜色就变得越来越鲜艳了,因而创造出了自然界最美丽的产物——五彩缤纷的花。

同样,通过生存竞争,果实也变得越来越美丽。因为较美丽的果实更容易引起鸟、兽的注意,鸟、兽吃了果实,无意中为植物传播了种子,这种植物就得到了更多的传播机会。

总结:不同种类的昆虫喜欢不同色彩,例如蝴蝶对红色、橙色敏感,蜜蜂偏好黄色、白色和蓝色,蝇类偏爱绿色、褐色和白色等。

教科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参考。教科书因其具有“滞后性”与“非普适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与解释,以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笔者通过对课堂内外生物学教学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力求还生物学教科书的本源与本色。

关键词:教科书 生活化 实践 生物学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生物学教学有如下两点要求:第一,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第二,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生物学课程要教给学生“对其生活有用的生物学”、“能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的生物学”,“使学生都得到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1]其中,对教科书进行情境化、生活化处理是贯彻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

1.教科书生活化的必要性

从学科特点来看,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如候鸟迁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转基因食品,赤潮现象,传染病的流行,植物落叶,种子萌发,癌症,食品发霉等都是学生比较熟悉或者感兴趣的现象,与其生活密切相关。将这些生物学现象恰当地引入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科学世界能够提升生活世界,两者是有机的整体”[2]。

从教科书自身的特点来看,尽管“它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它应力图概括人类长期积累的数量巨大的知识,并且以学生所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3],但是在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依然“易带有编写者的偏见、具有滞后性、不利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忽视地方的特殊需要和易窒息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性”[4]。因此,“编得再好的教科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开始落后于学科本身的发展”[5]。加之主流教科书应用范围广泛,不可能兼顾到使用地区之间的差异(教科书情境的差异、实验材料的差异、气候的差异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教科书进行生活化处理,才能适应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时代的要求。

2.教科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2.1 课堂内教科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在教科书中有很多生活化的元素,比如“蜻蜓点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望梅止渴”“甲型流感”等。教师要有一种敏锐的捕捉力,把这些生活化的元素随时搬进生物学课堂,与教学内容整合,找到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通过设问与讨论,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现象及生命规律的理解与感受,中考。

2.1.1 通过生物学实验使教科书生活化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学现象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体的结构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通过实验才能总结出来。“为此,教师可以借用实验教学的特殊作用,帮助学生搭建连接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桥梁,使生活知识源源不断地流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课堂学习的生活化。”[6]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已经具有的实验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与验证生命活动的真实性。例如,在学习《消化与吸收》时,教科书安排了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而馒头是我国北方的主食之一,孩子从小就接触。但是,他们对于司空见惯的问题可能从未从生物学角度来考虑,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①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②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哪些区别和联系?③哪个试管内的淀粉发生了变化?④口腔中有哪些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2.1.2 精心筛选和开发课程资源使教科书生活化

首先要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生活化要素。“教科书具有‘范例’的性质,教科书中要提供典型、必要、充足的学习材料,为现实中自主地教与自主地学提供重要素材”[7]。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文本和图片范例,真正做到用教科书来教。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教科书每一章节的开篇,或以优美的画面、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对生命活动的优美描述来带领我们畅游于生命的世界,感受生命现象的美妙。“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牛羊在草地上吃草,小鸟在树林中啁啾,青蛙在稻田里鸣叫,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鱼虾在小草间嬉戏,这些都是生物圈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景象。然而,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由原始生命演变而来的呢?”(《生物进化的历程》),“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图片说明),这些说明文字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其次,教师应多收集与生物学有关的生活化案例。例如,关于食品安全的案例:染色馒头、爆炸西瓜、绝育黄瓜、火炉面包、硫磺姜、瘦肉精等;有关保护环境的案例:限塑令的实施、垃圾变“煤饼”技术,滥用抗生素的案例、转基因食品及其利与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超级细菌、蜱虫)引起的疫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男女性别比例数据分析、城市里的沙尘暴等。教师将这些案例与生物学知识恰当整合,使教科书内容与时俱进,把生物学知识变得生动、丰富、具体,学生会带着极大的兴趣,以身边事、亲历事为基础感悟、认识、学习、建构知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可以将外出旅游中的一些照片,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活教科书,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易引起共鸣。

再次,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例如,当讲到《消化和吸收》一节时,对于消化道功能这部分内容,可以利用西瓜籽在身体内的游历进行描述:“当我们不小心将西瓜籽咽到肚子里的时候,这个西瓜籽在消化系统内开始了它的历险。它首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长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的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钻进了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么,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在人们上厕所时,离开了人体。”学生在轻松快乐中理解了消化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2.1.3 通过教学媒体使教科书生活化

