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
范文 |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_______ ③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通,变通;②穷尽;③愁;④通“无”,没有。 2.你太不聪明了! 3.D 4.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2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题。 愚公移山 (节选) 河曲智叟关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曹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固不可彻( )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何苦而不平(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2)穷尽;(3)愁;(4)通“无”。 2、你太不聪明了! 3、D 4、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的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意思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3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固不可彻( ) 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⑶何苦而不平( )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20。与 “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 答案: 18.⑴通,变通 ⑵穷尽 ⑶愁 ⑷通“无” 评分标准:每处1分,第⑷题直接写“无”,也不扣分,共4分。 19.你太不聪明了! 评分标准:整体意思答对,关键词“惠”、“甚”翻译正确,得3分;“惠”、“甚”翻译错误,每词扣0.5分。共3分。 20. D 评分标准:共3分。 21.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评分标准:表明态度,得1分;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得1分(只写到了‘坚持不懈”也给1分);具有长远的目光或“发展的目光”, 得1分。意近即可。共3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节( ) ③ 杂然相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15.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② 面山而居 。 16.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译文: 17.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 18.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答案】 14.① 将要 ② 改变、变换 ③ 答应 、赞同 ④ 聪明 15.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分) ②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 16.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以、曾、毛、如……何”翻译正确得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 17.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 18.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5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 ④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 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13、 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 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6洪水滔天,鲧①窃帝之息壤②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③杀鲧于羽郊④。鲧复⑤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注释】①鲧: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禹的父亲。②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③祝融:传说中的火神。④羽郊:羽山下的郊野。⑤复:肚子,现在写作“腹”。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汝之不惠: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而山不加增 朝而往,暮而归 B.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 始一反焉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8.老子曰:“慈故能勇。”请运用愚公移山、鲧治水这两个事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5.(4分)(1)通“慧”,聪明 (2)地面所生的草木 (3) 比得上 (4) 铺填 6. D (3分) 7.(6分)(1)持着蛇的神听说了这件事,担心愚公不停止(挖山),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天帝。 (2)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却)没有经过天帝的同意。 8.(3分)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怀着慈爱之心,爱所有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你就拥有与一切破坏力量做斗争的勇气。(1分)愚公爱大山,爱民众,希望让他们过上更便利的生活,于是他拥有搬走大山,征服自然的勇气(1分);鲧热爱百姓,在洪水泛滥,百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之际,他挺身而出并冒死窃取了天帝的“息壤”,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慈而能勇,勇而无惧。(1分) (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7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5.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1)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4.A 5.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_____,其妻______,甚至邻人之遗男也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___。(用原文填空)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靠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杂然相许 献疑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3.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9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顺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小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意对即可) 2.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足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慰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足“智”,而是真正的“愚”。(意对即可) 3.愚公移山困难有: (1)山高而且大; (2)运土石的工具很小; (3)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问长。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0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面山而居笑而止之B、汝心之固春冬之时 C、达于汉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以残年余力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子孙荷担者三夫”属于定语后置。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句中“箕畚”属于名词作状语。 C、“甚矣,汝之不惠”和“贤哉,回也”句式相同。 D、“出入之迂也”和“苦其心志”两句中,“迂”和“苦”都是使动用法。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 1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4分) 答案: 11、A(2分) 12.D(2分) 13、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何愁产不平大山?(2分) 14、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2分)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2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1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年且九十( ) (2)吾与汝毕力平险( ) (3)汝之不惠( )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默而识之 C、以 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之 虽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4、翻译。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将要、快要。(2)这里指险峻的大山(3)通慧,聪明(4)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 2、D 3、C 4、 (1)凭你的(现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平,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2)你的心(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5、示例: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2【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2分) 参考答案: 1、(1)苦于(2)通(3)通“慧”,聪明(4)不久(4分,每对一个得1分) 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分)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2分) 3、A× B× C√ D√ (2分,每个0.5分) 4、提示: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能就一篇文章谈感想即可得满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3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 B.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聪明 C.虽我之死虽:即使 D.惧其不已也已:停止 9.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其妻献疑曰其真无妈邪 D.汝心之固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D.本文又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2.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是又审议的,请简析。(2分) 答案: 8.A9.A10.C11.略 12.①“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②“愚公”大智大勇,坚定执着而命名“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而命名为“智”,增强了讽刺效果。③“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是一般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答到任意两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4古代有个北山愚公,将近90岁了。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出路。 愚公和家人商量,决心把两座山搬走。有个名叫智叟的人嘲笑说:“你太愚 蠢了,这么大的年纪,还想把山搬走。”