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
范文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4—13段,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理解开始挖不出的原因,体会科利亚的聪明。 (2)理解最后一段中科利亚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与科利亚一起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尤其是最后一段,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生答,师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像这样的写作顺序叫做时间顺序或者称为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指名上台画图,说说科利亚是怎样埋下木匣子的? 二、读中求悟,学习4—12段。 1、自由读文,小组学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 A、我读懂了科利亚回来时已经大了四岁。 B、我知道妈妈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 C、我明白了科利亚开始挖不出木匣子是因为他长大了,步子 也变大了,当初的十步,现在只要五步。 D、我觉得科利亚很聪明。 ...... (当出现类似答案C的回答时,可让他上台借助埋木匣的图,再画图,并做说明。) 3、教师小结: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回答也很精彩,科利亚经过动脑认识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长大了,按原来的步子已经找不到木匣了。以前走十步埋下的木匣子现在只需要走五步就能挖到了。 4、师质疑:为什么妈妈能按原来埋木匣的步子挖到木匣子呢? 5、大家来读一读4—12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1)自由读喜欢的段落,可以读给同桌听一听,请他给你评一评,提提意见。 (2)把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等一会儿起来评一评。 6、引导读12段,/article/你觉得这段中的“果然”是什么意思?(和猜想的一样)可以换个词儿吗?(真的)换成“真的”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有无变化。(中国的文字真奇妙,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儿来表达,看来我们还得注意加强积累,让我们的写作能够信手拈来!) 7、全班有感情地齐读4—12段。 三、借助朗读,理解13段.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老师觉得你们和科利亚一样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看看聪明的你们能读懂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科利亚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如果是小孩子,他会一天天长高,增重,步子变大。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