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四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抄写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从福勒的崇高体育道德风范中受到感染教育。 4.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场面。 重点难点:有关福勒放弃射门内容的理解和谈出对福勒做法的个人见解。 教学准备: 如果有条件,组织学生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或看电视转播。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虽千方百计要把球蹋人对方球门,可是,课文中却写了一位运动员在场上放弃射门的机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读课文。 板书:放弃射门 二、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注意检查生字读音:庸,捅,刁。 三、检查字词。 易错字:庸、捅、刁、释、抑。 理解词语:禁区、足球、国际足联。 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权这件事的。 1.利物浦队对阿森纳队的这场比赛关系到争夺冠军,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比赛。 2.在即将进球的关键时刻,利物浦队的福勒为了避免对手受伤,果断地放弃了射门。 3.福勒的高尚的体育风范受到人们的称赞。 五、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六、朗读课文,在不懂之处作上记号。 一、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讨论: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场比赛的重要性。 二、找出描写福勒和西曼在赛场上表现的句子 1.反复读这些句子。 2.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点拨:①福勒踢球技术高超,动作蛔熟,讲战术。“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将球向右前方轻轻一拨,想让射门的角度刁一些。” ②福勒品质优秀,宁可放弃射门,也不伤对方。“福勒猛地将脚收了回来。由于出脚太猛,又收得太疾,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土裁判判罚后,“福勒却向裁判解释,西曼并没有碰着他,他是自己倒下的。”“主罚时显得漫不经心,故意将球正正地踢向西曼胸前”,给了个“温柔”的点球。 ③西曼舍身扑球。“守门员西曼简直疯了一般,在福勒出脚的瞬间,不顾一切扑出球门,他要用身体堵住势在必进的足球。”“西曼明知后果,却还是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 3.讨论:福勒为什么放弃射门?体会当时他在那刷那间的心理;后来他为什么又漫不经心地蹋出一个“温柔”的点球? 三、联系课文内容,发表白己的见解。 福勒放弃射门,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 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他第一次放弃了射门,后来又为什么蹋出一个“温柔”的点球?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对错误的见解,不指责,做适当指导。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一项体育比赛的场面。 1.找出课文中描写比赛激烈的语句,认真读一读。 2.想一想,再说一说自己要写的比寒场面。 3.指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师生评议,指出哪些地方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 5.学生自己动笔写比赛场面。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没有记住的生字词再抄写几遍。 资料提供者:罗运煌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蓝天山的风筝 2、物品:吹风机、扇子、风车、棉花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蓝天上的风筝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天上飞的是什么?(风筝) 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天呢? (引导幼儿说出有风的情况下,风筝才能飞上天。) 教师: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呢?你怎么知道有风? (教师用扇子在幼儿的面前扇一扇,感受风。) 二、展开 1、感受发现风力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1)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 (2)通过图片感受中级风、大风。 教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2、探索判断风向 (1)教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 (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 引发孩子的讨论。 (2)到户外进行观察活动。 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 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3)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 展开讨论:怎样记录风向 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3、尝试制造风的方法 教师:(出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怎样才能让风车转起来呢? 三、结束 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㈢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㈣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㈤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㈥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 2、会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钟表、活动钟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你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哆啦A梦小叮当及其伙伴的图片)你知道吗,大雄听说中国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所以特别想来中国游玩。他呀就缠着小叮当带他来中国玩。其实,小叮当也非常想来玩,但他担心大雄那爱惹麻烦、没时间观念的毛病,所以他想先考考大雄。聪明的同学们你有没有勇气跟大雄一起来接受小叮当的考验? 生:敢。 2、师:你能根据图片及内容及钟表的信息说出它所代表的时刻吗? (课件展示图片) ①小学生升国旗(钟表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 生1:时间是8点; 生2:时间应该是上午8点。(师板书) 师: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生:上午8点,因为如果只说8点的话,不明确,还会让人误解为晚上8点的。 ②小朋友吃午饭(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12); 生:中午12点。(师板书) ③小朋友晚上睡觉(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 生:晚上8点。(师板书) 师小结:像这种采用0——12时来计时,并且需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的计时法,是人们在平常表示时间时所经常采用的,所以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大雄终于如愿以偿地和小叮当一起来到了中国。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CCTV-1新闻联播的片头背景音乐) 生:中央新闻联播的音乐。 师:那你们知道中央新闻联播首播是什么时间吗? 生:7点; 生:不对是晚上7时。 师:对,是晚上7时,你对知识掌握的真扎实。 师:同学们刚才是用听的,那想不想看呀?(放映中央新闻联播片头) 生:想。 师:同学们,注意看,为什么电视右上角显示的时间是19:00呢? 生:19:00就是晚上7时。 师:噢,原来同学们都知道19:00就是晚上7时。那下面大雄碰到的难题,同 学们就能帮上忙了。 