愚公批评他说:“即使我死了,还有儿 子,子子孙孙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两座山一定能搬走。”愚公带领子孙天天 挖山运土。邻居们见了也来支援。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仙人帮 助他把这两座山搬走了。 1. 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增援() 讥笑() 2. 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表扬() 聪明() 3. 从文中的() 这个词可以知道愚公还不到90岁。 4. 智叟认为愚公愚蠢的理由是 。 5. 愚公精神表现在语言上是 ,表现在行动上是 。 6. 本文主要讲了 (在括号里用“√”表示) : (1) 如果山挡住了出路,就要去挖掉它。() (2) 只要有决心,并努力去做,就能实现理想。() (3) 愚公是真正的聪明,智叟是真正的愚蠢。() (4) 愚公精神真的感动了天帝。() 参考答案: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增援(支援) 讥笑(嘲笑)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表扬(批评) 聪明(愚蠢) 3、从文中的(将近)这个词可以知道愚公还不到90岁。 4、智叟认为愚公愚蠢的理由是:一大把年纪,还想把山搬走。 5、愚公精神表现在语言上是: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子子孙孙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两座山一定能搬走,表现在行动上是:愚公带领子孙天天挖山运土。 6、(2)只要有决心,并努力去做,就能实现理想。(√)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5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⑴固不可彻() 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⑶何苦而不平()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⑵甚矣,汝之不惠! 【小题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小题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通,变通 ⑵穷尽 ⑶愁 ⑷通“无” 评分标准:每处1分,第⑷题直接写“无”,也不扣分,共4分。 【小题2】(1)他们运土石,每年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你太不聪明了! 【小题3】D 【小题4】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评分标准:表明态度,得1分;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得1分(只写到了‘坚持不懈”也给1分);具有长远的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⑴通,变通,不要理解为彻底。 ⑵穷尽,匮也是穷尽的意思。 ⑶愁 ⑷通“无”通假字 【小题1】试题分析: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句注意赋分的两个点:一是“易”——变换、“一反”——往返一次两个词语的解释,二是整体意思。 (2)“甚矣,汝之不惠!”注意倒装的句式:“甚矣”是谓语,“汝之不惠”是主语,“惠”的理解:聪明,这是赋分的两个点。 考点: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用现代汉语表述文言句意的能力。 【小题1】试题分析:A项中“以”是“因为”的意思,B项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C项中的“以”是“认为”的意思D项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和选项中的”以”意思相同。 【小题1】试题分析:从文句可以得出人物的特点或者精神内涵,一是愚公的一句看出即使自己这辈子不行,后辈们还会坚持下去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显而易见。二是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他的远见和信念。 考点:根据文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的能力和对文章人物的分析的能力。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6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友人惭,下车引之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皆以美于徐公 C.河曲智叟亡以应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 D.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⑵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 ⑶杂然相许许: ⑷操蛇之神闻之操: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5.对于愚公移山历来毁誉不一,你认为愚公该移山还是搬家?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2.D 13.且:将要,快要或将近(2)汉阴:汉水的南岸(3)许:赞同(4)操:持,拿 14.(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冬夏季节变化,才能往返一次。 15.观点一:愚公应该移山。 (1)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山可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只要持之以恒,山终有被挖平的一天。 (2)移山有利,愚公一家深受阻塞之苦,搬掉两座山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给子孙后代带来莫大好处,这是深谋远虑之举。 观点二:愚公应该搬家。 (1)搬家比移山容易得多,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工具简陋,劳动强度巨大,移山困难重重。 (2)搬家比移山更明智。做事要会变通,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山外更开阔,更方便,更适宜居家生活。(大意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7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面山而居笑而止之B、汝心之固春冬之时 C、达于汉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以残年余力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子孙荷担者三夫”属于定语后置。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句中“箕畚”属于名词作状语。 C、“甚矣,汝之不惠”和“贤哉,回也”句式相同。 D、“出入之迂也”和“苦其心志”两句中,“迂”和“苦”都是使动用法。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 1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4分) 答案: 11、A(2分) 12.D(2分) 13、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何愁产不平大山?(2分) 14、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2分)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2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8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且焉置土石 年且九十 穷且益坚 B.始一反焉 举一反三 反客为主 C.汝之不惠 小惠未遍 小恩小惠 D.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顽固不化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理解:愚公的妻子认为,仅凭愚公一个人的力气很难把太行山、王屋山挖平,应该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挖平大山。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认识到人力是无穷的,只要世代坚持,就能移走大山,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智叟。 13.阅读选文和下面材料,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并结合两文内容做简要分析。(4分)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日:“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④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zhì: 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答: 答案: 11.D(2分) 12.乙(2分) 13.答案示例:(4分) 做事要有坚定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有所收获。选文中的愚公为了挖走大山不怕困难,尽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但仍然坚持,并且要世代坚持,终于感动天帝,搬走大山。而链接材料中的鲁公,有修建园子的想法,但遭到父、妻等人质疑时,不想着如何解决问题反而畏难退缩,修建园子的事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所以通过两篇文章中两位主人公行为和做事结果的对比,我悟出此道理。 (道理2分,结合选文分析1分,结合链接材料分析1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19愚公移山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七百里。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必须绕行,很不方便。愚公很(恼火 愤怒),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愚公(号召 召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冀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大家都很(称赞 赞同)。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好笑,就________地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 愚公_______地回答:“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 听了这番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后来,玉皇大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搬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没有高山(阻止 阻挡)了。∥ 1.把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划去。 2.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在第五、第六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3.在文中找出与“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这句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已用“∥”分为四段,请写出第二、第三段的段意。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玉皇大帝是被愚公的什么精神感动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把你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划去:愤怒 号召 称赞 阻止 2.不屑 很有信心 (答案不唯一) 3.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 4.愚公召集并带领全家挖山,一年四季不休息。 智叟劝告愚公停止挖山,愚公回答说要子子孙孙地挖下去,决心挖掉大山。 (意思对即可) 5.坚持不解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6.认准一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奋斗,最终会取得成功。(意思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篇20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3)投诸渤海之尾( ) (4)始一反焉(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9. 画波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4分) 答案: 7.(1)苦于 (2)赞同 (3)之于 (4)通“返”,返回 8.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说明: 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9. 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