用课件呈现教科书中的相关知识,增加教科书内容的生活气息和直观性,使学生更容易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血液循环、膈肌与呼吸的关系、尿的形成、近视与远视、细胞的分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等知识比较抽象,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模拟。利用flash、3Dmax等软件制作动画,形象直观地呈现相应的知识点,将抽象内容感性化,难点内容直观化。例如,在讲血液循环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flash模拟出血液循环过程:(1)血液循环的全部过程:一个红细胞依次经过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到达之处呈现相应的文字,并用红细胞颜色变化表明血液循环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2)血液循环的体循环和肺循环。(3)全身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肺部毛细血管和肺泡发生的气体交换过程。

再比如,在教学《社会行为》一节时,可以强调,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常常存在分工与合作,这种现象的存在使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体,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有效地保证了物种的生存与繁衍。但是,学生很少有机会观察动物个体间的合作与分工,体会不到个体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所以,在教学准备的时候,可以截取蚂蚁群体寻找、搬运食物的视频,将原有的解说词用儿歌《蚂蚁搬豆》替换,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让学生描述蚂蚁是如何进行分工与合作的,加深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2.2. 课外资源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课外资源是教科书内容有效的补充和拓展,对其生活化处理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和丰富性。

2.2.1 通过预习感受生活化教科书

当涉及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预习题。例如,在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中的食品保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食品的保存方法。在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或提前询问家长,从而调查自己从小到大得过哪些疾病、接种过哪些种类的疫苗。

2.2.2 通过调查感受生活化教科书

在学习《输血与血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访问血站(医院血库)的工作人员、医学院校的老师、防疫站的医务人员、生物制品研究及开发单位的工作人员等,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内容中任意选择调查内容:(1)医院血库每天的用血量以及这些血液的来源、处理、保存情况;(2)在为病人输血时,医院及病人应注意的问题;(3)献血时,医疗单位及献血者应注意的问题;(4)自体输血的方法和效果;(5)人造血的成分和应用;(6)常见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用途等。

2.2.3 通过网络感受生活化教科书

在学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及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在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可以让学生查找我国濒危动植物的种类和现状。在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拉近教科书与学生、教科书与生活的距离。

2.2.4 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生活化教科书

动手操作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知生活,应用于生活。例如,在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葡萄酒,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生物学原理──发酵在生活中的应用;再比如,可以动手将玉米、大米、黑豆、黄豆、绿豆、红豆、动物毛发、植物叶片等制作生物粘贴画,这种生物材料与艺术创作的结合,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3.教科书生活化的实施建议

3.1 建设资源库

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案例、个人经历、图片视频、动态模拟等方式使教科书生活化,根据教学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趣味性。为了便于在教学中使用这些生活化元素,可以将搜集到的素材加以分类,如图片、视频、动画、案例、故事、见闻、生物资源网址,并建立目录,方便使用。像细胞结构等微观图片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临时标本,用显微摄像进行拍照并保存;视频资源可以来自电影、纪录片或自己拍摄等多种渠道;动画资源可以由别人提供,也可以自己制作;案例可以来自网络、报刊杂志等;见闻、故事等可以是听过的或看过的,也可以来自报刊杂志选编等。

3.2 更新资源库

案例、见闻、图片、视频、网址等资源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新鲜感和时代感,教师要对资源库内的资源随时更新:淘汰过时的或教学效果不好的资源,增加最新的、典型的资源,比如增加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总人口数、男女性别比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超级细菌的相关知识等。

3.3 合建资源库

由于一个人的工作精力、生活经历、所见所闻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资源建设团队,团队内成员可以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比如,善于运用计算机的教师可以负责制作动画、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案例、图片、视频、有价值的网址,或处理影视作品等。喜欢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的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媒体收集有价值的资源;喜欢旅游的教师可以拍摄更多的图片和记录整理个人的所见所闻等。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发挥教师的专长。

教科书生活化的实质是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适应的过程。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教科书固有的滞后性与非普适性的局限,使得教科书内容无法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心理对接,“因此,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往往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把静态的文字转换为动态的、鲜活的课堂。”[1]。由此可见,教科书内容生活化的主体是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经验、指导、讲授、开发,学生的建构活动必然是盲目的、低效的、不切实际的”[7]。因此,教育生活化不仅需要教科书编写者编写出易于使用的教科书,而且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教科书生活化、校本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谭永平.关于教科书编写的若干论点辨析.课程?教材?教法. 2010(5).

[2] 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0 - 31.

[3] 张颖.美国“2061计划”教材评价工具简介[J].课程?教材?教法2009(3).

[4] 王婷.教科书的负面性及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0(1).

[5] 乐伶俐.论教材的创造性应用[J].教育评论.2010(2).

[6] 冯武军.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初探[J].中学生物学.2010(8).

[7] 朱煜.“用教材教”:内涵与实施[J].教育科学研究.2008(1).

七年级生物实验: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七年级: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下面是对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实验讲解知识。

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步骤:1)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只露出尾部,不要伤害小鱼。

2)把小鱼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

3)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和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血流速度较快的血管的血管壁厚且有弹性,血色鲜明,是动脉血;血流速度较慢的血管的血管壁较薄,血色较暗,是静脉血;红细胞只能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通过上面对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内容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上面的实验知识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认真的学习生物知识。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9: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