2、师:原来大雄从新闻中看到了神七升天,宇航员遨游太空的壮观景观,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便来到了北京天文馆参观。天文馆还有非常好看的科普电影放映,可把大雄高兴坏啦。 :00后,糊涂啦,是什么时间呀?同学们,你能帮帮他吗? 生:是晚上(师板书) 师小结:像这种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普通计时法与其相对应的24时计时法,你发现了什么?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可以借助于纸制钟面模型。 小组内展开交流与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选择有代表性的发现) 生1:我们发现,钟面一共有12个小时,但是一天是24小时,也就是说从午夜12点、凌晨1时、2时、……早上7时、8时……中午12时,钟表时针走了一圈;继续下午1点,也就是13时,下午2点是14时,依此类推,赶到晚上12时,也是24时,或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钟面的内圈时数与外圈时数总是相差12小时; 生2:由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只需把下午1点后的时间小时数加12就变成了24时计时法。简单说就是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只把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加12; 生3:由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关键是看前面的时数,如果时数大于12,就减 12,变成普通计时法里的下午和晚上的时间。 …… 师:同学们总结的规律太好啦,这样来记就很容易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转换啦。 4、师:表示时间人们多采用这两种计时法,你喜欢哪一种?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有所好,只要有合理的理由,老师都应当予以肯定。这两种计时法,各有优劣,在生活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大都采用24时计时法的。 5、练习。 大雄听了同学们的解释后也恍然大悟。这不他还主动要求小叮当出题考考他呢。 1题是考查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题是考查24时计时法转换为普通计时法。 小组讨论后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得到如下方法。 1、钟表演示:利用表面模型,拨动指针,得出从8:30到16:30,时针共走了8个格,所以时间是8小时; 8:30 9:30 10:30 11:30 12:30 13:30 14:30 15:30 16:30 8小时 2、线段图法: 3、分段法: 解:16:30就是下午4:30。 从上午8:30至中午12:30是4个小时,再从中午12:30至下午4:30是4个小时,所以共计4+4=8(小时) 4、算一算: 解:16:30-8:30=8(时) 答: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是8小时。 注意:本题中有一知识点“时间与时刻”的区别,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视本堂课中的学习现状,机智处理。问:为什么算式中单位名称是“时”,而答题中是“小时”呢? 变式练习: 师:大雄看到咱们同学们对一个问题可以想出这么多好的方法,可佩服你们啦, 本题设计的意图是:当出现了分不够减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来计算时间段的问题,难度较之上题有所提升。 小组讨论完成。 四、练习巩固,应用知识。 师:大雄在玩的同时跟咱们同学学到了这么的知识,他可高兴啦,他还用这一节课学的知识为自己写了作息时间表呢。 作息时间表 7:00 起床 7:30 上学 11:30放学 13:30上学 16:00放学 18:30晚餐 20:30睡觉 看了大雄的作息时间表,同学们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怎样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做事效率呢?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一日生活时间表”;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希望你们都做一个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时间段的求法 1、钟表演示; 2、线段图法; 3、算一算; 4、分段求法。 上午8:00 8:00 上午9:00 9:00 上午10:0010:00 中午12:0012:00 下午1:00 13:00 下午3:45 15:45 晚上7:00 17:00 晚上8:00 20:00 教后反思: 教授完《24时记时法》一课,看到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觉得效果还算理想,回想这一节课准备的全过程,有成功也有不足。 首先,我说一说成功之处。 1、创设新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整堂课的设计以哆啦A梦和大雄两个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形象来贯穿,可以让学生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力。另外设计学生先“听新闻”说时间,再“看新闻”定时间,使学生出自内心地感到“24时计时法”产生之必需,激起了内在的学习动机,于是,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 2、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来看,处理还是不错的。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两种计时法,但对于它们之间的互换欠缺熟练,原因在于学生还未探索出二者之间转换的规律,如若教师给出,相信学生印象较浅,同时也会丧失掉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所以将这个问题放给小组内解决,让他们在组内充分的交流,结果学生竟想出了好多二者转换的小窍门,有些竟然是我这个老师也未曾发现的。 “时间段”的求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我仍然是采用“小组自主互助学习”的模式,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不能想出多种解法的,仍然是优秀生占据主导作用,但是,正是基于小组互助学习的模式下进行,所以更能发挥出“生带生、生教生”的最大优势来,同时又会让这些优秀生们吃得饱。 3、从练习的设计上看,巧妙、开放。 (1)、每个练习都设置在情境之中,生活化,让学生感觉到这是在“玩中学”、“做中玩”; (2)练习,多变,步步为营,由浅入深,解决方法也多样,给学生创造的、发散的空间。 4、信息反馈,机智调控。 在将问题抛给学生后,教师并不是旁观者,我深入到他们之中,随时收集他们的反馈信息,并机智地采取措施,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如当学生在回答中出现“时刻与时间”这二者概念的不清时,我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并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尽管这一知识在我的备课中是没有设计上的。 再有,这节课也有如下不足之处。 1、从新课标的角度看,我觉得本课联系生活不够。 24时记时法本来就来自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24时记时法。本课在联系生活上不够,只停留在报纸、电视节目单上,应多给孩子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多搜集资料图片等,展示给学生看,如邮电、通讯、运输等。 2、备课预设不足。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同时也是我自身的失误就在于“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上。对于“时间和时刻”的不同,这对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讲解,因此在备课时,我并未将它做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在备课时并未花时间做充足的准备。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二者的混淆,尽管我也及时地把握住了这一信息,并做了点拨,但是出现了失误:8时是时刻。细细想来8时有时可以看作是时间,也可以看作是时刻,这要取决于它所处的具体情境。之所以会出现失误,原因就在于自己备课的不充分。我会牢记这一教训,永远提醒自己。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少的,结合上面的反思,进一步深化。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